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
初中作文批改方法 教案

初中作文批改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批改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批改的重要性2. 作文批改的基本方法3. 作文批改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批改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作文批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整体把握:阅读全文,了解文章主题、结构、风格等。
(2)找出优点:关注文章中的亮点,如精彩语句、独特观点等。
(3)找出不足: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4)提出建议:针对不足之处,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5)修改作文:根据批改意见,对作文进行修改。
3. 实例分析:以一篇学生作文为例,展示批改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理解。
4. 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批改,实践所学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文批改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和批改意见,评价学生对作文批改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写作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作文批改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及相关作文辅导资料。
2. 课件:作文批改方法及相关实例。
3. 学生作文:用于实践批改方法。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的作文,以便课堂上进行批改实践。
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 课后巩固:布置相关作文批改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作文批改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修改文章教案

初中修改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勤于修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修改的原则:忠实原意、尽量不改动原文、保持文章风格一致。
2. 文章修改的方法:查找并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错误,优化词句,调整句子顺序,修正语病,使文章通顺、合理、有逻辑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修改文章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章修改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明确修改文章的目标和路径。
3. 示范:教师选取一篇学生习作,进行现场修改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修改过程和效果。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修改原则和方法,自行修改一篇习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修改成果,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要点,强调修改文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认真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独立修改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3. 学生养成了认真细致、勤于修改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资源:1. 教师示范修改的文章。
2. 学生习作。
3. 修改文章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指导,让学生充分理解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写作和修改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不断改进。
4. 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将所学修改方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效果。
5.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写作比赛,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修改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如何进行作文修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提高作文修改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作文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和相互评改。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修改方法应用到实际作文中。
2. 如何在评改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修改示范作文、作文修改技巧资料、小组评改表格。
2. 学生准备:各自准备一篇习作,用于小组评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作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作文修改的方法,提高作文质量。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作文修改的基本原则:- 客观公正:不偏袒作者,根据作文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价。
- 实事求是:针对作文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 有针对性:针对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修改。
2. 介绍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 语法错误:检查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等。
- 逻辑错误:检查文章思路、论证是否严密。
- 内容问题:检查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有新意。
- 格式问题:检查格式是否符合规范。
3. 展示修改示范作文,讲解修改过程和修改要点。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篇习作进行小组评改。
2. 每组制定评改表格,明确评改标准和修改要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评改,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交流1. 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展示评改结果。
2. 全班同学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评改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每位学生根据小组评改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作文修改方法时,应注重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初中语文作文修改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作文修改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修改的重要性,认识到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2. 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作文的质量。
教学内容:1. 作文修改的意义和重要性2. 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3. 作文修改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文修改的认识和经验。
二、讲解作文修改的意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修改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例体会作文修改的效果。
三、介绍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
四、作文修改的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篇作文进行修改。
2. 学生按照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对选定的作文进行修改。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五、分享和总结(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并分享修改的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修改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3. 学生总结本次作文修改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的情况。
3. 学生修改作文的实际效果和提高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文修改的基本方法,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作文的批改与修改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作文批改的十种方法和熟记作文修改的常用符号。能够把作文批改的十种方法运用到作文批改中去和能熟练地运用作文修改的常用符号去修改作文。
七、教学评价设计
对这节课的教学评价设计,我从四方面提问题:
1、对“知识目标:1.掌握作文批改的十种方法;2.熟记作文修改的常用符号。”的掌握程度,学生自评:得分。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作文的批改与修改。
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学过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啊?
让学生通过回忆,引入新课。
二、讲授知识目标1、作文批改的十种方法方法:第1条:看作文的格式正确不正确;第2条:看卷面整洁不整洁;第3条:看标点符号是否基本正确;第4条:看有多少个错别字;第5条:找病句;第6条:看作文的中心;第7条:看作文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第8条: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过渡是否自然;第9条: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第10条: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
学生朗读作文批改的十种方法方法:第1条:看作文的格式正确不正确。第2条:看卷面整洁不整洁。第3条:看标点符号是否基本正确。第4条:看有多少个错别字。
第5条:找病句。第6条:看作文的中心,注意两点:一、是否鲜明?二、是否集中?要求紧紧抓住主题。第7条:看作文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第8条: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过渡是否自然。第9条: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第10条: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就不作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作文批改的十种方法;
2.熟记作文修改的常用符号。
能力目标: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作文修改

作文修改一、作文修改的意义1.在修改中,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写作方法。
2.通过修改,学生有自己的精品文,为中考做好准备。
二、作文修改的步骤1.标准明确 2.范文引路 3. 要求具体4. 教师指导5. 学生多改三、作文修改的方法(一)内容的修改【例1】(原稿)(全文主旨是: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眼中的一道风景。
)我在妈妈的照顾下,生活得很幸福。
每天早晨,妈妈都叫我起床,早晨我太困了,就总是赖床,不理会她,她就会用好吃的“引诱”我,直到我起床为止。
问题:概括叙述,没有情境,缺少描写,内容空泛。
(修改稿1)早晨,我被一阵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吵醒,不用猜,一定是妈妈在厨房做早饭。
“快起床!”从厨房传来妈妈的叫声,我想睁开眼,但眼皮好象有千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妈妈一听没有动静,便走到我床边,轻轻地叫到:“快起床,妈妈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煎鸡蛋。
”同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使劲挑起眼皮,看见妈妈穿着围裙,手中端着煎鸡蛋,正笑眯眯地看着我呢,她慢慢地把盘子向我身边挪,又一下子拿开。
唉!不知怎的,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心不甘情不愿地坐了起来。
(修改稿2)清晨,窗外鸟鸣声声,除此以外,一切都静静的,静静的┅┅“起床了!起床了!”妈妈轻轻地拍着叫我,我翻了个身,故意不理睬她,她又轻轻地摇着我的肩:“快起吧,天都亮了。
”“哎呀,再睡会儿吗!”我含糊地嘟哝着。
正当我又蒙蒙胧胧的时候,一股麦香加果酱的香味钻入我的鼻孔——啊!妈妈又在“引诱”我了,不时还用面包片碰碰我的嘴,我受不住了,极不情愿地坐起来,看见妈妈微笑地站在床边,在清晨的微光中,她的面庞是那样的慈祥┅┅【例2】(原稿)(全文主旨是: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今天放学咱们留下来讲几道题吧?”我对好朋友说。
“行,咱们六点再走!”朋友回答道。
等同学都走了以后,我们便开始讲题,一道又一道,整个楼道都很安静。
六点到了,我们还差三道题,我想:讲完再走吧!我对他说:“讲完这三道题我们再走?”“好吧!”他回答道。
七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勤于修改》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勤于修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写作过程中修改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同伴交流等方式,发现并修改作文中的问题。
教会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和修改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勤奋修改、不断进取的写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课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为基础,结合写作教学的要求,选取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2.2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了解他们的写作习惯和修改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勤于修改、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的态度。
3.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问题,并运用修改符号和技巧进行修改。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修改欲望。
4.2 同伴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修改,提高写作和修改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写作中修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5.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修改符号的使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
5.3 课堂实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完成后进行自我修改和同伴修改。
5.4 课堂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修改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写作练习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后进行自我修改和同伴修改。
6.2 优秀作文展示第八章:课后作业8.1 家庭作业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后进行自我修改和同伴修改,并上交。
8.2 自主学习推荐一些写作资源和修改技巧,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第九章:教学反思9.1 学生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9.2 教师反思教师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记叙作文修改教案

初中记叙作文修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
2.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通过对作文的修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如何自我修改和提高。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写作技巧讲解2. 学生写作实践3. 作文互评与修改三、教学过程:1. 讲解记叙文写作技巧:(1)情节构思: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情节,使文章内容紧凑、连贯。
(2)人物塑造:要鲜明地描绘人物的特征,包括外貌、性格、语言、动作等。
(3)环境描写:要根据情节需要,恰当地描绘环境,以增强文章的氛围。
(4)开头和结尾:开头要新颖有趣,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结尾要富有回味,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学生写作实践:根据讲解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动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学生选取一个有意义的事件或经历,注意运用所学技巧,使文章具有吸引力。
3. 作文互评与修改:(1)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阅读和评价。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评价,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表扬。
(3)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集体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引导学生自行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文质量和互评修改过程,评价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的进步。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记叙文写作技巧、学生写作实践和作文互评修改,使学生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中取得进步。
同时,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动笔,乐于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修改教学目标1、引导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几个方面将记叙语段扩展成篇。
2、训练语言优化手法,培养学会僧树立语言的形象化意识。
3、指导主题的提炼方法和表达过程。
4、指导选择结构技巧,让学生初步懂得从结构技巧和丰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作补写。
教学设想: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修改更多的只是在修改错字,标点、病句和表意准确这一层面。
学生更多的也只是在积累事例材料这方面下功夫,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写周记,日记,却不知道自己在误导学生。
这样不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不见提高,而且让学生错误地树立一种写作意识:学生写作文时绞尽脑汁地翻倒积累的事例材料。
但必定带有很多偶然性,学生如果找到符合文题的材料过于简单平凡,加上写日记,周记不太注意语言的表达养成记流水账的习惯。
这都造成学生作文篇幅达不到要求;内容不充实;立意不深刻甚至牵强等一系列问题。
进入初中阶段,要尽快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作文意识: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写,挖掘出更深刻的主题。
在动笔之前确定整体的结构框架。
近年来,“新概念”作文冲击传统的作文指导观念,更强调语言的优美和结构的技巧。
优美的语言和严谨而又完美的结构可以掩饰事件的平凡和肤浅的主题。
中考的评分标准自去年考试从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结构和发展等级四个方面分开评分。
特别是发展等级的平分取三个方面得分的最高值。
这个都要求在作文教学先从语言,立意,和结构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希望本课完成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全新的作文意识。
教学过程:一、由常见的浅层修改导入二、提出中层修改的要求:第一:语言要优美第二:立意要有深度第三:结构要完整三、复习以前归纳并要求摘录出例句的几种简易的语言技巧,特别强调形象性技巧。
(一)、明确:形象性技巧是多种语言技巧的综合运用1、增添修饰语2、提炼动词3、细节描写(细化动作、运用修辞刻画外貌或神态)4、多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5、引用或化用古诗文6、形象性(画面感)(二)、举例分析形象性呈现出来的具体画面感比较两个语句的形象性:1、来到新学校快一个星期了,我很想家。
2、来到新学校快一个星期了,我终于忍不住偷偷溜上学校后面的小山,对着家的方向看晚霞。
(三)讲解课前布置的作业,作迁移训练扩展语段:小提琴声飘出小竹楼,引得路人伫足倾听。
①点名回答并作评析②讲解参考答案:悠悠的小提琴声飘出了小竹楼,荡出了竹林,穿透了云层。
洒落在花丛中,花儿绽出了娇艳的笑脸,逗引着偏偏起舞的蝴蝶;溅落在湖面上,鱼儿跃出优美的弧线,惊扰了荷叶上哇哇和唱的青蛙;钻进路人的耳朵里,引得路人伫足、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四、讲解、修改、评析课前布置的记叙语段扩展作业:请从语言角度修改下面记叙语段。
在路上周五下午,放学铃声响过之后,同学们欢呼雀跃地回家。
我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已是深秋,四周没有一点生气。
忽然,一阵“吱吱”的响声传来。
一个叔叔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行驶在慢车道上,自行车的后座上,坐着他的妻子和坐在妻子腿上的孩子。
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但是他似乎并不感到累,有时扭过头教孩子数数,有时笑一下,我觉得他们很幸福。
1、环境描写(天气、校园、路上)2、事物描写(自行车)3、人物肖像描写(叔叔、阿姨、孩子)4、行动心理描写(叔叔)5、整个画面(自行车上的三人)6补写完整后,你觉得文中那一点最让你感动?由此你联想到什么?有什么感触?(用自己的话表述)7、你想确立什么主题?(一)修改环境描写①点名回答,并作适当评析②举学生作业作修改天空中飘着薄如轻纱的云,悠闲地在皎洁无比的天空中走着。
蓝天下,寂静笼罩着整个校园,一切都像定格了一样。
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这个定格的校园,不一会儿,一群同学象洪水一样涌出了校门。
我无精打采地走在路上,抬头一看,几朵白云孤独地飘着,心里感到很失落。
(庄晓鑫)改后:“叮铃、叮铃……”响亮的下课铃声打破校园的宁静,同学们沸腾地涌出了校门。
夕阳西下,太阳羞答答的躲进云儿的怀抱里,红色的霞光撒满大地的每个角落。
不知何时,秋天的纤手搭上大地的肩膀,一阵秋风袭来,满树的落叶在风中飘散。
霎时,一阵寒意涌上我的心头,我赶紧拉上外衣的锁链,心情也变得如同这秋一样荒凉失落。
(二)修改事物描写:①点名回答,并作适当评析②举学生作业作修改这匹“老马”喘着大粗气,筋疲力尽。
“吱吱”声不断,就象快散架似的。
(庄艺艺)改后:象一位暗杀者的脚步声,慢慢地向我逼近,以致于刺耳;又象一位得了哮喘病的老人,走一步咳三声,让人揪心。
(三)修改人物外貌、神态描写:①点名回答,并作适当评析②举学生作业作修改叔叔长得很俊俏,但脸上有一丝皱纹,明显可以看出他的苍老。
阿姨有一张小巧玲珑的脸蛋,远远看去十分美丽。
孩子依偎在阿姨身上,看不出模样,但可以知道一定很可爱。
(庄玲萍)改后:微风拂过,撩起她脸旁的长发,见了我,微抿的嘴角漾出一道轻柔的水波。
孩子东探一下头,西伸一下脑袋,好象刚出土的竹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四)行动、心理描写和整个画面:比较学生作业,并作适当评析那个叔叔看上去是那么费力,但他似乎并不感到费力。
即使汗流满面也是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样子。
他不时地扭过来教孩子数数,阿姨以微笑给他带来动力。
他们相视而笑,继续前进。
幸福把他们缠绕得紧紧的。
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汗水肆意地滴落下来。
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累,脸上微笑着:这就是幸福。
…阿姨不时地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小傻瓜,你数也数不完的。
”小男孩嘟着嘴,还是接着数落叶。
阿姨和叔叔对视了片刻,无奈地摇了摇头。
(庄艺艺)(五)举林艳艳同学连缀成篇的短文,要求学生齐读,结合作业第6、7点的要求思考如何确定主题。
(先不评系析该同学表达的问题)在路上“叮铃铃……”响亮的铃声打破了学校的沉静,同学们沸腾地冲出学校。
已是立秋,秋风徐徐,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吱吱吱……”一阵刺耳的声音,闯进了我的脑海,原来是一个男人骑着一只自行车,那自行车仿佛快闪驾了;又像一匹老马倔强地奔跑在草原上;又好象得了哮喘病,走一步咳三下。
自行车行驶在慢车道上,自行车的后座上坐着他的妻子和坐在妻子腿上的女儿,他妻子瘦得仿佛一下就被这徐徐的秋风吹走,如落叶一样投入大地的怀抱。
妻子的头发柔顺地搭在她的肩上,她嘴角微抿露出笑容。
他的女儿可爱极了,嘟着小嘴,嘴里不知在嘀咕什么,女孩虽没有樱桃小嘴,但像是九月的石榴,露出玛瑙般的门牙,她的脸蛋红扑扑地,像一个熟透的水蜜桃。
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汗水不断地从他饿联颊滑过。
但他总是面带微笑,那笑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孩子的天真,妻子的微笑,已化成缕缕的微风,轻轻地为他擦拭汗水,因而他丝毫都不感到劳累。
自行车仍传出“吱吱”的声音,但我却觉得它是多么优美动听。
叔叔不时回过头教孩子数数,脸上洋溢着幸福。
秋天的晚霞像一层薄纱,在中年男子的脸侧打出一层波光珉灭的圆圈心一种叫作幸福的淡淡的味道,一点点地倒入这爱的三人之间……我好像看见这一家人正开着幸福的列车,驶向他们的三人世界。
五、介绍平凡而简单的小事中深刻立意的手法(一)、介绍点题简易手法:媒介联想法媒介:记叙语段中具体可感的行为、事物联想:由具体可感的行动、事物想到相类似的行为、事物,再到自然引发出来的情感、思想。
(二)、学生交流回答作业第6、7题,归纳可能的两个立意角度主题:1、用心体会幸福(爱),过幸福生活。
2、用行动回报别人的爱(三)、教师结合学生语段,归纳出:3、用心体会生活的美,过充实的人生。
(四)、简析学生点题方式的不足,介绍一种点题过程及应注意的方面和每个步骤对文章结构的作用:主体记叙部分→过渡(评论媒介→衔接)→联想(概述类似事件、行为)→感悟(议论→评论、抒情→点题)→记叙(承接主体记叙部分→避免联想和感悟与记叙主体脱节,结构浑圆)(五)、依照以上步骤,浅析改前和改后的差别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多么美丽的风景。
可我们却时常忽视了。
因为心是被乐缚的。
所以我们疏忽生活中太多美好的东西,却只在意曾经有过的失意与困惑。
生活中的美需要一颗快乐的心去体会,多留心生活的美吧,我望了望远处,家在远处,我不觉地加快了脚步。
改后:多么温馨的场面;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多么平庸而熟悉的风景。
为何我们却时常视而不见。
因为在整天伏案疾笔之中,在失意挫败的困拢之中,心是被乐缚的。
所以我们疏忽了妈妈对你更新的饭菜;疏忽了在喧杂的车声中夹着悦耳的琴声;疏忽了在万家灯火中,最灿烂饿星星吗?不,忙碌的日子就像一画卷,画满了生活的沧桑与丰富,时而我们只是轻轻地一,而疏忽了许多,其实只是你细心去关注它灰暗的一面,而疏忽了美好。
画卷的空白处需要我们去舒展;去展望;去描绘。
太阳渐渐地落下,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白云在这红色更显纯净。
我望了望远处,家在远处,我不觉地加快了脚步。
六、读范文(附后)七、举例总结作文的要求例:2008年泉州市中考模拟检测作文题:体育测试是我市今年中考增设的一项内容。
回想参加体育测试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感人的情节,精彩的瞬间令人无法忘怀;而从中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触发了灵感的火花。
请以此为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八、布置作业:修改学生习作(附后)《恍然间,已是落叶飘零》附:学生习作在路上嘉惠中学302班林艳艳“叮铃铃……”响亮的铃声打破了校园的沉静,同学们沸腾地冲出校门。
秋风的纤手搭上了大地的肩膀,树叶红了,徐徐地飘落。
我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虽是星期五,但那有什么意义呢?回家了,还不是学习、做作业?还不是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还是吃了睡,睡了吃?叹!我越想越觉得生活过得真“difficult”,真“boring”!“吱吱吱……”一阵刺耳的声音,撞击了我的耳膜,原来是一个叔叔骑着一辆自行车,那自行车仿佛快散架了,像一匹倔强的老马艰难而又孤独的飘荡在黄昏古道上,使人不由地想起“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诗句。
自行车行驶在慢车道上,自行车的后座上坐着一位阿姨和坐在阿姨腿上的小女孩。
乍看时,阿姨瘦得仿佛一下就被这徐徐的秋风吹走,如落叶一样投入大地的怀抱。
近看才发现阿姨的头发柔顺地搭在她的肩上,她嘴角微抿,露出笑容。
小女孩可爱极了,嘟着小嘴,嘴里不知在嘀咕什么。
虽没有樱桃小嘴,但像是九月的石榴,露出玛瑙般的门牙,她的脸蛋红扑扑地,像一个熟透的水蜜桃。
虽已过立秋,红色的霞光撒满大地的每个角落,还是那样闷热。
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汗水不断地从他的脸颊滑落。
但他总是面带微笑,那笑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因为看得出来他们是一家子,孩子的天真,妻子的微笑,已化成缕缕的微风,轻轻地为他擦拭汗水。
他丝毫都不感到劳累的。
秋天的晚霞像一层薄纱,贴在天妈妈的怀抱,正听着故事呢?太阳正散放着自己的余晖。
小鸟“吱吱”地横掠于这平静的天空。
自行车仍传出“吱吱”的声音,但我却觉得它是多么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