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李杜比较
李杜诗歌对比

二、李七言古诗之比较:
“古体诗”这一称呼在唐代才出现,以别于“近体诗”。古体诗大约沿自汉魏乐府,诗体比较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等等,一般五言七言写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杂言古诗多以七言为主,所以也可以算入七言古诗。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三、李杜的文学风格: 1、李白的“清雄飘逸”: 2、杜甫的“沉郁顿挫”: 论文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关键词:创作风格、七言古诗、清雄飘逸、沉郁顿挫
正文: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据罗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两大天才诗人。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至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
天才本身或许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
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还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
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
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
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较李白而言少一些,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就《绝句》等几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倒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
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
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瀚海中,并立着两座光焰万丈的高峰—李白与杜甫。
这两位天才,不仅代表着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的高度艺术成就,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将浪漫主义推向高峰,杜甫则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他们都是充分继承了中国诗歌久远的传统,而登上了诗歌艺术最高境界的诗人。
下面将他们的诗歌从题材、体裁、风格上做一比较。
一、题材从诗歌题材上看,李白注重自我,描绘的多是幻境;杜甫注重社会,记录的多是历史。
李白与杜甫所走的是两条相差甚远的创作道路,李白诗作侧重于表现个人的理想和愿望,杜甫诗作则侧重于冷静地描写客观现实。
李诗善于把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雄奇瑰丽的意境,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诗也用夸张手法,也有想象,但总体来说,偏重于写实。
的确,杜甫的诗歌,现实感太强了。
从诗歌创作题材选择这一角度来看,杜诗的题材显然是比较集中的,稳定的,贴近现实生活的。
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
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
“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
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
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
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
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
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8bf0db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e.png)
[转载]李杜诗歌比较李杜诗歌比较“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唐诗的浩瀚海洋中,最为夺目的莫过于李白和杜甫,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成就, 把唐代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在这里,我试从内容、艺术特色和思想三个方面对他们的诗歌略作比较。
一、李杜诗歌内容比较从诗歌的内容上看,他们一个重在自我,一个重在社会;一个是幻境的描绘,一个是历史的记录。
李白的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更多的是自我的书写,抒发自我的感情,张扬自我的个性。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志向的抒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他苦闷的倾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他个性的彰显。
在他的诗中,处处都是诗人自己的影子,即使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他自我思维的再现。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是描写的是梦游天姥山所见的幻境,“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
砯崖转石万壑雷”描绘的是想象中蜀道的风景。
相反,杜甫的诗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国家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人民的苦痛,家庭的不幸,个人的遭际,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写的内容。
在诗中他把个人之愁升华为一种深沉博大、对受苦受难百姓和国家民族存亡有深远意义的感情。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控诉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揭露了兵役繁重的痛苦……除此之外,《悲陈陶》讲述陈陶斜大败,《收京三首》记录收复两京的历史,《洗兵马》再现九节度兵围邺城,胜利在即时的情景,等等这些诗句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了“安史之乱”及乱后十数年的现实生活。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摘要:李、杜有如双子星座高悬于盛唐诗坛之上,他们分别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
他们面对同一社会,却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诗作,李诗豪气薄发、感情昂扬强烈,语言清新明快;杜诗则感情沉郁,语言峻峭惊人,浸透着忧国忧民之情怀。
他们的诗歌艺术对后人及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歌艺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沉郁顿挫丰满昂扬李白、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可称之为中国古你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创作特色。
从他们的创作风格、抒情方式、审美语言、写作体裁来比较:李白的诗歌创作体裁上长于七绝,追求的是浪漫主义,语言夸张大胆,直率自然,清新明快,想象奇特,天然浑成;杜甫的诗歌创作体裁尤善七律,追求的是现实主义,善选典型的人和事运用毫发无遗憾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李诗的“浪漫主义”与杜诗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从小受道家及道教思想的影响,少年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他先后在岷山、嵩山、隋州、齐州等地修过道。
一方面接受道家“含光混世”的哲学;一方面又吸取“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思想,而其核心与本质是在对生命及自由的热爱,是一种积极的精神,这是形成他自由豪放、浪漫诗风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李白还仗剑任侠,对游侠的豪纵、复仇、重然诺、轻生死,十分倾慕并身体力行。
他“十五好剑术,遍于诸候”。
李白的任侠思想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轻财重施”“存交重义”,“纵酒携妓、及时行乐”。
他喜欢豪放,曾豪爽地唱道:“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百年三方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他的这种任侠思想表现在性格上,就形成了豪爽、自信、纯真、追求平等民主的特点,再加上他广有游历。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精选5篇)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精选5篇)第一篇:李白和杜甫的比较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李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他们的默契也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
从诗歌艺术上说,也是李白影响杜甫为多:“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前,现存约十首的诗中几乎都是五律,可见杜甫早期的作品原是以五律为主的。
”而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后,受到李白七古的影响,后来又“从七古中获得全新的解放,因而又创造了他自己所独有的五古”。
六十年代,人们对李杜交谊更为关注,出现了好几篇论述李杜之交谊的文章,如郭沫若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耿元瑞的《有关李杜交游的几个问题》等。
郭文指出,“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
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李白杜甫比较研究

(三)李杜不可优劣论
•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派的巨子,他对李杜的评价基本上是持平的,但略倾向于 杜甫。其《艺苑卮言》卷四说: • 李杜光焰千古,人人知之。沧浪(严羽)并极推尊,而不能致辨。元微之 (元稹)独重子美,宋人以为谈柄。近时杨用脩(杨慎)为李左袒,轻俊之 士往往傅耳。要其所得,俱影响之间。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 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暢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 沈雄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歔 欷欲绝者,子美也。《选》体,太白多露语率语,子美多稚语累语,置之陶 谢间,便觉伧(cāng仓)父面目,乃欲使之夺曹氏父子位耶!五言律、七言 歌行,子美神矣,七言律,圣矣。五七言绝者太白神矣,七言歌行,圣矣, 五言次之。太白之七言律,子美之七言绝,皆变体,间为之可耳,不足多法 也。 • 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怳,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然自是太白乐府。 • 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後,青莲较易厌。扬之则高华,抑之则沉实, 有色有声,有气有骨,有味有态,浓淡深浅,奇正开阖,各极其则,吾不能 不伏膺少陵。 • 王世贞对李杜作了详细比较,这种比较基本上是中肯的、持平的,但末尾几 句就有些扬杜了。
(二)扬李抑杜论
• 宋代比较明显的扬李抑杜者是年辈晚于欧阳 修的徐积。 • 徐积在《李太白杂言》中说:“盖自有诗人 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 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清 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文! 屈生何悴,宋玉何悲,贾生何戚,相如何疲! 人生何用自縲(léi雷)绁(xiè屑),当须 荦荦不可羁。乃知公是真英雄,万叠秋山耸 英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苍鹘 (hú胡)。” • 其扬李可谓备至,抑杜则殊觉空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
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 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 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李杜比较
李杜二人双峰并峙: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李商隐) 作诗先用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本经既立,次第方
可看苏黄以次诸家诗。(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140)
李杜诗作各有擅场: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
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 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宋代严羽《沧浪 诗话》) 李白的绝句、七古、歌行最好;五绝、五古、五律佳 作亦多,惟七律仅存八首。 杜甫古、近体均妙绝,以七律、新题乐府影响最大。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天才豪纵,情感奔放,无愧“诗仙”美名。
李白是唐代写作乐府诗最多的人,往往旧题别立新意, 如《战城南》、《蜀道难》、《将进酒》、《长相思》 等;也有即事名篇的歌行,如《江夏行》等。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微入神的描写。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
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
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
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 也。(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140)
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曾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 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 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宋代徐 绩《李太白杂言》)
李青莲之诗,佳处在不著纸。杜浣花之诗,佳处在力 透纸背。 (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
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 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 可谓怪伟奇绝矣。(清代沈德潜)
七古代表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 公》、《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等等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只眼前景,口头语,有弦外音, 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清代沈德潜《说诗晬 语》)
七绝代表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 布》、《山中问答》、《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等等。
五绝:参见文学史P326 五古:《古风》五十九首等 五律:《宫中行乐词》等百余首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杜甫“新题乐府”亦即事名篇,有意继承《诗经》、汉乐 府的精神,记录现实,歌咏人民病痛。如“三吏”、“三 别”、《兵车行》、《悲陈陶》、《丽人行》等。
诗史: 赤心为国,秉笔直书,具备史家之精神。 不仅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历史,更是以史实为背景来关照人
生。 诗中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广阔、深刻。以悲悯之心,形诸细
咏怀古迹五首选三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曲江二首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诗圣: 以文法入诗 以意象渲染境界 拓展诗歌的时空格局 字词凝练,表现力强,包容量大 定型七律正格,开创变格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 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 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 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雨叹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