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一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一细胞膜的渗透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渗透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为一种半透膜, 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当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时, 细胞吸水膨胀而发生溶血。
当红细胞放入含有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时, 由于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透性不同, 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会不同, 故发生溶血现象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三、实验操作1、从集市买适量活鸡血, 取5ml(防止污染), 放入盛有20ml Alsever’s液瓶中, 混匀后置冰箱保存备用(2周内使用)。
使用前取用Alsever’s液保存的新鲜鸡血5ml, 加入8ml的0.128mol/L NaCl 溶液, 小心混匀, 1000r/min 离心5min, 如此3次洗涤, 最后配成30%的鸡红细胞(CRBC)悬液。
取11支试管, 按附表中所示测试溶液, 分别取样各3ml, 作出标记后, 各管均加入红细胞悬液2滴, 混匀后静置于室温中, 观察各支试管中发生溶血的时间及变化。
四、观察结果1、试管内液体分两层: 上层浅黄色, 下层红色不透明为不溶血(―),镜检红细胞完好呈双凹盘状。
如果试管内液体浑浊, 上层带红色者, 称不完全溶血(+或++), 镜检部分红细胞呈碎片。
如果试管内液体变红色而透明者, 称完全溶血(+++), 镜检发现细胞全部呈碎片。
五、实验建议1、鸡血在离心时, 试管均需在扭力天平上平衡。
目测红细胞体积或置于带刻度的离心管中, 加入生理盐水配成30%的红细胞悬液。
、试管中有红细胞和测试溶液时, 不应强力摇晃, 以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实验报告及作业表1。
※目测判断标准: 快速溶血: +++;慢速溶血: ++或+;不溶血: ―。
细胞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渗透性实验报告细胞渗透性实验报告细胞渗透性是指细胞膜对溶质和溶剂的渗透性能力。
细胞渗透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胞膜对不同溶质和溶剂的渗透情况,可以了解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培养细胞、制备实验所需的溶液和培养基等。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鼠肺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将小鼠肺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保持其正常生长。
然后,将细胞分装到培养皿中,形成单层细胞膜。
为了研究细胞膜的渗透性,我们需要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溶液。
我们选择了蔗糖溶液和盐水溶液作为实验溶液。
首先,制备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浓度范围从0.1M到1.0M。
然后,制备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浓度范围也从0.1M到1.0M。
这些溶液将用于观察细胞膜对溶质的渗透情况。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细胞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抽取掉,用实验溶液替代。
然后,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和状态有所不同。
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可能会膨胀,而在高浓度溶液中可能会收缩。
这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不同,导致细胞内外溶质浓度的差异引起的。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我们还可以使用荧光染料进行实验。
荧光染料可以渗透到细胞内部,通过观察荧光的强度和分布,可以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荧光染料FITC(荧光异硫氰酸物)进行染色。
将FITC溶液加入细胞培养皿中,让其与细胞接触。
然后,观察荧光的强度和分布情况。
如果荧光染料能够进入细胞内部,说明细胞膜的通透性较高。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细胞膜的渗透性与溶质浓度和溶剂种类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蔗糖溶液对细胞膜的渗透性较低,而盐水溶液对细胞膜的渗透性较高。
这是因为蔗糖分子相对较大,不能轻易穿过细胞膜;而盐水中的离子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部。
细胞渗透性实验对于研究细胞膜的功能和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外溶质的交换和平衡,以及细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03
外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习观察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细胞膜 渗透性的变化,学习 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方 法。
学习如何设置实验条 件、操作实验步骤以 及分析实验数据。
掌握使用渗透压计、 显微镜等实验设备来 观察和测量细胞膜的 渗透性。
了解细胞膜渗透性与物质进出细胞的关系
1
细胞膜的渗透性影响物质进出细胞的速率和方式。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目的
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细胞膜的渗透性是细胞膜允许水、离子和其他小分子物质通过
01
的能力。
02
细胞膜的渗透性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平衡和细胞正常功能至关
重要。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有助于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机制和细胞内
影响细胞膜渗透性的因素
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分子越小,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的通透性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 白的数量和活性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高,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温度和pH值
温度和pH值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 影响渗透性。
03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
细胞膜样品
01
02
渗透性实验装置
观察并记录渗透过程,如渗透 速率、渗透压等。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的温 度和pH值,以模拟生理环境。
数据记录与整理
01
使用测量工具记录渗透过程中的数据,如渗透压、 渗透速率等。
02
将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和比较。
03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待测物质的渗透性及其对细胞 膜的影响。
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膜的渗透性

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双层薄膜,围绕着细胞,并起到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差异的重要作用。
细胞膜有许多功能,如控制细胞对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摄取和排放,维持细胞形态等。
细胞膜的渗透性是指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透过性能力。
实验目的: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探究不同溶液和不同处理方式对细胞渗透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玉米籽粒、饮用水、高浓度盐水、表酸钠、注射器、试管、强光显微镜。
实验方法:1、取一些玉米籽粒,洗净并放入试管中。
2、分别加入纯水、高浓度盐水和表酸钠等三种不同溶液中,分别处理至少1小时。
3、分别取出试管中的玉米籽粒观察并比较。
4、在强光显微镜下观察玉米籽粒的表面情况,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渗透性差异。
实验结果:1、纯水处理下的玉米籽粒外观颜色变淡,变软;3、表酸钠处理下的玉米籽粒表面出现方形的小孔,稍有颜色变深。
实验分析:本实验结论表明了细胞膜对不同溶液的渗透性不同。
纯水中,由于水分子的渗透,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减小,导致玉米籽粒变柔软变淡。
高浓度盐水中,玉米籽粒内部的水分子移向外部,导致浓度差异增大,玉米籽粒皮层表面出现裂纹,颜色变深。
表酸钠中,由于酸化作用,与细胞膜中含有的脂质作用,使细胞膜表面出现方形的小孔。
这表明,不同的溶液成分及浓度,可以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结论:本实验表明,细胞膜的渗透性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和浓度,这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内外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说明了细胞膜的功能多种多样,要维持它的正常功能,需要保持合适的渗透性。
这种合适的渗透性能力是细胞膜在应对生物界多变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适应能力,因而在许多细胞生物学实验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细胞膜的渗透性

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膜是所有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基础。
它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这使得细胞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本文将深入探讨细胞膜的渗透性以及其在维持细胞内稳定环境中的作用。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其中包含各种脂类、蛋白质和糖类分子。
这些分子在细胞膜中以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了一个半透性的屏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具有许多微小的孔道,称为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质,它们能够选择性地让特定的物质通过。
细胞膜的渗透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物质的性质、浓度差、温度和细胞内外环境的差异等。
其中,物质的性质是决定渗透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小分子量、无电荷的非极性分子通常能够更容易地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量、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则需要依赖于特定的蛋白质通道来实现渗透。
浓度差是另一个影响细胞膜渗透性的关键因素。
根据渗透压的原理,如果细胞外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则会产生渗透压差,使该物质自动向细胞内部渗透。
相反,如果细胞外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则渗透压差将导致该物质从细胞内溶液渗透到细胞外部。
温度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因为分子的热运动会加剧,使得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通道。
然而,当温度过高时,细胞膜的结构也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其渗透性。
细胞内外环境的差异也会对细胞膜的渗透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含盐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细胞膜通道中的水分子会流向溶液,导致细胞收缩。
相反,在含盐浓度较低的环境中,水分子会从溶液流向细胞内部,导致细胞膨胀。
细胞膜渗透性的调控对于细胞内稳定环境的维持至关重要。
细胞膜通过控制物质的进出来维持细胞内外的充血平衡。
例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能够调节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差,维持细胞内外的电位差。
此外,细胞膜上的激活载体蛋白质能够将特定物质选择性地运输到细胞内部。
细胞膜的渗透性还影响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内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进入细胞内部才能参与糖酵解等代谢活动。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半透性,能够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的进入。
细胞膜的渗透性对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溶液对鸡蛋的影响,探究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材料,鸡蛋、盐水、糖水、清水、容器、标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容器,分别倒入盐水、糖水和清水,浓度分别为5%。
2. 将鸡蛋放入三个容器中,分别记录下放入时间。
3. 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鸡蛋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盐水中的鸡蛋,鸡蛋在盐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了皱纹,蛋白质开始渗出。
2. 糖水中的鸡蛋,鸡蛋在糖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也出现了皱纹,但蛋白质渗出的速度比盐水中的慢。
3. 清水中的鸡蛋,鸡蛋在清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蛋白质也没有渗出。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盐水和糖水中的渗透压高于鸡蛋内部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鸡蛋内部向外部渗透,导致鸡蛋变得皱缩。
2. 清水中的渗透压与鸡蛋内部的渗透压相近,因此并没有导致明显的渗透现象发生。
结论:细胞膜对不同溶液的渗透性不同,渗透压的大小会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在高渗透压的溶液中,细胞膜会收缩,导致细胞内容物渗出;而在低渗透压的溶液中,细胞膜则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其对细胞稳定性的重要影响,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胞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细胞膜的渗透性

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膜是包围细胞的重要结构,它起到了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和选择性渗透的作用。
细胞膜的渗透性是指细胞膜对物质的穿透能力。
细胞膜通过渗透性的调控,使得细胞可以有效地对外界环境进行响应,并实现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的结构与渗透性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组成的,其中的磷脂分子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亲水头部和疏水烃尾部。
这种分子的特性使得细胞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渗透性。
细胞膜上还有许多蛋白质通道和载体分子,它们可以调节细胞膜对特定物质的渗透性。
这些蛋白通道通常是选择性的,只允许特定的物质通过。
例如,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快速地进行渗透。
此外,细胞膜还包含许多活性转运蛋白,它们能够主动地将物质从细胞外输送到细胞内,或者将物质从细胞内排出。
这些转运蛋白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
细胞膜的渗透机制细胞膜的渗透机制主要有两种: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通过转运蛋白以消耗能量的方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这个过程需要细胞消耗能量,通常是通过三磷酸腺苷(ATP)提供的能量。
主动转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指转运蛋白直接使用ATP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移动到高浓度区域。
这个过程可以逆转,也可以顺向进行,根据物质的需要进行调节。
次级主动运输是指转运蛋白利用之前由主动运输建立的浓度梯度来将物质移动到细胞内。
这个过程不直接使用ATP,而是利用梯度提供的能量进行运输。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通过细胞膜渗透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在被动扩散中,物质的运动方向是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直到达到平衡。
被动扩散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简单扩散和依赖通道扩散。
简单扩散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层直接进行渗透。
这种扩散方式对于小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较为适用,但对于极性分子和离子则不太有效。
依赖通道扩散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行渗透。
这种扩散方式更加选择性和快速,可以实现特定物质的高效渗透。
细胞膜渗透性 实验报告

细胞膜渗透性实验报告细胞膜渗透性实验报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膜则是细胞的外包层,起着筛选物质进出细胞的重要作用。
细胞膜的渗透性是指物质在细胞膜上的透过程度,它对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维持和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细胞膜的渗透性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细胞膜功能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新鲜鸡蛋2. 蒸馏水3. 盐4. 糖5. 酒精6. 玻璃容器7. 刻度瓶8. 实验室常用器皿方法:1. 将鸡蛋外壳轻轻敲碎,倒入玻璃容器中。
2. 在刻度瓶中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水和糖水。
3. 将盐水和糖水倒入玻璃容器中的鸡蛋,分别标记。
4. 将酒精倒入另一个玻璃容器中。
5. 将鸡蛋分别放入盐水、糖水和酒精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鸡蛋在盐水中的渗透性较高,而在糖水中的渗透性较低。
在盐水中,鸡蛋表面出现明显的褶皱,而在糖水中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是因为盐水中的盐离子浓度高于鸡蛋内部液体的浓度,导致水分从鸡蛋内部流向盐水,使鸡蛋收缩。
相反,糖水中的糖分子较大,不能透过细胞膜,所以鸡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与盐水和糖水不同,酒精对鸡蛋的渗透性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
在酒精中,鸡蛋迅速变得透明,表面光滑,这是因为酒精能够溶解脂质,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使鸡蛋内部液体与外部环境混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溶液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渗透的特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在渗透过程中,溶质的浓度梯度是决定物质渗透的重要因素。
当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液体时,细胞膜会允许水分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收缩。
相反,当溶质浓度低于细胞内液体时,细胞膜会阻止水分进入细胞,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此外,实验还展示了酒精对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酒精能够溶解脂质,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外液体混合。
这也说明了细胞膜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选择性地渗透物质,还能保护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细胞膜的渗透性
1.仪器、用具 显微镜、小烧杯、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注射 器、秒表 2.材料 含适量肝素的鸡血 3.试剂 蒸馏水、 0.14mol/L氯化钠、0.14mol/L氯化铵、 0.27mol/L甲醇、 0.27mol/L乙醇、 0.27mol/L丙醇、 0.27mol/L异戊醇、0.27mol/L尿素、0.27mol/L葡萄 糖、0.27mol/L甘油、0.27mol/L丙酮
细胞膜的渗透性
鸡血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50ml小烧杯一只,加1份新鲜的鸡血 和10份0.14mol/l氯化钠溶液,形成一种 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即鸡血细胞悬液。
细胞膜的渗透性
溶血现象的观察: 取试管一支,先加入10ml蒸馏水,再加入 1ml稀释的鸡血,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 化: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说明红细 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 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细胞膜的渗透性
1
实验报告:记录本实验得到的十个试管和 镜检结果,从分子大小和分子结构方面分 析溶血时间不同的原因。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步骤: 编号1:取试管一支,加入0.14mol/l氯化钠溶液10ml,再加入1ml稀释的 鸡血,用手指按住管口,倒置数次,注意颜色有无变化?有无溶血 现象发生?若发生溶血,记录时间;反应时间以一个小时为上限。 编号2:用0.14mol/l氯化铵,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编号3:用0.27mol/l葡萄糖,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编号4:用0.27mol/l甘油,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编号5:用0.27mol/l尿素,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编号6:用0.27mol/l丙酮,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编号7:用0.27mol/l甲醇,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编号8:用0.27mol/l乙醇,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编号9:用0.27mol/l丙醇,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编号10:用0.27mol/l异戊醇,重复上一步骤,纪录结果。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 细胞的速度。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 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 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 从而促使水分子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红细胞破 裂)。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不同,因此溶血时间也 不相同。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延伸: 将上面实验试管混匀,各做一个装片,在显微 镜下观察。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注意事项 要尽量采用新鲜的鸡血,红细胞圆润不变 形; 试剂配制要用纯水,避免水中溶解的离子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除了溶剂不同外,其 他操作条件应尽量相同,以形成良好的平 行对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