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写对联 可以这么玩

合集下载

书法楹联创作技巧

书法楹联创作技巧

书法楹联创作技巧
咱们今天来说说书法楹联创作的小技巧呀。

楹联呢,就是那种贴在大门两边的对子。

要创作楹联,咱们得先有个好点子。

就像我们讲故事一样,得有个有趣的开头。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看到春天来了,花开了,鸟也飞回来了,他就想到了“花开庭院香满径,鸟入山林乐无边”。

这就是从身边看到的东西去想楹联的内容呢。

那在写字的时候呀,咱们的字要写得工整又好看。

要是咱们把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就像小虫子在纸上乱爬,那可不行。

有个同学啊,他在写楹联的时候,特别认真。

他一笔一划地写,就像小工兵在小心翼翼地排雷一样。

他写的每个字大小都差不多,看起来可整齐了。

字的笔画也要有力量。

你看,写一横的时候,就像小木棍一样直直的,写一竖呢,就像小树干,稳稳地立在那里。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呀,有个小朋友写“山”字,他开始写得软绵绵的,山看起来就像小沙丘。

后来呢,他把笔画写得有力了,那“山”字就像真的大山一样,很有气势。

楹联的上下联还得对得上呢。

就像两个人在对话,你说一句,我答一句,要很和谐。

比如说上联是“红梅傲雪香盈袖”,下联“绿竹迎风韵满枝”就很合适。

红梅对绿竹,都是植物;傲雪对迎风,都是动作;香盈袖对韵满枝,都是在说一种美好的感觉。

咱们在创作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颜色的词呀,像红、绿、蓝、白。

就像“白雪映梅诗韵雅,红霞染柳画意浓”,有了这些颜色词,楹联就像一幅彩色的画一样。

还有呀,数字也能让楹联变得很有趣。

像“一行白鹭飞天际,几缕清风入画堂”。

这里的“一”和“几”就用得特别巧妙。

手写书法春节对联

手写书法春节对联

手写书法春节对联
手写书法春节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节对联是由一对平行对仗的对联组成,上下两行相互呼应,表
现出中国人对新年的期许和祝福。

手写书法春节对联传统地以红色为
主色调,因为红色寓意着热情和吉祥。

在写春联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选好对联的内容。


联的内容应该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带有祝福和喜庆之意,例如:
“龙凤呈祥,家和万事兴”、“福满堂,喜迎春”等等。

其次,书写的技巧也很重要。

需要掌握好书写节奏,全神贯注地书写
出每个字,每个字要清晰、整齐、美观,符合书法美学标准。

最后,还要注重对联的排版。

对联的排版应尽量符合美学规律,让对
称美、奇偶美、空白美等美感更加明显,让人欣赏。

手写书法春节对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洋溢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味道。

很多人认为通过自己亲手写春联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摆放春联,可以在新春之际给家中带来喜庆的氛围,并且祈求福运、平安和顺、财源滚滚等等。

因此,手写书法春节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综上所述,手写书法春节对联是一项需要全力以赴的传统文化活动。

选择经典的对联内容,精心书写,根据美学要求仔细排版,可以让人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也可以让人更好地向祖先们表达敬意和感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手写书法春节对联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字书法对联作品欣赏

五字书法对联作品欣赏

五字书法对联作品欣赏一、五字书法对联啊,就像一扇扇通往文化深处的小窗。

你看“松风鸣万壑,花雨落千岩”这副对联,那字写得刚劲又飘逸。

想象一下,松风在无数山谷间呼啸,就如同书法笔画的笔锋在纸上肆意游走;花雨纷纷洒落在千岩之上,恰似那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来。

看到这样的对联,你难道不会惊叹书法与文字意境的完美融合吗?二、五字书法对联可有趣啦。

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对。

那书法的线条就像是海上日出时的光线,有起有伏,充满了生机。

我有个朋友,本来对书法没什么兴趣,可当他看到这副对联的书法作品时,眼睛都亮了。

他说:“这字写得就像把整个诗的画面都搬到纸上了,太神奇了!”你要是看到这副对联的书法,也肯定会被吸引住的。

三、“竹影横斜处,梅花消息来”这样的五字书法对联。

哇,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清幽的小庭院。

书法的笔触就如同庭院里竹影的摇曳,时轻时重,时缓时急。

我曾经在一个书法展上看到这副对联的作品,周围好多人都围在那儿看,大家都在小声议论着,这个说字的结构好精巧,那个说整个画面感好强。

你要是也在那儿,肯定也会加入这个讨论的小圈子的。

四、五字书法对联里,“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也相当出彩。

这书法就像深山里的泉水,在石头间穿行,有的地方流畅,有的地方受阻。

有一回我给我爷爷看这副对联的书法,爷爷摸着胡子说:“这字写得有劲道,就跟这诗里的意境一样,让人感觉冷冽又深邃。

”你能想象得到那书法的韵味吗?五、“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副五字书法对联的书法作品。

字就像那细雨中的鱼儿和微风里的燕子,灵动极了。

我跟我同学讲这副对联,我同学说:“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那写出来得有多美啊。

”等他真看到那书法的时候,都忍不住赞叹:“这简直是把春天都写活了,写在纸上还这么有动感。

”你难道不想也感受一下这种把春天留在纸上的书法吗?六、“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的书法对联。

这书法好似那秋冬季节的湖水,有干涸的浅滩,也有深邃的湖底。

我参加一个书法交流活动的时候,有人拿着这副对联的书法作品给大家看,当时就有人说:“这字的布局就像这诗里的景色一样,有高有低,有深有浅,真是绝了。

挥毫泼墨春联

挥毫泼墨春联

挥毫泼墨春联
挥毫泼墨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用毛笔挥洒墨汁,以独特的笔法和技巧,创作出寓意深远的联句。

下面是十个以挥毫泼墨春联为题的作品,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

1. 春风吹绿山河,墨色洒人间。

2. 笔尖挥洒春色,毛笔泼墨芬芳。

3. 挥毫泼墨斗春光,笔端描绘盛世繁华。

4. 墨香缭绕,挥洒春意。

5. 泼墨春联,寓意万象。

6. 笔墨飞舞,春光无限。

7. 挥毫泼墨,寄托美好愿望。

8. 笔尖挥洒春天的色彩,墨汁渲染幸福的氛围。

9. 挥毫泼墨迎新岁,笔下春光照万家。

10. 墨香四溢,挥洒春光。

以上是以挥毫泼墨春联为题的十个作品,每个作品都通过挥洒墨汁和运用独特的笔法,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给您带来灵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

对联的使用方法

对联的使用方法

对联的使用方法
1. 对联可以贴在门上呀,就像春节时我们家门上贴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多喜庆!
2. 还能挂在厅堂里呢,比如那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不是感觉很有气势!
3. 举办活动时也能用对联呀,上次校庆就有“桃李满园春似锦,芝兰绕砌座凝香”,氛围一下子就起来了,不是吗?
4. 给长辈祝寿,来副合适的对联,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多应景呀!
5. 书房里也可以摆对联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刻激励自己学习,多棒!
6. 店铺开业用对联也不错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多吉利!
7. 结婚的时候也有对联呀,“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多浪漫!
8. 园林里也能看到对联呢,“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让景色更有意境了,对吧?
9. 过节的时候,对联更是少不了,像端午节的“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多有节日氛围!
10. 甚至平时自己写对联也是一种乐趣呀,就像我上次写的“阳光灿烂心情好,鸟语花香世界美”,自己创作多有意思!
我觉得对联真是用处多多,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色彩和文化气息呢!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对联的帖法

对联的帖法

对联的帖法对联的帖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平列式、垂直式和梯形式。

为了使每个字都能居中,也为了给阅读者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就应当采用斜放或倒放的方式来处理。

如果是对称结构,只要从左向右依次安排即可;如果不是对称结构,则需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顺序来贴。

但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于横写竖贴,这既便于欣赏,又便于书写,因而也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那么怎样才能把上下联贴在一起呢?首先,将两幅对联的最后一字(通常叫做“上下款”)相接粘连,再用毛笔蘸水在上下联的两边分别点几滴墨汁,待墨迹自然风干以后,沿着墨迹自右至左顺势轻轻地往里挤压,同时用手掌在纸面上轻轻地向前推送,这样就能保证整副对联全都均匀地紧密挨在一起。

其次,正确摆放位置。

作为楹联的组成部分,对联的每一字都要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否则就会影响整体效果。

例如:在四个门扇上各自所贴的对联内容必须与户主的身份、职业等相符,尽量避免涉及敏感问题的内容;由于墙壁是房屋的脸面,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故对联的悬挂位置,也要力求显眼,让人看得清楚。

古代就曾有过专门悬挂对联的木制对联架,悬挂好后可任意调换位置。

这种对联架比较笨重,费工费料,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

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将对联展开铺在桌子上,然后把一条长板凳立在对联之上,然后另取两块小木板搭在凳腿儿上;第二,用宽厚些的塑料布在桌上垫一层,这样比较省事,但也会降低整体美观度。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对联具有上联和下联的双重性质,两侧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导致它具备两个“名片”——外联与内联。

根据传统礼仪规范,两幅对联不能随意颠倒,否则视为失礼。

有鉴于此,在悬挂时应格外慎重,决不允许将内联悬挂在外联之上。

书法对联写法

书法对联写法

书法对联写法
书法对联的写法如下:
1. 确定对联内容:首先需要确定对联的内容,通常需要符合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行文格式和意境的优美。

2. 选择字体:根据个人喜好和场合,选择合适的字体。

常见的字体有楷书、行书、隶书等。

3. 布局:在开始书写前,先设计好对联的布局,包括字的大小、字距、行距等。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下联要保持对称,字的大小和风格要统一。

4. 书写:按照设计好的布局,用毛笔蘸取适量的墨汁,按照书法的书写技巧,逐字逐句地书写对联。

注意笔画要流畅自然,字形要端正美观。

5. 落款:在完成对联后,可以在下方落款,注明书写者的姓名和日期。

落款字体一般要比正文小一些。

6. 晾干:将写好的对联晾干,避免墨迹模糊或渗墨。

以上是书法对联的基本写法,需要练习和掌握书法的技巧和规范,才能写出好的对联作品。

景区春联书写活动

景区春联书写活动

景区春联书写活动
活动背景:
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春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春联作为春节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仅能够增添节日氛围,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本次景区春联书写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为景区增添浓厚的节日氛围。

活动内容:
1. 现场书写春联:邀请专业书法家在景区现场为游客书写春联,游客可自行选择喜欢的对联内容,或由书法家推荐吉祥话语。

2. 春联DIY:提供笔墨纸砚,让游客自己动手写春联,体验书写的乐趣。

3. 春联赠送:书法家现场书写的春联可免费赠送给游客,为游客带来一份特别的春节礼物。

4. 互动交流:游客可与书法家互动交流,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技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流程:
1.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2. 现场书写:书法家开始为游客书写春联。

3. 互动交流:游客可向书法家提问或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4. DIY体验:游客可自己动手写春联。

5. 赠送春联:书法家将书写的春联赠送给游客。

6. 活动结束:主持人总结活动,感谢参与,合影留念。

活动意义:
1. 传承传统文化:通过书写春联的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2. 丰富旅游体验:为游客提供一项特别的旅游活动,丰富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景区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3. 增进互动交流:书法家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写对联可以这么玩一、总叙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几种。

笔法指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含执笔法和用笔法;墨法指用墨的浓淡枯润,聚散洇凝;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续、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通篇的疏密虚实变化,亦即作品的布白(相似于绘画构图)。

笔法是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法,贯穿于所有书写过程;墨法视书写工具、材料及作品用途的差异而灵活掌握运用,如熟纸不宜用涨墨,碑石书丹可求墨色枯润,而无须浓淡变化,等等。

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

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

书法作品意义上的对联,既包含文体及内容,也指其书写形式——区别于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的特定款式。

作为古文体的对联,源于汉语的对偶修辞,由上古的对偶语演化为对句,随着对仗的完善,从古代骈赋和格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文学形式。

而以书法为载体的对联(对联书法作品),一方面承载并传达文句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点画、字形、章法所构成的笔墨图像完成自身艺术创造的同时,还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这一文体特征,即求得书写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而这一任务便主要通过书写章法的规定性来实现。

从而,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融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对联书法艺术。

另一方面,对联的诞生即伴随着实用,并与书法紧密结缘,或者说因为实用产生了对联和对联书法。

古代诗歌、民谣、典籍中均不乏对偶语,律诗中不乏对仗工稳的联句,但书写它们和写其他文字内容在形式、章法上无二致。

而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句一面世即成为“有史第一联”,原因就在于它独立为用,并贴于门坊、楹柱这种对称建筑物上,成为形式对称整齐,章法独特,文意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

二、对联书法的基本章法对联书法的对称性可称为“双边对称”,因为它不同于人或动物(或一栋对称建筑),后者每一个体是不可分割的左右对称统一体。

对联则由上、下两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合的单联组成。

书法对联的传统形式,要求竖排,上、下联左右分列,两行(或两片、两幅)字体相同,字数、字径、幅面尺寸相等,黑白空间分布基本均衡。

基于字数及尺幅,书写形式可分为两行对与“龙门对”两类。

两行对单边一行,一般用于中、短联,上联排列在右,下联在左。

长联文字多,单联需竖排两行或更多,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此视书体、风格而定,下文将谈及)。

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

上述两种形式为对联的基本形式,也可称基本章法。

然而书体及联文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也会影响对联书法的章法布局,使其在规整、单调的形式中产生一定变化,创作出一些新的格局,这也是繁荣发展联艺、书艺所应了解和追求的。

玆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探讨。

三、不同书体的章法中国书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隶(汉碑及秦汉简帛书)、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种书体,它们都可用来书写对联,进行再创作。

鉴于对联书法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往往融为一体,为便于观者识读联文,其中楷、隶、行三种字体被书者普遍采用。

由于不同书体具有各自的美学特征,本文探讨对联书法的章法,便要了解各种书体的体势特征。

1、楷书主要指唐楷和魏碑(另有晋人小楷、写经体等),属于规范、整齐、静态的书体。

书写对联时,字占一格,一般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但字形大小基本一致。

若取纵势,则可加大行距,缩短字距,令行气紧凑。

也可放宽行距、字距,以求通篇布局疏朗匀停。

2、隶书成熟定型的汉碑隶书也属整齐、静态的书体,字形多呈扁方,书写对联字占一格,不论正方格还是长方格,都使联文自然成横势,即竖排行间紧密,而字距较大,横列明显,这是隶书特有的章法形式,也可字占扁方格,使竖、横间距基本相等,形成横竖均匀的布局。

汉简、帛书字形长短不一,大小参差,有的竖、撇、捺恣纵奇肆,则宜取纵势作书,不求横列整齐,但需上下联行数相等,行距一致,起收基本平齐对称。

3、行书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字形大小可随势伸缩,形成美观易识,书写流便,颇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书体。

因其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体势的动静、流驻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故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

唐书论家张怀瓘对其作了划分:“兼真者谓之真行”,即现在所称的“行楷”,趋于静态;“带草者谓之行草”,趋于流动。

若以行楷为联,可参照楷书章法,竖成行,横成列;也可竖成行,横不成列,求其行气紧凑。

还可横、竖间距同时适当放宽,章法疏朗萧散,别具一格。

行草对联则可利用字势连绵,结体自由活泼的特点,章法上只求上、下联整体均衡,气韵贯通,彼此照应,不求每一字每一局部对称,以便在整体基本对称中尽可能形成参差、错综的章法变化,更好地发挥行草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但要注意上、下联起头平齐,收尾基本一致,不应轻重、疏密、长短过分失衡,致彼此相隔相悖,风格不一,杂乱无章,破坏了对称统一的基本要求。

4、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

章草是汉隶的草书化,书法史上的章草名作有三国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等。

其体势特点字字区别,布列整齐,字距均匀,字与字不相连属,体型化扁为方,点画出现圆转、萦带,捺画及部分横画保留波磔,体势静中有动,动静相生。

章草写联,章法可参照行楷书为之。

今草承章草遗绪,通过对笔画的简省、连结、形变、偏旁部首符号化等手法变化今楷的体势,略具其形而不失其字。

晋代二王父子为行书及今草宗师。

今草可每字独立,也可连绵牵带,一笔而贯数字。

各种书体中,今草最为简捷流动,最富体势变化。

按其书写速度、体势腾挪开合的变化程度,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谓。

前文谈到书法对联应保持形式上的对称性,故而一般不宜用放纵不羁的狂草书联。

小草(包括于右任先生创造的标准草书)每字独立,动中寓静,用以书联,则可参照章草章法为之。

若以连绵流贯、起伏迭宕的草书为联,则可参照行草章法,在保持上、下联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发挥草书艺术特色,以求体势的错落开合、节奏的疾徐起伏等变化。

5、篆书不论甲骨文还是大、小篆,都是各自独立,不相牵连,属于静态书体。

其中小篆字形偏长,石鼓文偏方,但字形均大小整齐均匀。

甲骨及钟鼎等字与字则有大小、长扁、欹正的差异。

其书联可分别参照楷、隶章法为之。

四、款识、题跋、钤印款识、题跋不属对联正文,但对联书法作品中少不了落款。

从内容看,下款落书联者或撰者名,上款一般题受联者或撰者、联文出处、年月等内容。

题跋文字内容往往包含联文简要背景材料或必要的说明补充,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从书法角度看,题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会起到协调、丰富、完善整体章法的作用。

故不能因其不属正文而忽略它,而应将其纳入对联整体章法的创作构思。

尽管如此,款题毕竟不属正文,书写对联应主次分明:一是款题字径应明显小于联文;二是书体不能与联文冲突。

如联文是楷、隶、篆等静态庄重的书体,则款题除用同书体外,欲追求书意的丰富、变化,最好选用流便的行草书;如联文为行草,则款题一般不宜用篆、隶、楷书。

当然,艺事“法无定法”,有时少字的草书联文题以楷、隶小字为款跋,形成大小、疏密、动静对比,亦可达到主次分明,美观醒目的艺术效果。

款题视文字多少而布局。

字少者,上款题于上联右侧上部,下款落于下联左侧下部,当代书法家追求作品虚灵与动感,喜将书者落款位置提高到下联左侧上半部;为追求简洁,可不落上款,只于下联落书者名即可(名款可简至1-2字,称为“寒款”)。

题跋文字少者可照上述落款位置书之,字多者可题于上、下联文左右两侧;联文字少而幅长者,为避免字距过大章法松散,可题款于上、下联联文下部进行补救。

书写龙门对应在上、下联末行下部留足空白,以便落款或题跋,并视字数多少,跋语可一行至数行不等。

若空白不够,也可题跋于上联左侧及下联右侧。

篆刻艺术同属国粹,钤印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形式。

对联书法作品中的铃印也属整体章法的组成部分,常常起到调整和完善布白的功能。

一般说来,下款钤书者姓名印,还可加盖闲章,可一方、两方,多至三方,首方钤在下款尾部空一字的位置。

如下款位置较低,可钤于紧靠款字的左侧。

上联右上侧钤引首闲章,如已题上款,则不宜再钤印于款字上方,而可钤于联文右侧下部,位置宜低,不宜与下款姓名左右齐平。

印章直径不应大于款字。

五、对联书作章法举异前面简单分析介绍了各种书体对联的不同章法,据所闻所见及自身创作实践,也有采用特殊款式、章法书写联文的尝试。

举例如下:有龙门对,下联同于上联,从右往左竖行书写,排列一顺风,相互不尽对称;有名胜联改竖行为横排,上、下联反向书写,如双横匾式左右悬挂,呈横向对称;笔者自撰警世趣联:“天下为公,切勿睁只眼闭只眼;眼前是福,岂能过一天算一天。

”因非实用联,便采用环式特异章法为之,使联文的顶针、回环修辞趋于形式感、形象化;另撰《〈义勇军进行曲〉赞》联,摘引国歌词语,因系白话,便按新诗竖排,每句一行,构成新章法。

以上属章法变格的探索之作,能否成立让读者认可,自待物议。

另有以条幅、斗方、扇面等款式按诗文章法(即竖排从右至左,从头到尾连续书写,不分上、下联)书录对联全文或节录者,以其失去上下联相互对称的基本要求,只能称之“联文条幅”、“联句斗方”、“联语扇面”之类,而非对联书法也。

六、联书合璧相映生辉中国书法艺术在三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宝贵的艺术法则和审鉴标准,它们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

这些法则、标准一方面促进和维护了书法艺术的规范化、精准化,但同时也给书法家的艺术创造和个性发挥以制约。

因而人们将书法创作比喻为“带着镣铐跳舞”。

而对联书法形式上所要求的整齐与对称,造成了书写章法上的重重局限,这不啻给书者又加上了一副沉重的“镣铐”。

这就要求书法家在尊重对联文体特征的前提下,机动把握对联书写章法规定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的规定性,文体的规定性就是体现文体本质属性的格式和规则。

对联如果不成对仗,不讲声律,就成了散文句;对联书法失去形式上的“双边对称”,就成了条幅、斗方……上文所谓“度”,就是指对联书写章法体现“双边对称”所容许的伸缩范围。

因而,既不能因墨守对联章法而扼杀书法自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不能为发挥书法的艺术性而破坏对联的基本章法,而应当在求得对联双边总体对称的前提下,积极调动书法艺术手段,于严整单调的形式中求变化,在矛盾对立中求和谐统一,力求使联文内容与书艺表现形式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联书合璧,相得益彰。

此外,实用对联的不同用场、联文内容及感情色彩、语言风格等因素,为书体的选择,章法的调整提供了创作构思的余地,也为化解“联、书矛盾”,扩大局限空间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