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的对联书法

合集下载

伊秉绶隶书对联章法

伊秉绶隶书对联章法

伊秉绶隶书对联章法以下是为您生成的 30 条关于“伊秉绶隶书对联章法”的内容:1. 你知道吗?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字的位置、大小,都如同舞者的步伐和姿态,精准而美妙。

比如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副对联,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把握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舒展大气的感觉,难道不让你陶醉吗?2. 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啊,那简直是一幅神秘的地图!引导着你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穿梭。

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副,笔画的粗细变化就像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丰富又迷人,这能不吸引你深入探究吗?3. 朋友,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好似一座精巧的建筑!结构稳固,层次分明。

瞧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对,整体布局就像高楼大厦,稳固又壮观,你难道不想好好欣赏一番?4. 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就如同一个奇妙的音符组合!有高音有低音,和谐动听。

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例,字的大小错落有致,不就像音符的跳跃吗?这难道不让人惊叹?5. 嘿!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仿佛是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各自闪耀又相互呼应。

就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副,每个字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难道不令人着迷吗?6. 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简直是一场精彩的棋局!每一步都深思熟虑。

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对,字的排列就像棋子的布局,充满智慧,你能不佩服吗?7. 亲,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浓淡相宜,韵味十足。

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副,墨色的变化多迷人啊,难道你不心动?8. 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犹如一首激昂的乐章!节奏明快,气势磅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副,那种豪迈的气势,不正像乐章的高潮吗?这能不让人热血沸腾?9. 哇塞!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恰似一条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对,那流畅的线条,难道不叫人拍案叫绝?10. 伊秉绶隶书对联的章法,如同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热闹而有序。

伊秉绶隶书诗四屏之一

伊秉绶隶书诗四屏之一

伊秉绶隶书诗四屏之一清伊秉绶隶书诗四屏之一纽约苏富比2013-9 成交价48.5万美元作品鉴赏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

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1802年(嘉庆七年),伊秉绶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洒泪送别。

62岁病逝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

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

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

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

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伊秉绶善书,兼喜绘画、篆刻,亦工诗文。

古今评者所谓伊秉绶善写隶书大字,“愈大愈壮,气势恢宏”的特点比较明显,评其诸隶书作品多有“方严、奇肆、宽博、恣纵”的特点。

伊氏的隶书具有鲜明的个性,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有强烈的装饰美术之意趣,没有晚期汉隶的“蚕头燕尾”的习气。

此隶书联,严格的中锋行笔,藏头护尾,法度森然,其笔画粗细大致均等。

圆润率直,分明是地道的篆、籀笔意。

结体左右平均匀称。

他的隶书,善用浓墨,墨色柔润,乌亮如漆,笔划光洁精到,此作为纽约苏富比拍卖的隶书四屏之一,笔力雄健,中画沉厚挺拔,融合了《郙阁颂》、《张迁碑》、《衡方碑》等汉隶名碑的优点,形成了自己严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夸张而合情理的隶书风格。

款识:(一)双松横绝领,领半阴晴分。

幽涧美秋色,上方多白云。

乍采奇所见,独往静主闲。

一杖睎吾久,苍茫拄夕曛。

题朱人画,秉绶。

(二)洞庭渺无际,天末见修竹。

风声连微波,秋气戛寒玉。

一听水龙吟,何处仙鸾宿。

不傍尧女祠,为谁娟娟绿。

《湘江竹》,戊午(1798)秋作,秉绶。

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隶书欣赏(高清大图)

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隶书欣赏(高清大图)

清代隶书大家伊秉绶隶书欣赏(高清大图)
查看更多隶书教程
伊秉绶(1754—1815)
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别署南泉、秋水、西湖长,晚号默庵,又称伊汀洲,福建汀洲宁化人。

清学者、书法家。

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

幼秉庭训,师从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

后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刘墉为师学书法。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嘉庆四年(1799)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迁为扬州知府。

历署河库道、盐运使。

以父丧离职,遂不再出。

工诗古文,究心理学,精书法,行、楷、隶皆工,尤以隶书独具特色、雄冠清代。

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攻其集》等。

敦煌太守,克敌全师,振威到此
伊秉绶《临衡方碑》
伊秉绶题钱杜梅花册纸本
隶书三言联 1798年作
志於道,时迺功。

嘉庆三年六月九日长生古瓦斋,素人先生尊兄
属,弟伊秉绶书。

隶书四言联 1805年作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书为叔鱼三弟
清正,乙丑春日,伊秉绶。

隶书四言联 1812年作经经纬史,仁仁义宜。

书为新严先生
年丈教正,壬申立夏年,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宿卫长杨贵,春营细柳严。

书奉晏亭五兄同年正之,
年愚弟伊秉绶。

伊秉绶题钱杜梅花册纸本
隶书册
伊秉绶题钱杜梅花册纸本。

伊秉绶书法欣赏

伊秉绶书法欣赏

伊秉绶书法欣赏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 [1] 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故⼈⼜称“伊汀州”。

乾隆四⼗四年举⼈,乾隆五⼗四年进⼠,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

⼯书,尤精篆⾪,精秀古媚。

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异彩。

⾪书尤放纵飘逸,⾃成⾼古博⼤⽓象,与邓⽯如并称⼤家。

1799年作⾪书五⾔联
录⽂:后世有述作,斯⼈⽆异情。

释⽂: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

题识:国计东南重,⾏台任世⾂。

公忠惟本孝,裒益总宣仁。

宝⿍⾹初炷,瑶笙酒百巡。

扶容花正馥,永叔共良⾠。

公与欧阳⽂忠公皆六⽉⽣⾠。

厚庵⼤⼈七旬开⼀敬呈钧诲,前扬州守伊秉绶顿⾸谨稿。

钤印:伊秉绶印、东阁梅花
萧踈梧⽵⽴轴
款识:朱⽂公诗帖真迹昔藏毕尚书家,伊秉绶临。

印鉴:⾂伊秉绶(⽩)、不琢⽂章(朱)
⼄亥(1815)年作⾪书“经国以礼” ⽴轴
释⽂:经国以礼。

题识:韩仁碑。

⼄亥夏⾄,⽴之世讲,秉绶。

钤印:吾得之忠信、默庵(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伊秉绶》40、43印,314页)
收藏印:禼斋鉴真、谢⽒⾈斋审藏之印。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

伊秉绶隶书题匾,500年来第一人!书法印象,静心写字,以字养心书论 | 教程 | 碑帖 | 技法 | 名家 | 书史 | 赏析 | 论坛北京永乐2021春拍举锤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伊秉绶四字斋号“昨叶书堂“以2012.5万成交成为该场3件千万级杠鼎作品之一清代伊秉绶(1754—1815)昨叶书堂镜心水墨纸本清嘉庆乙丑年38×135 cm 约 4.6 平尺这件作品是继“遂性草堂”后又一成交价超过2000万的斋号题字作品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翰不虚动——中国古代书法专场中伊秉绶四字斋号“遂性草堂”以2300万成交创斋号作品拍卖最高纪录清代伊秉绶(1754—1815)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作44.5×130.5cm成交价 RMB23,000,000北京保利2014春拍伊秉绶隶书作品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十分可观梁启超曾说“伊秉绶隶书,品在邓石如上,在清一代首屈一指。

”伊秉绶的隶书书风历来不乏效之者如康有为、王福庵伊立勋、黄苗子饶宗颐、沈定庵等当下的隶书入展作品中也不乏以此为基础的作品伊秉绶(1754—1815)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别署南泉、秋水、西湖长,晚号默庵,又称伊汀洲,福建汀洲宁化人。

清学者、书法家。

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

幼秉庭训,师从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

后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刘墉为师学书法。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嘉庆四年(1799)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迁为扬州知府。

历署河库道、盐运使。

以父丧离职,遂不再出。

工诗古文,究心理学,精书法,行、楷、隶皆工,尤以隶书独具特色、雄冠清代。

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攻其集》等。

扬州瘦西湖至今留有伊秉绶所书的“湖上草堂”湖上草堂汀州伊秉绶伊秉绶山水之一伊秉绶山水之二伊秉绶隶书,古拙大气,开一代时风。

伊秉绶对联欣赏

伊秉绶对联欣赏

伊秉绶对联欣赏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别署南泉、秋水、西湖长,晚号默庵,又称伊汀洲,福建汀洲宁化人。

清学者、书法家。

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

幼秉庭训,师从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

后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刘墉为师学书法。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嘉庆四年(1799)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迁为扬州知府。

历署河库道、盐运使。

以父丧离职,遂不再出。

工诗古文,究心理学,精书法,行、楷、隶皆工,尤以隶书独具特色、雄冠清代。

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攻其集》等。

隶书三言联 1798年作志於道,时迺功。

嘉庆三年六月九日长生古瓦斋,素人先生尊兄属,弟伊秉绶书。

隶书四言联 1805年作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书为叔鱼三弟清正,乙丑春日,伊秉绶。

隶书四言联 1812年作经经纬史,仁仁义宜。

书为新严先生年丈教正,壬申立夏年,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宿卫长杨贵,春营细柳严。

书奉晏亭五兄同年正之,年愚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正谊不谋利,修辞立其诚。

书为伯勤大兄是正,宁化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04年作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书为昇屏二兄雅正,嘉庆九年小雪,汀州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12年作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

壬申暮春,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07年作世家传旧史,盛业继前修。

书为省庵四兄大人雅正,嘉庆十二年六月望,世寓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道出古人辙,心将静者论。

勉基贤弟雅属,秉绶。

隶书五言联巍峨拔嵩华,萧散在琴尊。

书为鉴三四兄亲家雅正,姻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15年作江山丽词赋,冰雪净聪明。

嘉庆乙亥长嬴,味芸仁弟属,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03年作政声韩吏部,经义董郎都。

句赠云岡三兄老先生并正之,嘉庆八年二月朔,汀州弟伊秉绶。

隶书五言联 1814年作清诗宗韦柳,嘉酒集欧梅。

伊秉绶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 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人物生平
伊秉绶像 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正月十一日,伊秉绶生于宁化城关一个书香门弟,官宦人家。其父伊朝 栋,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史称伊秉绶“通程朱理学,幼秉庭训,从师阴承方, 讲求立心行己之学。”后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 学书法。著有《留春草堂集》。传世书迹甚富。《隶书五言联》,书于嘉庆二十年(1815),纸本墨迹。隶书。 凡上下联正文10字,款16字,共26字。纵178厘米,横33.3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伊秉绶读书学道七言联其隶书对联传世者甚多,如嘉庆三年( 1798 )书写的三言联“志于道,时乃功。” 嘉庆四年( 1799)书写五言联“清光宜对竹,闲雅胜闻琴。”嘉庆八年( 1803 )书写的五言联“政声韩吏部, 经义董江都。”嘉庆九年( 1804)书写的五言联“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嘉庆十年(1805 )书写的四言 联“变化气质,陶冶性灵。”(以上见于《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伊秉绶的书法艺术》)。
伊秉绶和丰湖书院
伊秉绶作品都说清朝官员腐败,还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那时的地方官很多都重视教育, 和后来的贪官只认钱大不一样。丰湖书院就是伊秉绶一手扶植起来的。
成就影响
书法成就
文学成就
综述
仲春初六夜宋梅生仪部斋中听雨墨纸本册页伊秉绶的书法成就早有定论,且流传甚广,民国至今,常有出版 社推出他的书帖。爱好者不妨来汀州宁化走一走,也许在不经意间,就能那在寻常人家、阡陌乡野发现伊秉绶的 真迹。要知道,这里是他的故乡。

广西南宁名胜古迹对联

广西南宁名胜古迹对联广西南宁名胜古迹对联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董必武挽谢觉哉//谢觉哉秀山城南号宝华翠微深处纳僧家徐安国题广西南宁应天寺五蕴皆空离诸色相六根俱静了却尘缘广西南宁水月庵山门游足锦绣歌乡壮心不已吃遍清真名店回味无穷文曰思文曰明辉光连斗极昌而炽昌而大庇荫到儒林风雨护龙湫洗钵安禅昨夜梦伽蓝微笑桃花迷鹿径鸣钟入定何人知节度重来太守昔称廉千载还珠传威事使君重起废一亭流水喻澄怀伊秉绶题合浦还珠亭,在广西合浦,汉代为合浦郡 |中华励誌网|为您提供学习资料|广西南宁名胜古迹对联万里赴琼儋夜起江心弄明月一亭抚笠屐我从画里拜先生——姚若虚题广西藤县访苏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昼有为宵有德瞬有养息有存李彦章题广西环江阳明书院当蜀魏吴之交扰攘一时能择主附刘关张而后偏裨千古竟相传余应松题荔浦周将军庙,在广西荔蒲县,祀三国时蜀将周仓到经堂着意诵经不必细谈家务登佛殿诚心念佛何须闲说别人广西全州湘山寺得地领群峰目极舜洞尧山而外登堂怀往哲人在鸿轩凤举之中桂林:梁章钜题独秀峰五咏堂金碧焕楼台远眺盘龙近抬白鹤烟支生几席风来北牖亭对南熏桂林:梁章钜题叠彩山中福亭。

盘龙:盘龙山;白鹤:仙鹤峰 |中华励誌网|为您提供学习资料|广西南宁名胜古迹对联四面虚亭看万壑交流千岩竞秀二分春到正小桃开后双燕来时李彦章题广西宜山燕子岩燕来亭乍来颇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李芸甫题广西桂林李仙园避暑茆亭胜地如画图是贤守遗区雄藩旧馆灵山托文字有叔齐作记孟简题名桂林:梁章钜独秀峰五咏堂。

胜地:独秀峰养其根以俟其实舍希贤莫由希圣先有本而后有文读三代两汉之书桂林:独秀峰五咏堂。

俟:等待;希:希望达到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桂林:余应松题独秀峰月牙池,在独秀峰北麓八表被光荣知南方现代策源革命地四方争响应挞北虏当年起义揭竿时桂平四王亭,在广西桂平城|中华励誌网|为您提供学习资料|广西南宁名胜古迹对联造物本无私移来槛外烟云适开胜境会心原不远就此眼前山水犹见古人桂林:王惟诚题独秀峰五咏堂忠孝振纲常党籍偏名气节宛如东汉文章垂宇宙诗家衍派门庭别启西江查礼题宜山黄山谷祠,在广西宜山城中,是黄庭坚的祠庙,始建于明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杨季鸾题柳州柳侯祠。

书法创作精品对联集锦

书法创作精品对联集锦豪饮曲水醉写兰亭千岩竞秀百舸争流上智不惑大德唯庸风展画卷魂化诗书谈经悟道观海听涛积德是福和气生财高风亮节崇德虚怀联宗传妙谛道契得真见扇写归田赋屏张初雪图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阴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功苦善其武道深遂乃文阅历知书味艰难识世情神交以志和心远为情投无忧惟著述有道即功勋十年寒窗少一生处事难德高命乃集位卑人自尊登山闻虎啸踏海望龙腾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茶香秋梦后松韵晓吟时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龙腾惊四海虎啸震三山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清伊秉绶)通经以致用守道无异营(清伊秉绶)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绿竹江上月白石画中诗万谷泉声雅弥天秋色香竹乱书窗月风鸣画阁松微尘原不生无心月自明圣人心日月仁者寿山河文明惟敬德艺术独钟情茶香醒诗梦艺美荡俗尘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江汉龙蛇卧楼台云鹤归腊梅冰作骨秋水玉为魂铺光明大道展锦绣前程破壁群龙舞临池五凤飞挥毫润珠玉落纸散云烟地遥群马小天阔一雕平淡心复静虑神怡体自舒倚石得奇想看云多远怀(清祁隽藻)远水碧千里夕阳红半楼池小堪容月窗明好读书驾言登五岳游好在六经(清何绍基)燕见不将命退习必有居(清何绍基)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观波澜耀眼开卷香沾衣一身随远岫孤棹(zhao)任轻波趣真不涉俗,心静自得天山静钟声远人高影自长德孕天地正气恒为宇宙本源画法青藤雪简书宗秦汉六朝富自俭里做起福从勤处飞来嗜读诗书消永昼深交翰墨伴闲身斯邈文存金石永渊云才耀凤鸾鸣云散浮名锤醒大梦泉清浊气笔拟仙姿纷繁世事从容处坎坷人生放胆行夏赏荷花秋赏菊上无诌媚下无欺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忌)是庸才屋连湖水笔墨润窗近花阴琴书香西湖明月佳人醉南屏晚钟彩云归画风原超物韵外妙语却在感悟间好将书画终年住,欲问风波此地稀(清伊秉绶)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庭栽树少难栖鸟池种莲多不碍鱼心中莫把财横写门上可将福倒贴修身勿叹为时晚立志莫嫌是日迟时应虹雨云常丽春唤翠岚日正娇道在己时惟自适事求人处总难凭书继夏商笔意古印承秦汉刻风淳不为受诬心意冷肯因遭困迹形疏立脚怕随流俗转居心学到古人难(清伊秉绶)春秋足览人间景昼夜浑融世上情灯前红豆尚书句树爱船逥仰面看(清何绍基)大文闲世有述作耆好与俗殊酸咸(赵之谦句)水因善下能成海山不思高可极天(九成宫醴泉铭集联)世上唯有诗文美天下无如衣食难(张猛龙碑集联)人事如流休问我心田若海可容人(玄秘塔碑集联)敬君子原为有德远小人不是无能(颜勤礼碑集联)下识万丈疑无地上步千寻只有天春天诗恩行花径月夜书声坐竹楼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每于斗室听风雨犹有壮心迎暮朝已看铁骨峥嵘立敢信红梅烂漫开群岸乱立山无序一水长镌石有声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五千年唤醒人民须呐喊认清道路莫彷徨有文凭固然可贵无水平岂不遗憾挥毫作字宜求熟处世为人忌太真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腰缠万贯非大款面壁十年乃小徒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刻意泼墨鹅池梦潜心塑我赤子魂东海百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载春爱竹常留当路笋惜花不剪碍窗枝心地光明原是佛耳根清净便为仙艺海书山恋大愚朝阳晚晴芳小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仰观卦山千年史卧听渭水万古诗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清成亲王)燕园华影常迷径宫泮(pan)书香更醉人客去茶香留舌本睡余书味在(清吴熙载)语为吉祥滋厚福心缘谨慎历亨衢(清王昶chang)欲得清风传万古须如明月映千江龙云搏浪飞三级天马行空载玉华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经书一阁蕴文秀碑石四垣凝墨香万壑细流终汇海千秋落叶总归根捧茗观菊双飞燕信笔涂鸦两行书苍松拔地迎云汉梧叶飞天贺有秋清明初近风光动万物咸登石首来(章太炎句)青山淡是云林画秋水清如玉竹诗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观风始动人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岂因果报方行善不为功名也读书德高不为名声美作事唯思利及人久泛江湖知钓术闲来陇(亩)授农书(清何绍基)不在麻坛荒岁月且将心血与诗书爱画秋英人总瘦喜藏佳著袋常空躬洁冰雪夷然清皓性发兰石生自馥芬(近代商衍鎏)察近知远寓德于实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寒梅无子泥尘知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平理若衡照辞如镜动墨横锦摇笔散珠宝物在庭其光耀眼高才处野有志凌云书中走风飞龙抒逸兴画上行云流水寄豪情朝气东来毓(yu)就千秋正气阳光西去依然万代流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遂吞吴七字联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

伊秉绶为何这样写隶书?

伊秉绶为何这样写⾪书?伊秉绶⾪书初看横平竖直、光洁⽅整,有些象今天的美术字,细细品味,则是在不变中求变,在同中求不同,有⼀种⼤智若愚,⼤巧若拙之美。

作为清朝⾪书成就最⾼的⼤师之,其⾪书⽓魄宏⼤、风格独特、影响久远。

看懂伊秉绶,对学习伊秉绶书法有着重要意义。

伊秉绶早年师从刘墉,书法属帖学⼀路,能写⼯整俊秀的⼩楷,风格近似刘墉,中年后专攻⾪书。

他四⼗岁前学《⼄瑛》《礼器》等,⽤笔稍肥,略施波挑,结构扁⽅匀称。

风格不甚明显,但⽤笔朴实,结构平和的特点也初见其学书思想之端倪。

在四⼗五岁到五⼗岁左右为蜕变期,参考的是《衡⽅》《张迁》《裴岑》诸碑逐步形成了⽅正雄伟、圆浑饱满之书风。

其在嘉庆⼋年,所书“政声韩史部,经义董江都”⼀联⽓魄宏⼤,⽤笔粗壮,结构⽅整,已形成了强烈的风格。

伊秉绶《临汉张迁碑⽴轴》纸本⾪书 84×46.5cm 福建博物院藏伊秉绶五⼗九岁临(张迁碑》等,可以看出他将汉⾪的扁平结构改成了中宫疏朗,整体效果对称平衡,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意味。

有时为了取得构建的艺术效果,将字的偏旁部⾸巧妙安排,或⼤或⼩、或粗或细,对⽐强烈。

这种与众不同的取法⽅式使伊秉绶的⾪书⽓魄宏伟、具有威严展慑⼒。

五⼗岁以后⾄其终⽼为伊秉绶书法的⾼峰期,此时之作将先前之书进⼀步提纯梳理,注重⼤疏⼤密的对⽐变化,更强调变化后的和谐⾃然,将清代⾪书推向了⾼潮。

⾪书三⾔联 1798年作志於道,时迺功。

嘉庆三年六⽉九⽇长⽣古⽡斋,素⼈先⽣尊兄属,弟伊秉绶书。

清⼈王虚⾈、林估⼈等⼈⾪书腕⼒柔若习⽓太重,直到伊秉绶、桂馥出现,始遥接汉⾪真传。

伊秉绶能拓汉⾪⽽⼤之,愈⼤愈壮.桂馥能缩汉⾪⽽⼩之,愈⼩愈精....伊秉绶擅长⾪书与当时桂馥齐名.“伊秉绶和桂馥⽤笔有很⼤的相同之处,如⽤笔平直、结构饱满、⽓息⾼古.伊秉绶四⼗五岁⾪书联“志于道,时乃劲”⽤笔受桂馥影响很⼤.但是后来伊秉绶却在此基础上进⼀步提炼、强化、归纳, 使其⾪书从众多书家中脱颖⽽出,犹如腾空出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秉绶的对联书法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大书法家,福建人。

乾隆54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在任期间,以廉政著称。

62岁病逝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与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一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

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

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

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最霸气的对联,出自他手!伊秉绶对联作品欣赏志於道,时迺功隶书三言联1798年作嘉庆三年六月九日长生古瓦斋,素人先生尊兄属,弟伊秉绶书伊秉绶隶书为汉碑中雄伟古朴的一类,伊秉绶写隶书有着愈大愈壮,气势恢宏的特点,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

因受衡方碑影响,以篆笔做隶,墨沉笔实,醇古壮伟,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乾嘉八隶之首,他的隶书与擅长篆书的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

伊秉绶是继邓石如之后,又一个以隶书称雄天下,他笔下的线段形式在书史上可算是“无中生有”的创造,风格具有大家风范,足以名垂书史。

经经纬史,仁仁义宜隶书四言联1812年作书为新严先生年丈教正,壬申立夏年,弟伊秉绶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隶书五言联1804年作书为昇屏二兄雅正,嘉庆九年
小雪,汀州伊秉绶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隶书五言联1812年作,壬申暮春,伊秉绶在汉碑研究及隶书创作中,伊秉绶的隶书方正、奇肆、姿纵、齐整与参差结合,平滑与迟涩裕配,最终构成了充实宽博、气势雄浑的艺术格调,具有苍茫劲健的古穆气息,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道出古人辙,心将静者论隶书五言联,勉基贤弟雅属,秉绶巍峨拔嵩华,萧散在琴尊隶书五言联,书为鉴三四兄亲家雅正,姻弟伊秉绶伊秉绶的字内架构与字外空间精心策划,长短参差的并行线条,增强了字内空间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大小错落的外部空间所体现的变化,弥补了单一线条的时间节律。

与传统汉隶有很大的差异:他大胆地省去了横画的一波三折和蚕头雁尾,代之以粗细变化、甚至几乎没有变化的直线。

于是,他以建筑般的结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江山丽词赋,冰雪净聪明隶书五言联1815年作嘉庆乙亥长嬴,味芸仁弟属,秉绶伊秉绶的隶书与擅长篆书的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

伊秉绶与邓石如在创新的道路上走的不是同一种路。

邓石如是以当代的审美思想去改造古人,实现他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理想。

而伊秉绶却以古人的思想改造时世,完成了传承上的新的继承。

追求古朴,追求“碑”味,在这一点上两个人是相同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最后是殊途同归的。

有别于艺术字,伊秉绶通过线条长短的变化,采用参差错落的并行方式,从而为书法注人了新的活力,达到了一种理性与
自然的交融,实现了他创新的愿望。

政声韩吏部,经义董郎都隶书五言联1803年作句赠云岡三兄老先生并正之,嘉庆八年二月朔,汀州弟伊秉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