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业生产情况

合集下载

2010年三季度福建省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2010年三季度福建省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i 妻 i 誉霉 ; 耋蠢 零 量
图3福建省部分轻工行业在全国同业中份额情 况
势 已逐步 弱化 ,尤其是 目前 国内院校罐头 专业毕业 生 急剧减少 ,罐头 生产企业 专业技 术人才严 重短缺 ,在
增幅下降。


2 1年 三 季 度 福 建 省 轻 工 行 业总 体 运 0 0
行 情 况 及 国 民 经 济地 位
我省轻工行业三季度企稳 回升 ,9 月再次 出现产销 高 峰。1 月全 省规模 以上轻工 业企业 累计完成 工业 ~9 总 产 值 ( 行 价 格 ,下 同 )4 4 . 亿 元 , 同 比增 长 现 75 7 ( 现价 比,下 同)2 . % 8 6 ,增 幅比去 年同期提高l .个 72 百 分点 ,环 比今 年一 季度 、二 季度 分别 提 高2 1 、 .个 06 . 个百分点,产值位居全 国第六位 ;累计完成销 售产 值4 3 . 亿元 ,同 比增 长3 .% 65 1 0 4 ,产 销率 9 .% 比上 77, 季度提 高0 5 . 个百分点 ,产 销衔接 良好 。 1 月全省规模 以上轻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 0 5 ~8 0 .亿
回落 ,环 比增 速 放 缓 ,效 益 指 标 下 滑 较 大 。 8 显现 企 明 显 放 缓 是 目前 影 响 轻 工 行 业 增 长 的 主 因 。 1 9 全 月 ~ 月
稳 的迹象 ,产销指标开始 回升 ,9 月当月产销创今年 新 省 鞋 出口5 .亿 美元 , 同比增长 3. % 17 4 3 ;农产 品 ( 商务 高 。从本季度运行 情况看 ,我省轻 工全行业 规模 以上 部 口径) 口3 . 亿美元 ,同 比增长 4 .% 出 43 6 5 ;家具 出 口 工业 生产 增速虽 回升缓慢 ,但总体 走势基本 企稳并逐 l. 亿美元 ,同比增 长4 .% 79 2 5 ;箱包 出口1 . 亿美元 , 34 月 向好 ,工业总产 值 同比累计增速 持续增长 , 单月产 同 比增 长 3. % 9 7。 销值环 比连续3 个月递增 ,但增速 明显放缓 ,效益指标

福建省轻工业一季度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福建省轻工业一季度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及乳制品 、水产加 工品 、方便 主副食 品 、礼
1. 亿 元 ,同比下降1 % 56 8 . 。许 多家具 出口企 9
业面临 订单减少 、不敢接单 、美国家具 订单
从我 国流向印尼 等问题困扰 。美国对我 国木
品食品 等。但是 ,以出 口为主 的罐头行 业受 金融危机 的影响较 为严重 :一 是产品滞 销 ,
制品业 -1%,造纸 及纸制品业 一1.%,文教 减产 6% ̄ ,价格 0 2右
也降低 3% O 左右 。三是原料种植严重受挫 。现 蘑菇 价格每 千 克不 足3 ,菇农 只能 勉 强保 元
同 比下 降 1. 。产 成品 产销 率9 . ,增长 3% 9 73 3 25 . 个百分点。 6 照 明灯具 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 亿 元 , . 7
元 ,增长 17 .%;完成 出 口交货 值 1 2 元 , .亿 0 同比下降48 . %。
等也 明显下降 。各主要行业情况 : 造纸 及 纸 制 品 业 :完 成 工业 产 值 7亿 8
元 ,同比增长6 %;实 现销售 产值7 亿元 , 25
同 比增 长5 6 %;完成销售产值 4 9 1 . 亿元 ,增 3
总体增速 回落 ,出 口减速 ,利 润减少 ,亏损
增加 ,但从 3 月开 始 ,国家促进 经济增长的政
等 ,企业经营压力依 然沉重 。
食 品 制造 业 :完 成 工业 总 产 值 8 亿 58 7 元 ,同 比增长 1 %;完成 销 售产 值7 亿 2 1 92 8 元 ,增 长 1 . 4 %;完 成 出 口 交 货 值 1 亿 7 49 2 元 ,同 比增长 5 %。在市 场需求 的拉动 和政 . 9 府优惠政 策的推动 下 ,食品 工业不仅增 长迅 速 ,而且经 济效益 也不断提高 。 由于市 场需

福建产业(集群)及产地分布(综合)

福建产业(集群)及产地分布(综合)

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从总体上看,福建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截至2006年,全省已初步形成近60个大小产业集群,总产值38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其中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10个,产值规模22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在30至100亿元之间的有13个,产值规模960多亿元(详见下表)。

这为福建实施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能看到或感受到,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福建产业集群分布表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序号集群名称(工业产值)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459)2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400)3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308)4闽南石材加工产业集群(258)5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197)6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91)7泉州鞋业产业集群(190)8厦漳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150)9长乐纺织产业集群(149)10福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38)11泉州箱包产业集群(130)12福州塑胶产业集群(118)13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117)14厦门移动通信产业集群(103)15三明钢铁产业集群(101)100亿元以上集群小计(3009)1晋江南安建陶产业集群(95)2福州服装产业集群(94)3莆田鞋业产业集群(83)4厦门电控设备产业集群(74)5闽西水泥产业集群(74)6厦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63)7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60)8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59)9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58)10闽东电机电器产业集群(58)11南平竹木制品产业集群(51)50~100亿元集群小计(769)1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产业集群(48)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46)3福州船舶产业集群(16)4福安船舶产业集群(14)5厦船舶产业集群(15)6莆田食品产业集群(45)7福州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44)8晋江东石伞业集群(43)9厦漳搬运机械产业集群(42)10泉州休闲食品产业集群(42)11漳州小家电产业集群(42)12三明林产加工产业集群(41)13南安五金水暖件产业集群(40)14泉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8)15漳州钢铁产业集群(38)16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8)17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4)18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30)19莆田化工医药产业集群(30)30~50亿元集群小计(686)1厦门钨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28)2丰泽树脂工艺品产业集群(27)3仙游木雕产业集群(26)4安溪竹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26)5南平电线电缆产业集群(21)6三明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7漳州家具产业集群(19)8莆田服装纺织产业集群(18)9南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6)10闽东石材产业集群(16)11永安纺织产业集群(16)12福州医药产业集群(15)13闽侯藤铁工艺品产业集群(15)14长乐冶金产业集群(12)15厦门生物及新医药产业集群(11)16长汀服装产业集群(11)10~30亿元集群小计(297)1宁德汽摩配件产业集群(8)2南平乳制品产业集群(8)3闽东水产加工产业集群(7)4闽东茶业产业集群(6)5闽东食用菌产业集群(5)6三明天然药物产业集群(2)7闽东(柘荣)制药产业集群(2)一、中国卫浴行业产地分布概况—福建篇福建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南安、厦门、福州三地为主,主要以生产水龙头、阀门、水箱配件、感应洁具、浴室柜为主。

2018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580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79.8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7232.36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6191.86亿元,增长8.8%。

一、农业生产整体平稳,主要农产品实现增长全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29.4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增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其中,农、林、渔业产值分别增长4.7%、4.0%和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5.8%,牧业下降2.4%。

全省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50.27万亩,与上年比基本持平,粮食产量498.58万吨,增长2.3%;水产品产量782.12万吨,增长5.0%;园林水果产量639.82万吨,增长6.4%;茶叶产量41.83万吨,增长5.9%;食用菌产量126.31万吨,增长2.6%。

全省全年肉类总产量256.06万吨,下降3.3%,其中,禽肉产量136.76万吨,增长4.5%,猪肉产量113.12万吨,下降11.9%。

二、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9%,重工业增长9.2%。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8%,股份制企业增长10.3%,股份合作企业增长14.4%,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9%。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8%,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9%。

分行业看,38个大类行业有36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1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28.86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

2013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福建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连续21个月增速在11%以上。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3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5.30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8508.03亿元,增长9.6%。

一、农业经济加快发展。

2013年,福建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77.98亿元,增长4.5%,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分别增长4.1%、5.5%、4.0%和4.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6.3%。

全年粮食总产量664.36万吨,增产5.05万吨;水果产量744.31万吨,增长5.0%;茶叶产量34.70万吨,增长8.1%;食用菌产量95.99万吨,增长9.3%;肉蛋奶总产量251.55万吨,增长4.1%;水产品产量658.76万吨,增长4.8%。

二、工业生产增速放缓。

2013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944.27亿元,增长13.2%,增速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0%,重工业增长13.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0.0%,集体企业下降6.0%,股份制企业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6%;分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9.8%,家具制造业增长15.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2.8%,纺织业增长22.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18.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8.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39%。

三月份福建经济形势分析

三月份福建经济形势分析


2 O年 第 5 01 期
《 展研 究 》 发
12福建省20年1 21年3 i i 09 月一00 月规模 ̄ l _l - q增加值增长率 _ , T
s , 0‘
图 4福建省20年3 21年3 08 月一00 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4% 5

环 比增 长折 年 辜
4% 0
综合来看, 一季度我省经济持续向好突出表现为以下
八个亮点 :
1工业生产继续保持 快速增长 .
今 年以来 , 福建 省工 业 生产持 继 回升。 目前, 工业增速
岸经济区建设, 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 发展。 当前, 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 要抓住中央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利时 机, 加大先行先试力度,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调

季度, 全省经济总 体向上的良好局面得到延续, 回升
向好的势头更趋巩 固, 经济增长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 水平, 与新世纪以来的最佳景气状况基本相当。 一季度, 福 建省累计实现地区生产 总 37 9 值26. 亿元, 6 同比增长1. 5 %, 3 增幅高于2 0年以来的季度同比平均水平 ( . 2 05 1 3 个百分 3 %) 点。 从环 比看, 一季度地 区生产总值增长1. 增幅高于 5 %, 7 2 0年以来的季环比平均水平 (3 %) . 05 1. 2 个百分点。 6 1 分产业 看, 一季度第一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7 4 9 . 亿元, 5 同比增长 3 %, f份当月同比增长35 第二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 . 3 5 l . %;
形 势分 析
三月份福建经济形势分析
●福建省人 民政府 发展研 究中心课题 组

福建省工业生产情况

福建省工业生产情况

福建省工业生产情况【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

2004年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8856.52亿元,增长17.4%;工业增加值2532.68亿元,增长15.5%,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41.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3%,拉动全省GDP增长6.4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工业(指规模以上,下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保持在高位平台上运行,并呈快中趋稳特征。

一季度产值增长25.3%、上半年增长27.7%、1~3季度增长27%,全年全省完成工业总产值6783.42亿元,增长26.6%,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产值639.36亿元,在6月份首次突破500亿元基础上继续突破600亿元,创月份产值历史新高。

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917.6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3.37%,居全国第9位,增长23.5%,增幅居全国第11位、华东地区第4位。

三资和股份制企业拉动全省工业实现快速增长。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3995亿元和1550.85亿元,分别增长26.8%和31.7%,二者占全省工业总量86.2%,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0.4%,拉动全省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十分显著。

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及其他企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737.22亿元、184.80亿元、160.24亿元和210.64亿元,分别增长12.1%、8.2%、28.4%和35.8%。

工业重化度进一步提高,大部分行业和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

全年全省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949.33亿元和3834.08亿元,分别增长28.3%和25.2%,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为56.5%,分别较2002年、2003年提高4.6个、0.5个百分点,表明推进工业化进程成效显著。

全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35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两位数增长的行业有32个,有18个行业增长在25%以上,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分别增长42.4%、40.1%、39.9%、37%和33.3%。

福建各市支柱产业分析

福建各市支柱产业分析


2015年1-9月宁德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GDP
增加值/亿元 902.2
第一产业
140.31
第二产业
460.48
第三产业
301.41
同比增长
8.8%
4.2%
9.9%
8.6%
2015年宁德支柱产业分析
现已形成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发电供电、建材、船舶修造、医药化工共六个 重点特色产业,企业数达91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9.3%,累计实现产值 1513.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6.5%,其中,电机电器、食品加 工、发电供电、建材等四个产业产值过百亿,分别实现产值571.64、427.02、 209.32、130.19 亿元,全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4家。 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安排转型升级建设项目114个,总投资1880
2015年福州福建百强企业整理
1.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AIO一体机的研发、 制造、销售 ) 2.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3.福州大通机电有限公司 4.明达工业(福建)有限公司(PVC休闲、运动及娱乐产品) 6.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手机锂离子电池、手提电脑电池、电池 充电器、皮套及消费类电子产品 )
业,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3个500亿元新兴产业,高起点高标 准建设石门澳工业园、东吴临港工业园、兴化湾南岸工业园、莆头工业园、仙港
工业园、东峤工业园等6个园区。
2015年莆田福建百强企业整理
1.福建省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电子计算器、电子表、电子钟、石英表)
2015年1-9月龙岩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2015年1-9月漳州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GD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工业生产情况【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

2004年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8856.52亿元,增长17.4%;工业增加值2532.68亿元,增长15.5%,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41.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3%,拉动全省GDP增长6.4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工业(指规模以上,下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保持在高位平台上运行,并呈快中趋稳特征。

一季度产值增长25.3%、上半年增长27.7%、1~3季度增长27%,全年全省完成工业总产值6783.42亿元,增长26.6%,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产值639.36亿元,在6月份首次突破500亿元基础上继续突破600亿元,创月份产值历史新高。

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917.6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3.37%,居全国第9位,增长23.5%,增幅居全国第11位、华东地区第4位。

三资和股份制企业拉动全省工业实现快速增长。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3995亿元和1550.85亿元,分别增长26.8%和31.7%,二者占全省工业总量86.2%,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0.4%,拉动全省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十分显著。

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及其他企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737.22亿元、184.80亿元、160.24亿元和210.64亿元,分别增长12.1%、8.2%、28.4%和35.8%。

工业重化度进一步提高,大部分行业和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

全年全省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949.33亿元和3834.08亿元,分别增长28.3%和25.2%,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为56.5%,分别较2002年、2003年提高4.6个、0.5个百分点,表明推进工业化进程成效显著。

全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35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两位数增长的行业有32个,有18个行业增长在25%以上,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分别增长42.4%、40.1%、39.9%、37%和33.3%。

三大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良好增势,为全省工业实现快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2004年,全省电子、机械和石化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001.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67%,增长27.5%,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3%,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3.1个百分点。

在统计的285种主要产品中有744%的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增幅在20%以上的占42.1%,如显示器增长41.2%,移动电话机增长32.4%,生铁增长43.4%,钢材增长21.2%,铝材增长25.9%,发电设备增长58.4%,子午线轮胎外胎增长59.3%;服装增长66%、纱增长40.4%、花岗石板材增长45.8%。

各设区市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省9个设区市除三明市增长18.1%外,其他市工业产值增速均在20%以上,其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漳州、宁德、泉州、福州4市,分别增长44.1%、29.2%、29%、25.6%;莆田、厦门、南平、龙岩4市分别增长23.5%、25.4%、20.9%、20.6%。

福、厦、泉3市产值均超1500亿元,增幅均在25%以上,3市合计产值4853.05亿元,占全省的75.5%,工业经济总量继续向沿海地区聚集。

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幅创近年新高,产销保持良好衔接。

全年完成工业品出口交货值2341.09亿元,增长34.2%,增幅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并创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

30个出口行业中出口交货值增幅在30%以上的行业有21个,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48.3%和33.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分别增长30.8%、30.5%、53%和67.2%。

2004年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589.04亿元,增长29.1%,增幅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5.6%;实现工业品产销率97.5%,达到年初预期目标,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产销率均在98.4%以上。

重点企业保持稳步增长,新增长点项目进展顺利。

2004年,全省百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0.65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省的30.1%,其中戴尔、捷联2家产值均超200亿元,福炼、厦华、三钢、冠捷、华映光电、东南汽车、厦新电子7家企业产值在50亿以上,这9家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53亿元,占全省比重15.8%。

全省百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品交货值842.54亿元,占全省37.71%,同比增长30.8%,其中仅戴尔、捷联、冠捷、华映光电、漳州灿坤5家就达513.22亿元,占全省的22.97%。

全省百家重点企业产销率98.56%,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

全省370个工业新增长点项目累计完成新增产值598.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6.3%,新增长点项目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2%,共拉动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

大型项目进展顺利,捷联、漳州灿坤、戴尔等12家企业新增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累计新增产值342.24亿元,占全省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的57.2%。

企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工业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5.20,比上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达11.82%,提高0.0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19.32%,提高0.6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30次,加快0.10次;全员劳动生产率76499.82元/人,增加8177.56元/人;资产负债率52.8%,降低0.5个百分点。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12.68亿元,同比增长30.13%。

实现利润平稳增长,累计利润达350.64亿元,增长23.76%。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向国家缴纳的税金增长较快,全省工业企业上交税金221.15亿元,增长13.94%。

“两金占用”1083.17亿元,增长22.11%,增幅为今年来各月最低,比销售收入增速低8.02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净额777.97亿元,增长20.07%,增幅低于上年6.3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40.14%,比上年下降1.44个百分点;两金占产品销率收入的比重为17.43%,比上年下降1.34个百分点,表明两金占用状况有所改善,并呈向好趋势。

电力和交通运输增长保持与工业增长相适应。

2004年福建延续上年入夏以来连续干旱,又面临全国性煤电油运持续偏紧,全省电力供应形势极其严峻。

全省发电量为659.64亿千瓦时,增长8%,增幅比上年低6.56个百分点,其中火电504.88亿千瓦时,增长19.8%;水电154.57亿千瓦时,下降18.2%。

针对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强化电力调度,引导企业“错峰、避峰”生产,合理调度电力资源;加大煤炭采购和调运力度,确保电煤供应;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加大节能力度,鼓劲企业自备燃油机组多发电等等,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电力供需紧张矛盾,顺利完成了迎峰度夏任务,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用电的需要。

全社会用电量664.36亿千瓦时,增长13.42%,其中工业用电465.9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的70.14%,增长14.35%。

全省各种货物运输方式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公路货物运输累计完成25964万吨,增长8.7%;水路货运完成7567万吨,增长19.7%;铁路货物运输发送量累计完成3739万吨,增长16.6%,日均装车1722车,增加194车,日均卸车2061车,增加176车;港口货运继续实现强劲增长,沿海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15834万吨和425.37万TEU,分别增长26.7%和24.3%;机场货物吞吐量、航空货物运输量分别完成26.8612万吨和8.7827万吨,分别增长27%和12%。

【企业管理】稳妥推进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战略调整。

列入改革计划的省市1232家国有工业企业已改制762家,改制率为61.9%。

省里下达的两批349家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工业企业已改制266家,改制率为76.2%,其中第一批下达的279家(设区市)已改制222家,改制率为79.6%,第二批下达的70家(省属)已改制44家,改制率为62.9%。

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1307家减少为888家,减少了344家,但完成产品销售收入从852.9亿元增加到1233.81亿元,年均增长20.3%;实现利润从45.59亿元增加到73.37亿元,年均增长26.9%。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4.77%,比规模以上工业高近30个百分点。

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利润占26%,税金占52%,从业人员达50多万人。

继续出台改革配套政策措施。

省政府制定《关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转发《省经贸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贸企业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就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职工劳动关系,筹措改革成本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具体规定,为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取得新进展。

继续落实《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细则》,建瓯精工机械股份公司、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永安市福化纤用品厂已顺利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通知》,下发《关于下达第三批国有企业办学校分离名单的通知》,协调推进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子弟小学和福州铁路分局福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小学等7所学校全部移交地方管理,对已经分离办学的企业退休教师的补差部分,由征收的1%教育费附加中支出。

推进劣势企业有序退出。

认真做好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福建汽车厂政策性破产工作已终结,福建三龙集团、漳浦啤酒厂等7家企业已进入法律程序,拟核销银行呆坏账6.5亿元。

省级已连续3年设立改制与破产准备金,福州、厦门、南平、三明、龙岩等市也设立了改制与破产准备金,解决了一些重点企业改制与破产的职工安置工作;继续落实《福建省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处置意见》,盘活土地资产,统筹改革成本和发展资金。

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制,促进产权多元化,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培育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