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中考部编人教版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修辞手法的表达和运用》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修辞手法的表达和运用》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修辞手法的表达和运用专题复习一、复习目标1.判断、辨析、理解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灵活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提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回答]拟人、比喻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

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猜一日常用具)[回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

在我们中考中对修辞手法也经常进行考察,下面是五年来潍坊市的中考试题,我们一起看一下中考题中对修辞手法的考察:(二)【链接中考】1.下面是你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1)-(3)题(6分)1(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3))这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2 分)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

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

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

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

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

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修辞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修辞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1(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2(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汇编三基础知识:修辞手法5.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

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②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是那样地让人留恋。

③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

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

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雪花儿,似仙女散花,翩跹着,旋舞着,抱成团,扭成朵,攒成球,……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

B.在暴雨中,这群马疯狂地向前奔驰,仿佛要踏住那闪电……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群马狂奔的速度与气势。

C.石像的姿态应该怎样,面目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应该怎样, 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 雕刻家都想好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雕刻家认真进行艺术创作的态度。

D.那阳光滴滴答答,小心翼翼地从林间洒落下来,照着我的肌体,生怕晒黑我的皮肤。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阳光温和的特点。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凝神望着青山,黑郁郁的一片,连绵不断,如同病牛一般。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青山毫无生气的样子,给人压抑之感。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概念与分类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掌握比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学会使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比喻手法的构成要素和运用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分类练习法:进行比喻句的写作练习第三章:拟人3.1 教学目标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写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拟人句的写作练习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掌握夸张的定义和效果学会运用夸张手法进行写作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效果夸张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效果练习法:进行夸张句的写作练习第五章:反问5.1 教学目标理解反问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反问手法进行写作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特点反问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反问句的写作练习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理解排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排比手法进行写作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排比手法的构成要素和运用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排比句的写作练习第七章:对偶7.1 教学目标掌握对偶的定义和结构学会运用对偶手法进行写作7.2 教学内容对偶的定义和结构特点对偶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结构特点练习法:进行对偶句的写作练习第八章:对比8.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8.2 教学内容对比的定义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比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对比句的写作练习第九章:借代9.1 教学目标掌握借代的概念和种类学会运用借代手法进行写作9.2 教学内容借代的定义和种类借代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借代的定义和种类练习法:进行借代句的写作练习第十章:总结与练习10.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知识提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综合写作练习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和总结所学的修辞手法练习法:进行综合写作练习第十一章:反复11.1 教学目标理解反复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反复手法进行写作11.2 教学内容反复的定义和特点反复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复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反复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二章:设问12.1 教学目标掌握设问的概念和效果学会运用设问手法进行写作12.2 教学内容设问的定义和效果设问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问的定义和效果练习法:进行设问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三章:引用13.1 教学目标了解引用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引用手法进行写作13.2 教学内容引用的定义和种类引用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引用的定义和种类练习法:进行引用句的写作练习第十四章:比拟14.1 教学目标掌握比拟的概念和分类学会运用比拟手法进行写作14.2 教学内容比拟的定义和分类比拟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拟的定义和分类练习法:进行比拟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五章: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15.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知识提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15.2 教学内容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进行创意写作练习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练习法:进行创意写作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修辞(方法)》复习课教案

《修辞(方法)》复习课教案

《修辞(方法)》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修辞方法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经典例句,巩固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进行修辞手法实践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修辞方法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针对每个修辞方法,分析经典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运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修辞手法实践,互相评价、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分组练习的成果,评价学生的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修辞方法的定义、特点和经典例句。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解析和练习题。

3.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修辞方法的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修辞手法实践,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3.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修辞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修辞方法。

2. 对比分析:对比不同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修辞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3.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方法,提高学生的修辞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注重实践与应用:加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监督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修辞手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

中考复习:语法——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章和判断修辞手法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概念、种类(明喻、暗喻、借喻)、作用。

2. 拟人:概念、作用。

3. 排比:概念、作用。

4. 对偶:概念、作用。

5. 夸张:概念、作用。

6. 设问:概念、作用。

7. 反问:概念、作用。

三、教学过程:1. 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造句。

4.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修辞手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表达效果。

2. 收集生活中的修辞手法实例,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能够评价他人的作品,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4. 考试成绩:学生在考试中能熟练判断和运用修辞手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和日常例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练习:提供多种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修辞技巧。

4. 反馈与评价:定期进行作品展示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不断提升修辞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分析修辞手法的案例。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自学。

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修辞手法实例和练习题。

八、教学活动:1. 修辞手法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提供的例句,识别并理解各种修辞手法。

3.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创作句子或段落。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1.2 教学内容:复习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步骤:1.3.1 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1.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1.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二章:比喻和拟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比喻和拟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比喻和拟人的练习和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2.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比喻和拟人。

2.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三章:夸张和排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夸张和排比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夸张和排比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夸张和排比的练习和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讲解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3.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夸张和排比。

3.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四章:对偶和反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偶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对偶和反复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对偶和反复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对偶和反复的练习和应用。

4.3 教学步骤:4.3.1 讲解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中考修辞教案[五篇范文]

中考修辞教案[五篇范文]

中考修辞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中考修辞教案中考修辞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回顾中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

2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3 在仿句中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一回顾中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明确修辞的作用:是通过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来提高表达效果,要求在说话时不仅要说得“对”,而且要说得“好”。

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其中“春天”是本体,“娃娃”是喻体。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这类比喻叫做暗喻。

如:“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这种比喻叫借喻。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练习1:下面各句中没有用比喻修辞的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二楼公寓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

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D、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练习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与整个句子构成最恰切的比喻关系的一项是()夕阳像个贪杯的汉子,红着脸向后山倒去,霎时,① :山峦、田野、屋舍②,揭开它还可以看见一个红色的梦。

A.① 西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② 仿佛披上一层红红的轻纱B.① 西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② 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轻纱C.① 西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② 仿佛穿上一件金色的外衣D.① 西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② 仿佛穿上一件红红的外衣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
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三、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

练习四:
1、把下列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①红得透亮的柿子,像()。

②刺猬浑身长满了像()的硬刺。

2、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①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②小鸟在林间鸣叫。

③顽皮的雨滴像调皮的男孩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④海棠果像个有礼貌孩子冲着我点头微笑。

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就成了拟人。

练习五: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B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

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

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这怎么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练习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

(改成反问句)(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仿写:。

(4)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

(改为设问句)
练习七: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七)练习提升
必做题:(含答案)
1、依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为人们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株大树,就会为人们洒下一片绿荫。

2、仿照下面的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那么别践踏花草,因为花草是组成环境的细胞。

(那么别污染水源,因为水源是组成生活环境的材料。


3、下面的文字是关于“爱心”的议论,根据已有的句式和意蕴,在横线处补写句子。

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远方一座灯塔,使忧郁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使受伤的心灵感到心灵的温暖。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贫病交加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4、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汹涌的洪水冲过来,那是在启示我们要保护环境;艳丽的梅花凌寒开放,那是启示我们要不畏困难。

(江河奔涌直达大海,那是启示我们选择了理想,就要永不回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