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合集下载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湖北省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博物馆。

我有幸在近期参观了该博物馆,并对其展出的内容和形式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面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首先,湖北省博物馆的陈列布局非常精致。

博物馆内分为不同的展馆和展厅,每个展馆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主题。

例如,我参观了“湖北古代文物展览”和“湖北民俗文化展览”等展馆。

这些展馆采用了恰当的艺术设计和空间安排,给人以舒适、专注的参观体验。

其次,湖北省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展示了湖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在“湖北古代文物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陶瓷器和玉器等。

这些文物无论从工艺水平还是艺术价值上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同时,在“湖北民俗文化展览”中,展出了丰富的民间工艺品、传统音乐器乐以及湖北特色的民俗风情。

这些展品展示了湖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人对湖北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湖北省博物馆还特别注重互动性和教育性。

在各个展馆中,我看到了许多互动展品,例如可以亲身体验古代农耕工具、试穿传统汉服等。

这些互动设计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还提供了更多了解历史文化的机会。

博物馆还设有讲解员和导览服务,他们耐心解答观众的问题,为观众提供更详细的文物背景和历史知识。

最后,湖北省博物馆的设施和服务也非常完善。

整个博物馆环境干净整洁,展厅内温度适宜,保持了文物的最佳保存状态。

博物馆还设有舒适的休息区域和便利的设施,为观众提供了休息和补充能量的场所。

工作人员友善亲切,服务态度周到,让观众感到宾至如归。

总的来说,湖北省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精美的陈列布局、丰富多样的藏品、互动性和教育性以及完善的设施和服务,使我在参观中得到了愉悦和知识的双重享受。

我相信湖北省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更多的人们带来文化交流和历史传承的机会。

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前来参观,感受湖北的历史与文化之美。

2024年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心得感悟

2024年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心得感悟

2024年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心得感悟我有幸在2024年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经历。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最大的博物馆,馆内展览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文化领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湖北省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展览,我了解到湖北素有“楚文化之乡”的美誉,楚文化在湖北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楚国的文物,如楚王墓出土的玉器、青铜器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对楚文化有了更加具体和直观的认识。

其次,湖北省博物馆展示了湖北省的自然奇观和自然资源。

湖北省位于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关于湖北省自然资源的展览,如关于长江的展览、关于恩施大峡谷的展览等。

这些展览让我更加了解了湖北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也让我对湖北的美景充满了向往之情。

另外,湖北省博物馆还展示了湖北省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

湖北省是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故乡,如屈原、曹操、七叶一禅等。

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关于这些历史名人的展览,如屈原的展览、曹操的展览、七叶一禅的展览等。

通过这些展览,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湖北省历史名人的事迹和贡献,也更加意识到湖北省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悟。

通过观看展览和学习相关知识,我不仅对湖北省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骄傲自己的家乡。

湖北省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展览和精美的文物,展示了湖北省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湖北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湖北省有了更深厚的情感。

总之,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湖北省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湖北省的自然奇观和历史名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湖北省博物馆展示了湖北省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通过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更多的人会对湖北省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会对湖北省产生更深厚的情感。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满心的期待走进了湖北省博物馆。

这一趟参观之旅,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冒险。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但我心里更多的是兴奋和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珍宝。

我最先来到的是曾侯乙展厅,这里陈列着的曾侯乙编钟简直让我目瞪口呆。

那一组组巨大而精美的编钟,整齐地排列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我凑近仔细观察,编钟上的铭文和繁复的图案清晰可见。

我想象着在久远的过去,乐师们是如何用这庞大的乐器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那一定是无比震撼的场面,钟磬齐鸣,余音绕梁。

看着这些编钟,我不禁想起了一个细节。

据说当年挖掘编钟的时候,考古人员们可是费了好大的劲。

因为这些编钟深埋地下多年,与周围的泥土紧紧相依。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一点点清理,生怕弄坏了这珍贵的宝物。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谨慎和敬畏,就像是在呵护着一个沉睡已久的生命。

当编钟终于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为之欢呼雀跃。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脸上那欣喜若狂的表情,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激动和自豪。

离开了曾侯乙展厅,我又来到了越王勾践剑的展柜前。

这把剑静静地躺在那里,却散发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威严。

剑身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刃口锋利无比。

我盯着那把剑,思绪飘飞。

我想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想到了他为了复国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这把剑或许见证了无数的战斗,见证了血与火的洗礼。

在观察这把剑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剑柄上的一些细微的纹路。

那些纹路虽然已经历经千年,但依然清晰可辨。

它们仿佛是在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工匠们是如何精心打造这把传世宝剑的。

每一道纹路,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我在想,当年拿着这把剑的越王勾践,是不是也会在战斗的间隙,凝视着剑柄上的纹路,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呢?接着,我走进了一个展示古代瓷器的区域。

那些瓷器或造型优美,或色彩绚丽,让人忍不住赞叹古人的高超技艺。

其中有一个青花瓷瓶吸引了我的目光。

参观湖北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湖北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湖北博物馆的观后感早就听说湖北博物馆大名鼎鼎,里面藏着数不清的宝贝。

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亲眼瞧瞧,可把我激动坏了!刚走到博物馆门口,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给震撼到了。

它就像一位庄重的长者,静静地站在那里,却散发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走进大门,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我最先来到的是曾侯乙展厅,这里展示的是战国时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出土文物。

一进去,我的眼睛就被那巨大的编钟给吸引住了。

那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架子上,金光闪闪的,就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

我凑近仔细看,编钟上的花纹简直太精美了,每一道线条都像是被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过一样。

想象一下,在几千年前,人们就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乐器,还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听旁边的讲解员说,这编钟不仅外观漂亮,而且音准还特别准。

我就在想,那时候的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没有现代的工具和技术,全凭一双双巧手和聪明的脑袋,真的是太厉害了!站在那里,我仿佛能听到当年那悠扬的钟声在耳边回荡,那声音一定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件精美的青铜尊盘。

那工艺复杂得让人眼花缭乱,密密麻麻的镂空花纹,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手工做出来的。

我盯着它看了好久,心里一直在琢磨,古人是有怎样的耐心和技巧,才能把这么一块铜变成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还有那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温润的玉质,细腻的雕刻,每一节都可以活动,简直巧夺天工。

我忍不住想,这得是多精细的活儿啊,稍微不小心弄坏一点,估计就得前功尽弃。

古人对美的追求真是到了极致,这种精神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另一个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古代的书画作品。

那些字画虽然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有一幅山水画,那山那水,画得是那么逼真,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色之中。

我就在想,古代的画家们是怎么观察自然,怎么把那些美景都印在心里,然后再通过手中的笔描绘出来的呢?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古代陶瓷的区域。

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攻略

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攻略

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攻略简介湖北省博物馆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座集展览、收藏、研究、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以陈列展示湖北省境内出土文物为主,展馆面积达到数万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包括古代文物、现代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参观指南1. 开放时间湖北省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者可以提前了解博物馆的开放时间,避免错过参观时机。

2. 交通指南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交通便利,参观者可以选择以下交通方式前往:•公交车:可乘坐多路公交车到达湖北省博物馆站下车,具体路线可根据出发地点在公交官方网站查询。

•地铁:可乘坐地铁二号线到达武昌火车站,然后沿着解放大道东行约500米即可到达博物馆。

•出租车:可直接打车前往湖北省博物馆,一般需要15-30分钟的车程。

3. 购票方式参观者可选择提前购买电子门票或现场购票。

电子门票可以通过湖北省博物馆官方网站进行在线购买,也可以在相关第三方购票平台购买。

如果选择现场购票,建议提前到达以避免因人流量大而排队等候。

4. 参观须知•入馆前请自觉接受安全检查,遵守博物馆的参观规定。

•为了保护文物,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毒害等危险物品进入博物馆。

•建议佩戴舒适的鞋子,因为游览博物馆需要较长时间步行。

•在展馆内请勿触摸展品,尊重展品并保持安静。

•禁止使用闪光灯或激光笔拍照或录像,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5. 参观路线湖北省博物馆展厅较多,参观者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参观路线。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推荐路线:1.一楼展厅:汉代文物展厅、明代文物展厅、清代文物展厅等。

2.二楼展厅:湖北民俗文化展厅、现代文物展厅等。

3.三楼展厅:临时展览厅,展示不同主题或特色展览。

6. 参观服务湖北省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多项服务:•导览服务:博物馆提供有导览服务,可提前预约导览员进行讲解,更好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我今天过得很开心,因为我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还逛了东湖。

早上出门有点晚,到了博物馆一看,太吓人了,排队都看不到尾,我们排了半个小时才进去。

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很多古代的东西,有鼎、矛、盾、剑、编钟这些古老的青铜器、有精美的瓷器、有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有我最怕的棺材和人体骨架。

我不太喜欢博物馆,阴森森的,有太多让我害怕的东西,我再也不想来了。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走到了东湖,东湖人也好多啊。

我们租了一条船,刚坐上船的时候我有点紧张,慢慢就好了。

船由爸爸控制方向,我和爸爸一起用力让它前进、后退、转弯,水上有风很凉快,我喜欢划船。

下船后我们在草地上休息,我在吊床上躺着,爸爸妈妈在地垫上,旁边有一群大学生在练双节棍,帅呆了。

后来我跟爸爸一起玩飞盘,在草地上游戏,我喜欢这样的日子。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在寒假里,我们一家去了期盼已久的湖北博物馆。

早上,我怀着无比激动和欢快的心情坐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复兴号。

刚到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六个大字“湖北省博物馆”。

我仔仔细细地把整个博物馆看了一遍,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把千年不锈的剑——“越王勾践剑”。

这把剑在我的想象中是银光闪闪的,有一个桌子那么长。

我迫不及待来到越王的展厅,发现有很多人围着一个东西看。

我也走过去,只见玻璃罩子里放着一把剑,剑上刻着“越王勾践剑”。

但是它和我想象中的并不一样,这把剑金光闪闪,只有我的手臂那么长,看起来并不起眼。

但是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这把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有的现在都仿制不出。

有“曾候乙编钟”、“曾候乙尊盘”,还有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宝石王冠”。

以前我去过湖南博物馆,我认为湖北博物馆比湖南博物馆历史更悠久,文物更珍贵。

湖北博物馆有明代的“梁庄王墓”、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墓”和“曾候乙墓”,还有更早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距今有一百多万年了。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一直都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终于有机会走进湖北省博物馆,亲身感受那些穿越千年的文物所带来的震撼。

刚进入博物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大厅宽敞明亮,人流穿梭其中,却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些沉睡已久的珍宝。

我首先来到了曾侯乙展厅,这里陈列着的曾侯乙编钟,真的让我目瞪口呆。

那一组组巨大的青铜编钟,整齐地悬挂在木质的钟架上,庄重而又神秘。

凑近了看,编钟上的花纹精细至极,每一道线条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忍不住想象着在几千年前的某个重要场合,乐师们庄重地敲击着这些编钟,那雄浑悠扬的钟声穿越时空,回荡在人们的耳畔。

听旁边的讲解员说,曾侯乙编钟不仅规模巨大,而且音律精准,能够演奏出各种复杂的乐曲。

这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创造出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

在编钟的旁边,还展示着许多其他的青铜器,有鼎、簋、尊等等。

其中一个造型奇特的铜尊盘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个尊盘的结构极其复杂,上面密密麻麻地装饰着无数条镂空的纹路,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盯着它看了好久,试图理清那些纹路的走向,却发现自己越看越迷糊。

难以想象当时的工匠是如何打造出这样巧夺天工的作品,得需要耗费多少的心血和时间啊!接着,我来到了楚文化展厅。

一进展厅,就被那绚丽多彩的漆木器所吸引。

那些漆木器上的图案,有的是神秘的凤鸟,有的是灵动的云纹,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其中有一个漆木虎座鸟架鼓,造型独特,充满了想象力。

两只威风凛凛的老虎作为底座,背上站立着两只昂首挺胸的凤鸟,凤鸟的中间是一面鼓。

整个作品线条流畅,生动形象,仿佛下一秒这两只凤鸟就要展翅高飞,而那面鼓也会被敲响。

看着这些精美的漆木器,我仿佛看到了楚国的能工巧匠们,在昏暗的灯光下,精心地描绘着每一个图案,每一笔都倾注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走着走着,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展示着一块小小的丝绸。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作文优秀6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作文优秀6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作文优秀6篇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篇一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编钟陈列处了,编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大家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观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蔚为壮观。

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者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

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

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钟,共33件,下层为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

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谊,便那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

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

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

例如敲击钟的正鼓部是哆音那么敲击它的侧鼓部就是发音了,那么一钟双音的奥秘在那里呢?大家请看编钟的两侧有棱,发音时,棱和对钟起到不同的阻尼作用,所以就出现了一钟双音的现象。

另外角钟还有一个优于普通圆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长这样才能奏出旋律优美的音乐。

全套编钟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

其音域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成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现在大家是比是特别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略一下了。

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以随意参观。

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顺心。

欢送词略。

根据鎛种上面的记载,我们知道了,当时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逃到随国也就是曾国,吴军随即赶到,要求随君交出昭王,作为交换条件,吴国答应把汉水以东的土地划归随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最大的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东湖畔,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及藏品的研究工作。

缓缓进入博物馆的大门,一眼望去,整个博物馆尽收眼底。

湖北省博物馆建筑群具有浓郁的楚风楚韵。

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瓦片,四方的屋檐,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古朴。

那一砖一瓦似乎述说着悠长而古老的故事。

馆区内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特展馆等建筑三足鼎立,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式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建筑风格突出了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的特点,展现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

博物馆广场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休息庭院、园林绿化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形式,与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达成和谐,为观众参观、游览提供了舒适的空间。

湖北省是历史上楚文化的中心,也是当代楚文物收藏的太省。

各方面的呼声都希望博物馆的新建筑应该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

当时国内已经建成有“仿汉”、“仿唐”等建筑形式的博物馆,以反映历史主题和地域文化的差异,但直接的“仿楚”似乎并不可行,因为至今没有发现任何“楚国建筑”的直观形象资料。

不过建筑考古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战国时期诸侯各国都曾大兴高台建筑之风,以此作为宫殿建筑的流行样。

高台建筑反映了战国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用它来代表出国建筑也是合适的。

博物馆的三馆呈“品”字排列,均为高台阶,宽屋檐,“覆斗”式大坡面屋顶的楚建筑风格。

其中编钟馆陈列面积为517平方米。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20余万件藏品年以出土文物为主,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等。

它的四大镇馆之宝分别是: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和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很多个展厅,固定陈列的展厅有11个,包括《楚文化展》、《曾侯乙墓》、《郧县人》、《屈家岭》、《战国秦汉简牍》、《书写历史》、《梁庄王墓》等。

《楚文化展》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重量级展览,陈列以先秦时期楚国的历史文化为本。

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地域文化,其特征恢诡谲怪,惊彩艳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文化展》集中展示了楚文化的精华,从开疆拓土、铄石镂金,织文绣画、力农重商、车辚马啸、习俗风尚、妙理精采等多个方面向观众介绍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观众可以从这些文物当中体悟到楚人把一个辟在荆山的蕞尔小邦建设成为泱泱大国的苦志与豪情。

据了解,楚文化馆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以介绍楚文化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

文化馆共展出文物400余件,其中包括越王勾践剑、彩绘木雕小座屏等。

一提到越王勾践,人们马上就会想起那位赫赫有名的春秋晚期霸主,一位中国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传奇英雄,脍炙人口的“卧薪尝胆”说得就是他败而不馁、励精图治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越王勾践所拥有的宝剑达到我国古代名剑的最高巅峰。

烟雨江南,吴越之地,自古便是剑气纵横之所在。

这里以精绝的逐渐技术而闻名天下。

在吴越两国所铸青铜器中,兵器既精又美。

春秋中晚期,随着吴越对外军事扩张的需要,兵器铸造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繁荣的状态,因此,“吴戈越剑”不仅为时人所艳羡,美名也流传千古,为历代仰慕。

吴越两国涌现出诸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当时及历史上最杰出的铸剑能手。

吴越铸造的名贵青铜剑,坚韧锋利,威批天下,声震各诸侯国。

青铜剑的制作和使用在吴越地区发展得很快。

吴越两国地域接壤,民族相同,风俗一致、交往密切,自古有“同气同俗”之说。

当青铜剑制作技术在吴地得到发展之时,很快也传入了越国。

于是,发端于吴地的青铜剑也就成为吴越两国的共同财富。

春秋战国之际越王勾践灭吴后,青铜剑的制作技术更在越国达到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状态。

当时为求一柄宝剑,诸侯不惜用城池换取或以战争相威胁。

东汉方志史书《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越王勾践拥有巨匠欧冶子所铸的五把天地间最好的宝剑湛卢、纯钧、胜邪、巨阙和鱼肠。

别国诸侯打算用“有市之乡二,骏马千匹,千户之都二”交换纯钧剑,但没有得手。

后来湛卢剑落到楚王手里,垂涎三尺的秦王立即发兵击楚,他还放出风声:楚王不交出宝剑,秦国绝不退兵。

结果楚王宁可与秦国开战也绝不交出心爱的稀世宝剑。

越王勾践剑是天下第一剑,它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

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

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纂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

越王勾践剑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

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出土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165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较大的。

整个墓室分为兵室、礼室、和乐室三大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九鼎八簋,鼎与簋是古代的礼器,列鼎的数量显示着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高低。

我们的考古人员对于墓主人真实身份的确定就是靠他们,所以把它摆在了首要的位置展示。

根据当时的礼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依次降低。

曾侯乙只是一个诸侯,却使用九鼎八簋下葬,实际是一种违法行为,孔子说: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指的就是这个乱世。

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墓类的乐器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在他巨大的坟墓里专门有一个墓室(东室)陪葬着乐器,这些乐器有:琴、筝、五弦各一件,瑟五件,笙一件,悬鼓一件,还有编磬、建鼓、排萧、瑟、抱鼓等等。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堪称“国之瑰宝”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

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时期楚赠曾国遗物,保存完整,出土时曾用原件举办过一次音乐会,敲响了《东方红》、《楚殇》等曲,震撼世人。

1、曾侯乙编钟的结构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

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

短架(左)长335、高273、长架(中、右)长748、高265厘米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

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八组: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搏l件。

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

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公斤。

编钟的悬挂有三种方式:下层钟用环挂式,挂钩为爬虎套环和双杆套环两种中层钟用钩挂式,挂钩为框架钩和焊钩两种;上层钟用插挂式,是以插销入挥、串钩钟钮。

2、曾侯乙编钟上的铭文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

铭文多数错金。

全部甬钟的记事铭文均为“曾候乙作持”5字,标明钟的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乙。

搏钟的铭文则记载楚王熊章为曾侯乙铸宗彝一事。

标音明文标示了钟的悬技位置或敲击部位及其所发音的名称,它们构成了十二半音称谓体系。

乐律理论记述了曾国与楚、晋、齐、申、周等国的律名对应关系。

钟铭所见律名28个、阶名66个,绝大多数都是前所未知的新材料。

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着。

3、曾侯乙编钟之音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

每件钟均有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可以分别击发而互不干扰,亦可同时击发构成悦耳的和声,证实了中国古编钟每钟双音的规律。

全套编钟具有深沉浑厚的低音、圆润淳朴的中音和清脆明快的高音。

其音域自C2至D7,共5个八度,仅比现代钢琴音域少两个八度(须知,其出现时间却早现代钢琴2000年),中心音域内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七声音阶的多种乐曲。

现代学者推断这套编钟不但可以演奏旋律,还可以演奏和声。

4、曾侯乙编钟的工艺及其装饰钟及钟架铜构件是铜、锡、铅合金,合金比例因用途而异。

用挥铸、分铸、锡焊、铜焊、铸镶、错金、磨砺制作而成,工艺精湛。

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

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

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极和2根彩绘撞钟木棒与钟同出。

据此并经实验判定,这套钟的使用共需5人:3人双手执小模,掌奏中、上层钟;2人各持撞钟木棒,掌奏下层钟。

科研人员发现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干四百多年前就摸索出了铜、锡、铅三种成份的最佳配方,以获得优美的音色;掌握了钟体大小,钟壁厚薄与音高的严格比例,铸造出不同音高的编制系列;设计了“合瓦式”的独特钟形与复杂的钟腔结构,形成了奇妙的一钟双音和优美的旋律。

这套编钟都能别两个乐音,全部音域贯穿五个半八度组,高音、低音明显,中间三个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由于有了完备的中间音,所以能在任何一个音上灵活自如地旋宫转调。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高超,也显示春秋战国时我国音乐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尤为可贵的是,钟体和附件上,还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乐学理论以及曾和周、楚、齐等诸侯国的律名和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为我国研究传统乐律学和音乐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铭文简直可称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乐律书,它的出现弥补了古代文献关于乐律方面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先秦无“变宫”的说法,据弃了所谓“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为我们认识春秋战国乐律学的发展状况及其演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