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船长的资治通鉴共41页
资治通鉴002 卷第一 周纪一.pdf

卷第一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1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2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
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
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
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
《夏书》有之:‘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
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
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康子曰:“善。
”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
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
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
”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
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
”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

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资治通鉴原文与译文,欢迎阅读。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
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海贼王

ヒルルクの桜(さくら)!ドラムロッキーの奇 跡(きせき) さようならドラム島(とう)!僕(ぼく)は海 (うみ)へ出(で)る! アラバスタの英雄(えいゆう)と船上(せんじ ょう)のバレリーナ いざ砂漠(さばく)の国(くに)へ!雨(あ め)を呼(よ)ぶ粉(こな)と反乱軍(はんら んぐん) 豪傑達(ごうけつたち)の再会(さいかい)! 奴(やつ)の名(な)は火拳(ひけん)のエー ス エースとルフィ!熱(あつ)き想(おも)いと 兄弟(きょうだい)の絆(きずな) 緑(みどり)のエルマルとクンフージュゴン! 砂(すな)の国(くに)の冒険(ぼうけん)! 炎熱(えんねつ)の大地(だいち)に棲(す) む魔物(まもの) 砂漠(さばく)の海賊団(かいぞくだん)登場 (とうじょう)!自由(じゆう)に生(い)き る男達(おとこたち) ニセモノの意地(いじ)!心(こころ)の反乱 軍(はんらんぐん)カミュ! 反乱軍(はんらんぐん)戦士(せんし)コー ザ!ビビに誓(ちか)った夢(ゆめ)! 陽炎(かげろう)の決闘(けっとう)!エース VS男(おとこ)スコーピオン! 遺跡(いせき)と迷子(まよいご)!ビビと仲 間(なかま)と国(くに)のかたち スパイダーズカフェに8時(じ)敵幹部(てき かんぶ)集合(しゅうごう) ルフィVSビビ!仲間(ばかま)に掛(か)ける 涙(なみだ)の誓(ちか)い アラバスタ戦線(せんせん)!夢(ゆめ)の町 (まち)レインベース 絶対絶命(ぜったいせつめい)の罠(わな)! レーンディナーズ突入(とつにゅう) ユートピア作戦(さくせん)発動(はつど う)!動(うご)き出(だ)した反乱(うね り) 恐怖(きょうふ)のバナナウニとミスタープリ ンス 逆転(ぎゃくてん)大脱出(だいだっしゅつ) の鍵(かぎ)!ドルドルボール 情無用(なさきむよう)の死闘(しとう)!ル フィVSクロコダイル 奇跡(きせき)の疾走(しっそう)!アラバス タ動物(どうぶつ)ランド 反乱軍(はんらんぐん)と国王軍(こくおうぐ ん)!決戦(けっせん)はアルバーナ! 嘆(なげ)きアルバー!激闘(げきとう)カル ー隊長(たいちょう)! 仲間(なかま)の夢(ゆめ)に誓(ちか)う! 決闘(けっとう)モグラ塚(づか)4番街(ば んがい) 本日(ほんじつ)大公開(だいこうかい)!マ ネマネメンタージュ! 友(ナミ)に変身(へんしん)!ボンクレー連 発(れんぱつ)バレエ拳法(けんぽう) ナミの旋風(せんぷう)注意報(ちゅういほ う)!クリマタクト炸裂(さくれつ) 王家(おうけ)に伝(つた)わる秘密(ひみ つ)!古代(こだい)兵器(へいき)プルトン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精彩摘录
这是《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李光弼守河阳
李泌孤身入陕州
1
李辅国专权
郭子仪单骑见 2
回纥
3
唐代宗除元载
4
理财专家刘晏
5 颜真卿劝李希
烈
0 1
李晟兴复唐 朝
0 2
永贞革新
0 3
李雪夜入蔡 州
0 4
韩愈谏迎佛 骨
0 5
朋党之争
0 6
中兴名臣裴 度
1
甘露之变
2
唐宣宗轶事
3
唐懿宗轶事
4
黄巢起义
5
朱李结怨
生子当如李亚子 梁晋柏乡之战
0 3
曹丕与曹植
0 4
孙权假降
0 5
夷陵之战
0 6
七擒孟获
司马昭之心
邓艾出奇兵偷渡阴 平
乐不思蜀
1
司马炎称帝
2
陆抗复西陵
3
西晋大臣羊祜
4 西晋大军灭东
吴
5
石崇王恺斗富
1
美男子潘安
2
八王之乱
3
痴呆晋惠帝
4 一代悍后贾南
风
5 李特的流民大
营
1
周处悔过自新
2
清谈家王衍
3
长沙桓公陶侃
4
西晋灭亡
5
刘渊重建汉国
读书笔记
历史告诉我,人性中的最黑暗的东西是对利益、权力的追逐,不惜杀人,杀亲人!所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 让就是最宽泛的道德遮羞布,是最大的欺骗。
水能载舟,亦可覆船。羸君临朝,岌岌可危。
牛年收尾之本hiahiahia。
独破海盗文言文翻译

独破海盗,水手数十,俱有奇才异能。
船长一人,名独破,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眉清目秀,豪气干云。
其船名“破浪”,帆高六丈,巨炮四尊,兵器齐备,航行海上,所向披靡。
独破海盗,曾纵横四海,劫富济贫,为民除害。
一日,独破海盗得悉,东海之滨,有一海盗头目,名叫东海霸主,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民不聊生。
独破海盗遂率众水手,扬帆东海,誓要击败东海霸主,为民除害。
航行数日,独破海盗船至东海霸主巢穴。
东海霸主闻知,慌忙召集手下,迎战独破海盗。
两军相遇,海面上战鼓擂擂,杀声震天。
独破海盗船帆高举,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东海霸主船队,虽众,却无法阻挡独破海盗的攻势。
激战数日,独破海盗终于击败东海霸主,将其擒获。
百姓闻讯,纷纷前来道贺。
独破海盗将东海霸主绳之以法,悬于海岛上,以警示其他海盗。
战后,独破海盗名声大噪,四海皆知。
然独破海盗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仍旧谦虚谨慎,为民除害。
一日,独破海盗得知,南海之滨,有一海盗团伙,名为南海狂飙,时常劫掠商船,百姓苦不堪言。
独破海盗遂再次扬帆,前往南海,击败南海狂飙,解救了被囚禁的商船。
自此,独破海盗名声更盛,四海皆知。
然而,独破海盗并未沉溺于声名,仍旧保持着谦逊的品质。
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为民除害的重任,唯有继续努力,才能不负众望。
岁月如梭,独破海盗年事已高。
然而,他仍旧坚守在海盗生涯的最后阶段,为民除害。
一日,独破海盗得知,北海之滨,有一海盗团伙,名为北海霸主,残忍凶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独破海盗毅然决定,带领水手们,前往北海,击败北海霸主。
经过一番激战,独破海盗终于击败北海霸主,将其绳之以法。
北海百姓闻讯,纷纷前来感谢。
独破海盗感慨万分,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民除害,捍卫了正义。
独破海盗,一生英勇善战,为民除害,被誉为“海上一代英豪”。
然而,他的一生,并非没有遗憾。
他遗憾自己未能改变海盗的命运,遗憾自己未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他坚信,自己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航海长》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航海长》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海长陆颖墨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海军走出第一岛链。
就是那个傍晚,作为见习航海长的林之江在西昌舰驾驶舱里,看着编队驶入那个著名的海峡。
忽然,他听得航海长说:“你看!”他顺着指向看去,右侧海面上出现了三艘军舰。
它们和编队拉近了距离,顺着这边的航向,像是伴随航行。
林之江心里一动,上级的研判真是英明,我们第一次出岛链,看热闹的肯定不少。
舰长参加完会议,来到驾驶舱,正式下达上级的通知:“北京同意升旗时间由我们编队确定。
升旗时间就看你们的了。
”舰长宣布完命令离开后,林之江忽然心里一动,对航海长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咱们去测一下六分仪吧。
”航海长马上同意。
勘测结果,再一次证明了他们测算的准确。
海面上依然有那几艘外舰在伴随。
回到自己的舱室,见同室的其他三位都睡着了,他蹑手蹑脚地爬到了上铺,命令自己必须马上睡着。
第二天,急促的起床铃把他叫醒。
他和战友们赶紧起床穿衣,跑步冲去二楼盥洗室洗漱但是刚进门,就看见一位身穿作训服的水兵,自己不洗漱,把水龙头让给了他。
是谁把服装穿错了,抬眼一看是老朋友小周,舰上的广播员,衣服没穿对,还站在这儿磨磨唧唧让你让他的。
他一把拉住说:“快去换礼服,来不及了。
”小周说:“我要值班,录下早上六点半的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等你们仪式搞完了,我好播放。
”见小周磨磨蹭蹭的,林之江又好气又好笑:“这不才五点多嘛,升完旗录也来得及!”小周说:“不是说有时差吗,你们忙来忙去算个不停的。
”林之江提醒他:“这军舰朝西开,再有时差也是推迟。
”小周说:“听说昨天就有时差,咋没感觉出来呢?”林之江说:“对,昨天比北京时间晩三十八分钟。
”刚说完,心里猛地一惊,扭头就朝后甲板跑去。
宽大的后甲板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列队,水兵的队伍都已经列好了。
文工团的演员们也着装整齐,排好了队。
林之江无助地看了一下右舷边不远处的海上,那三艘外军的军舰依然在伴航,依然睡着似的,似乎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
海盗船长的资治通鉴

编年古已有之,如春秋左传。 自班固汉书后,断代为史之风气大盛,编年史书,亦 以朝代为断限,如荀悦<<汉纪>>、干宝<<晋纪>>。 司马光乃奋其雄笔,取编年之纪事时间清楚,删削正 史,以入编年,纵贯千余年,创立编年体通史之规模。
司马光曾自谓:「臣今所述,止叙国家之兴衰, 着生民之休戚,使观者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 戒。」 要以史为鉴,向帝王提供历史教训,乃注意其记 载要合乎历史事實,力求真实、客观。 对于贤君,司马光大力赞扬,但亦不会替其隐恶, 如始皇、汉武,在记叙其不朽功业之时,亦批评 其穷奢极侈,繁刑重敛。 若有评论,则学史公,将之另置,在后评论,标 以「臣光曰:」以示客观。
编撰动机
司马光<<进书表>>:「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 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 刘恕<<通鉴外纪>>亦尝载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之旨 趣:「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 百卷,诸生历年莫能毕其篇第,毕世不暇举其大略, 厌烦趋易,行将泯绝。」
<<进书表>>云人主日里万机,无暇观取于史书, 乃「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 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 书。」 又云:「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 以清闻之宴,时赐省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 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 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
周纪五卷 秦纪三卷 汉纪六十卷 魏纪十卷 晋纪四十卷 宋纪十六卷 齐纪十卷 梁纪二十二卷 陈纪十卷 隋纪八卷 唐纪八十一卷 五代纪二十九卷
篇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