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
非加氢深度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4 3
非 加 氢 深 度 脱 除 燃 料 油 中硫 化 物 的研 究 进 展
宋 华 孙 兴 龙 王 园 园
( . 庆 石 油学 院化 学 化 工学 院 , 庆 13 1 ; . 业 部 干 燥 机 械设 备 监 督 检 测 测试 中心 , 尔滨 103 ) 1大 大 63 8 2 农 哈 5 0 6
子 之 间的弱化学 键作用 而将其 加 以脱 除 的技 术 。
S—Z r od技术 是 目前 较 为 先 进 的 吸附 脱硫 技 术 。其 特点 如 下H : 油 辛 烷 值 损 失 低 ; 积 损 汽 J 体
(C ) F C 汽油 组 分 占总 组分 3% , 国成 品油 的调 4 我
生物脱 硫技 术 、 化脱 硫 技术 、 合脱 硫技 术 等 。 氧 络
现在研究较 多 的是 吸 附脱 硫 技术 、 取 脱硫 技 术 萃 和氧化 脱硫 技 术 。为此 , 者将 这 3种 脱硫 技 术 笔
研 究进展综 述如下 。 1 吸附脱 硫技术
速度快 , 萃取汽油的辛烷值损失少 , 汽油液收率尽 量高 , 剂 损 失 少 , 剂 易 再 生 且 再 生 后性 能不 溶 溶
摘
要
综述 了非加氢深度脱除燃料 油中硫化物 的技术进 展, 主要包括吸附脱硫技 术 、 取 萃
脱 硫 技 术 和 氧 化 脱 硫技 术 。吸 附 脱 硫 技 术 对 硫 化 物 的 选 择 性 较 差 , 很 难 达 到 深 度 脱 硫 目的 ; 且 而
萃取脱硫的溶剂选择较难, 且萃取 的硫 化物类 型较少 以及 溶剂 回收较难 , 使得萃取脱 硫技术难 以 实现工业化 。氧化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 件温和 , 操作 费用低 , 脱硫率 高 , 不产生 二次污染 等特 点, 尤其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 、 双氧水 为氧化剂对 燃料 油的氧化脱硫能达到 较理 想的效 果 , 是近 期
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研究

St dy o d o p i e d s lu i a i n o u n a s r tv e u f r z t fFCC a o i e o g sl n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7期
20 0 6年 7月
化
学
工
程
Vo . 4 No 7 13 .
C HEMI AL E C NGI EE NG( N RI CHI NA)
J1 2 0 u. 0 6
催 化 裂 化 汽 油 吸 附脱 硫 工 艺研 究
h d o e o u t c fo r t f3 M mi y r g n v l mer w a e o 00 ml i l n,v l me s a e v lc t f1 0 h~ .By a l zngt i g so d o tv o u p c e o iyo . nay i a l a fa s r i e p
u i. T fe t ft e prc s o d to s o d o t e d s lu ia in o s lu o t n fFCC a o i e, o t n n t he ef cs o h o e s c n iin fa s r i e u f rz t n u f r c n e to p v o g s ln ca e n mbe n o c .h o h lf f a o b n r i v siae . Th x e m e t l e ut h w t a t r f rbl u ra d n e tr ug ie o ds r e t we e n e t t d g ee pr i n a r s l s o s h t he p ee a e
硫化催化裂化(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发展研究

a t - x - t . 投术
工 业 技 术
硫化 催化 裂化 (州石化职 业技 术学院 , 兰州 7 3 0 0 6 0)
摘 要:作为一种应用 非常广泛的技 术,硫 化催化裂化 ( F C C ) 汽油吸 附脱硫 工艺符合 清洁能源的生产标准 ,具有 资金投入 小的优 势,能够有效 的减少汽车 污染物 的排放 量,缓解汽车尾气 污染 问题 。本 文主要对 F C C 汽油吸附脱硫工艺进行 简述 ,阐述 了 F C C 汽 油吸 附脱硫 工艺发展 状况 , 对F C C 汽油吸附脱硫工 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以期进一 步扩 大该工 艺技术 的应用 范围,为相 关研 究提供参考意见 。 关键词 :硫化催化裂化汽油 ;吸 附脱硫工 艺;发展研究
对 汽油 的馏分进 行重复 的 吸附 、脱 离操 作 ,直 至硫含 量符 合国家 规 3 F G C 汽油吸附脱硫 工艺的发展趋 势分析 定 的标 准 J 。F C C汽 油吸 附脱硫 工艺 技术 虽然不 损失 辛烷值 ,能 够 随着社会 经济 的高 速发展 ,环境 问题 日益严 重 ,降 低污染 物 的 最 大限度 的降低 硫含 量 ,但 在生产 效率 方面存 在很 大的不 足 。当前 排放 ,保护 生态环 境成 为世 界范 围内的一 项重要 任务 。近年 来 ,国 F C C汽 油吸 附脱硫 工艺主 要包 括化学 吸附脱硫 技术 和物理 吸附脱 硫 家 相继加 大对汽 油硫含 量指标 的控 制力度 ,研发 降低汽 油 中硫含量 技 术两大类 ,其中前者 又涵盖 I R V A D 工艺、L A DS脱硫技术 等 ,而 的技术势 在必 行。污 染小 、有 效 降低硫含 量 、实施过 程简便 、成 本 后 者则包 括 T R E ND 工艺和 S - Z o r b技术 ,不同工 艺技术 的应用 范 围 投入 少是 F C C汽 油吸 附脱硫工 艺技术最 显著的特 征 ,能够 进行重 复 不同, 所发挥 的作 用有所差异 , 各 种技术要求 的操 作环境也不尽 相同 , 利用, 具 有极高 的应用 价值 】 。 在科学 技术 日益完善 的现代化社会 中 , 具有各 自的 优势 ,但也不 可避 免的存 在一 些弊端 ,这些 吸附脱 硫工 F C C汽油吸 附脱硫 工艺 技术 已经逐渐 在一些 城市试 点推 广应用 ,形 艺技术在都 能取得 良好 的汽油脱硫吸 附效果 O 成了工 业化发 展模 式 ,但在 应用 过程 中也存在 的一些 不容 忽视 的 问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旧 。
(表
,
1
) 推出了
,
“
空气净化工 程
。
清洁汽 车行动
”
分三 阶段 实施
“
第
一
阶段从
”
2000
年起 实行新 的
l 4 7 6 1 19 9 9
,
车用有害物质控制标准
9 1 / 4 1 /E E C 4
,
以及 分 布情况 是 催化裂 化汽 油脱硫 技术 研 究 的出发
( GB
) 与欧洲
( 即欧洲 I )
嚣
60 % 25 % 15 %
化 合 物可 以 通 过 蒸 馏 切 割 进 入 柴 油 馏 分 中 同样 达 到 降 低 汽 油 中硫 含 量 的 目 的
一
程 直接 脱 硫 技 术 以 及 F CC 汽 油 精 制 脱 硫 技 术
而 且 行之
,
在催 化 裂化
艺 过 程 中直 接 脱 硫 是
个比较经 济
有 效 的 方 法 其 发 展 方 向 是 研 制 新 型 的 具 有 降 硫 性 能 的 中孔 ( 介 孔 ) 和 高 活 性 的 活 性 组 分
,
的催 化 裂化 催化 剂或 助 剂
油
∞0
。
的 硫 来 自催 化 裂 化 汽
物排放量 会增 加
化 物会 增 加
9%
。
18 %
,
氧化碳会增加
,
氮氧
因此 降低
,
汽 油 的硫 含 量 已 成 为 我 国各
由此 可 见 降 低 汽 油 中 的 硫 含 量
‘
炼 油 企 业 的 当务 之 急 而 开 发 相 应 的 催 化 裂 化 新 技
催化裂化汽油非临氢吸附脱硫新技术

催化裂化汽油非临氢吸附脱硫新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气体净化》
【年(卷),期】2003(003)002
【总页数】1页(P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6.21
【相关文献】
1.催化裂化汽油流化床非临氢改质工艺研究 [J], 刘丹禾;郝代军;龚旭辉;焦云
2.催化裂化汽油非临氢吸附脱硫新技术 [J], 张晓静;秦如意;刘金龙;李燕;胡滨;赵智刚;张昀
3.多组分吸附剂级配技术提高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性能 [J], 汲德强;范跃超;秦玉才;宋丽娟
4.催化裂化轻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研究 [J], 翟莉慧;兰创宏;芦琼;王玫;刘飞;肖寒;马应海
5.非临氢条件下流化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芳构化HZSM-5催化性能的研究 [J], 丁一慧;梁吉锋;王永刚;鲍晓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催化裂化汽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21 0 2年 4月
广
州
化
工
Vo . 0 No 7 14 .
Gu n z o emia nd ty a g h u Ch c lI usr
Ap l2 2 i r . 01
催 化 裂 化 汽 柴 油 非 加 氢 脱 硫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李长海 ,张 伟 ,赵 翔
L ha g—h l /C n a ,ZHANG i We ,ZHAO a g Xin
( aa a oai a & T cnc l ol e i in uh ni 3 6 0 hn ) K rm yV ct n l eh i l g ,Xn a gD sa z 8 3 0 ,C ia o aC e j
830 ) 3 6 0
( 克拉 玛依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疆 新
独 山子
摘 要 : 概述了世界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要, 以及各大石油公司对催化裂化汽柴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正
在开发和应用 的非 加氢脱硫技术概况 。重点介绍 了膜法脱硫 和生物脱硫 , 展望 了非加 氢脱 硫技 术的应用前景 。
关键 词 : 汽油; 柴油; 脱硫; 进展
中图分 类号 :E T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 672 1)7~ 01 0 1 1 97 (02 0 04 — 3 0
Re e r h fNo —H y r de u f rz to o sa c o n — d o s lu i a in n FCC s l nd Dis l Ga o i a e e ne
h d o e u f rz to s p o p ce n h l de u f rz t n a d bid s l iain we e fc s d o . y r d s lu ia in wa r s e t d a d t e f m s lu ia i n o e u f z to r o u e n i o ur Ke r s:g s l y wo d aoi ne;d e e ;d s lu iai n;p o r s i s l e u f rz t o rge s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氧化及萃取脱硫的研究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氧化及萃取脱硫的研究
随着汽油的日益普及,为了确保汽油的质量和便携性,对它进行催化裂化汽油氧化处理和萃取脱硫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氧化和萃取脱硫的机理,以及在过程中将汽油转化为清洁汽油的技术条件,以减少汽油排放的污染。
由于汽油的分子结构和一氧化碳混合而形成的体系内键,使得汽油很难处理,而催化裂化技术则是将汽油中C8-C15游离酸分子分解为C2-C7烷基砜,部分C15-C20烷基砜,以及游离气体。
采用催化剂分解汽油,并使部分分子振荡核磁共振(NMR),光谱和其他分析技术进行识别与定量,分析催化剂表面催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反应改善了汽油催化裂化的效率,使汽油更易于储存和划定,有利于减少汽油排放的污染。
催化裂化汽油氧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汽油的淨化效果,脱除汽油中的硫化物,使汽油的清洁程度得到改善。
在催化裂化汽油氧化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的氧化剂,以催化汽油中的硫化物及颜色,使汽油更易于燃烧,从而使汽油更清洁,减少汽油排放的污染。
催化裂化汽油氧化技术还改善了汽油的起动性能和发动机性能,可显著提高发动机燃料经济性,同时也可减少物料消耗,有效降低硫化物排放量,维持汽油的纯净有序。
因此,催化裂化汽油氧化和萃取脱硫技术在汽油清洁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改善汽油的发动机性能,降低汽油排放的污染,保护环境,提高汽油质量和便携性。
催化裂化汽油流化床非临氢改质工艺研究

一 2 7一
馏分 , 其质量 比为 4 5 。其性质 如表 3 4:6 。
表 3 试 验 原 料 性 质
T b e3 P o e t so s fe so k a l r p r e f e t e d tc i t
剂 平 均活性 降低 而下 降 。不 同 的改质条 件所 得物
剂循环量条件 , 汽油烯烃含量 、 改质 硫含量降低 幅度 大 ; 相反 , 裂化气产 率和丙 烯选择性 提高。加 工重馏分 汽油 则
时改质汽油收率高 , 较全馏分汽油改质烯烃含量 降幅稍低 。 但
关 键 词 : 化 裂 化 汽油 催 脱硫 降烯烃 流 化床 反应 沸 石 催 化 剂
本 研究采 用 非 I 手 段 , 连 续再 生 的流 化 临氢 在 床反应 器 中对 催化 裂化 汽油 的改质过 程进 行 了研
积为 1L釜式蒸 馏试 验装 置上 获得 轻 重 汽油 两种
收稿 日期 :06— 5— 3 20 0 2 。 作 者 简介 : 丹 禾 , 刘 高级 工 程 师 ,9 9年毕 业 于 天 津 大学 化 学 18
工程 系工业 催化专业 , 获学 士学位 ,96年 毕业于 中国科学 19 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获硕士学位。曾获 中国石化 总公 司 科技 发明奖一项 、 科技 进步一等 奖一项 、 科技进步 三等奖 二 项 。19 9 8年获“ 中国石化 总公 司青年 岗位能 手” 号 ;05 称 20 年获 “ 阳市青年科技专家” 号。现 任工程 研究院 工艺研 洛 称
l 试验 及原 料 1 1 催 化剂 和试验 装置 .
烷值 ( O 分布 见表 2 R N) 。
表 2 催 化 裂 化 汽 油 窄 馏 分 性 质
T b e 2 P o ris o ar w fa t n F C n p ta a l r p t n ro r ci s o C a h h e e f o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
本文以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接着对各种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供读者参考。
标签: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类日常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汽车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近几年来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节能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汽车作为人类社会能源的主要消耗者和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之一,汽车尾气排放质量已经成为了当今衡量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方国家在二零零九年就提出了关于汽车排放的严格标准,我国一些一线城市也紧跟西方国家的步伐,纷纷提出了我们国家的汽车排放控制标准。
因此,汽车排放控制已经成为了很多汽车生产企业的工作重心,汽车排放中的硫类污染物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来自催化裂化汽油,所以,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技术将会是本文的论述重点,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主要集中在加氢脱硫技术方面,这种脱硫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油的辛烷值,从而在控制排放的同时降低了汽油的使用性能,除此之外,加氢脱硫的投资成本比较高,使用操作比较复杂,然而,非加氢脱硫技术具有使用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强等显著特点,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关注重点,因此,本文以下内容将展开对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
2 非加氢脱硫技术
2.1 吸附脱硫技术
吸附脱硫技术具有其他脱硫技术所不具有的突出优点,相比于其他脱硫技术,吸附脱硫技术能够在不影响汽油使用品质的前提之下达到对汽油的脱硫目的,除此之外,吸附脱硫技术的脱硫率比较高,脱硫率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而且,吸附脱硫技术的投资费用比较低,脱硫过程比较简单,十分符合我国国情之下的汽油脱硫技术要求。
吸附脱硫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化学吸附,吸附脱硫技术利用可重复利用的选择性吸附剂,通过对汽油当中的硫、氮、氧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吸附,来达到对汽油的非加氢脱硫目的,吸附脱硫技术相比于加氢脱硫技术,可以降低脱硫成本百分之五十以上,目前国内关于吸附脱硫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2.2 生物脱硫技术
生物脱硫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一些好氧和厌氧微生物来对汽油当中
的硫类化合物进行去除,从而达到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目的。
生物脱硫技术通常作为加氢脱硫技术的补充脱硫技术,因为生物脱硫技术能够有效的去除汽油当中加氢脱硫技术难以除去的一些硫类化合物。
除此之外,由于生物脱硫技术的主要利用工具是微生物,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在脱硫过程当中对汽油的使用品质产生影响。
而且生物脱硫技术对工作条件的要求比较低,而且使用操作过程比较简单,整个脱硫过程完全能够在常温常压的环境之下进行,因此,生物脱硫技术不仅降低了汽油脱硫的投资成本,而且还减少了汽油脱硫的操作成本,并且整个脱硫过程的污染物排放极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3 氧化脱硫技术
氧化脱硫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汽油和氧化剂以及催化剂反应,将汽油当中的硫类化合物反应变成容易去除的化合物,然后利用萃取或者吸附的方法来对反应之后的化合物进行去除,从而达到对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的目的,氧化脱硫技术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使氧化剂重复利用,从而间接的降低了汽油脱硫过程的成本。
氧化脱硫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比较成熟的脱硫技术之一,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氧化脱硫技术有普通氧化脱硫技术、ASR氧化脱硫技术、超声波氧化脱硫技术、生物氧化脱硫技术、光化学氧化脱硫技术以及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等,这些新型氧化脱硫技术的开创,进一步的降低了氧化脱硫技术的操作成本,降低了对脱硫条件的要求,简化了氧化脱硫技术的操作流程,减少了氧化脱硫过程当中污染物的排放。
2.4 水蒸气催化脱硫技术
水蒸气催化脱硫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和加氢脱硫技术的工作原理具有相似之处,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氧化铀,在九百七十八千帕的高压环境当中,汽油和水蒸气在固体床反应器当中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目的,由于这种脱硫技术取代了氢气的使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脱硫成本,而且这种脱硫技术能够对多种油品进行脱硫处理,而且脱硫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优点使得水蒸气催化脱硫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结语
本文对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论述,然后分析了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突出优点,随后介绍了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相关方法,对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供读者参考学习。
参考文献:
[1]沈海涛. 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餾分加氢脱硫新技术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2]李涛,吴明清. FCC汽油轻馏分非加氢脱硫脱氮的实验室研究[J].石油商技,2013,31(03):81-87. [3]王亮.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