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与大气环境质量──论施肥对环境的影响(1)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
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在土壤中积累过多,造成土壤的养分失衡,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化肥中的农药残留物也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精确计算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或生物肥料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
2. 循环利用:将废弃物、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肥料,通过循环利用养分,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还可以采取农田间作物种植模式,通过轮作和休闲种植等方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化肥的使用还会导致水体污染。
很多化肥中的养分会在农田中被冲刷到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控制农田径流:在农田中设置植物带、土壤保护层等措施,防止化肥被雨水冲刷到水体中。
可以合理规划农田的排水系统,减少农田径流的流速和流量,降低化肥的流失。
2. 推广精准灌溉技术:通过精确计算作物的水分需求,合理控制灌溉量,减少水肥的流失和走向地下水层的污染。
1. 减少有机肥料的挥发:使用添加剂或改良剂,在施用有机肥料的过程中,减少有机肥料中挥发性气体的释放,降低空气污染。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在养分供应、土壤改良和害虫防治等方面更为环保,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以及空气污染。
化肥的使用还会对农业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过量施肥会导致一些原本优势的植物过度生长,压制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生态农业系统建设:通过调整农田结构,增加灌木、草本、乔木等植物的种植,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促进各种生物的共存。
浅谈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对化肥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化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过量施肥不仅会造成土壤污染,降低土壤肥力,还可能引发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
研究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积累过多,造成土壤酸碱度失衡,土壤结构松散,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土壤肥力,进而导致土壤的污染。
2. 水体污染施肥过量,尤其是在雨水冲刷的作用下,化肥中的氮、磷等元素会随着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这不仅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引发赤潮等问题,对水产养殖和渔业造成影响。
3. 大气污染施肥过量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素挥发到大气中,形成氨气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参与化学反应,形成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方面。
针对这些影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三、解决对策研究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解决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的关键。
农民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量,科学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避免施肥过量。
可以采取分季施肥、定量施肥等方法,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残留和流失。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通过合理轮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方式,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有机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好,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3. 生态农业研究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系统平衡的农业模式,通过植树造林、生态水稻种植、湿地恢复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生态农业研究中,需要加强对多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推广有效的生态农业技术。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引言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不正确的施肥方式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研究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对策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使用化肥过量或者不当施用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2. 水质污染施用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进入水体,在水体中积累并引发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 生物多样性损害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害。
4. 空气污染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氨氮排放增加,直接或间接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影响空气质量。
二、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解决对策1.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绿肥和微生物肥料,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损害。
2. 科学种植采用轮作休耕、间作种植、秸秆还田等方式,合理利用土壤养分,降低对化肥的需求,减少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生物防治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和天敌与害虫的天敌相结合形成生态平衡,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4. 循环农业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形成农产品、生产余热、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的内循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实施的建议1. 加强科研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投入,提高对施肥方式的科学认识,探索更加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
2. 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环保农业生产技术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施肥和种植方式。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培养,开展环保农业知识宣传,提高他们对环保农业生产的重视和认识。
4.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
浅析农业生产中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但 施肥 对土 壤 环境 、 大 气 环 境 和水 体 环 境 质 量也带 来 了不利影 响 : 施 肥造 成农业 土壤污 染 ; 增
加 了土壤 中大气 温室气体 的排 放量 而导致 温室效 应; 施入的氮、 磷 可 导 致地 面水 体 富 营养 化 ; 商业
废” ( 垃圾 、 粪便 、 生 活 污水 ) 直接 向土 壤 或 间接 通
过水 体 、 大气 然 后再 向土 壤 中排 放 或 转化 。土壤
污染是 指 当污染物 向土壤 中输 入 的数量 和速度超 过土壤 净化 作用 的 能 力 时 , 自然 动 态平 衡 即遭 到
破坏, 造 成 污 染 物 的累 积 , 逐 渐 导 致 土 壤 结 构 破 坏, 其正 常功 能 得 不到 发 挥 。同 时 由于 土壤 中含
的作用 。
式和耕 作制 度有关 。污 染类型 主要有 下面 三种 :
1 . 1 氮 元 素 污 染 目前 , 我 国化 肥 的 年 产 量 超 过 了 1亿 。 由于不 平衡施 肥 , 形成氮 肥效 益 下 降 , 农 作 物 生 理 病 害 日益 加 剧 等 问题 。 不合理 的施 肥导 致 土壤 中过 多 的氮 肥 , 进 而 导致
( 纯养分 ) , 占世界 总产 量 的 3 0 以上 , 居世 界 第
一
位; 目前 中 国 实 际 用 于 农 业 的 有 机 肥 料 数 量 折
物链进 入人体 而具 有间 接危害 性和 因土壤性 质不 同而具 有标 准难 以制定 等特征 。农业施 肥 造成 的
主 要 污 染 类 型 和 污 染 程 度 的大 小 与 土 地 的 利 用 方
论述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论述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1 施肥对环境影响
施肥是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农业
化学肥料的普及,施肥后,农药残留、氮磷盐积累、有机污染物排放、污染水体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威胁。
因此,工作人员和农民应该做好
施肥的监管,科学把握施肥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预防措施
(1)采用复合肥的技术:复合肥的营养元素类型比普通肥料要更
加高效,其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同时占用量也较少,从而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
(2)科学施肥:氮肥采用慢效肥料,减少有机质和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时补肥,多次少量施肥;合理控制施肥量,根据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地域等,要科学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
(3)施肥对农田水分限制:耕地要及时翻转,以减少氮素损失;
在施肥前及时灌水,以减少氮磷肥料的污染。
3 要素受控
(1)加强环境监督:及时查处违法污染行为,制定政策,严格管制;建立农田监测系统,跟踪监测污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聘请技术人员:聘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及时指导
和监督施肥,减少环境污染。
(3)安排施肥时间:尽量安排在阴雨天施肥,以减少环境污染;加强旱季防洪,建立洪涝防治体系;及时高效开展排污防治活动,保护农田水源。
4 结论
施肥对农作物生产及环境污染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农业政策制定者、农业技术服务者以及农民都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施肥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政府部门和行业都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科学的施肥调查监测体系,落实防治措施,持续改善农田环境质量。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化肥是一种人造肥料,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加速植物吸收主要营养元素,尤其是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
尽管化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会面临环境污染的挑战。
本文将阐述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并探讨一些协助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首先,施用化肥会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
这是因为通过化肥的方式提供的养分是人造的,而不是天然的,所以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和其他微量元素,会直接将化肥中剩余的肥料沉积在土壤中,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
此外,长期的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进一步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其次,施用过量化肥会导致养分流失和地下水污染,对水资源环境造成损害。
当过量的化肥沉积在土壤中时,大量的氮和磷会被淋漓出来,通过水资源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导致水资源中含有过量的氮和磷等污染物,如亚硝酸盐、铵盐和硝酸盐,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损害,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养分流失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效率。
第三,施用化肥会对大气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土壤中过度富含氮时,这些氮物质会以氨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氨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危害。
此外,氮氧化物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会引起大气光化学反应,导致产生有害的空气污染——臭氧等气体。
为了降低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避免过度耗损土壤中的养分和污染水。
农民应该根据当地地质条件、种植物种、生长季节和降雨量等实际情况施用化肥。
2. 配合有机肥。
适当的有机肥料,如沼气渣、农户废物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施肥量,并且有机肥料也可以增加土壤质量,有助于土壤生态平衡。
3. 加强治理。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的环境污染监管体系,加强对化肥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监管,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质量,防止化肥带来的环境损害。
总之,化肥的过度使用将对土壤、水资源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农业化肥的使用在现代农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
长期过度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导致土壤贫瘠化和退化。
此外,高浓度的化肥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减少土壤中的有益细菌和真菌,进一步加剧了土壤质量的恶化。
其次,农业化肥的使用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当农田中施用化肥时,一部分化肥会被冲刷到地表水体中。
化肥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华和赤潮等问题。
这些现象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第三,农业化肥的使用对大气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化肥中的氮素不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时,会转化为挥发性氮化物。
这些氮化物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形成臭氧和颗粒物,对大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臭氧和颗粒物的增加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影响植物生长和降低农作物产量。
针对农业化肥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
这些模式通过使用农业废弃物和生物肥料,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环境。
其次,可以加强农田的水资源管理。
例如,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系统,控制农田中化肥的流失,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新型的绿色肥料和增效剂。
这些肥料和增效剂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施肥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土壤质量下降、水环境污染和大气环境负荷增加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应当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加强农田的水资源管理,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开发绿色肥料和增效剂。
只有全面考虑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第4期
曹志洪 施肥与大气环境质量 论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1)
267
表 1 地表温室气体浓度 l / L 变化 近 50 年平均增长率及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 % Table 1 Change in concentrations of principal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surface air l / l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global warming (%)
肥料是直接为植物提供养分的物料 从这个定
义出发 肥料只有两大类 即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指生命残体 它是在土壤中矿化后释放 植物养分的 无机肥料是指经人为加工 粉碎 溶 解 浓缩 反应 干燥 造粒等 的矿物质肥料或 从大气中含有的惰性 N 气转化合成的氨和铵态 N 肥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本质区别是 前者是生 命本身的残体 以含有机 C 为特征 而后者是无 生命物质 不含有机 C 为特征 由合成氨进一步 生产转化的尿素虽然含一个有机 C 但因为是人工 合成的 故仍可称“矿质”肥料或“无机”肥料 但人 和动物排泄的尿素则属“有机”肥料无疑
些 肥料”带来的负面作用及防治措施有全面的过地球外围的大气层时 大部分长波 辐射能被大气吸收 而短波辐射则抵达地表加热了 土壤 地球表层的近红外线又向大气辐射 使大气 的温度进一步升高 能量的传递在大气层与地表之
间循环往复 使地球表层的大气层温度维持在 15 0C 左右而适于人类居住 假如地球没有了这一层大气 的保护 则也会与月亮或其它星球一样成为“广寒 宫” 平均温度可能在零下 22 OC 左右 如同“日光 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 冬季在阳光照射下温室 内的温度升高 夜晚也能维持比室外高的温度一 样 大气层的这个作用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世界上使用化学加工的无机肥料只有 150~160 年的历史 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德国农业化学 家李比西博士于 1840 年创立了植物无机营养学 说 促进了无机肥料工业的发展 此前 人类几万 年的发展史是无意有意地利用有机肥料或少量天然 的矿质肥料 磷矿粉 硝石等 的有机农业史 人 类社会漫长迟缓的发展史证明 只依赖自然界小循 环的有机农业在历史长河中作用的局限性 正是依 靠了无机肥料工业的突飞猛进 世界农业才能提供 和基本满足人口膨胀和其它事业需求的粮食 中国 在 1949 年前基本上处于依赖有机肥料的状态 那 时生产力低下除了人为因素外 肥料使用水平不高 也是原因之一 正是由于我国化肥工业的长足进 步 才保证了近 50 年来人口翻 3 番的粮食需求 以不足世界 10 的耕地养活占世界 22 的人口 这是一个世界瞩目的成就 目前 渡过了温饱阶段 的中国人民正向小康和中等发达国家迈进 无机肥 料的巨大作用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8]
什么是植物养分 养分就是指对植物 微生物 和病毒等以及其它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生命形态必需 的 C H O N P K S Ca Mg Fe Mn Cu Zn B Mo Cl 等共 16 种元素 它们是组成 氨基酸 蛋白质 细胞等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成分 其必需性是满足由 Arnon 和 Stout 提出的 3 个条 件来判定的[1~3] 虽然植物与微生物 高等生物与 低等生物之间对上述必需养分元素需求的种类和数 量会有些差异 但如缺少上述必需元素会导致生命 周期的中断 如若某些元素不足 则将使生命活动 处于亚健康或不活跃的状态 植物体内还含有一些 元素虽然是非必需的 但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促进作用或对人畜的健康有益 是准必需元素或有 利的和有益的元素, 如 Na, Si, Ni, Co, V, Se, I, Ti, Al 等[4,5]
的为最低 大气中 CO2 浓度的增加 被海洋吸收占 37%
约有 57% 滞留在大气层 大气 CO2 浓度增加使植 物光合作用功能强化 因而导致森林 农作物对 CO2 的同化量也增加达 13% 但排放总量还是大于吸 收 故全球 CO2 的浓度属净增加 到 2050 年全球 大气中 CO2 的浓度将高达 440 660 l/L [14] 因此 减少 CO2 的排放仍是全球共同的努力目标
畜 禽 排泄物任意堆放 而不加以利用 或直接 排入水体等 均会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对大气的污染 地下水 NO3--N 含量超标 水体 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以及土壤肥力衰退等 [9~11] 因此 全世界的科学家已开展了广泛的努力 科学 施肥 既能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 满足人 类社会对粮食和其它生活用品的数量和品质的要 求 又能使生态环境受到良好的保护 实现农业和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将就 1 施肥与大 气环境质量 2 施肥与水环境质量 和 3 施 肥与土壤健康质量的关系及防治对策等分别进行综 述 以便使公众对肥料在粮食和“绿色”食品生产上 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对“过量施肥 或偏施某种
1.1 二氧化碳 CO2 CO2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达 50%左右 其
浓度的增加主要是人类的工业生产所至 例如 1990 年全球排放的 CO2 为 28×108 t/年 其中 79%是燃烧 石化燃料引起的 达 22×108 t/年 另外因森林被 毁 土壤有机质氧化增加所产生的排放量有 1.8×108
人们的生活 而且使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大大缩小
为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 1997 年世界各国 签署了“温室气体公约” 以图全球共同努力减少向
大气排放温室气体 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地
球
表 1 数据说明了对全球温室变暖的主要贡献来 自于 CO2 和 CH4 两种温室气体组分 NOx N2O 的贡献仅为 4 而且数量增加也不明显 但作者 将在本文中讨论 N2O 的增加对于近地面臭氧(O3)的 形成和同温层 O3 层破坏而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问 题
本文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973 G19990118: 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研究的部分内容
万方数据
266
土
壤
第 35 卷
的有效性 使用固氮菌 根瘤菌等菌剂在适宜条件 下是具有肯定效果的 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有益微生 物都可以作为“菌剂”来使用的[6] 此外 还有“磁 肥” “光肥”等假冒伪劣的骗人把戏充斥于市 坑 农害农的事件时有报道 制定 中国肥料法 , 建 立法治的市场竞争 保护农民和合法厂商利益势在 必行
气体种类
1600 年
1800 年
1950 年
1995 年
增长率
贡献率
CO2
280
280
311
361
0.2~0.5
50
CH4
0.7
0.8
1.15
1.73
0.9
19~25
N2O
0.28
0.28
0.29
0.32
0.2~0.3
4
的冰山 积雪融化 海平面上升 例如到 2030 年 海平面的上升达 20cm 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
从农业施肥及土壤管理看 任何增加农作物产 量的措施都将意味着增加 CO2 固定 例如每增产 1t
玉米 将可多固定 1.28 t CO2[16] 徐琪等研究指出 [15] 在稻麦两熟制的条件下 每年固定的有机 C
不施肥时为 8.7t/hm2 施肥后增加到 15.6~16.6 t/hm2,
提高 24% 而且是施无机肥增加最多 施有机肥增
土 壤 (Soils), 2003, 35 (4): 265~270
施肥与大气环境质量
──论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1
曹志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摘 要 无机肥和有机肥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只要科学使用不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 面影响 不良施肥对大气环境的威胁主要来自有机肥 过量使用有机肥可促进土壤中 CO2 和 CH4 的排放 有机 肥和畜禽粪肥堆放场地有大量氨气污染 有机物的焚烧可直接向大气排放大量的 CO2 CH4 及固体微粒 使城乡 空气严重污染 有机肥和无机 N 肥的过量使用 都会导致土壤 N 素积累 土壤中 N 素的反硝化作用产生 N2O, NOx 的排放 避免有机肥和 N 肥过量 禁止焚烧有机物 覆盖有机肥和畜禽粪肥堆放场 控制反硝化作用 以减少 负面效应 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t/年 占 6% [14] 与农业和施肥有关的 CO2 的排放有 肥料生产
过程中石化燃料的燃烧 肥料运输和机械施肥所用
机械的燃油消耗 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焚烧 堆肥
发酵过程 CO2 的释放 土壤耕作增加的有机质氧化 等等 当然有机肥的使用 秸秆还田等都会增加土
壤 CO2 的排放 徐琪等[15]报道稻麦两熟稻田生态系 统中土壤排放的 CO2 量 不施肥的为 4.4 t/hm2 施 肥的为 4.8~7.1 t/hm2 其中施粪肥的最高 粪肥 无机肥的其次 秸秆 无机肥的是再次 施无机肥
除非是在原始植被下土壤垦耕的头一两年可以 不施肥料而依赖天然植被在漫长岁月中对外源 C N 的转化积累以及对成土母质风化释放的养分之富 集进行生产外[7] 使用无机或有机的肥料是人们的 衣 纤维 棉麻 丝 毛 食 植物性和动物性 食品 粮食 蔬果 糖油 烟茶 鱼 肉 蛋 奶 住 房屋 家具 行 交通工具 用 纸张 办 公用品等 娱 草地 花卉 高尔夫球场 林地 氧吧 和药 中药材 等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虽然有其它的一些替代产品 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 高 对身体健康的关心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人 们更乐于使用以大自然赐与的原料来制备的产品 可见肥料 无机的和有机的 确是一种与人类现代 生活密切相关不可缺少的资源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人 某些外商也投国人所 好 把微生物菌剂称为“生物肥料” 这显然不是科 学的定义 把在实验室内对 P K 矿物有一定分解 作用而应用到大田时大多数无明显效果的微生物菌 剂当作“肥料”来销售 确有害农之嫌 因为迄今还 没有证据说明某种植物能直接吸收“微生物”作为养 分的 如果说微生物死后的残体经矿化分解提供养 分 那么也只是在“有机肥料”的范畴 有人称 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于是不少人借机炒作“生物肥 料”的名字 推广和销售“生物肥料” 添加数量如 此少的外源菌剂比数量如此庞大的土著微生物更有效 “增加或加速土壤中磷钾矿物的分解” 至今还没有一份 令人信服的科学报告证明这些“生物肥料”在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