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
蚯蚓的品种和蚯蚓养殖方法

蚯蚓的品种和蚯蚓养殖方法
国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了“大平2号”蚯蚓和“北星2号”蚯蚓。
这两个蚯蚓品种同属赤子爱胜蚓,其特点是: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适于人工养殖。
自1980年开始,在全国进行了试验与推广,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已经终止了生产,仅仅一小部分养殖单位和一些科研单位保留了种源。
养殖蚯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种:
1.蚯蚓养殖的简易养殖法。
这种方法包括箱养、坑养、池养、棚养、温床养殖等,其具体做法就是在容器、坑或池中分层加入饲料和肥土,料土相同,然后投放种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农民和城镇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容器、砖池、育苗温床等,来生产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加工有机肥料,处理生活垃圾。
其优点是就地取材、投资少、设备简单、管理方法简便,并可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充分利用有机废物。
2.蚯蚓养殖的田间养殖法。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沟槽,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厘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冬天可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以便促进蚯蚓活动和繁殖能力。
由于蚯蚓的大量活动,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能好,可以实行免耕。
所以这是一种适于农村多种用途,简单易行的养殖方法。
3.蚯蚓养殖的工厂化养殖法。
这种方法要求有一定的专门场地和设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蚯蚓。
怎样养殖蚯蚓

怎样养殖蚯蚓简介蚯蚓,又称为蚓蚓、水蛆、黄粉体等,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指示物种和疏松土壤中的重要生物。
蚯蚓的存在对土壤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它们的排泄物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机肥料。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蚯蚓,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还可以起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养殖蚯蚓的步骤步骤一:准备养殖场地养殖蚯蚓的场地可以选择在室内或室外,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建议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防止蚯蚓受到过热或过湿的影响。
步骤二:选择适宜的蚯蚓品种在养殖蚯蚓之前,需要选择适宜的蚯蚓品种。
常见的养殖蚯蚓品种包括红蚯蚓、虎斑蚯蚓等。
这些品种都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非常适合养殖。
步骤三:准备饲料蚯蚓的饲料通常包括有机废弃物,如果皮、菜叶、咖啡渣等。
这些废弃物可以先进行碾碎,以便蚯蚓更好地吸收和消化。
同时,也可以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物质,以提高蚯蚓的养分摄入。
步骤四:建立良好的蚯蚓生活环境蚯蚓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一般来说,蚯蚓的生活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
为了保持这些条件,可以在养殖场地内设置保温设备,并定期喷水以保持适宜的湿度。
步骤五:进行适量的投喂和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投喂的量和频率。
一般来说,每天投喂的量应为蚯蚓体重的1%-2%,频率为每天一次或每两天一次。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养殖蚯蚓的好处有机肥料的来源蚯蚓所产生的排泄物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机的肥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相较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更加环保和健康。
土壤改良蚯蚓通过挖掘和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它们的活动还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增加土壤的肥力。
生态环保蚯蚓养殖是一种相对环保和可持续的养殖方式。
养殖蚯蚓可以减少有机废弃物的堆积和污染,同时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的人工养殖

蚯蚓的人工养殖一、蚯蚓的品种简介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
介绍几种不同用途的蚯蚓:1、作中药材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
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2、产粪肥农田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毫米~150毫米,直径2.5毫米~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3、作水产饵料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
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
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4、林业用蚯蚓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毫米~250毫米,直径5毫米~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黄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
5、生产蚯蚓肉、蚯蚓粪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个~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4节~33节。
自4节~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1、蚯蚓的外形特征:蚯蚓的形态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稍尖,整个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除前两节外,其余体节上均生有刚毛。
由于蚯蚓为常见动物,具体形态略2、蚯蚓的生长情况:蚯蚓自蚓茧产下开始至幼蚓孵化,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并开始产卵,称为一个生活周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赤子爱胜蚓的蚓茧需14~28天孵化成幼蚓,再经30~45天生长为成蚓,成蚓交配后5~10天开始生产蚓茧。
适合人工养殖的6种蚯蚓

适合人工养殖的6种蚯蚓
1、参环毛蚓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宽6-12毫米,背面紫灰,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较好。
2、爱胜属蚯蚓本属近20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
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本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
3、威廉环毛蚓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
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
4、赤子爱胜蚓长60-130毫米,宽3-5毫米,成熟体重0.4-1.2克。
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
喜在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5、湖北环毛蚓体细长,有70-220毫米长,宽3-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
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
6、白颈环毛蚓长80-150毫米,宽2.5-5毫米,背色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
介绍阅读:蚯蚓养殖的七大技术要点水蚯蚓的人工饲养技术。
赤子爱胜蚓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一、赤子爱胜蚓1、本品种属正蚓科爱胜蚓属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 Savigny。
体长60~160毫米,体宽3~5毫米,体节80~110个。
环带呈橙红色或栗红色。
外观有条纹,体背刚毛对生。
有雄孔、雌孔各1对,受精囊孔2对,储精囊4对。
砂囊大,位于第17~19节。
它是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良种,适宜人工养殖,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蚯蚓良种。
2、蚯蚓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
蚯蚓生长繁殖的环境,应遮荫避雨,避免阳光直射,排水、通风良好,湿度适宜,环境安静,无农药和其他毒物污染,并能防止鼠、蛇、蛙、蚂蚁等的危害。
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在20℃—25℃,32℃以上停止生长,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
养殖蚯蚓的饲养基土以中性或微酸、微碱性为宜,最适氢离子浓度为39.81~25.12nmol/L(pH7.4~7.6)。
养殖蚯蚓的饲养基土的湿度要求在40%—60%,(手握基土指缝见水而不流下为好),空气的相对湿度以60%—80%为好。
二、赤子爱胜蚓种苗繁殖操作规程1、赤子爱胜蚓优良蚓种的选择标准(1)体长:90~150毫米,体宽3~5毫米,体重0.5~1.2克。
(2)体态:体型健壮饱满,挣扎动态刚劲有力,活泼敏捷,爬行速度快,无粗细不均和萎缩现象。
(3)色泽:肉红色或栗红色,颜色鲜艳一致,光泽柔润,体液丰满,无汗珠状渗液现象。
(4)环带:环带发育硕大丰满,性成熟,直接关系蚯蚓繁殖率及后代质量。
(5)敏感:对光温的敏感程度高,其自调适应性最强。
(6)原体:对蚯蚓截体愈合形成的新独立复原整体,无论以上状态特性如何均不得入选为良种,必须选原体蚯蚓。
2、建立优良赤子爱胜蚓繁育体系建立赤子爱胜蚓原种池——繁殖池——生产基地等三级以上的优良品种繁育体系。
对赤子爱胜蚓品种不断进行良种提纯复壮,为人工养殖赤子爱胜蚓基地提供大量的优良种蚓。
(1)原种池——选育纯种和提纯复壮,不断培育出保持优良品种特征的蚯蚓原种。
红蚯蚓养殖技术

红蚯蚓养殖技术一、红蚯蚓养殖场地选择人工养殖蚯蚓设备简单,管理方便。
一般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就可培养药用蚯蚓。
还可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结合养殖蚯蚓,能双重利用获益。
二、选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要、不同条件,选择不同品种的蚯蚓。
一般选择易养、易繁殖,能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来选种。
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选择青蚯蚓养殖,结合大田种植,双重利用,既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植物增产,又可收获蚯蚓动物蛋白饲料。
如果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以及城镇居民,可选择红蚯蚓养殖,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利用有机废物,进行养殖。
三、蚯蚓的养殖方法蚯蚓的养殖方法可根据蚯蚓习性和用途而定,主要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以及工厂规模化养殖3种。
1.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包括箱养、坑养、池养和棚养等方法。
一般适养红蚯蚓。
(1)箱养法蚯蚓养殖方法: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养殖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蚯蚓。
本届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
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
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
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一70%(一般是手捏成团,放开散开为宜),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及砖池养殖蚯蚓:包括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
除爱胜蚓属<红蚯蚓)外,还可适宜养青蚯蚓。
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可2—3平方米,也可10—20平方米。
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就可引入蚯蚓养殖。
怎么养殖蚯蚓蚯蚓的饲养管理

怎么养殖蚯蚓蚯蚓的饲养管理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
那么你对蚯蚓的养殖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怎么养殖蚯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蚯蚓的养殖方法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露天堆肥养殖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
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
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
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
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
此外,还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
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盆养蚯蚓装入的饲料为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约100~200条为宜。
由于盆体小、盆内湿度和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饲料易于干燥,温度高低变化明显。
因此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同时经常喷水,以保持盆内饲料的适宜湿度。
或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经常移动放盆的位置,以调节盆内的温度。
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多以30~60天为宜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采用室外养殖法为好,设备简单,管理容易,成本低。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这些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
蚯蚓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蚯蚓的生活习性有哪些?概述:蚯蚓虽然很多,但适应人工养殖且有综合经济价值的品种极少。
具有一定养殖价值的优良品种有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日本引进)、北星二号及环毛蚓属的如威廉环毛蚓、白颈环毛蚓、湖北环毛蚓、参环毛蚓等。
蚯蚓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但不同种的蚯蚓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1.湿度蚯蚓体内含水量70%一80%,平日靠分泌其体液保持平衡,因此,必须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湿度适应范围为30%一80%。
如威廉环毛蚓(青蚯蚓)适宜湿度为30%一45%;爱胜蚓属(红蚯蚓)则适宜于50%一80%的湿度。
蚯蚓这种习性使它处于穴居和窝居状态。
高湿度或低湿度环境均不利于它正常生存。
湿度低于极限,则蚯蚓便会脱水而极度萎缩呈半休眠状或即死亡。
反之,也会随气温的上升而死亡。
2.温度蚯蚓属变温动物,对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
当气温下降至10C时,蚯蚓开始停食;降至4℃时就进入冬℃以下就会冻结或死亡。
一般大中型蚯蚓多深人地下穴居越冬;而小型蚯蚓多数为群体聚集、结团于暖土处越冬。
待次年气温上升至8—10℃时爬到地表层活动。
体弱、萎缩的蚯蚓,成活率很低,很难活过开春。
当温度超过30℃时,生长也受到抑制,很快萎缩,体色变深,并钻人深土中不动。
当温度高达35℃以上,便完全停食进入休眠状态,蚓体完全萎缩,感觉极为迟钝。
一旦气温下降,即能恢复原状。
温度以20—25C为**。
3.食性蚯蚓属杂食性动物,可谓荤素不拒。
蚯蚓的植物性饲料来源极为丰富。
人工养殖时,农村中几乎都用废物喂给。
蚯蚓的饲料来源有多种畜禽粪、厩肥、青草、水草、稻草等,以及树叶、废菜叶、烂爪果、糟渣、沼渣、废纸浆等。
还有动物性饲料,它对蚯蚓的增重、繁殖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如屠宰后下脚料及污水、食堂饭馆荤素下脚等是蚯蚓喜欢的饲料来源。
蚯蚓酷爱吞食已软化和酶解的营养料,如发酵的槽水、沼渣、厩肥等,也吞食一定量的砂粒、煤渣、无机硬物,以助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
1、威廉环毛蚓。
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
环带14-16节。
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在自然界中常栖于树林草地较深土层和村庄周围肥土中。
2、湖北环毛蚓。
体细长,有70-220毫米长,宽3-6毫米,体节110-1338节,全身草
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
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
环带3节,乳黄或棕黄色,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常栖于温度较大的沟渠近水处和山沟阴温处,较耐低温,秋后可在落水的绿肥田中放养。
3、参环毛蚓。
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宽6-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
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较好。
4、白颈环毛蚓。
长80-150毫米,宽2.5-5毫米,背色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
环
带3节(位于第14-16节),腹面无刚毛。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
5、爱胜属蚯蚓。
本属近20种,在欧洲、北美分布较广,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
目前
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本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
6、赤子爱胜蚓。
长60-130毫米,宽3-5毫米,成熟体重0.4-1.2元,全身80-110个
环节,环节带位于第25-33节。
背孔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鹰嘴钩,喜在厩肥、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
•
o【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