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二○○四年四月一日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医疗设备管理环节,合理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就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内镜清洗。

内镜的清洗过程应当高效且彻底。

在清洗内镜前,应先将内镜的部件和附件分离,如光纤束、镜头和外部设备等,以便清洗时能彻底清洗到每个部位。

清洗器械前,工作人员应先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

对内镜进行清洗时,应选择适宜的清洗剂,并按照清洗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清洗器械时应先使用水冲洗,然后使用清洗剂浸泡内镜,以去除污垢。

在使用清洗刷时,应注意刷毛的质量和结构,避免对内镜造成损害。

同时,在清洗时要将内镜的所有部位都清洗到,包括内镜的镜面、孔口和连接端等。

其次是内镜消毒。

内镜的消毒是确保内镜使用安全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内镜消毒前,必须确保内镜已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称取适量消毒剂浸泡内镜,消毒剂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要按照要求进行控制。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内镜的类型和使用环境来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内镜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

消毒剂使用后,应尽量避免消毒剂残留在内镜上,可以用清水进行冲洗。

最后是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有一套完整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的效果。

设备的使用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

同时,设备要进行定期的验证和检查,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设备保养计划,并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总而言之,内镜清洗消毒的技术规范是医疗机构内镜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确保内镜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洗消毒效果的稳定性。

只有做好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才能确保患者接受的医疗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污染物的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消毒区域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清洗消毒区域应该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良好,设备齐全,配备消毒剂和洗涤剂等必要的物品。

同时,清洗消毒区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

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如血液、黏液、粪便等,所以在清洗前应该对内镜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内镜无损坏、无污染。

如果发现内镜有损坏或者有明显的污染,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接下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取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

清洗消毒方法应根据内镜的种类和污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清洗消毒方法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

手工清洗适用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内镜,需要使用消毒剂和洗涤剂进行清洗;机械清洗适用于污染程度较重的内镜,可以通过洗涤机进行清洗。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按照清洗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进行操作,以确保清洗消毒效果的达标。

此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还要求定期进行内镜的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包括内镜的外观检查、机械性能检测和清洗消毒效果检测。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内镜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锈蚀等;机械性能检测主要是检测内镜的光源、镜头等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是通过培养细菌或者检测ATP 含量等方法来检测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定期进行内镜的质量检测可以发现内镜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内镜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标准。

遵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内镜的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水平和患者的安全性。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11-9-7
蓝天白云
102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 总则(4条) 第二章 基本要求 (10条) 第三章 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14条) 第四章 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4条) 第五章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3条) 第六章 附则 (2条) 总共37条 本规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蓝天白云
43
泪道镜
2011-9-7
蓝天白云
44
泪道镜
2011-9-7
蓝天白云
45
泪道镜
2011-9-7
蓝天白云
46
泪道镜
2011-9-7
蓝天白云
47
胸腔镜
2011-9-7
蓝天白云
48
胸腔镜
2011-9-7
蓝天白云
49
胸腔镜
2011-9-7
蓝天白云
50
胸腔镜
2011-9-7
蓝天白云
51
2011-9-7

(2) 吸引阀按钮:位于操纵部前方,按钮 中央有一孔,术者重压此按钮时,吸引 管接通,当开通吸引器开关时,腔内液 体或气体通过目镜前端的吸引孔吸入吸 引瓶内。
2011-9-7
蓝天白云
85

(3) 送气送水发按钮:位于操纵部前方, 按钮中央有通气孔,当打开电源时,电 源箱内的电磁泵不断压出空气,由此孔 溢出,当用手指堵住按钮时,空气通过 单向阀进内镜气道,在由前端部的送气 口进入腔内。
蓝天白云 8
2011-9-7

Cheung等对294个内镜中心 调查发现有22例因检查引起 感染。
2011-9-7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范本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范本

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佩戴防护用品:如 口罩、手套、护目 镜等,确保操作过 程中的安全。
规范操作流程:按 照清洗消毒的流程 进行操作,确保每 个环节都符合规范 要求。
避免交叉感染:注 意清洗消毒过程中 的卫生,避免交叉 感染的发生。
清洗消毒后的保存和使用
清洗消毒后的内镜 应存放在专用的内 镜柜内,避免与污 染物品接触。
内镜应按照清洗消 毒的先后顺序放置, 方便取用。
内镜在使用前应再 次检查清洗消毒效 果,确保使用安全。
● 05
内镜清洗消毒的常见问题 及解决方法
清洗不彻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问题描述:内镜清洗不彻底,残留物对病人造成感染风险 ● 解决方法:加强清洗人员的培训,提高清洗技能;采用高压水枪等先进设备辅助清
清洗消毒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清洗消毒设备的种类和选择:根据内镜的材质、结构和清洗消毒要求, 的清洗消毒设备。
清洗消毒设备的操作规范:详细介绍清洗消毒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 问题解决方法。
清洗消毒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 运行和使用效果。
清洗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内镜材质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剂 严格按照清洗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注意清洗消毒剂的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
消毒剂使用 不当:消毒 剂浓度过高 或过低,影 响消毒效果
操作不当: 清洗、消毒 过程中操作 不当,导致 内镜损坏或 污染
设备问题 清洗、消 设备存在 题,如故 老化等
● 06
内镜清洗消毒的培训和管 理
内镜清洗消毒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培训目标: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确保内镜使用安全
培训对象:医护人员、清洗消毒人员等
内镜清洗消毒的 定义:是指对使 用过的内镜进行 清洗、消毒和灭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胃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进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本《规范》实施,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二○○四年四月一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9年版)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9年版)

医院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规范(2019年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5 人员要求 (2)6 建筑布局 (2)7 设备设施与耗材 (2)8 清洗、包装操作流程 (2)9 高水平消毒 (5)10 灭菌 (6)11 储存 (7)12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7)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硬式内镜及附件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8)A.1 采样时间 (8)A.2 灭菌硬式内镜及附件的无菌检查方法 (8)A.3 消毒硬式内镜及附件的检查方法 (8)A.4 结果判定 (8)A.4.1 灭菌硬式内镜及附件应无菌生长。

(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硬式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中基本要求,人员要求,建筑布局,设施与耗材,清洗、包装操作流程,高水平消毒,灭菌,储存,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硬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硬式内镜 rigid endoscope指用于疾病诊断或治疗的不可弯曲的内镜及相匹配的导光束、器械、附件、超声刀系统、电凝系统等。

4 基本要求4.1 开展硬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将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4.2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硬式内镜清洗消毒及灭菌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清洗与消毒的登记及监测、设备与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制度,并认真落实。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二○○四年四月一日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有关部属、部管单位。

卫生部办公厅2004年4月5日印发校对:郭燕红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 内镜的清洗、消毒提出了更加详细、具体、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的规定,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
• 3. 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各级医院在开展内镜诊疗工作 根据各自医院的条件和特
点,指定了预防患者和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规章制
• 5. 内镜的清洗与消毒现状 内镜的清洗: (1)需达到高水平消毒的内镜用后清洗均用普通自来水,多 数采用三或四槽式流水冲洗法,时间无严格限制,一般为1~3min; 消毒后仍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冲水量多数无明确要求,消
毒后和冲洗后无干燥设施;活检钳孔道多数医院用生理盐水冲洗;
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
案 例
• 软式内镜的感染案例
• 自动内镜:爆发绿脓杆菌感染;原因:进水管道、 气道或洗涤器容器-设计时难以恰当的消毒;形成 生物膜。爆发的终止用酒精漂洗已经机器处理的 内镜,接着压缩空气干燥。 • 新的内镜有水过滤器以降低微生物由自来水传给 机器的危险
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
• 1.内镜的种类
• 从消毒的角度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消
• 内镜的清洗:
有少数医院清洗时使用酶制剂,但部分医院只用于每
天结束时的终末处理;多数医院对清洗槽每天进行清洗
消毒。 (2)需达到灭菌的内镜,多数医院能作到加酶清洗, 一般浸泡1~10min后用自来水冲洗、干燥。
现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状
• 内镜的消毒: • 内镜的消毒需达到高水平消毒的内镜 在我国多数医院使用 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多为5~10min,不能满足消毒时间的要 求;也有使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酸性氯化电位水进行消毒, 部分医院使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用后的内镜进行清洗消毒,但清
• 需达到灭菌的内镜 多数医院采用环氧乙烷或压力蒸汽灭
军或使用2%戊二醛浸泡10h,以保证霉菌效果。但有些
医院在手术接台时使用2%戊二醛浸泡1~2h,或用氧化法 的甲醛熏箱熏蒸3h或6h,之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但 冲洗程度没有量化指标。
内镜检查危险因素
1.医用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常被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
与消毒,但多数医院没有专用的清洗消毒间,患者的诊疗
与清洗消毒在同时进行.
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
• 4. 内镜的设施
(2)需灭菌的内镜,一般在手术室内进行,条件相对较好,
设施较规范。
(3)配备内镜的数量往往不能满足诊疗患者数量的需求。
(4)多数清洗消毒人员受过专门的培训,能做到每例患者
间更换手套。
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
目前国内报道的传播率为0.4%,应该注意的是,胃幽门螺旋杆菌是诱
发胃、十二指肠癌变的重要因素。
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内镜的特殊性,内镜诊治患者多为门诊患者,或
术后住院时间短,发生医院感染在医院内 Nhomakorabea易被发现,使得医务人员对内镜导致疾病传播的意义认识 不足,重视不够。
液、体液污染,并可能携带大量致病因子。内镜使用后若 消毒灭菌不严格,则极有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血液 传播疾病主要有HBV、HCV、HIV等。
内镜检查危险因素
2.消毒灭菌后的内镜可以被医务人员手上的微生
物及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所污染。如真菌、螺
旋体的污染。
内镜检查危险因素
3.消毒后的内镜,可以被冲洗水再污染。如非典型
洗消毒前常未先手工清洗,且清洗消毒机缺乏卫生部颁布的卫生
许可证批件。
现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状
• 内镜的消毒:
对于活检钳及其他附件的处理多数医院与内镜
的处理方法相同,使用化学消毒剂如2%戊二醛浸
泡消毒,时间常达不到灭菌的要求,少数医院每 天在做内镜前对内镜及活检钳再进行消毒。
现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状
• 内镜的消毒:
分枝杆菌的感染,此类杆菌主要存在于供水系统中
(如自来水),对消毒剂的耐受较结核杆菌更强。
内镜检查危险因素
4.人体自然孔道带菌而造成污染的主要细菌为口咽
部的正常菌,草绿色的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较
少见。
内镜检查危险因素
5.在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中,有不少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国内 报道检出率为64.4%,而该类杆菌污染胃镜后,粘附在胃镜内壁上,很 难冲洗干净,若操作中清洗、消毒、灭菌不严格,则会造成院内传染,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 •
四川省感染控制中心 卢 杰
背景
•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迅速普及、发展,内镜已从
最初的诊断工具演变成最重要的治疗工具。由于内镜的 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管道细长,结构复杂,其用后的 处理即消毒灭菌难度大,同时由于其价格昂贵,检查治 疗人数与内镜数量不匹配,不能保证充分的消毒时间,
背景
造成消毒不彻底,成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
一,有引发疾病传播的危险。随着我国《内镜清洗消毒
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颁布,按《规
范》要求,使用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科学规范 化管理。
案例
• 软式内镜的感染案例
• HCV、绿脓杆菌、结核和胞内分枝杆菌 • 法国:2个病人做肠镜后出现HCV感染; 病毒基因类型一样;活检管道从未用刷子刷洗,附件从 不用压力蒸汽灭菌,内镜2%戊二醛仅浸泡5分钟 • 1997年,4例气管镜传播结核;原因:手 工清洗、未完全浸没、活检钳未灭菌、酒 精漂洗和干燥失败
毒的内镜,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喉镜、阴道镜等,
另一类是需要灭菌的内镜,如腹腔镜、椎间盘镜等,这 两类内镜在用于诊疗操作前,前者需要达到高水平消毒, 后者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我国内镜医院感现状
• 2. 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我国第一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中就提出了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在2000年新修订的《医院 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内镜的清洗 消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度,如内镜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检 查患者登记制度,并限制每天预约的患者数量等。
我国内镜医院感染现状
• 4. 内镜的设施
卫生部组织的3省市医院感染管理调查中发现:
(1) 需高水平消毒的内镜,多数是在门诊的独立单元内
完成,布局基本合理,分区明确;不同系统的内镜在不同
的检查室内行,设有内镜专用储柜并定期对储柜进行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