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高层住宅楼板应力分析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楼板应力的测试与分析

高层建筑楼板应力的测试与分析

高层建筑楼板应力的测试与分析作者:黄扬宝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主要介绍了某超限高层住宅塔楼的工程概况,验算其在风荷载、多遇地震及设防地震作用下,标准层的楼板应力分析过程,得出了薄弱部位墙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根据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以满足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要求。

关键词:超限高层;楼板应力;墙体应力;抗震加强措施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述本超限高层住宅塔楼高143.40m,地上4层商业38层住宅,地下2层地下室。

属超B级高层建筑,在6层板面转换,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本塔楼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抗侧力的需要,利用电梯井、楼梯间设置筒体剪力墙,标准层墙厚为200mm~400mm。

转换层以下、塔楼中心筒体及周边部分墙体落地,其余均为框支柱转换。

为减少转换层上、下层刚度突变,落地剪力墙及筒体加厚,厚度200mm~1200mm。

针对顶层楼板上下表面温度较大而易于产生和积聚温度应力的情况,设计上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增加部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以有效地控制温度应力引起的结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确保建筑物在任何温度环境下,不出现任何形式的有害裂缝。

预应力施加在纵向的主梁和次梁上,通过梁向板施加预应力楼板的预应力筋从24层开始布置,屋面也有预应力筋。

为了验证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积累该类工程中裂缝控制技术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该结构在没有施加预应力的22层和23层以及施加预应力的24~26层和天面,对施加预应力前后近一年内楼板的应力进行了测试,给出了不同楼层、不同测点的应力变化规律,同时对同一楼板内不同测点的应力变化以及有无预应力的不同楼板内应力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工程所采用的方法可行有效,试验结果对超长大跨楼板结构的温度应力控制有指导作用。

2、测试方法和测点的布置应力测试元件采用稳定性好、抗损坏性能好、埋设定位容易和不受导线长度限制的GGH-10型钢筋应力传感器;测量仪器采用配套的具有零漂小、抗外界干扰性能强、有自动记录功能的GsJ-2A型多功能电脑检测仪。

建筑现浇板上下贯穿裂缝应力分析控制

建筑现浇板上下贯穿裂缝应力分析控制

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技术研究引言电动汽车作为未来可持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然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电池寿命一直是制约其应用推广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电池的充电管理、放电管理、温度管理和健康状态监测四个方面,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电池的充电管理电池的充电管理是影响电动汽车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充电管理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根据电池的特性和使用情况,充电管理可以分为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三级充电等。

恒流充电是通常使用的充电方式,它在电池充电初期提供恒定电流,使电池快速充电。

随着电池内阻的增加,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至最终充电完成。

恒压充电方式在电池电压达到一定值后,将充电电压固定在一个恒定值上。

这种方式可以保持电池的电压稳定,并控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从而保护电池不因过充而损坏。

三级充电方式结合了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的优点。

首先,采用恒流充电使电池快速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一定值后,转为恒压充电,最后再降低充电电流,直至充电结束。

二、电池的放电管理电池的放电管理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动力输出能力至关重要。

合理的放电管理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放电管理方式有恒功率放电、恒速放电和恒流放电。

恒功率放电方式是根据电池的特性,在放电期间保持输出功率不变。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的能量,提高整车的续航里程,但电池的温度也会相应升高。

恒速放电方式保持恒定的电压输出,在放电过程中控制电流的变化,以保持恒定的速度。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电池的温度波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恒流放电方式根据电池的放电特性,通过控制放电电流的大小,以恒定的速度放电。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但也需要考虑电池的温度管理和放电时的安全性。

三、电池的温度管理电池的温度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超长结构楼板温度应力分析

超长结构楼板温度应力分析

主体结构温度作用分析在结构设计时,往往不能准确确定施工时间。

即使确定了施工日期,也不能作为标准,因此,结构合拢温度通常是一个区间值。

我们给出的合拢温度:取某城市的近30年的最高、最低的月平均温度(最高月平均温度37℃,最低月平均温度-5℃),并按3:4:3的比例划分,取中间40%的区间值为合拢温度区间(7.5℃~24.5℃),得出结构的最大升温工况为29.5℃,结构的最大降温工况为-29.5℃。

此外,由于真实季节性温差是一个缓慢加载过程,而程序是瞬间降温计算,考虑到混凝土材料的徐变特性后,实际结构产生的温度应力要小得多,在程序中可以通过松弛系数H来考虑,根据《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对于不允许开裂的情况,H=0.3~0.5,对于允许开裂的情况,H=0.5×(0.3~0.5),本报告在计算时取0.3。

图1~图8分别列出了少年宫1层和2层在升温工况和降温工况下楼板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值。

图9~图16分别列出了少年宫1层和2层在升温工况和降温工况下剪力墙最大轴力和最小轴力值。

图1**结构1层楼板升温工况最大应力(Mpa)图2**结构1层楼板升温工况最小应力(Mpa)图3**结构1层楼板降温工况最大应力(Mpa)图4**结构1层楼板降温工况最小应力(Mpa)图5**结构二层楼板升温工况最大应力(Mpa)图6**结构二层楼板升温工况最小应力(Mpa)图7**结构二层楼板降温工况最大应力(Mpa)图8**结构二层楼板降温工况最小应力(Mpa)图9**结构一层剪力墙降温工况最大轴力(Mpa)图10**结构一层剪力墙降温工况最小轴力(Kn)图11**结构一层剪力墙升温工况最大轴力(Kn)图12**结构一层剪力墙升温工况最小轴力(Kn)图13**结构二层剪力墙降温工况最大轴力(Kn)图14**结构二层剪力墙降温工况最小轴力(Kn)图15**结构二层剪力墙升温工况最大轴力(Kn)图16少年宫结构二层剪力墙升温工况最小轴力(Kn)分析图中计算结果可知,1层、2层楼板的大部分区域在升温工况和降温工况下楼板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值均在C35混凝土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允许值范围内。

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楼板在中震作⽤下的应⼒分析针对江苏省建设⼯程施⼯图设计⽂件审查意见⼆、四条意见:
1.楼板应⼒分析
1.1.1.1概述
建筑要求:由于建筑的需要,T2、T3核⼼筒⼀侧楼⾯形成较⼤的洞⼝,导致楼板不能与核⼼筒直
接相连。

规范要求:按《⾼规》JGJ3-2010中3.4.6条规定,楼板开洞总⾯积不宜超过楼⾯⾯积的30%;T2、T3楼⾯形成的洞⼝⾯积未超过规范值。

应⼒分析:为了确保在中震作⽤下,楼板保持弹性⼯作状态,并不出现贯通性裂缝;采⽤软件Etabs 进⾏弹性楼板分析;除核⼼筒⼀侧开洞处采⽤弹性板,其余楼板采⽤刚性楼板模拟计算。

Etabs分析模型3D图
1.1.1.2楼板应⼒分析和框架梁轴⼒分析
(1)分析时混凝⼟的弹性模量采⽤短期模量,取典型楼层28层,楼板应⼒分析结果如下图所⽰:
中震反应谱X向作⽤下,28层开洞处楼板应⼒S11, S11平均应⼒最⼤值约为63.2Kpa。

中震反应谱X向作⽤下,28层开洞处楼板应⼒S22;S22平均应⼒最⼤值约为13Kpa。

中震反应谱Y 向作⽤下,28层开洞处楼板应⼒S11; S11平均应⼒最⼤值约为22.3Kpa 。

中震反应谱Y 向作⽤下,28层开洞处楼板应⼒S22; S22平均应⼒最⼤值约为14.7Kpa 。

(2)取典型楼层28层开洞楼板处框架梁,框架梁轴⼒分析结果如下图所⽰:
中震反应谱X向作⽤下,开洞楼板处框架梁的轴⼒;最⼤轴⼒约为
中震反应谱X向作⽤下,开洞楼板处框架梁的轴⼒;最⼤轴⼒约为60.6KN.
中震反应谱Y向作⽤下,开洞楼板处框架梁的轴⼒;最⼤轴⼒约为
1.1.1.3加强措施。

工程施工案例分析论文(3篇)

工程施工案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商住楼项目为例,分析了由于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索赔问题。

通过对合同背景、事件经过、索赔原因及处理过程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和应对策略,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一、案例背景某商住楼项目位于珠江新城,占地面积约9950平方米,为12层框架结构。

业主已提供三通一平,资金到位,施工许可证已领取,具备开工条件。

项目采用单价包干合同,合同单价为880元/平方米。

工程于2004年1月开工,5月结构封顶,6月上旬完成砌体工程。

然而,6月底工程停工,停工原因是合同单价过低,施工期间钢筋等主要材料价格上涨过快。

二、事件经过由于xx股份公司为外地首次来广州施工企业,不了解当地价格水平,也未考虑材料涨价风险,合同价格定得过低。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等主要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工程成本增加。

xx股份公司要求业主按实际钢筋价格上涨水平调整合同单价,但业主与xx股份公司要求差距较大,最终xx股份公司选择退场。

业主重新选定xx建安公司进场施工,xx股份公司诉诸于法律。

三、索赔原因分析1. 合同价格定得过低:由于xx股份公司对广州当地价格水平不了解,也未考虑材料涨价风险,导致合同价格过低,无法覆盖实际成本。

2. 材料价格上涨: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等主要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工程成本增加。

3. 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材料价格调整机制,导致双方在索赔过程中产生争议。

四、索赔处理1. 协商解决:业主与xx建安公司协商,调整合同单价,以弥补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

2. 法律途径:xx股份公司诉诸于法律,要求业主赔偿因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损失。

3. 专家鉴定:在法律途径中,聘请专家对材料价格上涨的合理性进行鉴定。

五、结论与启示1. 加强合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市场价格波动、材料价格等因素,合理确定合同价格。

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3. 加强沟通与协商:在索赔过程中,应积极与对方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某超长高层住宅楼板温度应力分析

某超长高层住宅楼板温度应力分析

超长结构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可以有效减小温度 应力和混凝土收缩时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但是伸缩缝 的设置会对整栋建筑的防水、保温等构造带来不便, 同时也会增加工程造价。有资料显示在发生较大烈度 地震后,震中甚至远离震中的地区许多设置永久性伸 缩缝的工程在伸缩缝位置发生了“碰撞破裂”现象。
高层住宅建筑为了防止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 下发生较大的位移和扭转,一般采用纵向均匀布置的 剪力墙结构。由于剪力墙抗扭刚度较大,在温度变化 过程中楼板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较大,且分布广。若 处理不当结构将产生严重裂缝,特别是住宅建筑,会 影响到居民的正常使用,社会影响程度高。因此,对超 长高层住宅楼板的温度应力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楼板应力分布规律:①降温工况下,楼板出现拉 应力;②平面中部区域楼板应力较大;③1层楼板应 力最大,楼层越高,楼板应力越小,与图 5所示降温工 况下结构变形趋势一致;④从图 5可以直观看出,第 1层 ~第 3层竖向构件层间变形较大,在楼板内产生 较大的拉应力,3层以上楼板温度应力较小。
图 2 降温工况下 1层楼板 X向正应力设计值
江淮流域某高层住宅,地上 31层、地下 2层的剪 力墙结构,平面尺寸为 67.40m×20.30m,如图 1所示, X向平面尺寸较长,超出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中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 45m的规 定,有必要进行楼板温度应力的计算与分析。
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分的蒸发会发生体积收缩 变形,从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为了计算简便,本 文考虑将混凝土收缩变形等效为温度作用,即混凝土 收 缩 当 量 温 差 。 根 据 《建 筑 结 构 荷 载 规 范》 (GB50009-2012)9.1.3条的条文说明,参考《水工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和《铁路桥涵设计基 本规范》(TB10002.1-2005)的规定,本工程混凝土收 缩当量温差取 -10℃向正应力设计值

某续建高层建筑楼板静载试验与分析_杨永锋

某续建高层建筑楼板静载试验与分析_杨永锋

图3楼板变形观测点布置图2-12-22-31-F1-E800080004000110004000400040003360337033704213434414453712277344123193111266240332218301036291621925413832203248352815517图2楼板底挠度观测点设置图图1楼板顶面砂袋分级加载广东土木与建筑GUANGDONG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2008年10月第10期OCT 2008No.101试验概况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日益增长,房地产业进入迅猛扩张的时期,与此同时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在建停工即所谓“烂尾楼”的情况,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影响了城市美观。

在这些建筑物重新投入建设前,有必要对其结构性能与材质状态进行检测、鉴定和评估。

广州某高层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m 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38层,地下2层。

该工程主体结构于2003年施工到5层时,由于各方面原因停工至今,现准备将其续建完成,因此需要对既有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力学状态进行检验。

本试验采用直观准确的楼板静载试验方法,随机抽取了3块楼板,并根据其设计要求确定最大试验荷载为6.6kN m 2。

观察楼盖在最大试验加载下的挠度曲线,直接获取楼板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参数,看其是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由于本试验为整体结构局部荷载试验,不允许构件出现承载力极限状态,故仅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

2试验方法2.1试验方案本次试验根据GB 50152-9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原设计图纸资料,采用楼板顶面加载和底面设置测点的方法,具体如图1~2。

以砂包作为荷重,每袋砂重量为50kg (部分为30kg ),装砂包时均经过磅重。

试验前,先在试验区间的加载范围内按1m 2分格,试验加载时按每级荷载的加载量,用人工把相应的砂包数量放置在每个方格内。

某超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楼板应力分析

某超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楼板应力分析

某超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楼板应力分析作者:陈林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20期摘要:对于超高层大板结构,楼板不仅要承受竖向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且还要协调各抗侧力构件之间的变形。

通过YJK软件,采用弹性板6单元进行楼板应力分析,水平荷载下产生的楼板应力与竖向荷载下的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水平荷载产生的面外弯矩和面内应力不可忽视,给出了应力分布云图和各工况应力对比图表。

通过楼板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计算楼板配筋并给出相应楼板构造措施,为以后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For super high-rise slab structures, the slab not only bears vertical loads and transmits horizontal loads, but also coordinates the deformation between the anti-lateral forces. Through YJK software, the stress analysis of the floor slab is performed using the elastic plate 6 units. The stress between the floor stress generated under horizontal load and the stress under vertical load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out-of-plane bending moment and in-plane stress produced by the horizontal load cannot be ignore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cloud diagram and the stress comparison chart for each working condition are given. Through the floor slab bearing capacity to simplified calculation formula, the floor reinforcement is calcul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loor structure measures are given,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jects.关键词:弹性板6;面外弯矩;面内应力;对比分析Key words: elastic plate 6;out-of-plane bending moment;in-plane stress;comparative analysis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0-0151-02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为商业、住宅及办公为一体的综合体,该项目四层全埋地下室,一层半地下室,三层裙房及五栋超高层塔楼,总建筑面积约23.1万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某高层住宅楼板应力分析
摘要:广州某高层住宅属于平面凹凸不规则,采用PMSAP程序进行了小震下楼板应力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出现较大应力部位采取加强结构措施。

关键词:高层住宅、楼板应力分析、PMSAP
1 工程概况
广州某高层住宅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属超限高层建筑。

标准层层高为 3.4m,塔楼平面尺寸为23m×34m,其中l/Bmax=0.46>0.35,超过规范限值,属平面凹凸不规则,标准层结构布置平面图详见图1。

图1标准层结构布置平面图
2 楼板应力分析
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0.10g),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场地安评报告,属于第一组,场地类别II类,特征周期0.35s,楼面的平面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要求施加。

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室~23层为C35,23层以上为C30。

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PMSAP程序建立弹性楼板力学模型,进行楼板应力分析,标准层楼板应力结果详见下图。

图2X向小震作用下标准层剪应力分布图()
图3Y向小震作用下标准层剪应力分布图()
图4X向小震作用下标准层主应力分布图()。

图5Y向小震作用下标准层主应力分布图()
PMSAP分析结果表明:1)X向、Y向小震作用下楼层平面最凸端剪应力较为集中,同时楼层平面左右端部应力值较大,平面凸起连接部位应力分布较均匀;2)X向、Y向小震作用下楼层主应力分布情况相同于剪应力分布;3)标准层楼板X向小震作用下剪应力最大值为0.244MPa,拉应力最大值为0.276MPa,Y向小震作用下剪应力最大值为0.153MPa,拉应力最大值为0.506MPa;4)对出现较大应力的部位,板厚适当加厚,配筋采用双层双向并按应力计算的结果进行配筋。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应的楼板每延米剪力、拉力积分设计值为24.4KN、50.6KN。

设计荷载乘以放大系数2.553作为中震楼板应力最大区域的剪力和拉力设计值,即中震时楼板的剪力、拉力设计值分别为62.3KN、129.2KN,经计算当楼板配置10@200双层双向钢筋时,能满足楼板在中震作用下的抗剪、抗拉承载力要求。

3 结论
工程属于平面凹凸不规则,为了更好地分析地震作用下楼板凹凸部分的应力状况,采用PMSAP程序进行了小震下楼板应力分析,并按应力计算的结果进行配筋。

根据计算结果,对出现较大应力部位采取加强构造措施,保证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