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

合集下载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急需!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急需!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急需!示例文章篇一:《〈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我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哎呀,那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似的,可难受了。

电影里那些战舰啊,一艘艘可威风了。

咱们的北洋水师,那也是有厉害的战舰的,像镇远号、定远号。

水师里的士兵们一个个也都精神抖擞的,就盼着能在海上大显身手呢。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个时候,能像那些士兵一样保卫国家,那得多光荣啊。

我看到邓世昌他们,每天刻苦训练。

那训练的场景,就像我们在学校里为了考试拼命复习一样认真。

他们在海上操控着战舰,炮口指向远方,就好像是一群勇敢的猎人,而那些敌舰就是猎物。

可是呢,那些日本鬼子也不是好惹的。

他们的战舰也很厉害,而且他们野心勃勃的,就像一群饿狼看到了肥羊,就想把咱们的大海给霸占了。

电影里有个情节,咱们的水师缺炮弹了。

这就像一个战士上战场没带够子弹一样啊,这怎么打仗呢?我当时就特别着急,我想那些士兵肯定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些当官的呢,有的在想办法,可有的就只知道发愁。

我就想,要是我能给他们变出好多炮弹就好了。

再看看那些士兵打仗的时候,那可真是勇敢。

邓世昌开着致远号冲向敌舰的时候,就像一只愤怒的公牛冲向敌人。

他心里肯定在想,就算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我当时眼睛都不敢眨,紧紧盯着屏幕。

我在想,他怎么就这么勇敢呢?换做是我,我能做到吗?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大英雄,他的那些士兵兄弟也都是英雄。

看完电影,我就特别生气。

那些日本鬼子太坏了,就想欺负咱们。

可是我也有点难过,咱们当时的清政府怎么就那么软弱呢?咱们的水师那么勇敢,却因为很多原因打了败仗。

这就好比一群努力干活的人,却被那些不好好干活还捣乱的人欺负了,这公平吗?我觉得不公平。

从这部电影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咱们国家要强大,就得有厉害的军队,还得有很多很多的炮弹啊武器啥的。

而且啊,大家都得团结起来,就像咱们班同学一起参加拔河比赛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要是咱们不团结,那别的国家就会来欺负咱们。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甲午大海战》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期,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与日本海军展开决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一)1894年的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9年了。

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今天,看了《甲午大海战》,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电影主要讲述了:邓世昌从小就有一颗爱国之心,长大后成为了北洋海军“致远”舰的舰长。

中国从英国买回重甲舰,日本也准备花重金购买军舰。

但是因为日本买不起,明治天皇便以身作则,缩衣节食,一天只吃一顿,还从自己的薪水中抽出十分之一来捐款,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而我们中国,却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慈禧太后的挥霍无度,终于使中国走向衰弱。

而邓世昌在甲午海战刚开始的时候,因“致远”不幸被鱼雷炸为两节,邓世昌本来有机会逃走,可他宁死也要和日舰同归于尽。

他的爱犬——太阳,也随着他一起牺牲了。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他们的英雄主义所感动,他们真是太伟大了!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要永远记住“甲午海战”这段屈辱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把她建设成繁荣富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二)今天我窝在家里,想着周五看的《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中,我军有四艘舰船被敌舰击沉,只有济远、镇远和致远幸免于难。

不久,致远号也不幸中弹,但邓世昌下令向敌舰冲去,不幸被鱼雷击中,炸成了两半。

邓世昌等人誓与敌舰同沉,可惜后来没碰到敌舰,就沉入了深渊。

邓世昌等人爱国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动。

他们是人民的榜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如果每个人都像邓世昌一样,那中国一定会繁荣富强。

然而,现在的中国却不是最和平的国家。

现在有多少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扰乱社会治安?有多少人因为吸毒从国家栋梁变成了一无是处的人?这些我们都应该反思。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4篇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4篇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观《甲午大海战》有感4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甲午大海战》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1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爱国电影《甲午大海战》。

这部电影演映了我们中国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同时也颂扬了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战是甲午战争中的一场,虽然我们北洋水师团结一致,誓死对抗日本军队,但是兵力悬殊,还是以失败告终。

中国被迫签下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部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邓世昌和慈禧太后。

邓世昌,爱国将领,率领士兵对抗日本军队,最后和“太阳”(一条狗)一起淹死在水里。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邓世昌让士兵们把冲锋旗挂起,可挂旗的士兵被炮弹炸死了,眼看冲锋旗就要落下了,这时邓世昌手里拉着挂旗的绳子死也不松手,船被烧了也不放,舰在人在,舰亡人亡。

他这种爱国主义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可当邓世昌等战士正在拼死护国时,慈喜太后和众妃子却在一起看戏,还曾把战士们作战用的战船当做私家游轮玩。

当然,还有李鸿章等腐朽势力,国难当头时,他们却还在逍遥。

战士们保家护国连命都丢了,他们还要俯首投降。

如果中国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样,那该有多好啊。

他自己宁可少吃一顿饭,省下来的钱用来买大炮、战船,还鼓动他的臣民为战舰捐款。

日本有这样的领导者能不战胜我们中国吗?从这段历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们爱国勇敢,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更看到了因领导阶层贪图享乐,目光短浅而导致丧权辱国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c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你准备好了吗?观《甲午大海战》有感2夜色已深,我踏着月色从电教室漫步回宿舍。

刚刚参加完文学社举办的电影欣赏讲座活动,我的心情异常激动,但拂面吹来的一阵秋风却让我的脑子清醒了起来,同时我也开始沉思……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了辱国丧权的《马关条约》,故事背景虽然惨痛,可在许多英勇牺牲的勇士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精忠爱国的邓世昌。

经典优秀影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范文5篇

经典优秀影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范文5篇

经典优秀影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推荐范文5篇《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1894年的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的为过着幸福安定生活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虽然我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学生,但当我看完电影的时候不能不说是沉重的。

在课本上正正经经的方块字的背后,没有人知道那是多少的鲜血。

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有一艘英国制造的先进的快式军舰,邓世昌、刘步檐等在英国留过学的大臣们想买下这艘军舰,这个消息同样被日本天皇知道了,他立刻通知各位将领开会,买下这艘英国制造的快式军舰,其中,一位军官说军费不足,日本天皇动员各个将领捐款买下这艘船,他首先从他的月俸中拿出三千万!他一动员,日本将领们一起捐款买下了这艘船,并命名为“吉野号”。

几天后,日本士兵没有粮食可吃,日本天皇知道了,他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节省下来的饭给士兵们吃。

而在海的另一边,慈禧太后即将满六十大寿,为了给自己过六十大寿,慈禧太后以“北洋舰队”成立以后已经买了好多军舰为由不再买新式军舰,省下买军舰的钱去修颐和园。

北洋水师的舰艇老旧,没有真炮弹,只有演练弹,在战斗中频频击中日舰却不爆炸,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超勇舰管带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林履中,济远舰大副沈寿昌,致远舰帮带陈金揆,经远舰帮带陈荣,镇远舰帮带杨用霖,来远舰大副徐希颜全部壮烈牺牲。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陆军提督张文宣戴宗骞都不屈自杀殉国。

事实上,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同伴和爱犬相救,但他没有接受,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

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

但他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

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一)看完《甲午大海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都不能平静下来。

这是一部能够涤荡我的灵魂的电影,它让我知道了这一段历史背后的故事,那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的时代——现在就真真切切地解剖在了我的面前。

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明了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新的认识。

也许以我的资格,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事实,但是多重线索的交织,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爱国的信仰是它的大脑,不降的坚守是它的心脏,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是它的四肢手足,这些便构成了活生生的历史。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我看着致远舰沉没的.时候我的心是刺痛的。

但我想,中国人或许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感性,历史不是你在学校不学习他就不需要你去了解的东西。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身体里流着中华祖先的血液。

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与自己流着同样的血却还在醉生梦死的人,为了祖国牺牲了自己。

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我们的国家的每一段历史,更有义务去热爱我们的国家。

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

邓世昌并非是甲午海战中英雄的个例,也并非是整个大海战中中国方面的总指挥人。

但他的在这段历史中所展现出的是一个中华民族定义下的英雄的所有层面的美。

事实上,在致远舰沉没之后,邓世昌完全是有机会活下去的,但他没有,他选择了他所信仰的“与舰同沉”的理念。

这和当时那个官员各种中饱私囊各种花天酒地各种结党营私要反差很大,这一切皆是因为他们信仰与理念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整日灯红酒绿的官员并没有明白:人活一世,并不是非要在乎钱在乎名在乎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精彩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精彩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精彩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精彩1回顾历史,特别是离我们最近的清代,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最悲惨,最耻辱的一段历史。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在日本的蓄谋下被挑起,清政府被迫应战。

战争的结果是残酷的,让清政府引以为傲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赔款割地更是空前的过分,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这些本是中国的领土割让给日本。

日本可是区区弹丸之地,就能够凭借一场战争的胜利就要求清政府割让给他那么多的土地,这让那些本就不怀好意的列强们更是加快了侵犯中国这片富饶土地的脚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明显,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刺激是很大的,它对那时的中国也是有着重大的影响的。

接踵而至的瓜分狂潮,更是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王国灭种的重大危机感。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里总是有那么一部分觉醒的人,他们带领着国人冲破枷锁,经历了磨难,建设了新中国,有了此刻的完美生活。

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这些伟大的运动虽然它们所代表的观念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摆脱当时悲惨的现状,创立一个让人民幸福生活的国度,这是一个伟大的梦,它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最终实现。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精彩2啊,我终于感受到了中华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哎,清朝真不是一般的腐败!这部电影主要说的是十九世纪末,也就是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公然击沉我国船只“高生号”,并于一八九四年在中国领海公然挑衅生事。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畏惧日寇极力主和。

日本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百姓平民们无辜遭难。

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毫不畏惧,坚决要求和日寇作战。

但李鸿章借口保存我军实力,多次拒绝官兵的请战要求,邓世昌还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_描写作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_描写作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

下面网要分享给你的是甲午大海战观后感,希望你能喜欢。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篇1 “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座右铭,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

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

战败后的清政府,开始总结经验,是什么原因使清镇府导致失败。

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

就是这场战争,使得多少爱国志士以身殉国。

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

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身正气,与舰同亡。

在“致远舰”中炮倾斜后,弹药用尽。

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多少次的炮弹轰击,多少次的忍痛坚持却还是失败了。

眼看着那枚炮弹穿击铁甲打在了敌人的“心脏”里,如果那枚炮弹一爆炸是否1 / 6胜败会再议论一番。

但那颗炮弹却是一颗臭弹,甚至还有些炮弹因做工不细而不能上膛,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却出现了。

有些人说如果当时清政府出银子买下那艘新式的英国军舰,也许胜败就会另堪别论了。

但事实会如此吗?有些人会拍着胸脯说“会的”。

但那中说法是不对的,如果那艘军舰被买下来只会拖延失败的时间而已。

因为政府的腐败,你给他在好的军事装备就算这一仗打赢了,那下一仗呢?这一仗打赢就代表着没有人再“欺负”你了吗?归根结底,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这样一个落败的腐朽的政府给它在好的军事装备也不会有太好的结局。

就像将要落山的夕阳,那微弱的光芒和那即将散失的血一样红色是无法改变的。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编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一:1877年,年轻无为的光绪帝励精图治,决定振兴中华,可是由于西太后慈禧的“垂帘听政”,使强盛的大清帝国正式走向衰弱。

而此时,在日本,明治天皇开始亲政,他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发动了着名的“明治维新”,使弱小的日本强大起来。

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扩张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终于是日本发动了黄海大战。

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

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战中,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无情地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

邓世昌命令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

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坚定地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

邓世昌坠身入海,部下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他的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

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这一幕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连日军也肃然起敬。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

在甲午战争中,虽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奋战,但仍因为不少官员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还逼迫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投降主义签订了《马关条约》。

我悲愤,悲愤政府的无能,悲愤军队腐败;我叹息,叹息日本的改革,叹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钓鱼岛被夺,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无能,哭泣失败的变法!从清代“甲午事件”,联想到现代的“钓鱼岛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国真的这么弱吗?其实,中国也不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
“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座右铭,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

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

战败后的清政府,开始总结经验,是什么原因使清镇府导致失败。

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

就是这场战争,使得多少爱国志士以身殉国。

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

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身正气,与舰同亡。

在“致远舰”中炮倾斜后,弹药用尽。

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多少次的炮弹轰击,多少次的忍痛坚持却还是失败了。

眼看着那枚炮弹穿击铁甲打在了敌人的“心脏”里,如果那枚炮弹一爆炸是否胜败会再议论一番。

但那颗炮弹却是一颗臭弹,甚至还有些炮弹因做工不细而不能上膛,这些本不应
该出现的情况却出现了。

有些人说如果当时清政府出银子买下那艘新式的英国军舰,也许胜败就会另堪别论了。

但事实会如此吗?有些人会拍着胸脯说“会的”。

但那中说法是不对的,如果那艘军舰被买下来只会拖延失败的时间而已。

因为政府的腐败,你给他在好的军事装备就算这一仗打赢了,那下一仗呢?这一仗打赢就代表着没有人再“欺负”你了吗?
归根结底,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这样一个落败的腐朽的政府给它在好的军事装备也不会有太好的结局。

就像将要落山的夕阳,那微弱的光芒和那即将散失的血一样红色是无法改变的。

官僚的贪污和皇家的奢侈,眼看着海上的战火炮声在一个接一个的带走热血的战士时,皇宫里正在看大戏,这样的政府怎会胜利。

打不过就不打,躲得过就去躲。

我们在新世纪的曙光下,脚下踩着多少革命志士抛洒过热血的土地。

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怎会换来一个崭新的另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

我很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

中国发展靠我们,而我们心中的热血奔腾,胸怀大志。

革命的精神传承给了我们,我们必须接手并发扬光大,去完成历史的使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忘国耻。

对,不忘国耻背负着历史的使命。

心中的战火再也难以平息,让我们:
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作为一个男孩子,军事和历史一向是我课余的爱好。

所以我利用双休日的空闲,从网上下载了电影《甲午大海战》,认真地观看、仔细地体会。

不过说心里话,对讲述一百多年前甲午海战的故事,我是有点抵触情绪的。

因为对中国来说,那是一场失败的战役,看了以后心情非常不爽。

当然,从中可以懂得一些道理,也算没有白看吧。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那么在甲午海战中,清朝的海军落后在哪里呢?看看北洋舰队,军舰都是进口的,相当先进,吨位、航速都不落后于日本海军,指挥官也大都有在欧洲留学的经历,那为什么遭到惨败呢?原来他们的落后主要在组织、观念等方面。

例如,火炮是先进的,但是弹药却很差,打到日本军舰上不会爆炸;例如,由于士兵的战斗意识差,平时都不爱护设备,让日本的暗探回去报告说“中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上全蒙了一层灰,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再有,军费被贪污了,所以无法添置最新的设备。

难怪电影中李鸿章无奈地说:“大清每年的钱财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相当不错了。


如今,日本又在钓鱼岛蠢蠢欲动。

但我们再也不是腐朽的清王朝了。

当年致远舰长、电影的主人公邓世昌说:“让血液来警醒世人吧。

致远,是到达远方的意思,希望我们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走向深蓝。

”。

我们可以告慰邓世昌,
这一天已经来到了。

我们的祖国有许许多多让人们感到自豪的事情,同时我们的祖国也有一些让人感到耻辱的事情;比如《甲午大海战》,下面就是我看后的观后感。

日本为了扩大海军,到处抢离海岸处别人的地盘,还到处杀人放火;十分可恶!我觉得日本人太残忍了,我非常讨厌日本人,勇敢的战士们为了保卫我国的每一寸土地,许多战士都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说到这,我觉得慈禧太后也有错,本来中国的船就比日本人击坏了不少;为什么不买几艘,难道就为自己的六十大寿让日本杀死那么多无辜的老百姓。

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地守护我们国家的领土。

祖国是伟大的,我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个地区。

我们的祖国是强大的,我决不允许日本再次侵略我们的祖国,从此以后我决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做个有用之才,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更强大、更富饶。

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希望大家都有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

这时候,我想起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中国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不会让任何国家侵略我们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