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doc

课程名称
口腔解剖生理学
年级
2006年级
专业、层次
口腔医学五年制
教员
于世宾
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理论、实验)
理论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第五节前磨牙解剖
基本教材
(或主要参考书)和相关网站
1、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王美青,《口腔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第四军医大学
/wlkc.asp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阐述前磨牙的外形特点;
2.能阐述不同类型前磨牙的鉴别要点;
3.能说出一些前磨牙的临床应用解剖。
重点:前磨牙的解剖形态
难点:前磨牙的功能特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1学时:前磨牙总体特点,上颌第一、二前磨牙解剖特点。
一、前磨牙总体特征
形态:与前牙比较楔形→立方体或长方体形
牙冠四个面→五个面(出现合面),形态复杂,沟、嵴、斜面增多。
单根→可出现双根(上颌),颊舌向分根,根柱长
二、上颌第—前磨牙
1.牙冠总体特点:
长方体形,颊舌径>近远中径(较厚)
颊尖高大锐利,舌尖矮而圆钝
2.颊面
颊面与尖牙相似,稍短;最突点位于颈1/3
曾称双尖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常有三尖型,故命名不准确。
根据图片上前磨牙所处位置引出前磨牙的动能: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协助磨牙捣碎食物。
复习牙齿专业术语:
颊侧(与唇侧比较),舌侧;近中,远中
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合面
牙尖嵴(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
三角嵴(颊尖三角嵴、舌尖三角嵴)
边缘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3. 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3.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例讲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3. 讨论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2. 案例分析或实例讲解的准确性。
第二章:口腔硬组织教学目标:1. 掌握口腔硬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了解口腔硬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熟悉口腔硬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口腔硬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口腔硬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口腔硬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硬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通过实例讲解口腔硬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讨论口腔硬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评估方式:1. 观察图片和模型展示的理解程度。
2. 实例讲解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口腔软组织教学目标:1. 掌握口腔软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了解口腔软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熟悉口腔软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口腔软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口腔软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口腔软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软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2. 通过实例讲解口腔软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讨论口腔软组织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评估方式:1. 观察图片和模型展示的理解程度。
2. 实例讲解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讨论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口腔黏膜教学目标:1. 掌握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第一章:口腔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口腔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口腔的正常生理过程1.2 教学内容口腔的定义和重要性口腔的组成(唇、颊、舌、牙、牙龈、牙槽骨等)口腔的功能(咀嚼、发音、呼吸等)口腔的正常生理过程(唾液分泌、口腔菌群等)1.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各个部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口腔的功能和生理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口腔正常生理过程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口腔概述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口腔各个部位的示意图第二章:牙齿的解剖结构2.1 教学目标了解牙齿的分类和结构掌握牙齿的形态和功能理解牙齿的发育和替换过程2.2 教学内容牙齿的分类(乳牙、恒牙)牙齿的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等)牙齿的形态(牙冠、牙根、牙颈等)牙齿的功能(咀嚼、发音等)牙齿的发育和替换过程2.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模型展示牙齿的各个部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牙齿的结构和形态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牙齿功能和替换过程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牙齿解剖结构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牙齿的示意图第三章:口腔黏膜的解剖结构3.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黏膜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口腔黏膜的功能和特点理解口腔黏膜的疾病和护理方法3.2 教学内容口腔黏膜的组成(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血管等)口腔黏膜的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等)口腔黏膜的功能(保护、感觉、分泌等)口腔黏膜的特点(薄、湿润、易受损等)口腔黏膜的疾病(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黏膜的护理方法(口腔清洁、饮食管理等)3.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黏膜的各个部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口腔黏膜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口腔黏膜功能和疾病护理的理解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口腔黏膜解剖结构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口腔黏膜的示意图第四章:口腔骨骼的解剖结构4.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骨骼的分类和结构掌握口腔骨骼的功能和特点理解口腔骨骼的疾病和治疗方法4.2 教学内容口腔骨骼的分类(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口腔骨骼的结构(骨骼外形、内部结构等)口腔骨骼的功能(支撑口腔、保护内脏等)口腔骨骼的特点(坚硬、移动性等)口腔骨骼的疾病(骨折、肿瘤等)口腔骨骼的治疗方法(手术、修复等)4.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骨骼的各个部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口腔骨骼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口腔骨骼功能和疾病治疗的理解4.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口腔骨骼解剖结构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口腔骨骼的示意图第五章:口腔神经血管的解剖结构5.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神经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掌握口腔神经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特点理解口腔神经血管的疾病和诊断方法5.2 教学内容口腔神经血管的分布(三叉神经、舌咽神经等)口腔神经血管的解剖结构(神经走向、血管分支等)口腔神经血管的功能(感觉、运动、血液循环等)口腔神经血管的特点(敏感性、脆弱性等)口腔神经血管第六章:口腔关节的解剖结构6.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关节的类型和结构掌握口腔关节的功能和特点理解口腔关节的疾病和治疗方法6.2 教学内容口腔关节的类型(颞下颌关节)口腔关节的结构(关节盘、关节腔、关节结节等)口腔关节的功能(咀嚼、面部表情等)口腔关节的特点(灵活性、稳定性等)口腔关节的疾病(关节炎症、关节紊乱等)口腔关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6.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关节的各个部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口腔关节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口腔关节功能和疾病治疗的理解6.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口腔关节解剖结构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口腔关节的示意图第七章: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7.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掌握口腔黏膜的分泌和排泄作用理解口腔黏膜的免疫和修复功能7.2 教学内容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保护、感觉、分泌等)口腔黏膜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唾液分泌、舌下腺分泌等)口腔黏膜的免疫和修复功能(防御机制、细胞更新等)7.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口腔黏膜的分泌和免疫功能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口腔黏膜生理功能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口腔黏膜生理功能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口腔骨骼的生理功能8.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骨骼的生理功能掌握口腔骨骼的支撑和保护作用理解口腔骨骼的代谢和生长功能8.2 教学内容口腔骨骼的生理功能(支撑口腔、保护内脏等)口腔骨骼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上颌骨、下颌骨等)口腔骨骼的代谢和生长功能(钙磷代谢、骨细胞增殖等)8.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骨骼的生理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口腔骨骼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口腔骨骼生理功能的理解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口腔骨骼生理功能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口腔神经血管的生理功能9.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神经血管的生理功能掌握口腔神经血管的感觉和供应作用理解口腔神经血管的调节和保护功能9.2 教学内容口腔神经血管的生理功能(感觉、运动、血液循环等)口腔神经血管的感觉和供应作用(三叉神经、舌咽神经等)口腔神经血管的调节和保护功能(神经反射、血管舒缩等)9.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模型展示口腔神经血管的生理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口腔神经血管的感觉和供应作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口腔神经血管生理功能的理解9.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口腔神经血管生理功能的理解程度第十章: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0.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掌握口腔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理解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口腔疾病的常见症状(疼痛、出血、肿胀等)口腔疾病的诊断方法(临床检查、X光检查等)口腔疾病的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等)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口腔卫生、饮食习惯等)口腔疾病的护理措施(口腔清洁、口腔保护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PPT演示,图片和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口腔概述:理解口腔的组成和功能是教学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二)

咬肌 浅:颧突颧 弓下缘—咬肌粗隆 支外侧下半
深:颧弓深面--支外侧上半 喙突
功能为上提下颌骨,参与下颌骨的前伸运动。
颞肌:颞窝—喙突 支前缘
功能为上提下颌,产生闭口动作,也参与下颌
咀
的侧方运动。
嚼
翼内肌 浅头:上颌结节 --下颌角内 翼肌粗隆 深头:翼突外板内面--下颌角内 翼肌粗隆
肌
功能为上提下颌骨。
A.翼丛
颞
浅 动
额支
脉 顶支
静脉
头颈部的主要静脉
主要浅静脉:
翼静脉丛 颞浅静脉 颞浅静脉
耳后静脉
面静脉
颈外静脉
面静脉 颈内静脉
主要深静脉: 翼丛 上颌静脉 下颌后静脉
上颌静脉 下 颌 后 静 脉 后 支
面静脉 下 颌 后 静 脉 前 支
翼丛
淋巴
腮腺淋巴结
头 颈 面淋巴结 部 淋 颏下淋巴结 巴 结 下颌下淋巴结
目标检测
一、名词解释
1.面部危险三角区
2.颈动脉窦 3.颈动脉体
二、填空题
1.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分为
和
两终支。
2.面静脉通过
经
与颅内海棉窦相交通。
3.下颌后静脉后根与
及枕静脉合成
。
4.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主要分支有
和
。
三、选择题(单选)
1.下列哪项不是面动脉的分支
A.腭升动脉
B.下唇动脉
C.上唇动脉
、
和
。
三、选择题(单选)
1.对于颞下颌关节,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又称下颌关节 B.是颅骨中惟一能动的关节 C.关节窝即颞下窝
D.参与咀嚼、语言等重要功能 E.有关节盘
口腔解剖生理学(二)

• 尖圆形: 牙列从侧切牙的切缘即明显转向后 端,前牙的弓形比较尖圆;
• 卵圆形: 牙列从侧切牙的远中逐渐转向 后端,前牙的弓形比较圆;
牙列的外形(2)
• 乳牙列:
– 较恒牙列短宽,近似半圆形;
乳牙早期
乳牙晚期
• 混合牙列:
牙列的大小
1.牙列长度与宽度
上颌牙列 长50㎜ 宽55㎜
下颌牙列 长41㎜ 宽52㎜
– 倾斜可保证上下颌牙接触广泛和密切,增加咀嚼 效能; – 可使唇舌等软组织协调地行使功能,而不被牙齿 咬伤;
牙排列的倾斜情况以牙体长轴冠方来描述
近远中向 唇颊舌向
向近中倾斜
向唇侧倾斜
1. 牙体近远中向的倾斜情况:
近远中向倾斜度:从唇颊方向观察牙体长轴
(根-冠向)与牙列中线所成的角度.
– 上颌各牙近远中向倾斜度:
口腔解剖生理学(二)
--牙列,合与颌位
牙 列
上下颌牙齿生长在牙槽窝内,所 有的牙靠邻面接触区按一定顺序彼 此紧密邻接,形成弓形的整体形态,称
为牙列或牙弓.
牙列的外形(1)
• 恒牙列:
– 弓形分类: – 牙形,牙弓形与面形的关系:
• 正常情况下,三者相互协调,在个体发育中表 现一致;
• 牙列排列整齐程度也影响面部形态;
切牙段→尖牙→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第二,三磨牙 平直 逐渐降低 最低 逐渐升高
• 纵合曲线:
– 上颌:(补偿曲线)
{
前段:中切牙→第一磨牙近中颊尖 连线较平直
后段:逐渐弯曲向上
• 横合曲线:(Wilson 曲线)
– 上颌:突向下方; – 下颌:凹向上方;
• Wilson 曲面:
– 结合上下牙列的纵合曲线,横合曲线,牙列的 合面形态呈一曲线.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提要人类恒牙共32颗,左右对称,上下对应,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组。
切牙位于口腔前部,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对美观有较大影响,同时影响发音。
其形态特点是唇、舌面呈梯形,邻面呈楔形,切端薄,牙根多为单根。
尖牙位于口角,主要功能是穿透、撕裂食物,对于支撑唇、面部外形具有重要意义。
其形态特点是牙冠含有1个牙尖,牙根多为单根。
前磨牙的主要功能是捣碎食物,牙冠约呈立方体形,颊、舌面呈五边形,邻面呈四边形,面由2~3个牙尖组成,牙根若分叉多分为双根。
磨牙的主要功能为磨细食物,是咀嚼功能活动中最重要的牙。
牙冠较宽大,面尖、窝、沟、隙较多,多为2~3个根,但第三磨牙变异较大,常有融合根或多个牙根。
乳牙包括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三组,共有20颗。
除第一乳磨牙外,其他乳牙形态及功能与对应的恒牙多有相似之处。
牙髓腔位于牙体中部,其形态与牙体外形基本相似,但体积显著缩小。
髓腔包括髓室和根管系统。
髓腔的形态可发生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牙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牙的演化特点、牙体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牙发育和萌出特点、牙及其支持组织关系的学科。
学习和掌握牙体解剖生理知识可为口腔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一节牙的演化生物的演化过程源远流长。
在种系演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生物体自身的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
咀嚼器官的形态发生也经历过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
用解剖学方法研究比较脊椎动物中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及其类群牙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称为牙体比较解剖学(dental comparative anatomy)。
在研究过程中,比较各类脊椎动物牙的异同,追溯其形态变化痕迹,阐明其演化关系,可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证据。
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一)鱼纲鱼类牙齿主要用以捕捉食物,而无咀嚼功能。
全口牙的形态多为三角片(图2-1)或单锥体形,故称为同形牙(homodont)。
在每一牙的舌侧,均有若干后备牙(图2-2),牙缺失后可由后备牙补充,去旧更新,终生不止,故称之为多牙列(polyphyodont)。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二)

及
的前壁。
2.上颌骨的四个突起为
、
、
和
。
3.在下颌孔的后上方有
,该孔的前上方有一隆起,称为
,舌神经及
经过。
三、选择题(单选)
1.颜面部中1/3最大的骨块是
A.鼻骨
B.颧骨
C.腭骨
D.上颌骨
E.下颌骨
2.颧牙槽嵴常位于哪一牙的上方
A. 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二磨牙
E.上颌第三磨牙
上颌窦
下颌骨
外体 形
支
外面 内面
:正中联合、颏结节、外斜线、颏孔
:颏棘、内斜线、舌下腺窝、 二腹肌窝、下颌下腺窝
牙槽突 :牙槽窝、骨板 下缘
喙突 髁突 内面
外面
:肌附着点
:横嵴、斜面、颈、关节翼肌窝
: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神经沟、 下颌舌骨够、翼肌粗隆
:咬肌粗隆、外侧隆突、下颌角
前斜面 下颌小舌 下颌孔
目标检测
一、名词解释
1. 颞下颌关节
2.颞下颌韧带
二、填空题
1.颞下颌关节由关节面、
、
、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颞下颌关节的滑行运动发生在__________,而转动运动则在_______进行。
3.关节盘各部厚度不同,
最薄,
最厚。
4.关节韧带,每侧有三条,即
、
和
。
5.颞下颌关节可作三种方向运动,即
关节囊 :松而薄
关 上腔 :大而松,滑动 ----滑动关节
节
(盘—颞关节)
间
隙
下腔 :小而紧,转动
--铰链关节 (盘-颌关节)
口腔解剖生理学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

口腔解剖生理学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口腔解剖生理学-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福建医科大学成人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2021级起)第一部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2.学习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3.中国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1.牙齿的进化:牙齿的进化特征。
牙齿的进化理论和各种牙齿的特征;2.牙齿分类、牙齿功能和临床牙位记录;3.牙齿的组成;4.一般应用名词和牙齿表面标记;5.恒牙的位置、数量、形态特征、齿形描述及相关差异;6.乳牙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恒牙的分化;7.乳牙和恒牙的萌出和替换;8.牙齿形态的生理意义。
9.髓腔各部位名称;10.老化和髓腔病变;11.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12。
恒牙髓腔的形态学和应用解剖;13.乳牙牙髓腔的形态、特征和应用解剖。
第三章牙列与咬合1.牙列的形态和生理意义;2.排齿倾角;3.he表面的形态特征;4.尖点交错的名称和定义;5.牙尖交错he的咬合接触特征;6.建筑物的动态平衡;7.不同发育阶段的He特征;8.面部标志和面部协调第十四章颌位与下颌运动1.牙尖脱位、下颌后接触位、下颌姿势位的定义、标志及生理意义;2.下颌骨的三个基本下颌位置之间的关系;3.下颌前突位和下颌外侧位正常。
4.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意义及正常体征;5.下颌运动受限;6.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及相关神经反射;7.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第十五章咀嚼、口腔感觉、生理功能1.咀嚼的定义和神经控制;2.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3.咀嚼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咀嚼运动的类型;5.咀嚼时的肌电图;6.咀嚼时的生物力;7.咀嚼效率;8.咀嚼和牙齿磨损;9.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10.咀嚼对he、下颌和面部生长的影响。
11.感觉类型;12.疼痛类型;13.疼痛感知的影响因素;14.口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15.唾液的性质、组成和功能;16.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颌舌骨线
脉
神经
拉舌骨向前
上
肌 群
颏舌骨肌
下颌骨颏棘 舌骨体 颏下动 舌下神经 降下颌骨,
脉
拉舌骨向前
茎突舌骨肌 茎突
2020/12/8
骨体与 舌骨大 角连接 处
面动脉 的分支
面神经的分 牵引舌骨向
支
后,拉长口
底
44
颈部肌
舌骨下肌群
名称
起点
止点
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
主要作 用
胸骨舌骨 胸骨柄后 舌骨
舌下神经 下拉舌
64
点、线、面
参照面
2020/12/8
65
咀嚼系统
occlusion
2020/12/8
66
咀嚼系统
静态 动态
前伸 侧方
2020/12/8
67
牙合
静态
牙尖交错
垂直及唇(颊) 舌向关系
覆
覆盖
2020/12/8
68
静态
牙尖交错
前牙覆 覆盖的关系
a.正常覆 b.对刃 c.深覆 d.深覆盖 e.反 f.开
示 意 图
2020/12/8
53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上表面
组成
关节盘
关节盘下表面
呈“s”形
2020/12/8
54
颞下颌关节
组成
四、关节囊和 关节腔
关节囊:为结缔组织构成的韧性强而松薄的纤维
囊;内覆以滑膜,分泌滑液,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和关节 盘;
关节腔:上腔:大、松,盘颞关节(滑动关节)
下腔:小、紧,盘颌关节(铰链关节)
乳突部
关节窝:颞鳞下面颧弓根部内侧、鼓部
前方。其顶部与颅中窝之间仅隔以薄骨板。
岩部(颞骨锥体)后界为鼓鳞裂和岩鳞裂
鼓板
关节结节:侧面观为一突起,底面观为 一横嵴,中间稍凹陷
(关节窝和关节结节均是颞下颌
关节的组成部分)
2020/12/8
31
颞骨
外形(外面观)
2020/12/8
32
颞骨
外形(下面观)
2020/12/8
55
颞下颌关节
组成
五、关节囊外韧带
颞下颌韧带:防侧方脱位 蝶下颌韧带:悬挂、保护血管神经 茎突下颌韧带:防过度向前移位
2020/12/8
56
颞下颌关节
组成
关节囊外韧带
示 意 图
2020/12/8
57
颞下颌关节
下颌运动
中枢神经系统
支配 升、降颌肌群
作用于
颞下颌关节
牙合
下颌运动
2020/12/8
2020/12/8
6
牙列
牙列分型
按构成牙的类型分:
恒牙列 乳牙列 混合牙列
按牙列形态特征分:
尖圆型
椭圆型 方圆型
按牙的排列情况分:
正常牙列 异常牙列
2020/12/8
7
牙列
乳牙列
牙列分型
恒牙列
混合牙列
2020/12/8
8
牙列
牙列分型
尖圆型
2020/12/8
椭圆型
方圆型
9
牙列
牙列的大小
牙列的长度与宽度
起点
口上
笑肌 表情腮腺肌咬肌筋膜
颧大肌
颧骨颧颞缝前方
颧小肌
颧骨的颧颌缝
提上唇肌
上颌骨眶下缘
周 组 提上唇鼻翼肌 上颌骨额突
围
提口角肌 上颌骨尖牙窝
止点 口角皮肤 口角皮肤 口角内侧上唇皮肤 上唇外侧皮肤 鼻大翼、口轮匝肌 口角皮肤、口轮匝肌
作用 牵引口角向外 上
牵引上唇向上 牵引鼻翼向上 上提口角
下 肌
最大前伸咬合 状态
2020/12/8
75
牙合
动动态态牙合
侧方
侧方 是指下颌向左侧或向右侧作咬合运动
时,上下牙之间的咬合关系,是一种不对称性咬
合运动
分类:尖牙保护 组牙功能
正常自然牙列工作侧咬合接触
侧方平衡
全口义齿下颌运动产生的咬合接触
2020/12/8
76
动动态态牙合
侧方
尖牙保护
工作侧与非工作 侧后牙全部脱离咬合
上颌骨
外形
一腔 上颌窦
一
前面(脸面)
体
四 后面(颞下面)
面 上面(眶面)
内面(鼻面)
额突
四
颧突
突
腭突
2020/12/8
牙槽突 17
上颌骨
外形
2020/12/8
18
上颌骨
外形
2020/12/8
19
上颌骨
结构特点
上颌窦
最大的鼻旁窦
下壁距上颌第一 磨牙根尖最近
2020/12/8
20
上颌骨
结构特点
8牙槽突外侧和翼突下颌 参与口轮匝肌组成 牵引口角向后
缝
40
表情肌
示 意 图
2020/12/8
41
三、颈部肌
与咀嚼系统密切相关的有:
颈浅肌群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2020/12/8
42
颈部肌
颈浅肌群
肌
名称
群
起点
止点
作用
颈
颈阔肌 三角肌和胸大肌 下颌体下缘 降下颌骨、
浅
筋膜
和面下部皮 下唇、口
颞下嵴
翼外板 外侧面
咬肌粗隆
止点 和下颌支 外侧面下 半部
下颌 喙突和下
支和 颌支前缘 喙突 直至下8远
中
下颌角内侧面和翼肌粗 隆
大部:关节翼肌窝;
小部:关节囊和关节 盘
主要 提下颌骨向上、 作用 微向前,参与其
侧方运动
2020/12/8
提下颌向 上,参与 侧方和后 退运动
提下颌骨向上,参与其 侧方运动
后牙咀嚼食物的主要功能形式
正常的标志:整个运动无障碍、颏部的运动范围约10mm
2020/12/8
61
咀嚼系统
与颅面部相关的 点、线、面
2020/12/8
62
点、线、面
参照点
1.眉间点 2.鼻根点 3.眶下点 4.耳屏中点 5.鼻翼点 6.口角点
2020/12/8
63
点、线、面
参照线
鼻翼耳屏线
2020/12/8
牵引髁状突和关节盘 向前,前伸下降下颌, 参与侧方运动
36
咀嚼肌
颞肌 示 意 图
2020/12/8
咬肌
37
咀嚼肌
颞肌
翼外肌上头
示
意
翼外肌下头
图
翼内肌深头
翼内肌浅头
2020/12/8
颊肌
38
二、表情肌
与咀嚼系统密切相关的有:
口周围肌上组 口周围肌下组 口轮匝肌 颊肌
2020/12/8
39
分组及名称
后斜面为 非功能面
形态个体 差异大 2020/12/8
组成
一、髁突
骨折 好发 部位
50
颞下颌关节
组成
二、颞骨关节面
F.关节窝 T.关节结节
关节窝顶与颅中 窝仅有薄层骨板相隔,
最薄处仅1.2mm
炎外 症伤
中耳及颅内
颞下颌关节功能区:髁状突的前斜面和
关节结节的后斜面
2020/12/8
51
颞下颌关节
组成
三、关节盘
作用:
咀嚼过程中,承受 对关节的挤压力和缓 冲对关节骨组织压力
分为:1.前带(anterior band):较厚约2mm
2.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该区最薄约1mm 3.后带(posterior band):此带最厚约3mm
2020/12/8
52
颞下颌关节
组成
关节盘
覆盖
2020/12/8
69
静态
后牙覆 覆盖的关系
牙尖交错
a
b
a.正常覆 、覆盖 b.后牙反 c.正锁
2020/12/8
c
70
静态
牙尖交错
近远中向关系
2020/12/8
71
静态
牙尖交错
面接触特征
2020/12/8
72
静态
牙尖交错
理想的牙尖交错 特征:
上下牙列中线对齐 一牙对二牙 尖牙关系正常 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 前后牙的覆 覆盖正常
肌
面
体下
降袢
骨
缘
肩胛舌骨 上腹起自 舌骨
肌
中间腱, 体下
舌
下腹起自 缘
骨
肩胛切迹 中间
下 肌 群
附近的肩 键 胛骨上缘
2020/12/8
胸骨甲状 胸骨柄及 甲状
肌
锁骨胸骨 软骨
端后面 斜线
舌下神经 降袢
45
颈部肌
示 意 图
2020/12/8
46
咀嚼系统
颞下颌关节 TMJ
2020/12/8
47
咀嚼系统
组
降口角肌
降下唇肌 颏肌
口 轮 匝 肌
颊
2020/12/8
浅层 中层
深层 肌
下颌骨外斜线
口角皮肤、口轮匝肌 降口角
下颌骨外斜线
下唇皮肤、黏膜
降下唇
下2根尖处骨面
颏部皮肤
前伸、收紧下 唇
固有纤维:从唇的一侧至对侧
颧肌、上唇方肌、尖牙肌、三角肌、下唇方 肌的纤维参与组成
闭唇、参与咀 嚼、发音等
来自颊肌唇部和唇周围肌的部分纤维
牙槽窝
20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