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类鉴赏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教案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教案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教案【篇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

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成为后人所欣赏所引用的哲理诗句,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

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

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考纲要求。

2、驾驭各类诗歌的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各类诗歌的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1、对各类诗歌意境的理解。

2、各类诗歌鉴赏的答案整合。

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我们依据高考试题的实际,依据内容的不同,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等五类来详细分析。

二、分类鉴赏及方法(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古代诗人常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画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爽、简洁质朴。

从1994年起先,写景抒情诗考了两年,即2019年和2019年。

1、写景抒情诗,要留意从四方面入手: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会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悟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驾驭:第一,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留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作者视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改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画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歌分类鉴赏教案

诗歌分类鉴赏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九:分类鉴赏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2、能通过学习各类题材诗歌的相关知识,能归纳各类题材诗歌的主旨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各类诗歌题材的解题方法二、教学过程根据诗歌创作的不同题材,我们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羁旅怀人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闺怨诗等。

各类不同题材的诗歌在创作和主旨上往往有一定的特点,本课我们一起来择要学习。

(一)、山水田园诗1、山水田园诗概述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主要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具体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请参见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3、常见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如:《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诗歌的鉴赏方法:朗读、感悟、分析、对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鉴赏。

4. 互动交流:各组汇报鉴赏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2. 搜集有关诗歌的资料,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著名诗人。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交流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互动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独立思考能力、鉴赏水平等。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诗歌特点和鉴赏方法。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八、教学资源1. 诗歌素材:收集各类诗歌作品,包括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丰富教学内容。

2. 鉴赏指南:整理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如诗歌理论著作、鉴赏文章等,供学生参考。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分类、诗的形式、诗的语言等。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诗的起源、发展历程、分类等。

2. 诗歌的形式: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

3. 诗歌的语言:韵律、节奏、押韵、修辞等。

4.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诗的主题、分析诗的艺术特色、理解诗的意境等。

5. 鉴赏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解析经典诗歌。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3.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歌鉴赏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教学资源:收集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用于教学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品性评价:欣赏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价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

3. 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知识的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形式。

2. 诗歌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 经典诗歌的分析和欣赏。

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意境的理解。

2. 诗歌语言的细腻感受和情感把握。

3. 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诗歌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2周:诗歌的形式与结构第3周:诗歌的语言与修辞第4周:诗歌的鉴赏方法与实践第5周:经典诗歌鉴赏(上)八、教学活动设计1. 第1周:通过引入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诗歌的分类。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2. 诗歌的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诗歌结构、品味意象、感受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如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为教学案例。

2. 教学工具:课件、黑板、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选取的诗歌,让学生实践运用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

2.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感悟文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态度和表现。

九、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2.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3. 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改进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步骤:1. 导学: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教案名称:《诗歌鉴赏》教案教案编写人:xxx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解读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评价和欣赏诗歌作品;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2. 已选好的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3. 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简单讨论一下他们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了解和感受。

2. 提出问题:你们如何判断一首诗好与不好?是否有一种固定的标准?Step 2:讲解诗歌鉴赏方法(10分钟)1. 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比如:审题、解读、分析、评价、欣赏等。

2.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使用表达式、比喻、意象等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Step 3:示范分享(15分钟)1. 播放一首已选好的诗歌作品,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分享这首诗的意义和韵味。

2.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韵律等要素。

Step 4:学生实践(15分钟)1. 分发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给学生们,并要求他们按照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解读、分析和欣赏。

2. 学生可以自己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解读和体会,并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5:合作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按小组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多读诗、多欣赏。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结合已学诗歌鉴赏方法,布置学生阅读和分析一首自选的诗歌,并写下自己的解读和感受。

2. 下节课学生可以做课堂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示范、实践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通过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和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形式和语言特色。

4.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分类及特点。

2. 第二课时: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方法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

3. 第三课时:诗歌的情感分析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4. 第四课时:诗歌的主题理解教学重点:通过诗歌鉴赏,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5. 第五课时:诗歌的形式与语言特色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形式结构,如韵律、节奏、对仗等,以及诗歌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词汇选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诗歌进行讲解和示范。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诗歌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情感分析、主题理解、形式和语言特色的分析等。

3. 诗歌创作或改写:鼓励学生创作或改写诗歌,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用书:诗歌选集或相关阅读材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分享相关的诗歌信息和鉴赏文章。

六、教学步骤第六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续)1. 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包括律诗、绝句、词、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九:分类鉴赏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2、能通过学习各类题材诗歌的相关知识,能归纳各类题材诗歌的主旨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各类诗歌题材的解题方法二、教学过程根据诗歌创作的不同题材,我们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羁旅怀人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闺怨诗等。

各类不同题材的诗歌在创作和主旨上往往有一定的特点,本课我们一起来择要学习。

(一)、山水田园诗1、山水田园诗概述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主要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具体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请参见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3、常见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如:《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真题展示(20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5、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山水田园诗的常见命题方式是怎样的?①写了哪些景物(意象)?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③写景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④哪个字用得特点传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山水田园诗的答题思路关键在整体上要把握好意象(景物)、意境和作者情感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6、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1)三个方面: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衬幽。

(2)有恬然自得之乐,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

7、我来拟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歌一、二句与三、四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鹿柴风光的?用了怎样的手法?分别表现了鹿柴的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一、二句是听觉,三、四句是视觉。

2)都运用了反衬手法,前者是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3)后者是以明衬暗,用有限的“返景”表现大片的无边的幽暗。

一二句表现的是鹿柴的空寂,三四句表现的是鹿柴的幽暗。

4)表达了诗人向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边塞战争诗1、边塞战争诗简介2、思想内容和情感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

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

情况相当复杂。

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3、连读战争诗常见的意象及其作用(1)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意象:边塞恶劣的自然条件,表现边塞苦寒。

(2)金鼓、旌旗、羽书、烽烟、烽火等意象:渲染紧张的战争氛围。

(3)云、月、笛声等意象: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4、代表作家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5、边塞战争诗的意境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阴沉肃穆、瑰丽雄奇、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清新自然等。

6、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7、真题展示【2009•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6、实战演练【2007•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7、我来命题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

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问题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问题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

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三)、咏物诗1、什么是咏物诗所谓“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世间的花草松竹、鸟兽虫鱼,都有着自己生长、生活的规律。

但是那些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却往往能由自然界里有万物,生发现无限的感慨,这便产生了咏物诗。

“物”引发了诗,而诗又通过对“物”作形象的描绘,赋予“物”以美感,诗人还能“因物而兴怀”。

因此,没有生活中的万物,便不会有咏物诗;而优秀的咏物诗,又给物以美感和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