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原理方法论大全(《哲学生活》)2014高考政治复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高考必背知识-《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高考必背知识-《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第一部分:哲学的基本知识1、(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哲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常说有两大阵营、两个对子。

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因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主观认识与实际相符合。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二、正确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做法〗(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主体。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四、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第一篇: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意识对物质有能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4、联系的普遍性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5、联系的客观性新联系。

6、发展的普遍性内容: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喝酒事务的灭亡,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我7、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即前途是光明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细心保护新事物的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内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两者相互联结(1)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内容: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件下相互转化。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复习《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复习《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共9条原理)(第2课)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2)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6.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7.自然界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8.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方法论]要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结合的观点,反对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之辩证唯物论一至十)(第四、五课)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方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承认运动绝对性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存在。

(制定政策既要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A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普遍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必背内容(精简版)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一、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意:规律不可改造、消灭、改变)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书本P41)★★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观》
联系的特性
原理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原理3:人对事物的联系不是无能为力的
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原理4: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原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和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1:系统具有整体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原理2:系统具有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方法论: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原理3: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方法论: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看问题):要用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
《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趋势)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量变与质变
(发展的状态)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量变的循环前进
方法论:要积极做好量变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要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形而上学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矛盾》
矛盾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
原理:矛盾的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和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1: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原理2: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同一事物不同过程和阶段;同一事物中)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理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次矛盾的关系
原理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原理2: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原理3: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办事情看问题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原理1: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
作用
原理2:次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原理3: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和重点论
原理1: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原理2: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原理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矛盾分析法
原理简单而过,加上方法论,再结合材料分析
方法论: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⑤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⑦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
原理1: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含义)
原理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特点)
原理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特点)
原理4: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实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1: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原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
①破: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立: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
拓新境界
社会存在
《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原理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原理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方法论1: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方法论3: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统一起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人生价值观
原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奉献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方法论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②劳动是人的生存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方法论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方法论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