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长兴路实验小学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关爱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校少先队等组织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关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关爱工作,确保“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通过对我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措施(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领导小组,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1)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每个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教师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中心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1

中心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中心小学地处xxxx,属于城乡结合部,距商业城2公里左右,与xxx毗邻。
全镇总人口4万多人,外来人口5千多人。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我校就读的学生较多。
当前我国把切实解决好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学校尽最大努力,切实保证这批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因此,对这类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及行为指导,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领导及老师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重视教育公平,增强外来生认同感近几年来,白塘镇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些成就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奉献是息息相关的。
关注我镇上万名外来务工人员这一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重视和加强我校几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下称外来生)的教育,增强他们对下洋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既能体现白塘这片充满活力、魅力和实力热土的宽大胸怀和非凡气度,也是一项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对外来生的教育,需要社会为他们营造一个接纳、宽容、理解和关爱的氛围,使他们能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人格的尊重、精神的平等和文化的认同。
我们以为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对本地的归属感,首先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多报道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为本地经济建设作出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看待外来人口增多给当地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本地学生的认识,消除他们对外来生的一些不公正偏见和歧视。
其次,凡是有外来生就读的学校,要特别重视营造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异乡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温暖,从而消除他们对本地人的一些成见和敌视心理;对于有外地籍学生插班就读的班级,教师一定要淡化外地学生的概念,始终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个学生,给每个孩子都创造成功的机会,努力使班级中的两地学生能平等相处,互相取悦,从而减轻外来生的自卑感,加速他们融入本地教育环境的进程。
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帮扶计划

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帮扶计划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帮扶计划,旨在帮助外来务工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该计划旨在解决外来务工子女面临的教育和生活问题,提供相关扶助和支持。
2. 目标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帮扶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提供教育机会: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平等的接受小学教育的机会。
- 改善研究环境:改善外来务工子女的研究条件,提供良好的教室设施和教育资源。
- 提供心理支持: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和解决心理问题。
- 培养综合素质: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培训,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3. 实施步骤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帮扶计划的实施步骤如下:- 调查需求:了解外来务工子女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需求。
- 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
- 资金筹集: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赞助等途径筹集资金。
- 招募人员:组建专业团队,包括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
- 实施计划:根据计划,提供小学教育、心理支持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服务。
- 监督评估:定期监督和评估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4. 帮扶内容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帮扶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小学教育:提供外来务工子女免费接受小学教育的机会,改善教室设施和教育资源。
-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外来务工子女适应新环境和解决心理问题。
-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 专业培训: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5. 政府支持和合作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帮扶计划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倾斜和监督指导;社会可以提供志愿者支持、物资捐赠和社会关注。
6. 结束语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帮扶计划是为了帮助外来务工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未来发展机会。
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这个计划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更多的外来务工子女拥有光明的未来。
小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方案

小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工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然而,他们的子女却面临着许多困境,教育资源匮乏、生活条件艰苦。
为了关爱农民工子女,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开展小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 活动目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小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农民工子女的困境和需求,唤起他们的关爱之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
同时,通过活动,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二. 活动内容1. 暑期支教:组织小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地区的工地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教授农民工子女基础知识和生活技能,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
2. 爱心物资捐赠:组织小学生捐赠学习用品、衣物、食品等爱心物资,送到农民工子女所在的学校或家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 亲子互动活动:组织小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进行亲子互动活动,如游戏、手工制作等,促进交流和友谊的形成。
4. 群众演出:组织小学生进行群众演出,包括舞蹈、歌唱、戏剧等,为农民工子女带来快乐和欢乐。
5. 互帮互助:组织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活动,例如小学生志愿者帮助农民工子女辅导功课,一起参加文体活动,建立起友谊和信任。
三. 活动流程1. 活动筹备阶段:a)明确活动目的和内容;b)筹备工作组织管理,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c)联系相关单位和学校,邀请小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参与。
2. 活动宣传阶段:a)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b)利用校内广播、班会等宣传活动信息;c)通过社交媒体、校内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
3. 活动实施阶段:a)组织小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地区的工地学校进行支教活动;b)组织捐赠物资,送到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或家庭;c)组织亲子互动活动,增进了解与友谊;d)组织群众演出,带给农民工子女快乐和欢乐;e)组织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活动。
四. 活动评估1.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活动进行评估,了解活动对小学生和农民工子女的影响和效果。
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第一篇:小学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地不断深入,吸引了无数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
特别是我校周边有华歧焊管厂,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还往往拖家带口,形成了家庭化的流动现象,而他们的孩子也自然被带进了我八里庄小学的校园。
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普遍缺失,造成了他们的孩子常常也自由散漫、难以约束,没有稳定的道德品质。
加之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经常一两年就换一个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子女所学的知识就非常的不连贯。
知识基础的薄弱,更加剧了这些孩子在日常社会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的无知。
因此,作为学校教师,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特制订如下计划:一、在生活中播撒关爱,润物无声。
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以后,大多以打工、收废品、搞运输、贩卖小商品、做饭等为生。
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卫生条件相比城市居民要差很多。
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其中,个人卫生情况自然难以保证。
这样就加剧了这些孩子与本地孩子的距离感,因为嫌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脏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性格叛逆倔强,不愿听从老师和本地孩子的劝导,自卑自弃,更加不愿意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要想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活动,让这些孩子与本地教师心心相印,用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感化他们,只有这些,才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真心接受教师和学校的教诲。
1.日常抓卫生,塑造新市民。
要缩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孩子的距离感,让他们真正融入学校生活,卫生习惯的改造最为关键。
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应该经常在晨会、班会课上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宣传卫生小知识,提醒他们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并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通联系平台等方式向外来务工人员讲解注意孩子卫生的重要性。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工作计划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工作计划第一篇: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工作计划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工作计划二年1班目前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从而使得流动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我们学校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积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们学校努力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的途径和办法。
学校对逐年递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来对待。
我们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召开会议,统一认识。
目前,学校达成了一下共识:一是解决施教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是我们学校的应尽职责;二是接纳为主,实在容不下的安排其他小学负责接纳;三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人文关怀;四是力求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同进步。
相信这些共识能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活动跟进,加强融合。
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我们学校的大家庭,我们计划举办了一些利于他们成长的活动;多方面表彰那些学习、品德优秀的务工子女,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争取创设渠道让他们与当地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尊重,和睦共处。
三、是学法指导,规范行为。
与当地学生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行为不够规范,学法不够科学。
为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采取师生结对、集体教育、个别辅导等措施,以期他们尽快步入优胜行列。
德育处也将组织针对性的习惯养成专题队会。
四、是协助办学,追求优质。
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本地生、外地生共同享受优质教学设施、设备;挑选优秀民工子弟学生担任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规章制度、师资培训、教科研活动等;学校时时和教育主管部门和区政府分管领导沟通,确保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二篇: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寿塔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计划1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计划2011-2012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特殊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建立特殊儿童档案使特殊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特殊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3、真情关爱特殊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1、建立留守档案,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儿童的底数。
2、确保“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
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
教师对特殊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帮助积极开展“特殊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特殊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5、注重心理辅导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班主任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
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特殊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五篇)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
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以____和____为指导,坚持____,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一)目标任务针对我校____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二)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
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妇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计划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地不断深入,吸引了无数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
特别是我校周边有华歧焊管厂,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还往往拖家带口,形成了家庭化的流动现象,而他们的孩子也自然被带进了我八里庄小学的校园。
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普遍缺失,造成了他们的孩子常常也自由散漫、难以约束,没有稳定的道德品质。
加之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经常一两年就换一个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子女所学的知识就非常的不连贯。
知识基础的薄弱,更加剧了这些孩子在日常社会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的无知。
因此,作为学校教师,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在生活中播撒关爱,润物无声。
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以后,大多以打工、收废品、搞运输、贩卖小商品、做饭等为生。
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的卫生条件相比城市居民要差很多。
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其中,个人卫生情况自然难以保证。
这样就加剧了这些孩子与本地孩子的距离感,因为嫌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脏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性格叛逆倔强,不愿听从老师和本地孩子的劝导,自卑自弃,更加不愿意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要想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活动,让这些孩子与本地教师心心相印,用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感化他们,只有这些,才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真心接受教师和学校的教诲。
1.日常抓卫生,塑造新市民。
要缩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孩子的距离感,让他们真正融入学校生活,卫生习惯的改造最为关键。
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应该经常在晨会、班会课上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宣传卫生小知识,提醒他们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并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通联系平台等方式向外来务工人员讲解注意孩子卫生的重要性。
2.过节递温情,暖化新市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过好每一个温馨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责任。
学校应通过各种有意义活动,让他们能够与本地学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快乐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每个孩子都是有感恩之心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员子女也不例外,只要学校的温暖适时到位,就能激发他们回报老师、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的感情,这时他们自然会积极改变自己生活态度,改掉身上不良行为习惯,以适应这个给予他们温暖和幸福的“大家庭”。
二、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催苗勃发。
枯燥的说教永远比不上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这一条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想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更多正确科学的行为习惯,品味到更多因正确科学的行为习惯而带来的快乐,就必须举行一些童趣十足又饱含深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眼验证,亲手触摸,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1.丰富课余生活,远离陋习侵扰。
与本地孩子不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条件一般较差,租住的房子缺少活动空间,没有电视、电脑,甚至连基本的书籍报刊都很少。
因此,孩子们回到家中,就容易结群外出,加上精神上的空虚,就非常容易染上各种不良嗜好,成为网吧、游戏厅等游乐场所的俘虏。
为此,我要丰富这些孩子的课余生活,将他们的心留在学校,将他们的兴趣引向正途。
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在课余时间借阅图书给他们,荡涤孩子们的心灵,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交流中,巩固课堂上教学成果,让孩子们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远离所有的生活陋习。
三、树立校园师德引领,纯化童心。
要学生做的事,我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我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我躬亲共守。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
他们的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乃至服饰、姿态、表情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
隐性影响力。
因此,每一个在校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深深熏陶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自己人性的榜样,引领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坚持不懈的开展读书活动是学校提升学生素质的一大法宝,更应成为学校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一大阵地。
正如陶行知说说:“教育的至高境界,也不是纯然去传授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给学生熏染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
”
总之,八里庄小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条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之路,让这些“新市民”,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从而开始自己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