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儿童诗两首》1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儿童诗两首》,包括《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诗歌。

详细内容如下:1.《我想》:诗人通过描绘一系列奇妙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童年的水墨画》:诗人以水墨画为载体,描绘了童年时光的美丽画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方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1)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分析讲解:(1)讲解《我想》:诗人如何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讲解《童年的水墨画》:诗人如何以水墨画为载体,描绘童年时光的美丽画面。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仿写一首儿童诗。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六、板书设计1. 《我想》想象奇特生活向往2. 《童年的水墨画》水墨画为载体童年时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首儿童诗。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儿童诗,如《金波儿童诗选》等,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朗读感悟环节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儿童诗两首》选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教材中的两首诗分别是《小池》和《春晓》,这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儿童的生活,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美,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小池》和《春晓》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7篇-最新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7篇-最新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7篇儿童诗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童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有人将这些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们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一起回忆、享受这童年的乐趣。

幻灯片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并板书。

二、资料交流看看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儿童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三、检查预习两首儿童诗是有区别的,谁来说说区别在哪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⑴《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⑴《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四、学习诗歌《我想》1.录音范读,及时纠正你在预习过程中读不准的字或词。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评议。

4.感情朗读,体会意境⑴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在你的童年时代,曾经有过哪些美妙的愿望呢?(指名说)如果你能把自己美妙的愿望在待会儿的小练笔中也能变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就更棒了。

小组配乐朗诵。

五、指导学习《童年的水墨画》: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小学语文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案——情感表达

小学语文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案——情感表达

小学语文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案——情感表达。

第一首诗:《小河之歌》小河之歌,水波悠悠,清澈清澈,涓涓流过,细沙之中,小小石子,哗哗作响,一路相伴,小生命,正蓄势待发,宛如涓涓小河,穿越万千风景。

推荐教学方法:1.带领学生仔细欣赏这首诗歌,引导学生体会小河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和生命的重要性。

在教学时还可以使用图片或者实地观察现实中的小河,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河的风采。

2.在学生对这首诗有初步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填词或造句的方式来巩固和深化对这首诗的印象。

这样有助于学生链接词汇与结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告诉学生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对生命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谈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首诗:《蝴蝶》花丛之间,一只蝴蝶,轻盈的翅膀,好像是绸缎,灿烂的颜色,好像是画面,时而静止,时而翩翩起舞,像是跳跃在花丛之间的精灵,假如你能像蝴蝶一样,飞越蓝天和翠绿的森林,聆听花开的声音,静静感受生命的喜悦推荐教学方法:1.同上,带领学生仔细欣赏这首诗歌,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和感受。

在教学时还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蝴蝶,让他们对蝴蝶的风采有更深的体验。

2.在学生对这首诗有初步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填词或造句的方式来深入理解这首诗歌。

同时,简要介绍蝴蝶的生态知识和意义,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3.在进行情感表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背后所表达的梦想和追求。

在谈论的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需要有勇气和毅力等与情感表达相关的因素,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

同时,教师可以也可以鼓励学生来分享自己心中的梦想和追求,来激发学生成长和成长的潜力。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表达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诗歌,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到生命中的喜悦与美好。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诵两首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通过仿写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美好、传递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仿写创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好。

有时候,我们会用文字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就形成了诗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两首儿童诗,学生边听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三)精读诗歌,理解感悟1、学习第一首诗(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总结。

2、学习第二首诗(1)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二首诗,思考:诗歌中的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启发。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寓意。

(四)再读诗歌,体会情感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如重音、停顿、语速等。

3、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诗歌赏析,品味语言1、引导学生从语言、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两首诗歌。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海边的早晨》和《秋夜的风筝》两首儿童诗;2. 掌握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幻灯片;2. 《海边的早晨》和《秋夜的风筝》两首儿童诗的课文;3. 黑板、粉笔;4. 音乐播放器和相应的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通过一段小视频或图片展示海边的早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发表对海边的早晨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Step 2:学习课文(15分钟)1. 将《海边的早晨》课文呈现在课件或幻灯片上,逐句朗读,同时展示关键词和句子;基本的理解;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4. 分组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理解和体验课文;5. 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演出的效果,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等表演细节。

Step 3:独立思考(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自己参观过的海边或类似的自然场景;2. 让学生试着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海边的所见所闻;3. 鼓励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Step 4: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邀请学生逐个展示和朗读自己的作文,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2.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其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3. 老师总结课文和学生作文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对儿童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思考。

Step 5:背诵《秋夜的风筝》(10分钟)1. 将《秋夜的风筝》课文呈现在课件或幻灯片上,逐句朗读,同时展示关键词和句子;基本的理解;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4. 使用音乐播放器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营造出秋夜的氛围;5. 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朗读《秋夜的风筝》,增强感受和表达的力度。

儿童诗两首教案5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5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七章《儿童诗》中的两首精选诗篇:《童年的疑问》和《雨后》。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分析两首诗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儿童诗,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童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展示两首诗歌的,引导学生猜测这两首诗歌可能讲述的内容。

3. 诗歌朗读:邀请学生朗读两首诗歌,让大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儿童诗,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儿童诗,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7.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童年”为主题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教案2. 内容:诗歌一:《童年的疑问》诗歌二:《雨后》诗歌鉴赏方法:意境、修辞、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儿童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儿童诗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儿童诗两首》。

详细内容包括《春天在哪里》和《夜晚的村庄》两首儿童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两首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印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注意字音、语调和感情的表达。

3. 理解诗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美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例题讲解:以《春天在哪里》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2. 内容:《春天在哪里》比喻: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

拟人:春风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万物复苏。

《夜晚的村庄》比喻:夜色如墨,村庄宛如一幅画卷。

拟人:星星点灯,照亮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或“夜晚”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五年级语文教案——《儿童诗两首》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 4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范文最新推荐------------------------------------------------------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3/ 4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