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术语一览表

中国书法术语一览表

书法术语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法书翰墨金石真迹墨迹拓本刻石碑额篆额篆盖碑阴碑版碑学勒石朱背摩崖剥蚀法帖帖学南帖书丹临摹响拓影书临摹响拓钩填洗碑篆书籀文契文科斗金文大篆钟鼎小篆爰书刻符鸟虫缪篆玉筯玉著铁线草篆隶书汉隶八分佐书今隶草隶草书藁书章草今草狂草正书楷书正楷真书行书榜书署书擘窠漆书飞白瘦金指书院体经生执笔拨镫双钩单钩枕腕悬腕回腕凤眼执使运笔提腕肘腕按提运腕戈法中锋聚墨侧锋折锋裹锋逆锋蹲锋金错筋书一笔颤笔悬针垂露疾涩方圆燕尾柳穿激石牵丝屋漏折钗锥画壁坼顿蹲骨法肉法背抛八病布白散水雁阵向相向背展促俯仰墨猪行气用墨血法合作书奴集字生熟习气碑志楹联乌丝题跋篆刻术语白文半通半印背款逼边鼻纽鼻钮笔法边跋边款边框边栏辨石并笔并边拨蜡波磔布置参差残边苍润侧款拆文铲底长款沉著螭纽虫书戳子磋印搭边大篆单款刀笔刀法刀品电刻顶款渡稿对比对称方印方圆肥瘦丰约封泥凤纽古鉨古鉩古拙刮边关防官印光洁龟纽龟钮汉印合同合文合印和平鹤印虎纽虎钮虎印花书画印环纽浑厚浑脱火印击边疾涩结篆结字界格借边金龟金石金文金印具款橛钮开面刻刀刻印空地款识款题离合连边临摹临印灵动六书六玺龙纽龙钮鹿印落刀落款落墨马纽马钮满白满朱猛利蜜玺蜜印蜜章明印缪篆摹印母范泥封碾印鸟书旁款配篆配字喷印披削偏锋品石平实破边破碎奇古奇正钤印钱纽浅刻桥纽巧拙秦印清印泉纽商玺上石蛇纽蛇钮深刻十珍石印兽钮疏密署款双款水印顺逆私印宋印台纽台钮坛纽坛钮陶文套印剔地条印铁笔铁印亭纽停匀铜印图书图章驼钮拓包拓款拓印瓦当瓦纽瓦钮唯印觽钮闲章险劲信印雄秀修饰押印妍媚羊纽羊钮阳文阴文银印印跋印鼻印池印床印范印稿印规印花印矩印窠印款印面印囊印泥印纽印钮印品印谱印色印首印绶印刷印陶印蜕印拓印文印匣印信印学印油印章印箸用刀鱼钮玉印元戳元押元印圆印运刀凿印粘边章法正侧正锋指法治印中锋籀书籀文朱记朱文朱印主客铸印砖文转折篆法篆刻篆印琢印字法字印棕帚总印纵横奏刀白文半通半章书法术语腕平掌竖逆入平出一波三折一笔三过过折收缩万毫齐力内擫外拓绵里裹针银钩虿尾燕不双飞担夫争道计白当黑篆刻术语安闲秀逸八宝印泥背线下刀笔断意连藏锋敛锷沉著痛快大胆落刀钝刀硬入方整流动分朱布白刚健婀娜黄神越章计白当朱计朱当白兼冲带切节庵印泥谲宕茂古刻印刀法刻印六法老辣痡峭两晋官印鲁庵印泥乱头粗服满白文印满朱满白摹印六长摹印六要摹印四妙南北朝印鸟虫篆印宁拙毋巧平方正直潜泉印泥秦书八体秦朱汉白驱刀如笔十六国印魏晋私印无边朱文吴带当风西汉印绶西泠印社向线下刀小心落笔新朝官印雅正秀润以石就刀以石就锋印从书出印如其人印色八法印石六德印石三宝印外求印印章材料印章三品印宗秦汉用印八法圆美整洁圆朱文印匀满工致传信鸟迹。

100个书法术语

100个书法术语

以下是100 个书法术语:1. 笔法2. 笔势3. 笔意4. 笔力5. 笔锋6. 中锋7. 侧锋8. 藏锋9. 露锋10. 逆锋11. 回锋12. 方笔13. 圆笔14. 转笔15. 折笔16. 提案17. 行笔18. 驻笔19. 顿笔20. 挫笔21. 按笔22. 提笔23. 悬针24. 垂露25. 横画26. 竖画27. 撇画28. 捺画29. 点画30. 钩画31. 挑画32. 长画33. 短画34. 粗画35. 细画36. 结构37. 布局38. 章法39. 行气40. 落款41. 钤印42. 篆书43. 隶书44. 楷书45. 行书46. 草书47. 碑刻48. 帖学49. 墨迹50. 飞白51. 瘦金体52. 柳体53. 欧体54. 颜体55. 赵体56. 永字八法57. 九宫格58. 三十六法59. 八十四法60. 笔耕不辍61. 力透纸背62. 入木三分63. 铁画银钩64. 龙飞凤舞65. 蚕头燕尾66. 藏头护尾67. 银钩虿尾68. 一波三折69. 笔酣墨饱70. 笔走龙蛇71. 丰筋多力72. 渴骥奔泉73. 飘若浮云74. 矫若惊龙75. 游云惊龙76. 龙骧豹变77. 初写黄庭78. 春蚓秋蛇79. 群鸿戏海80. 美女簪花81. 横扫千军82. 如锥画沙83. 入木三分84. 力透纸背85. 银钩虿尾86. 蚕头燕尾87. 藏头护尾88. 绵里裹针89. 刚柔并济90. 沉著痛快91. 酣畅淋漓92. 挥洒自如93. 天马行空94. 怒猊抉石95. 渴骥奔泉96. 行云流水97. 跌宕起伏98. 鸾翔凤翥99. 矫若游龙100. 龙蛇飞动这些术语涵盖了书法的各个方面,包括笔法、结构、布局、风格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法的100个术语,

书法的100个术语,

书法的100个术语,N0.1临摹学习前人书法的一种方法。

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书写的称“临”;以薄纸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复写的称“摹”。

南宋美夔<续书谱》称:“初学书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

”又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NO.2 对临指面对字帖模仿书写,可以综合训练自己观察和把握字帖的能力。

NO.3 背临即不看字帖凭记忆摹仿字帖书写,主要训练自己对字贴的记忆和消化能力。

这一方法,是由临转向自己独立书写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种训练。

陆维钊先生说:“背者,将帖看熟,不对帖而自写,就如背书,而一切应须合乎原帖谓”。

NO.4 意临即临摹一件作品,不要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或取风格,或取意境。

这种临摹的好处是比较自由、可以摆脱形似上的羁绊,追求神似,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

一般是在掌握了一定笔墨功力之后,才采取意临的方法,它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即使是很有成就的画家,也常常要通过意临,不断吸取前人的精粹以充实自己的创作。

NO.5 抄帖是练字过程中易犯的一个毛病,虽然对着帖,但只抄字,不顾间架、点画,自作主张,任意为之。

这种毛病,最要不得,必须注意避免。

NO.6 提按是指书法运笔技巧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运笔中调换笔锋的手段。

一般来说,起笔是先“按”再“提”,转折是先“提”再“按”。

NO.7 转折是书法运笔方法之一。

“转”,指作书过程中,笔锋左右圆转着运行;“折”,是指起笔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过程中,笔锋运行果断、肯定,使之显露出有力的棱角,是方笔之法。

“转折”一般是指在横折、竖折等笔画的写法之中,行笔至转角处的运笔方法,它包括“圆转”和“折转”两种,分别从“转”和“折”的运笔不同之处加以体现。

NO.8 悬针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

与垂露为两种形体。

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

毛笔书法专用术语

毛笔书法专用术语

单钩书法术语。

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

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

与“双钩”相对。

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

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枕腕书法术语。

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悬腕书法术语。

执笔法中的一种。

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

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

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回腕法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

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

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竖书法术语。

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

由指实掌虚”引申而来。

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

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

”“竖掌”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

有人认为“竖掌作书,书壁则可,俯桌书写,易影响运笔的灵活。

凤眼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凤眼”。

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

执使书法术语。

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

”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

”参见“运笔。

运笔书法术语。

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

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

当以腕运笔。

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中国书法术语大全

中国书法术语大全

中国书法术语大全●书法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

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

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

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

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

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

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

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

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法书书法术语。

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

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金石古铜器、石刻的总称。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1. 悬针竖,就像一把笔直的剑!看“中”字中间那一竖,就是典型的悬针竖,落笔有力,一竖到底,多精神啊!
2. 回锋收笔,哎呀,这就像是给字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写“横”的时候,最后往回带一下,让字更稳,你说妙不妙?
3. 蚕头燕尾,这可是隶书的标志性笔法呀!就如同那蚕宝宝的头和燕子的尾巴,比如“一”字,起笔圆润像蚕头,收笔飞扬像燕尾,是不是很形象?
4. 中锋运笔,这简直是书法的核心技巧哟!就好像车子在平坦的道路上稳稳行驶,写出来的线条饱满有力,像“永”字的竖,就是中锋运笔的范例啊!
5. 提笔,像不像轻轻地提起一件宝贝,小心翼翼的。

比如写“撇”的时候,先提笔再撇出去,那感觉,棒极了!
6. 顿笔,就跟停一下脚步似的。

像写“点”的时候,顿一下,那点就有力量啦,可有意思了!
7. 折笔,像是给字来了个转折。

写“口”字的时候,横竖的转折处就是折笔,让字有棱有角,多带劲啊!
8. 章法,这就是让字们排好队呀!一篇书法作品,字的大小、间距都要安排好,就如同大家排排坐,整齐又好看!
书法的技巧真是太有趣啦,掌握了这些,写书法时就像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让人陶醉其中啊!。

中国书法术语全集

中国书法术语全集

中国书法术语全集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

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

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

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

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

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

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

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

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法书书法术语。

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

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金石古铜器、石刻的总称。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书法领域中,笔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书法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术语:1. 笔锋:指毛笔的尖端部分,它是毛笔的主要用锋部分。

根据笔锋的特点,可以分为锐锋、健锋、刚锋和柔锋等。

2. 运腕:指通过手腕的转动来控制毛笔的运行,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

运腕的技巧可以分为提腕、转腕、扭腕、翻腕等。

3. 提按: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手指对笔杆的上下提按动作来控制线条的粗细和力度,是产生书法线条变化的重要手段。

4. 转折: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笔锋的转动来改变线条的方向和形状,是实现线条流畅和圆润的关键技巧。

5. 藏锋:指在起笔或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之中,使线条显得含蓄而饱满。

藏锋的技巧可以分为逆锋、回锋、搭锋等。

6. 露锋:指在起笔或收笔时,将笔锋露出在笔画之外,使线条显得挺拔而富有生气。

露锋的技巧可以分为出锋、抢锋、直锋等。

7. 轻扫: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轻轻扫过纸面来产生轻盈和流畅的线条,通常用于表现行草书的动感和流畅感。

8. 重按: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用力按下笔杆来产生粗重而有力的线条,通常用于表现楷书或隶书的庄重和沉稳。

9. 节奏感: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控制笔速和力量的变化来产生节奏感,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和动感。

10. 笔意:指通过笔触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变化来表达书法的意境和情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术语,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书法的技巧和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

同时,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也可以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特点和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领略书法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笔法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

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

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

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压、钩、格、抵)。

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符合生理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拨镫法运笔的一种技法。

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

主要有二说。

一、《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

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

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

推、拖、撚、拽,诀尽于此。

”二、《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

”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执笔法并无“拨镫法”字样。

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义的方法。

不少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双钩书法术语。

①复制法书的技法。

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

”陆游有“妙墨双钩帖”诗句。

②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

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墨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

③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单钩”相对。

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

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

”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称为“双钩”。

单钩书法术语。

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

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

与“双钩”相对。

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

”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枕腕书法术语。

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

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悬腕书法术语。

执笔法中的一种。

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

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

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回腕法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

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

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竖:书法术语。

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

由“指实掌虚”引申而来。

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

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

”“竖掌”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

有人认为“竖掌”作书,书壁则可,俯桌书写,易影响运笔的灵活。

凤眼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凤眼”。

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

执使:书法术语。

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

”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

”参见“运笔”。

运笔书法术语。

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

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

当以腕运笔。

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提腕书法术语。

执笔法中的一种。

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

其法以肘著案而虚提手腕,多用以写中等大小的字。

由于腕虽提而肘部著案,不能尽全身之力,故为大多数书家所不取。

肘腕法书法术语。

书写时使用肘、腕的方法。

北宋周越《古今法令苑》称:肘著案而虚提腕者为提腕,悬在空中者为悬腕。

元代陈绎曾称:“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

”郑杓称:“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

”前人论述肘腕之法不仅强调握笔的右腕,也注重于按纸的左腕,如清代姚配中称:“用左手称翼如之势。

”翁方钢称:“今人但知作中须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力,须从左腕出。

”近人康有为认为:“右腕挺开,则锋正对准,腕悬则肩背力出。

左腕挺开贴案,则气停匀,右腕益虚活。

”按提书法术语。

写字运笔中起落的功作。

按,是笔往下顿;提,是笔向上拎,行笔有按提动作,就能保持笔锋居中。

清代蒋和称:“顿后必须提,蹲与驻后亦须提。

提者将笔提起,减于须之分数及蹲与驻之分数也。

”蒋衡谓:“凡转肩钩勒,须提起顿下,然提顿二字相连,捷于影响,少迟,则犯落肩脱节之病。

”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

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

”“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

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参见“行笔。

”运腕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

由于毛笔性能柔软,因此书写汉字,除要有正确的执笔法,还需要有正确的运腕法。

北宋黄庭坚称谓“腕随己意左右”,手腕上下提按和左右调正笔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写出的笔道,才坚劲圆浑,富有质感。

啄书法术语。

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

“永字八法”称短撇为“啄”。

啄笔的书写宜迅疾。

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谓:“啄须卧笔疾罨。

”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载:“啄,点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鸟喙之啄物。

”清代包世臣亦称:啄“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也”。

磔书法术语。

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

“永字八法”称捺笔为“磔”。

古代祭祀时裂牲称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笔亳尽力铺散而急发。

又,斜捺叫磔,卧捺称波。

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

”“贵三折而遗亳。

”写时虚势向左逆锋落笔,着纸折锋翻笔,有控制地尽力铺亳下行,等到长度合适时捺出。

戈法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笔法。

相传:“(唐)太宗工隶(楷书),以(虞)世南为师,常患难于戈法,一日书‘戬’字,乃空其落,(虞)世南取笔填之,以示魏徵,徵称:仰观目圣作,惟戬字戈法颇逼真,上深叹魏为藻识。

”戈画较长,写时如不从容行笔,必然头尾重,中间轻薄。

汉隶戈法*落笔顾右,楷从隶出,以免僵直。

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中锋书法术语。

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锋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以区别于偏锋。

用中锋写出的钱条圆浑而有质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宋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

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其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

聚墨痕书法术语。

中锋运笔,因笔锋常在点画中间行迸,笔画的中央线着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浓重的墨线痕迹,故名。

南宋除陈槱《负暄野录》称:“常见(李阳冰)真迹,其字画起止处,皆微露锋锷。

映日观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盖其用笔有力,且直下不欹,故锋常在画中。

”明代董其昌《画禅宝随笔》评苏轼《赤壁赋》墨迹称:“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

”侧锋书法术语。

起笔的一种技法。

谓在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称:“正锋取劲,侧笔取妍。

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

”这种笔法最初在隶书向楷书演变时形成。

它使方笔字体中增添潇洒妍美的神情。

侧锋多用来取势,势成则转换为中锋。

晋人多用之。

折锋书法术语。

笔画转换方向时的一种用笔技法。

指笔势折叠带方者,以别于转笔,即笔锋在转换方向时,由阳面翻向阴面,或由阴面翻向阳面。

南宋姜夔《续书谱》称:“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家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

”折锋利于点画方劲和创造姿势。

清代包世臣书《刘文清四智颂》后,称其笔法“以搭锋养势,以折锋取姿。

”裹锋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

起笔呈反方向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

以后凡是取圆势用笔,笔锋内敛于点画中间的称“裹锋”。

如《曹全碑》、《石门铭》等多用之。

逆锋书法术语。

运笔的一种技法。

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

用逆锋作字,往往具有苍劲老辣的意趣。

清代刘熙载称:“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

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上,皆是也。

然亦只暗中机括如此,著相便非。

”蹲锋书法术语。

蹲,有停留的意思。

与“蹲”本为一字。

在书法中,蹲锋、蹲锋却为两法。

大致蹲锋指笔缓行中的蹲势,蹲锋则是欲趯先蹲,退而复进。

唐代张怀瓘《玉堂禁经》称:“蹲锋,缓亳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锋,驻笔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蹲之。

”金错刀①对书法用笔颤掣波发笔道的美称。

《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作颤笔摎曲之伏,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宣和书谱》谓:“后主又用金错刀法作面,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

后主金错刀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

”②字体名。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有金错刀书一体。

具体形式与风貌今已不可稽查。

筋书书法术语。

劲键遒丽的点画谓之“筋书”。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

多力丰筋者圣。

书法言筋、骨,均寓褒奖之义,如历来称颜真卿、柳公权书为“颜筋柳骨。

”一笔书书法术语。

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故名。

汉代张芝首创。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伯英(张芝)章草,学崔(瑷)、杜(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颤笔亦称“战笔”,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科技法,因笔画呈颤动状,故名。

《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

作颤笔摎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

”亦称“金错刀”。

《宣和面谱·花鸟三》载:“唐希雅初学李氏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

”悬针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

与垂露为两种形体。

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

但锋尖耳。

不可如鼠尾。

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

后人遂以为法。

”垂露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

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

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护尾: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

指行笔至笔画尾部而反收其笔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