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_毛笔行草书法欣赏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_毛笔行草书法欣赏行草书是一门浪漫而抒情的艺术,它与作者的审美和内心感受产生最直接、最充分的共鸣,是作者审美理想的外化形式,高水平的行草书作品是天人合一境界的体现。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行草书法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行草书法字帖欣赏行草书的书法技巧一、从基本功入手两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
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二、推荐范本“孙过庭书谱”、“ 怀仁集圣教序”、“二王手札”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
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
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
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
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1、八面出锋。
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
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
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
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
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
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
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草书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书书法练习技巧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一)草书龙飞凤舞,线条流畅飞泻,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书家快速运笔挥洒而成的,像唐代的两大草圣张旭和怀素,据记载,他们作书的速度是很快的。
杜甫《酒中八仙歌》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作书时,旁若无人,将满腔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如醉如痴,如颠如狂,其狂草潇洒磊落,惊世骇俗;而怀素作书,也是“兴来走笔如旋风”(苏涣《怀素上人草书歌》),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其痛快处有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见其作书速度之快。
但是,并非所有的草书都是快写的,有一种笔画苍劲的草书,几乎每笔都有多次顿折,谓之“一波三折”,这种草书的线条往往是逆锋运笔挣扎奋进而缓慢画成的。
快速作草,易出飞白,可以增强力度,产生险峻奇绝的效果,但线条容易流于浅薄飘浮,缺乏质感,不很耐看;慢速作草,墨色饱满,内涵丰富,给人以沉稳、含蓄、古拙的感觉,但又容易出现墨潴滞笔,或是露出矫柔造作之态。
可见快书与慢书各有优劣。
喜快书还是喜慢书,随书家之性情或习惯而定。
一般说来,性格豪爽性情急躁富有浪漫幻想的人,写起字来也是横扫千军一挥而就,不拘细节,也不拘法规,全凭一股豪气和一份才气,即兴发挥,把作书当作抒发情怀或排解忧愤的一种方式,因此书家的强烈感情源源流于笔端,写出的作品往往墨迹淋漓,歪歪倒倒,笔画狂飞,大起大落,纵横捭阖,满纸云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使人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如醉如痴。
像张旭、怀素的草书被称之为“张颠素狂”,颜真卿的行草《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可以说是快书的典范。
宋代的黄庭坚,明清的朱耷(八大山人)、王铎,当代的毛泽东、徐文达等也是这类书家中的佼佼者。
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

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之一,也是一种自由、随性、潇洒的书法风格,因此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草书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功扎实草书与其它书体一样,都需要有一定的毛笔技能基础。
因此在开始写草书前,要先打好基础,狠抓毛笔用法,如筆劃的重轻、大小的转换、翻、扭等。
比如常常接触的一些常用笔画:提、掇、撇、捺、横、竖、宽、细、点、勾、撇叉等等,要逐步练习,把毛笔用得熟练、自如。
二、颜墨用水关键草书对墨的顺滑、返淋上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写草书时无论是黑白衬映,还是不同颜色的混搭,都一定要伴随着高品质的墨,对颜墨、水、水刷的配合也非常讲究。
墨要能够在毛笔过程中,保持稳定且渗透性佳,可以用稀墨浅点,视情况而定。
水要清,要求水的纯度高,不同墨条的久浸时间,加上不同的水量不同的强弱,并不是所有的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水刷也是非常重要的,擦水、快熟都是需要的,不同毛笔毛干入水的速度也不同,需要针对性调整。
三、构图要突出草书作为一种书法风格,艺术表现必不可少,因此要尽量让作品更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构图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构图要注重增加动感、锐度和诗意,形成形象跃然纸上的效果。
构图灵活、形式多样可以借鉴许多其他建筑画作品,从中获得材料并展现出不一般的特色。
四、注意节奏感写草书是要有节奏感的,毛笔笔法的多少、粗细、急缓、大小,都会影响整体节奏的变化,所以写草书时要频繁变换笔墨,让作品使用灵动的变化,营造起一种如舞舞动的旋律。
也可以借助音乐的感受,让毛笔在乐感的引导下,透出丰厚、抒情的情感。
五、勇于开拓草书作为一种书法风格,要勇于开拓与接受新观念,不同心态的书法经验会有差异,要敢于挑战、尝试不同的笔墨串联和构图。
在此过程中,创新可以以不同的笔画、颜料或画法进行尝试和突破。
以上是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草书的意境与气质、形式与内涵的相互作用不断在变化,随着毛笔在纸上的挥动而呈现出来的个性化作品是最有感染力的。
行书·草书技法及书法章法(上)

行书·草书技法及书法章法(上)我一直认为,书法结构造型上绳准古汉字比较稳妥,万变不离其宗,取法乎上正得其中,因此,一直从木简、汉隶和早期未成熟的楷书与魏碑中探赜索隐,反复研习临写和创作。
论灵气我少些,论傻劲还有点儿,想从不断临习古碑帖中锻炼书法线条的坚实。
然而,近来有些朋友(非常知心的书友)悄声告诉我:“你的近期作品我看了,显得很土气,快与古人殉葬差不远了!”我听后愕然了,是我审美意识萎缩了,还是跟不上新潮了呢?我遵法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推崇颜鲁公、赵松雪的书风;我没有(更确切地说缺乏)书法风采的冒险性,我不喜欢矫柔造作,更不问津稚拙而作的变形。
我想,在书法创作中离开了美学思想基础(总该有美的因素而不是丑陋外型吧!),还何谈书法艺术!我读过日本一位朋友对书法的理解:不是绘画,不是书法,它是绘画与书法浑然一体的作品。
无论如何,非得要这样的书法,这样的词语。
无论如何,非得要这样的绘画,这样的书法。
这是日本部分现代书法家的审美思想基础,语言不多,但含义深刻。
在写这部书稿之前,我沉思良久,总觉得该写些文字,倾吐一下心语,以求在迷惘中行走的我,看到一丝希翼的晨光。
其宗旨曰:没有说教,只有求学!(一)书法——东方艺术的明珠中国的书法从它创造伊始,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伴随着全过程的还有艺术美的因素。
而这种美的深化,随着历史的沿革与变迁越发显示了它的魅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丰富多采的传统艺术。
正是通这种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使中国书法不象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字,“只停留在作为符号使用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宗白华)五千年来,作为独立的汉字书法艺术而言,我们的祖先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一样,没有形成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
从蔡邕的《九势》、《笔论》,到徐浩的《论书》,以及刘熙载的《艺概》,只是谈了书写方法和玄妙的描述,没有把书法提高到一种艺术境界论述。
说书法是东方艺术的明珠,正是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们为这门独具风格的书法艺术,注入了难以估量的智慧与心血。
书法帖学习教案掌握楷书行书草书的特点与技巧

书法帖学习教案掌握楷书行书草书的特点与技巧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其中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是最为常见的。
掌握这些字体的特点与技巧,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楷书、行书和草书的特点、写作技巧以及学习教案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这些书法字体。
一、楷书的特点与技巧楷书是汉字字形规范化的代表,具有端庄、秀丽的特点。
掌握楷书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技巧来提升书写水平。
首先,要注意笔画的书写顺序。
楷书注重笔划的次序和方向,要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书写,这有利于形成清晰的笔画结构。
其次,要注重笔画的粗细变化。
楷书一般采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笔画结构,笔画的粗细变化可以使字体更加生动有力。
此外,要注重字形的规范性。
楷书字形要保持匀称、方正的特点,每个字的字形要符合规范,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要合适。
二、行书的特点与技巧行书是楷书与草书的过渡体,它介于二者之间,既有楷书的准确规范,又有草书的流畅变化。
掌握行书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技巧来提升书写水平。
首先,要注意把握整体气韵。
行书要求写者在保持字形工整的同时,注重笔画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力求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
其次,要灵活运用折笔与结尾。
行书中经常出现「折笔」和「结尾」的笔画变化,写者需要在书写过程中注意把握好这些技巧,使字体更富有变化和韵味。
此外,要注重节奏和力度的掌握。
行书的书写要有起伏有力,要通过调整笔画的力度和速度,使字体显示出独特的节奏感。
三、草书的特点与技巧草书是书法中最具有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字体,它以简短、流畅的笔画表达字义,极具装饰性和艺术性。
掌握草书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技巧来提升书写水平。
首先,要注重书写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草书的笔画要求写者以连续的动作完成,不要中断或停顿,使整个字体呈现出流畅的感觉。
其次,要注意功力与速度的统一。
草书要求写者在书写过程中兼顾笔画的力度和速度,要保持整体的变化与统一,使字体展现出个性与魅力。
此外,要注重锋利与虚实的变化。
毛笔书法执笔方法和用笔方法有何技巧

在中国历史上,笔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笔法包括执笔方法和用笔方法,狭义的笔法仅指用笔的方法。
郑州书法培训告诉大家,笔法包含笔的运行轨迹、运行速度、笔毫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笔锋所处的位置、笔的竖立程度和笔的转动状态等。
对于笔的运行轨迹,郑州书法培训解说,具体是指毛笔在书法表现载体(纸、绢、竹、木等)上运动、行进的路线和因此而留下的痕迹。
笔的运行轨迹因书体而异,因风格而异。
正书(含篆、隶、楷)讲究逆锋起笔、回锋收笔。
所谓“逆入平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就是对笔的运行轨迹的基本要求。
在起笔和收笔的过程中,笔锋往往两次经过同一个点。
行笔过程中,笔画圆转处,笔按弧线行进;笔画平直处,笔按直线运动。
而对于行、草书来说,由于运笔较快,笔意连贯,正书中逆起回收的要求被淡化。
郑州书法培训告诉大家,在一笔之中,笔锋很少两次经过同一点(交叉除外)。
同时,行、草书变化丰富,直线条相对较少,笔多按曲线运动,连绵前行。
从书法的风格来说,方峻、其转折处(指横折)先提笔上靠,再按笔向内而下,笔意内敛,笔画稍有重合。
而圆润外拓者,转折处则直接向右下按笔,圆转下行,笔意向外拓展。
还有笔的运行速度,郑州书法培训告诉大家,指笔运行的疾涩、快慢。
疾,快的意思。
但“疾”并非一味的快速,仍须起伏行笔,急遽有力。
涩,慢的意思,即行笔要留得住,但又并非停滞不前。
字的点画不同,行笔速度亦各异,故有“疾”、“涩”之分。
一般来讲,写正书的速度要慢些,但又要有行草的灵动,写行草书则要快些,但又要有正书的稳重。
笔运行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具体情形时缓时急,交替前行。
还有笔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郑州书法培训认为这是笔毫与表现载体接触的最高部位。
这时可以将笔毫先分为三个部分,接近笔管的三分之一称为笔根,接近笔尖的三分之一称为笔锋,中间的三分之一称为笔腹。
笔根以下的部分(即笔腹、笔锋)又可分为三个部分。
如此,则笔毫自下而上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笔尖至九分之二处为一分笔,九分之二至九分之四处为二分笔,九分之四至九分之六处为三分笔,九分之六以上的部分为笔根。
灵字行草写法

灵字行草写法一、行草简介行草呢,是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
它既有行书的那种相对规整的结构,又带着草书的那种潇洒不羁。
就像是一个穿着休闲装但又有着独特气质的人,在书法的世界里自由穿梭。
二、灵字的基本结构在行草中的体现1. 灵字上面的“雨”部写法上会有一些简化。
在行草里,可能不会像楷书那样规规矩矩地把每个笔画都写得很完整。
比如说,那些点画可能会有连笔的感觉。
就像是雨滴在风中,有了一种流动的姿态。
笔画的顺序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变化,以达到书写的流畅性。
像是先写中间的一竖,然后顺势带出旁边的点画,这样写起来就很顺,就像我们走路的时候,选择最顺畅的路径一样。
2. 下面的“巫”部两个“人”字可能会被简化成很简洁的线条。
不再是那种一笔一划很分明的样子,而是像两条舞动的丝带,轻盈而灵动。
中间的那一横可能会写得比较长,起到一种平衡整个字的作用,就像在走钢丝的时候,拿着一根长杆来保持平衡。
三、灵字行草写法的笔画特点1. 笔画的连贯性行草最大的特点就是笔画之间的连贯性。
灵字的每个笔画之间都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一样。
比如从“雨”部的最后一笔到“巫”部的第一笔,是很自然地过渡,就像水流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没有丝毫的停顿。
这种连贯性需要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手腕要灵活,就像打太极一样,顺势而为。
2. 笔画的粗细变化在写灵字的行草时,笔画的粗细变化也很重要。
像写“雨”部的竖画时,可以写得粗一些,来体现这个字的根基扎实。
而到了一些连接的笔画,就可以写得细一点,让整个字看起来更有节奏感。
就像音乐里的高音和低音,搭配起来才好听。
四、灵字行草写法的风格变化1. 灵动飘逸风格这种风格下的灵字行草,笔画会比较轻盈,像是在纸上跳舞。
整个字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灵动的精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比如一些书法家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会把笔画拉得很长,让字有一种舒展的美感,就像鸟儿展开翅膀飞翔一样。
2. 雄浑大气风格与此相对的雄浑大气风格的灵字行草,笔画会比较厚重。
书法练笔的技法

书法练笔的技法书法练笔的技法是能够增强笔功,提高书写水平的方法。
学习书法练笔技法不仅可以让我们在书法技巧上得到提升,更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精神。
今天我们来分享学习书法练笔的技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用笔练习用笔练习是书法基本训练。
适当练习可以增强手部协调性和笔画的稳定性。
首先可以利用毛笔或钢笔,练习书写一些基础字形,如草书、行书、楷书等。
为了让笔画更加稳定,可以选择一个字为基础,反复书写。
二、用线练习用线练习是用笔练习的基础。
首先在练习用笔的基础上,练习将笔画串起来,形成线条。
刚开始可以选择笔画较少的字,反复练习,熟练之后再选择笔画较多的字练习。
最后形成一些书法练字本。
三、用墨练习用墨练习是承上启下的过程。
首先使用毛笔或钢笔与磨墨,练习调墨调水。
随后练习涂墨,模仿手模样本的字迹,练习辨认正楷、行书、草书等书法字体。
最后可以尝试自己书写,自己设计字体,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四、用色练习用色练习是提高书法审美精神的关键。
不同墨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可以在练字时尝试使用淡墨、浓墨、沙发黑等墨色,选择适合的墨色搭配,使字体更加美观。
五、用空间练习书法练习不仅局限于平面。
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空间中练习,比如,门、窗、梁等开裂的墙面。
这样可以更好地借助自然环境,感受书法带来的美感效果。
六、用技法练习书法中还有许多独特的技法,如连环钩、穿线、点画等。
选择一种或几种技法,反复练习,使自己熟悉掌握这些技法,并可以在书写过程中加以运用。
七、用作品鉴赏学习书法作品是丰富的书法资源。
可以通过书法展览、书法大师传世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让自己不断提高审美水准,开拓眼界,掌握更多的书法技法和特点。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书法练笔技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书法水平,加强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一、从基本功入手三个结合:临贴与创作结合、大字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
三看:1、平时多看名帖、2、看书法展、3、看名家挥毫。
从好作品中汲取养分。
毛笔行书草书在书法中的技巧二、推荐范本“圣教序”、“书谱”、”自叙帖““、“研山铭”、“李太白忆旧游诗”、“花气诗”等。
三、三大创作原则★线条坚而浑——激情原自线条的熟练。
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
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四、七大整体布局要点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
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
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品。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五、十个书写关键词1、八面出锋。
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
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
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
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
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
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
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
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
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
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
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
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
字忌并列,要错开。
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
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
用好拙笔,用笔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
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六、十二条用笔细节1、草书不见横画。
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
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
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
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
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
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
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
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侧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厚处用侧。
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讲究的就是用笔。
元代赵子昂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是指在用笔的法则上千古不易,是对笔法重要性的高度强调。
我们理解,这法则是:要用毛笔书写出高质量的,具审美有表现力的点画。
这是书法艺术无可争议的一条法则。
在书法方法技巧中,笔法是占第一位的,没有笔法,就无从谈字法、章法、墨法。
所以,对笔法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历代书家、书论家对笔法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且精彩绝伦的论述。
尤其是其中的“万毫齐力”、“力透纸背”、“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等,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指南。
可以说,在书法技法的研究中,对笔法的研究应该是长久的课题。
鉴此,我们用今天的视角,对笔法中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用笔的发力与“锋变”毛笔在纸上运行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汉字的点画。
用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
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运笔发力方法不同。
写字时,笔毫由于手臂的发力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才有“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说法。
笔毫在不使用时,形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
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
这种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
无论何种字体书体中的点画,其实就是书写时“锋变”的结果。
研究笔法,实际上,就是要集中在怎样控制“锋变”的这一关键点上。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
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
发力和锋变的各种技巧,也就集中体现在这三个细小环节之中。
在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笔画的造型。
因此,它是用笔最基本的技巧环节,对笔法的研究也就必须着眼于这三个具体的技巧环节。
用手、腕、臂的发力来控制和调领锋毫,利用锋变来完成这三个环节,并进行点画的刻画,就是用笔的关键。
古人研究笔法最经典的成果莫如“永字八法”,虽然它还是残缺的理论(如:心钩、鹅钩、之捺等,这些极为重要的笔画,只一个“永”字无法包含其中,说明它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
),但其实践指导意义确是重大的。
我们仔细分析“策、勒、弩、趯、侧、掠、啄、磔”八字,实际上讲的就是一个控笔发力的问题。
由于发力方法的不同而导致锋变的不同,又由于锋变的不同而导致点画的形状不同。
故而才形成了“楷书笔法”、“篆书笔法”、“隶书笔法”、行书笔法”、“草书笔法”的五种笔法分类。
五种字体各有各的主要笔法特征,篆书的“铁线玉箸”、隶书的“蚕头雁尾”、楷书的“永字八法”、行草书的“绞转连绵”等既是。
在同一种字体之中,无论其风格是怎样变化,在点画的刻画,或者说在发力方法和锋变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
《张迁碑》与《曹全碑》比较,共性是“波磔”和“蚕头雁尾”,区别是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柳楷和颜楷比较,共性是“藏头护尾”与“八法”,区别是一骨一筋、一峻一朴。
这些差异的形成,无疑是锋变的结果。
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出,个性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原于个性化的运笔发力方法和个性化的锋变上。
人们称米芾的“刷”、东坡的“画”、山谷的“描”,就是对他们个性锋变技巧最典型最贴切的形容。
也正因为他们各自的这种独特的锋变技巧,才形成了他们各自的书风,才形成了宋代“尚意”的书风。
这种例子俯拾皆是。
锋变的幅度与发力的方法有直接关系,重发力,锋变的幅度大,笔画粗壮;轻发力,锋变的幅度小,笔画纤细;爽发力,笔画挺而柔;缓发力,笔画劲而朴,利用侧锋锋变,笔画方峻;用中锋锋变笔画圆浑。
不管怎样发力与锋变,必须是以刻画准确而高质量的点画线条为宗旨的。
若求点画线条造型的准确,首先是要发力与锋变的准确。
不同的点画,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发力方法和锋变技巧。
二、“线性”问题所谓“线性”,系指作品具有独特的锋变技巧,同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统一性的点画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特性与特征。
古代的每一部法帖,在用笔上,几乎都是一种个性化特征的具体体现。
就一部具体的法帖而言,其个性的锋变技巧,会形成一种鲜明而独特的“线性”特征。
如朱耷的作品就很具典型意义。
他运笔采用平均式的发力方法,极少重按轻提,锋变的幅度很小,点画线条粗细均匀,所以,他的线条就有他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线性”特征。
不用看整幅作品,只看一个字,就可以通过其“线性”特征断定为朱耷手笔。
我们还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取王铎、郑燮、张瑞图、何绍基、康有为、赵之谦书统统撕成碎片,搅和之后再进行分离,筛选时肯定不会有什么困难,因为他们各自笔下的线条是极具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线性的信息就储存在只字片纸之中,辨析它们是非常容易的事。
二王、欧褚、黄米、董赵等,莫不如此。
因此可证,“线性”是构成个性笔法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
“线性”是由五个部分构成的:1、线形线形,系指点画的具体造型。
它是笔法的具体体现。
无论书法的何种书体与字体,每一点、每一画都有确切的造型。
“蚕头雁尾”、“铁柱悬针”等既是。
有的比较形象一些,可以以物类相比,有的或者说大量点画,就很难以物类相拟对,但是,每一个点画都有着确切的形态造型。
这种造型是指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而不是指那些“肉饼”、“死蛇”类的败笔笔形。
2、线质线质,系指点画的质地和质感。
它是笔法的表现力所在。
书法的点画线条应该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
这种表现力就体现在点线的质地和质感上。
它是书法特有的形式技巧语言。
有的富有弹性,如“铁线”;有的体现苍劲,如“万岁枯藤”;有的表达飘逸,如“彩带”;有的展示刚健,如“铁画银钩”等等。
它具有审美特质,并用以表达烘托作品的风格气息。
不是指那种“死蛇挂树”、“煮烂的面条”之类的败笔质感。
3、线色线色,系指线条的墨色与层次。
它是笔法的神采所在。
书法的点画不只是一种墨色,有浓淡、枯润、浅深等等区别和变化。
“重若崩云,轻如蝉翼”既是。
它是点画线条要表现的重要内容。
所谓“墨出神采”就是指具体的线色而言,线条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会更加拓展丰富线条的表现力。
不是指那种“墨猪”、“失血”之类的败墨之笔。
4、线向线向,系指点画的运笔走向和点画顾盼的方向。
它是笔法的动态所在。
在书写的过程中,如果点画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性,就会形成一种势。
这种势对风格会起很大作用。
横平竖直表现稳和,横翘竖倾体现险绝。
如果运用得好,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成为习性笔病。
5、线位线位,系指点画的位置。
它也是笔法的动态所在。
一字之每一笔,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这是汉字本身的规定与限制。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规定和规律,篆、隶、楷相对严谨对称,其点画的位置可移动的幅度非常小。
行、草的点画位置移变性非常大,有很强的可塑性,随意性。
行、草点画的位置可做左右、上下的移动,这种点画位置的交错与移位,会产生聚散、正欹、开合等动态效果。
并会直接影响字的整体造型,会使字势产生奇特的变化,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生动。
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无度蹂躏汉字的那种混涂乱抹。
在构成线性的五个方面中,线形、线质、线色是最核心的内容,其中线形又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余都是以线形为依托才能表现出来的。
三、中锋与侧锋、圆笔与方笔书写之际,运笔的方向和锋变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的,笔迹总是形成短线、长线、直线、弧线的反复转换交*。
笔锋常常是由中锋而转变为侧锋,又由侧锋而转变为中锋,这样的反复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