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宫廷十大名菜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菜做法和典故

中国菜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菜。
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
1、东坡肉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
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菜品起源: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
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
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
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
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
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
“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2、水晶肴肉水晶肴蹄,又名水晶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一款名菜,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水晶肴蹄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
食用时,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腻、酥香嫩鲜等特点,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肴肉传说:肴肉传说在xx还流传着一个xx的传说:有一次张果老接到王母娘娘的请柬,请他去瑶池赴蟠桃宴。
中国顶级官府菜大全

中国顶级官府菜大全中国历来是美食之邦,中国人的智慧,有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吃”上。
上至宫廷盛宴、下至民间小吃,可谓百花齐放、各有特色,而官府菜正是其中一朵不容忽视的奇葩。
官府菜又称官僚士大夫菜,包括一些出自豪门之家的名菜。
官府菜在规格上一般不得超过宫廷菜,而又与庶民菜有极大的差别。
远在西汉时,官府菜已出现雏形,极盛于明清。
贵族官僚之家生活奢侈,资金雄厚,原料丰厚,这是形成官府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家蓄美厨,竞比成风”“私家名厨,甚于菜馆”。
官府菜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民厨师与品味家的结合。
一道名菜的形成,离不开厨师,也离不开品味家。
历代封建王朝的许多官高禄厚的文武官员,极其讲究饮食,不惜重金聘请名厨,创造了许多传世的烹调技艺和名菜。
官府菜起源于昔日深闺大宅中的名厨佳肴,官府、大宅门内,都雇有厨师,吸收全国各地许多风味菜,讲究用料广博益寿,制作奇巧精致,味道中庸平和,菜名典雅得趣,筵席名目繁多且用餐环境古朴高贵。
孔府菜孔府菜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独具一格,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
其烹调技艺和传统名菜,都是代代承袭。
世世相传,经久不衰。
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
孔府菜的行成,主要是由于孔府的历代成员,秉承孔子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遗训,素精饮馔。
对菜肴的制作极为考究,要求不仅料精,细作,火候严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于变换调剂,应时新鲜,以饱其口福。
自西汉以来,随这孔子后裔政治地位的升迁,至明、清时期,衍圣公曾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享有携眷上朝之殊荣,皇帝朝圣,祭祀活动频繁,皇室的成员每次来曲阜,必以盛宴接驾。
至于高官要员的纷至沓来,孔府也要设高级宴席接风。
孔府菜用料极其广泛,高至山珍海味,低到瓜,果,菜,椒或山林野菜等,都可烹制出佳蔬美味。
孔府菜做工精细,善于调味,讲究盛器,烹调技法全面。
孔府菜的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有些系沿用传统名称,此类多属家常菜;有的取名古朴典雅,富有诗意。
中国宫廷10大名菜,佛跳墙、樱花肉,看看你吃过哪几道

中国宫廷10大名菜,佛跳墙、樱花肉,看看你吃过哪几道1、御用佛跳墙佛跳墙大家都应该很熟悉,有不少朋友都应该吃过,不过皇室吃的佛跳墙还是和普通的佛跳墙有所区别的。
佛跳墙在传入清宫后,由于南方菜的特点比较的突出,所以并不能够博得清皇室的喜欢。
于是御膳房的大厨们按照满族的饮食习惯对其加以改进,在保留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添加了满族皇室喜欢吃的鹿肉、飞禽等等野味。
经过多次改良,终于成为满族皇帝最爱吃的佳肴之一。
2、冰糖燕窝粥燕窝也是明皇室、清皇室特别喜欢吃的一道养生佳肴。
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对燕窝情有独钟。
据清朝老档记载,乾隆几次下江南,都会每日清晨,御膳之前,空腹吃冰糖燕窝粥。
一直到光绪朝御膳,燕窝都是每天都不可少的。
就连一向对美食非常挑剔的慈禧太后,对燕窝也是非常喜爱,以光绪十年十月七日慈禧早膳为例,一桌30多道菜点中,用燕窝制成的菜肴就有7样。
而现在燕窝基本上已经走进大众的生活之中,寻常人家每天吃燕窝,也并非是承担不起的一件事,老行家的即食燕窝更是在网上和生活中被不少人青睐,获得不少赞誉。
3、黄焖鱼翅黄焖鱼翅是以番邦进贡的吕宋岛鱼翅为主料,然后辅以12小时慢火炖制的鸡汤料理而成。
清朝晚期,同治皇帝在位时,翰林院官僚谭宗浚父子因为对饮食方面非常讲究,所以开创了著名的官菜——谭家菜。
其中谭家菜又以"黄焖鱼翅"最为出名,在当时,只要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就会敬奉到皇宫御膳房以取悦龙颜,黄焖鱼翅也就是这样被收纳进宫廷菜的,流传至今。
4、樱桃肉慈禧太后中老年时期最爱吃的一道宫廷菜,那时御膳房烹制这道菜是用猪肉切块调味的,再佐以新鲜樱桃,所以得名"樱桃肉"。
这道菜在清皇宫中盛行了几十年,直到宣统帝时,方才开始流传于民间。
时至今日,樱桃肉仍为江苏地区名菜,不过已经没有了樱桃,仅用小块红烧猪肉象征性地代替了樱桃。
5、百鸟朝凤清朝乾隆时期的宫廷菜,曾作为慈禧太后60岁大寿上吉祥菜。
该菜肴造型独特,且口感鲜美,所以慈禧太后对其赞不绝口。
宫廷菜菜的资料

一.茶二.主菜1.鲤跃龙门1.将活鱼刮去鳞,剖腹取出内脏,除去鱼鳍、鱼腮,用水洗净,控净水水,用刀在鱼身两侧划一字形花刀。
用水将肥猪肉、玉兰片、香菇洗净,切成筷子头大小的方丁。
用水将青蒜洗净,切成1寸长的段。
2.坐煸锅,注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将鱼放入,炸成浅黄色时捞出,控净油。
3.坐煸锅,注入熟猪油,把豆瓣辣酱放入锅中煸炒,待油炒成红色时,注入清汤,开锅后略煮片刻,把豆瓣酱捞出。
另坐一煸锅,注入25克花生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入肥猪丁、玉兰片丁、香菇丁煸炒片刻,再加入料酒、精盐酱油、白糖、醋、葱段、姜段。
随即将炸好的鱼放入锅中,再将炒豆瓣酱的原汤倒入锅中,上旺火烧开后,移小火靠30分钟,再用大火收至汤汁将尽时将鱼起出,放入鱼盘中。
锅中放入青蒜段,在火上煸炒一下,倒在鱼身上即成。
内涵:相传很久以前,黄河氾滥。
舜启用鲧的儿子大禹继承父业,治理洪水,禹的治水办法是疏浚。
玉帝命自已的小女儿下凡,化做涂山女,嫁给大禹为妻,帮他一起治水。
大禹疏浚黄河之洪水至山西省河津西北,陕西省韩城东北,分跨黄河两岸,形状如同门阙之山崖壑口,终将洪水疏导,此壑口称之禹门。
居住在黄河中的鲤鱼却被冲出禹门,骤然跌出了十多丈深的大瀑布,鲤鱼们也无法溯流而上,返回故乡,因此鲤鱼向大禹夫妇抗议著。
涂山女笑了:「我去请奏玉帝,能跃上豁口者,马上化为飞龙,腾云上天,跌坏额鳃的,只能怨自己生来就是凡品啦,也别捣乱了…。
」从此,每逢暮春季节,就有无数金色鲤鱼循著黄河逆流而上,聚在禹门下,奋力跳跃,偶有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
化龙飞升的禹门叫「龙门」,「一跃龙门,身价百倍」意即如此。
科举时代,参加会试获得进士功名的,也被称作「登龙门」。
传装中,常以龙头鱼身的鳌鱼来表现「鲤跃龙门」的典故。
本堵表现滚滚江浪中,鲤鱼在禹门下吐津迫,而跃过禹门成龙的鳌鱼,展翅欲飞冲天的模样。
2.抓炒里脊1.先把里脊肉切成长3厘米的滚刀片,倒入少许料酒、酱油、盐拌匀入味,再放入淀粉(玉米)轻轻抓匀。
中国古代有名的食谱

中国古代有名的食谱1、御用佛跳墙佛跳墙应该是最为知名的皇室御膳,但是清宫里边的佛跳墙与大家熟知的可能有所不同。
当年佛跳墙传入清宫后,由于南方菜的特点比较突出,并不能完全博得皇室的喜欢。
于是御膳房管事令满族厨师按照满族饮食习惯对其加以改进,在保留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增添了满皇族喜欢吃的鹿肉、飞禽等野味。
经过多次的调试改良,以十八种原料佐以皇宫秘制调和汤,最终佛跳墙成为了当时皇帝最喜爱的菜肴之一。
2、黄焖鱼翅该菜肴以番邦进贡的吕宋岛鱼翅为主料,佐以经12小时慢火炖制的鸡汤料理而成。
清朝晚期,同治皇帝在位时,翰林院官僚谭宗浚父子因十分讲究饮食而始创了著名的官菜—谭家菜,其中又以“黄焖鱼翅”这道菜品最为知名。
在当时,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就会敬奉到皇宫御膳房以取悦龙颜,“黄焖鱼翅”就是这样被吸收为清宫宫廷菜的。
谭府当年以食盒的形式将菜送进御膳房,皇上品尝后大加赞扬,于是这道菜就被御膳厨师收录进了御膳菜单,流传至今。
3、雍亲王府烧鹿筋梅花鹿筋作为主料,佐以白菜、枸杞、山鸡以及老鸡浓汤,这道菜为养生佳品,祛风湿,还利肠胃。
相传雍正皇帝还是亲王之时,最喜欢吃的就是鹿筋,他认为男人尚武需要不断的壮筋骨、补体力。
于是亲兵们就把山鸡和鹿筋炖在一起,并配上白菜和山上野生枸杞,一起开怀畅饮。
雍正继承皇位后,御膳房厨师将此菜更加精细地处理后收入了菜单,由此成为宫廷一大名菜。
4、爆炒凤舌古代只有皇帝与皇后才拥有享用菜肴的资格。
正宗的爆炒凤舌食材用的是禾花雀舌,因为这种雀鸟数量十分稀少,有“天上人参”的称誉,正宗的只供给最尊贵的帝后。
此外的其他人吃到的凤舌是用别的鸟雀舌头制成。
现在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捉,禾花雀已经濒临灭绝,不可能捕捉雀鸟再把雀舌取了做菜,人们吃到的爆炒凤舌一般用的是鸽舌。
一道正宗的皇宫“爆炒凤舌”,恐怕得穿越到古代才能品尝到了。
5、荷包里脊大清宫中一道传统菜肴,它始于清末,为清宫御膳房所创。
在清代,王公大臣都随身佩戴金黄锦缎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用来装钱状物或是作为装饰。
宫廷菜谱大全有哪些?

宫廷菜谱大全有哪些?所谓的宫廷菜,其实就是指古代皇帝专用的菜肴,宫廷菜在古代非常有代表性,因为是专给皇帝的,所以宫廷菜的要求非常高,选料的时候就非常严苛,制作的过程非常复杂,每个步骤都要求非常精细,社会发展到今天,古代的宫廷菜并没有消失,而且变得非常流行,比如下面这几道很有名的宫廷菜。
宫廷菜谱大全:御用佛跳墙主料:鲍鱼、鱼翅、刺参、鱼肚、鱼唇、鹿鞭、鹿筋、蟹黄、湖虾肉、干贝等十八种原料和秘制的调合汤宫廷秘史:当年福建名菜佛跳墙传入清宫后,由于南方菜的特点比较突出、海产品比例太大,并不能完全博得皇室的喜欢。
于是御膳房管事令满族厨师按照满族饮食习惯对其加以改进,在保留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增添了满皇族喜欢吃的鹿肉、飞禽等野味。
经过多次的调试改良,成就了极受当时皇族青睐的御用佛跳墙。
吃客体验:汤浓郁浑厚、料清雅软糯,吃完之后沁人心脾的感觉久久不能离去。
个人以为可以算作中华美食的极至,细细琢磨,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先不说这许多的名贵海鲜、野味,能将这三十多味料的调和,这相生相克的火候就让人称奇赞叹。
准备的功夫远大于烧的功夫,这暗合人生的道理,所谓厚积而薄发。
黄焖鱼翅主料:吕宋岛黄肉翅、家藏鸡鲜汤等宫廷秘史:清朝晚期(同治十三年),翰林院官僚谭宗浚父子因十分讲究饮食而始创了著名的官菜——谭家菜,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品就是“黄焖鱼翅”。
在当时,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就会敬奉到皇宫御膳房以取悦龙颜,“黄焖鱼翅”就是这样被吸收为清宫宫廷菜的。
谭府当年以食盒的形式将菜送进御膳房,皇上品尝后大加赞扬,于是这道菜就被御膳厨师收录进了御膳菜单,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吃客体验:吕宋岛黄肉翅是进贡御膳房的名贵鱼翅,有弹性,金黄亮丽,口感上软糯又容易吸收;火靠鱼翅的汤是经过12个小时慢火炖制的鸡汤,既鲜又香,浓厚滑润的感觉美妙难言。
黄焖鱼翅有补中益气、强筋壮骨的作用,品尝价值很高。
雍亲王府烧鹿筋主料:梅花鹿筋、白菜、枸杞、山鸡、老鸡浓汤宫廷秘史:清雍正皇帝还是亲王的时候,每年都带兵到长白山或木兰围场狩猎,而且每次都会收获许多猎物。
古代宫廷里的菜谱

古代宫廷里的菜谱
古代宫廷里的菜谱因不同朝代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宫廷菜谱:
1. 御膳
御膳是皇帝和皇后等贵族所食用的菜肴,以海味、荤菜和甜品为主。
如红烧肉、清蒸鱼、龙井虾仁、佛跳墙等。
2. 熘鲤鱼翅
这是明清时期的一道宫廷贵宴,用鲤鱼翅制作,先用水煮熟,再放入高汤中炖煮,炖煮过程中加入腐竹、黑木耳、鸡蛋等配料。
3. 八珍玉液汤
这是一道颇有声望的宫廷美食,主要有燕窝、鲍鱼、花菇、淮山、枸杞、西洋参等珍贵食材制作而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4. 劝餐三星翅
这是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用佳肴,用熟鸡脯肉、大虾仁、燕窝、佛手瓜等食材制作,形似三颗星星,色泽鲜艳,口感嫩滑。
5. 仙人炖
仙人炖是一道以花生、猪蹄筋、鸭血、鲜百合等食材制作的汤品,具有润肺、清热解毒的功效。
6. 绿豆糕
绿豆糕是唐朝时期的一道名点心,以绿豆为主要原料制作,口
感柔软,香甜可口。
7. 花菱蒸鸽
花菱蒸鸽是南宋时期的一道名菜,以鸽子、荷叶、荷花根、花菱等食材制作,口感鲜嫩。
这些菜谱只是古代宫廷菜肴中的一小部分,宫廷菜谱因朝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每个朝代的宫廷都会有特色的烹饪技艺和精美的菜肴。
宫廷御膳24道菜名

宫廷御膳24道菜名古代的宫廷生活,以其节度宴宴的精致礼仪闻名,当今仍多少有余味。
那时的御膳,不仅仅是美味的佳肴,也同时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和艺术,是一种象征着地位和尊崇的特殊礼节。
中国宫廷宴宴中,最常用的24道御膳称为“二十四道御膳”,是乾隆帝时期精心设计,由宫廷御厨联合研制而成,表现出宫廷礼仪中的华贵典雅。
“二十四道御膳”一共包括24道菜,包含素菜、荤菜之分,其中的素菜有素干烧、叫化鸡、素汤、手撕拌香菇、烩冬瓜、烩冬草、烩佛跳墙等。
荤菜有文昌鸡、香烤鹅、参酱鸭、烩鸡丁、菊花鱼、香菇炒茶树菇、香烤鸡翼等。
从每道菜里都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敬畏,对营养搭配的精妙处理,以及多彩烹饪技艺的活用也可见一斑。
先说素菜,素干烧,是一道以青豆、小米、莲子、玉米等蔬菜制作的菜肴,口味清鲜,清香可口、营养丰富,也是一道节度宴宴上珍贵的佳肴。
叫化鸡,是一道用鲜牛奶、蛋、糯米筛细后加入酒、糖、油等调料制作的一道汤类菜肴,其特点是表面的汤汁、颜色洁白,清香可口、有助食欲,极富饭桌色彩。
素汤是一道以蔬菜为主料,加上肉料,熬煮而成,汤汁鲜美、营养丰富、可补益身体,是一道御膳上表现出来的珍贵佳肴。
荤菜中,文昌鸡是一道鲜香可口的菜,以鸡肉、猪肉、酒、糖、盐和香料等多种食材精心调制而成,颜色红亮,香味浓郁,包裹着鸡肉的面衣表面有一层油脂,色绿而美,口感多汁,肉质紧实,是宫廷宴宴的一道佳肴。
香烤鹅也是传统中式宴宴上的一道佳肴,以鹅肉、白糖、芝麻、酱油、姜、蒜、桂皮、桂圆、花椒等调料调理,并在烤制过程中淋上蜂蜜,色泽金黄、香气扑鼻,肉质滑嫩多汁、美味可口,是古代宫廷宴宴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
参酱鸭是一道古老的宫廷菜,也是一道御膳上的佳肴,它以鸭子为主料,在烹饪过程中放入冬菇、葱、蒜头、花生米等调料,加上陈醋、豆瓣酱、香油、糖和鸡汁等作料,再加热时加入芝麻,烹制而成,肉质松嫩、卤汁鲜美,有的地方还加入了花生、芸豆和花椒,营养价值更高,入口鲜美,口感爽脆,是宫廷宴宴上的一道佳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宫廷十大名菜
元明以来,宫廷菜主要是指北京宫廷菜,有一部分菜品因其美味而名满天下,流传至今。
不过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宫廷菜,主要还是以清朝宫廷菜为主。
下面小编将为你盘点中国宫廷十大名菜,有御用佛跳墙、黄焖鱼翅、雍亲王府烧鹿筋、爆炒凤舌、荷包里脊、樱桃肉、百鸟朝凤、清炖肥鸭、鸡里蹦、桂花鱼翅。
1、御用佛跳墙
佛跳墙应该是最为知名的皇室御膳,但是清宫里边的佛跳墙与大家熟知的可能有所不同。
当年佛跳墙传入清宫后,由于南方菜的特点比较突出,并不能完全博得皇室的喜欢。
于是御膳房管事令满族厨师按照满族饮食习惯对其加以改进,在保留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增添了满皇族喜欢吃的鹿肉、飞禽等野味。
经过多次的调试改良,以十八种原料佐以皇宫秘制调和汤,最终佛跳墙成为了当时皇帝最喜爱的菜肴之一。
2、黄焖鱼翅
该菜肴以番邦进贡的吕宋岛鱼翅为主料,佐以经12小时慢火炖制的鸡汤料理而成。
清朝晚期,同治皇帝在位时,翰林院官僚谭宗浚父子因十分讲究饮食而始创了著名的官菜—谭家菜,其中又以“黄焖鱼翅”这道菜品最为知名。
在当时,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就会敬奉到皇宫御膳房以取悦龙颜,“黄焖鱼翅”就是这样被吸收为清宫宫廷菜的。
谭府当年以食盒的形式将菜送进御膳房,皇上品尝后大加赞扬,于是这道菜就被御膳厨师收录进了御膳菜单,流传至今。
3、雍亲王府烧鹿筋
梅花鹿筋作为主料,佐以白菜、枸杞、山鸡以及老鸡浓汤,这道菜为养生佳品,祛风湿,还利肠胃。
相传雍正皇帝还是亲王之时,最喜欢吃的就是鹿筋,他认为男人尚武需要不断的壮筋骨、补体力。
于是亲兵们就把山鸡和鹿筋炖在一起,并配上白菜和山上野生枸杞,一起开怀畅饮。
雍正继承皇位后,御膳房厨师将此菜更加精细地处理后收入了菜单,由此成为宫廷一大名菜。
4、爆炒凤舌
古代只有皇帝与皇后才拥有享用菜肴的资格。
正宗的爆炒凤舌食材用的是禾花雀舌,因为这种雀鸟数量十分稀少,有“天上人参”的称誉,正宗的只供给最尊贵的帝后。
此外的其他人吃到的凤舌是用别的鸟雀舌头制成。
现在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捉,禾花雀已经濒临灭绝,不可能捕捉雀鸟再把雀舌取了做菜,人们吃到的爆
炒凤舌一般用的是鸽舌。
一道正宗的皇宫“爆炒凤舌”,恐怕得穿越到古代才能品尝到了。
5、荷包里脊
大清宫中一道传统菜肴,它始于清末,为清宫御膳房所创。
在清代,王公大臣都随身佩戴金黄锦缎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用来装钱状物或是作为装饰。
上面用金丝花线绣有花鸟虫鱼图案,色彩鲜艳,小巧玲珑。
一天,一位有心的御厨便照着荷包的样子,用猪里脊肉、香菇、玉兰片和蛋皮等原料,制作了一只形似荷包袋的菜肴。
这道宫廷膳食一出,便在宫内非常之受欢迎,因状如荷包,便取名“荷包里脊”。
6、樱桃肉
清宫名菜,据《御香缥缈录》记载,慈禧太后年轻时最爱吃清炖肥鸭、烧猪肉皮,也叫做“响铃”。
到了暮年,樱桃肉便夺了“响铃”的位置,一跃成为慈禧特别中意的一道菜肴。
那时御厨烹制这道菜是用猪肉切块调味,佐以新鲜樱桃,故名“樱桃肉”。
这道菜在清宫盛行了几十年,到宣统帝时,开始流传于民间。
直至今日,樱桃肉仍为江苏地区名菜,但已没有了樱桃,仅用小块红烧猪肉象征性地来代替。
7、百鸟朝凤
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菜,曾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上桌作为吉祥菜。
该菜肴造型奇特,口感鲜美,慈禧对其赞口不绝。
据说,当时慈禧太后寿宴前夕,大报恩寺里许多珍禽异兽在上空来回盘旋,百鸟齐鸣,充满了热闹和吉祥的气氛,引来过往行人的驻足观赏。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光绪皇帝知道了,便想方设法令御膳大厨做出这道菜。
百鸟朝凤后来演变成为京菜、苏菜以及粤菜当中的代表性菜品。
8、清炖肥鸭
自唐代起,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极好吃鸭,宫中摆宴必备全鸭,清代慈禧太后最喜欢吃的便是清炖肥鸭。
清代宫廷御膳房炖鸭方法与众不同。
洗净的鸭子加以调味,然后装在瓷罐里盖紧,用文火连蒸3天。
这样鸭肉就完全酥烂,只用筷子便可以轻易夹起。
慈禧太后吃的时候,大都夹鸭皮吃,因为那鸭皮才是清炖肥鸭最可口的部分。
后来这款菜成为“满汉全席”中的一道大菜,直至大清末代皇帝溥仪时改名“三鲜鸭子”,开始在各地菜馆流行。
9、鸡里蹦
清宫名菜,康熙帝的时候闻名。
据记载,有一年康熙皇帝御舟停泊在保定府安州白洋淀郭里口行宫。
保定官府名厨,用家养雏鸡宰杀,加白洋淀新鲜虾仁,佐以槐茂甜面酱,炒制一道菜献上,康熙食此菜后,感觉既有鸡肉之鲜香,又有虾仁之脆嫩,更觉酱味唇齿留香,便唤上厨师,问是何菜。
厨师情急之中,想到做菜时的鲜虾蹦跃之形,便答道:鸡里蹦。
康熙一听,龙颜大悦,赞口不绝。
此菜以
白洋淀特产大青虾及家养雏鸡为主料,保定厨师在清前期大胆尝新,两鲜并举,甜咸醇香、营养丰富。
10、桂花鱼翅
据史册记载,慈禧太后酷爱桂花,在颐和园中广为种植,花开之时,满园飘香、景色怡人。
直隶总督荣禄命官厨仿桂花之形之色创制出桂花鱼翅、桂花干贝等菜以示对朝廷效忠。
桂花鱼翅色泽淡黄、形似桂花、鲜咸醇香、松软可口。
此菜在直隶总督署东花厅中秋佳节团圆盛宴上受到了总督荣禄及家眷的好评。
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二十九年,慈禧太后两次过保定据说曾品尝此菜,也是满齿留香、盛赞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