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奇书——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

合集下载

养生奇书——遵生八笺《前言》及目录

养生奇书——遵生八笺《前言》及目录

养生奇书——遵生八笺《前言》及目录养生奇书——遵生八笺《前言》●前言《遵生八箋》是明代著名養生學著作。

書凡十九卷,目一卷,按內容分為八類,每類一箋,故名八箋。

計有清修妙論箋、四時調攝箋、起居安樂箋、延年卻病箋、燕閑清賞箋、飲饌服食箋、靈秘丹藥箋、塵外遐舉箋。

對養生延年的論述,從身心修養,起居飲食,吐納導引,靈方妙藥,到琴棋書畫,花草魚鳥,無所不及,切於實用。

故自刊行之後,即受到廣泛的注意。

作者高濂,字深甫,號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漁。

錢塘人(一作仁和人,均在今浙江省杭州市),生卒年不詳,活動約在明嘉靖、萬曆間。

《明史》無傳,但據有關文獻記載,其生平大致有三個方面。

首先,高濂是個著名的藏書家。

高氏“家世藏書”,“博學宏道,鑒裁玄朗”(《遵生八箋》屠隆序)。

“少志博習,得古今書最多,更善集醫方書”(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三)。

“嘗築山滿樓於跨虹橋,收藏古今書籍。

其印記曰妙賞樓藏書,曰高氏鑒定宋刻版書,曰高深父妙賞樓藏書。

又有五岳真形圖,每冊首皆用之”(丁申《武林藏書錄》卷中高瑞南)。

其次,高濂又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

高氏工詩和戲曲,傳世有《雅尚齋詩草》、《芳芷樓詩》,以及傳奇《玉簪記》、《節孝記》。

《武林藏書錄》謂“《雅尚齋詩草》頗得自然之雅趣。

”而《四庫全書總目》則認為《大旨主於得乎自然以悅性情,故往往稱心而出,無假乎鍛煉之功”。

第三,高濂一生,頗好養生,高氏自謂“余幼病羸,復苦瞶眼,癖喜談醫。

自家居客游,路逢方士,靡不頓首傾囊,以索奇方妙藥,……自治羸疾頓壯,矇疾頓明。

用以治人,應手奏效。

”又服“延齡聚寶酒”,“年三十九歲服起,於六十四歲,鬚髮如漆,齒落更生,精神百倍,耳目聰明,比前大不同矣”。

甚得養生之益。

作為一個養生家,高氏對養生延年袪病有著系統的認識,表現出鮮明的特點。

高氏認為生命是十分寶貴的,每個人都應該十分珍惜生命,而不當輕易損害。

所謂“尊生者,尊天地父母生我自古,後世繼我至今,匪徒自尊,直尊此道耳。

养生奇书——遵生八笺《飲饌服食箋》

养生奇书——遵生八笺《飲饌服食箋》

养生奇书——遵生八笺《飲饌服食箋》养生奇书——遵生八笺《飲饌服食箋》飲饌服食箋上卷高子曰:“飲食,活人之本也。

是以一身之中,陰陽運用,五行相生,莫不由於飲食。

故飲食進則穀氣充,穀氣充則血氣盛,血氣盛則筋力強。

脾胃者,五臟之宗,四臟之氣皆稟於脾,四時以胃氣為本。

由飲食以資氣,生氣以益精,生精以養氣,氣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須以為用者也。

人於日用養生,務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為五內賊,是得養生之道矣。

餘集首茶水,次粥糜、蔬菜,薄敘脯饌醇醴、麵粉糕餅果實之類,惟取實用,無事異常。

若彼烹炙生靈,椒馨珍味,自有大官之廚,為天人之供,非我山人所宜,悉屏不錄。

其他仙經服餌,利益世人,歷有成驗諸方,製而用之有法,神而明之在人,擇其可餌,錄之以為卻病延年之助。

惟人量己陰臟陽臟之殊,乃進或寒或熱之藥,務令氣性和平,嗜欲簡默,則服食之力,種種奏功。

設若六欲方熾,五官失調,雖餌仙方,終落鬼籍,服之果何益哉?識者當自商榷。

編成箋曰《飲饌服食》。

序古諸論真人曰:“脾能母養余臟,養生家謂之黃婆。

司馬子微教人存黃氣,入泥丸,能致長生。

太倉公言安谷過期,不安谷不及期。

以此知脾胃全固,百疾不生。

江南一老人,年七十三歲,壯如少者。

人問所養,無他術,平生不習飲湯水耳,常人日飲數升,吾日減數合,但只沾唇而已。

脾胃惡濕,飲少胃強,氣盛液行,自然不濕,或冒熱遠行,亦不念水。

此可謂至言不煩。

”“食飲以時,飢飽得中,水谷變化,沖氣融和,精血以生,榮衛以行,臟腑調平,神智安寧。

正氣充實於內,元真通會於外,內外邪沴,莫之能幹,一切疾患,無從而作也。

”“飲食之宜,當候已飢而進食,食不厭熟嚼;仍候焦渴而引飲,飲不厭細呷。

無待飢甚而食,食勿過飽;時覺渴甚而飲,飲勿太頻。

食不厭精細,飲不厭溫熱。

”太乙真人《七禁文》其六曰:“美飲食,養胃氣。

”彭鶴林曰:“夫脾為臟,胃為腑,脾胃二氣,互相表裏。

胃為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為中央,磨而消之,化為血氣,以滋養一身,灌溉五臟。

春节特辑:吃喝中话养生——《遵生八笺》饮食篇深度解析

春节特辑:吃喝中话养生——《遵生八笺》饮食篇深度解析

春节特辑:吃喝中话养生——《遵生八笺》饮食篇深度解析春节期间,来点好玩的。

之前,初步介绍过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这部养生百科全书最大特色在于将吃、喝、玩、乐也融入养生体系。

不但如此,高濂还大讲特讲,其八篇养生体系有关吃喝玩乐占了一多半,而其中有关服气、导引、按摩内容不足一半。

今天详细讲吃和喝。

一、《四时调摄》篇吃喝养生理论要点其实,第一篇《清修妙论笺》也有不少饮食理论。

毕竟,《养生大要》说养生体系:“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yyao,十曰禁忌。

”但,我们不理这些大理论,直接看干货。

《四时调摄》讲吃喝理论,分别从春夏秋冬四时讲吃喝补宜,又详细从12个月来细说,酸甜苦辣吃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四时,主要是从中原一带四季分明气候而言,对于南方温暖和北方极寒不适合。

而且现代有空调设备,其实四时已经不明显。

1. 春季养生的饮食之道《黄帝内经》认为,春为肝气萌发,“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春季整体而言,适合多吃点甜的,少吃酸的。

又说春季阳气上升,少吃发热之物,如饮酒过量。

如果是雨季,少吃汤水,避免湿气。

高濂“春季逸事”中,还介绍了一些春季美食习俗:如,系煎饼(红丝挂煎饼),食生菜(春饼生菜号春盘,故苏诗:“青蒿黄韭试春盘”)、杏酪枣糕(寒食日,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以面裹枣蒸食,谓之枣糕)等。

大致是当季的蔬菜和花入食。

2.夏季养生的饮食之道高濂认为:“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

”又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

”“宜桂汤、豆蔻熟水,其于肥腻当戒。

”嗯?夏季不能吃凉的,这不是违背现代人的习惯,夏季要吹空调,吃冷饮啊。

高濂“夏季逸事”中,介绍的美食中,粽子是一大特点,有造百索粽、九子粽、射粉团等。

3.秋季养生的饮食之道秋季吃喝,应“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秋季多吃酸的,少吃辣的。

又说,“秋谷初成,不宜与老人食之。

元明清时期的药酒和滋补酒

元明清时期的药酒和滋补酒

元明清时期的药酒和滋补酒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

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元明清时期,出版了不少著作,为整理前人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饮膳正要》是我国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共三卷。

天历三年(1330年)刊。

忽思慧为蒙古族营养学家,任宫廷饮膳太医时,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

书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

具有重要的价值。

书中的一些补酒,虽没有详细记载,但都是颇为有效的,在《本草纲目》中则有详细记载。

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万历六年(1578年)成书。

该书集明及历代我国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广泛涉及食品学,营养学,化学等学科。

该书在收集附方时,收集了大量前人和当代人的药酒配方。

卷25酒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他本着“辑其简要者,以备参考。

药品多者,不能尽录”的原则,辑药酒69种。

除此之外,《本草纲目》在各药条目的附方中,也往往附有药酒配方,内容丰富,据有人统计《本草纲目》中共计药酒方约为200多种。

这些配方极大多数是便方,具有用药少,简便易行的特点。

《遵生八笺》是明代高濂所著的养生食疗专著,共十九卷,约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书40多万字,分为八笺,以却病延年为中心,涉及医药气功,饮馔食疗,文学艺术等。

其中的《饮馔服食笺》共有三卷,收酿造类内容17条。

酿造类中的碧香酒,地黄酒,羊羔酒等,均为宋代以来的名酒。

其中一些是极有价值的滋补酒。

此外在《遵生八笺》中的《灵秘丹药笺》中还有30多种药酒。

《随息居饮食谱》是清代王孟英所编撰的一部食疗名著,共一卷。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刊行。

因时食养宜忌两顾--《遵生八笺》的食疗养生思想

因时食养宜忌两顾--《遵生八笺》的食疗养生思想
参考文献:
[1]匡调元 . 体质食疗学研究 [ J] (10) : . 中医杂志, 1993, 38 626 .
市中买药, 并他人闻说病源, 不知药味, 送来服饵, 及 虎狼之药, 切宜仔细。若身有宿疾, 或时发动, 则随 其症状, 用温平顺气, 开胃补虚, 中和汤药, 调停饮 食, 或随食物变馔治之, 最为要法。 ” ( 《养老奉亲书・ 医药扶持》 ) 由上可见, 高氏认为治老年病, 切不可投 峻急之药, 伤及原本衰弱之体, 而应以温和之药或仅 以饮食疗法治之。高氏又引 《道林摄生论》 曰: “老人 养寿之道, 不令饱食便卧……食毕, 少行百步, 以手 摩腹百遍, 消食畅气, 食欲少而数, 恐多难化, 先饥而 食, 先渴而饮……勿食生冷过多, 勿伤五味。酸多伤 脾, 苦多伤肺, 辛多伤肝, 咸多伤心, 甘多伤肾。此数 者, 老人尤当加意。 ” 上述针对老人真气耗竭、 五脏衰 弱的体质情况而特别强调应注意的饮食养生要点, 至今不乏其现实意义。
欢迎作者赐稿
感谢读者订阅
"""""""""""""""""""""""""""""""""""""""""""#
医古文知识 2002 / 4 ! "
上 海 中 医 药 大 学 2001 级
宜 忌 两 顾
《 遵 生 八 笺 》 的 食 疗 养 生 思 想
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故高濂在 《遵生八笺》 中特别强 调食疗养生应审辨五脏, 明辨五味, 因时制宜。书中 列 《四时调摄笺》 专篇讨论肝、 心、 脾、 肺、 肾五脏各旺 于春、 夏、 长夏、 秋、 冬的情况, 以及如何针对这种情 况审辨各脏之病, 利用五味调理等方法加以调摄。 如高氏在 《四时调摄笺 ・ 夏卷 ・ 心脏夏旺论》 中谓 “其 声徵、 其臭焦, 故人有不畅事, 心即焦躁。心气通则 知五味, 心病则舌焦卷而短, 不知五味也” “心风者, , 舌缩不能言也; 血壅者, 心悸也; 舌无味者, 心虚也; 善忘者, 心神离也; 重语者, 心乱也” 。在 《夏季摄生 消息论》 中云: “ 当夏饮食之味, 宜减苦增辛以养肺, 三伏内腹中常冷, 特忌下利, 恐泻阴气, 故不宜针灸, 惟宜发汗。夏至后夜半一阴生, 宜服热物兼服补肾 汤药。 ” 不仅如此, 高氏更博引各种古籍中有关四季 养生之论述, 以丰富其内容。如在夏季养生中引 《云 笈七笺》 曰: “是月望后, 宜食桑椹酒, 治风热之疾, 亦 可造膏。用桑椹取汁三斗, 白蜜四两, 酥油一两, 生

《遵生八笺》:风雅养生

《遵生八笺》:风雅养生

《遵生八笺》:风雅养生作者:来源:《初中生·阅青春》2019年第02期《遵生八笺》节选天香汤白木樨盛开时,清晨带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拣去蒂萼,顿在净器内,新盆捣烂如泥,榨干甚,收起。

每一斤,加甘草一两,盐梅十个,捣为饼,入瓷坛封固。

用沸汤点服。

暗香汤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瓷瓶內,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撒之,不可用手漉坏。

以厚纸数重,密封置阴处。

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滾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充茶香甚。

明代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有19卷,被称为“古代名士养生的第一经典”。

《遵生八笺》对高濂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他年幼时身体虚弱,曾患很多疾病,于是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于得以康复。

康复后,他博览群书,并一一记录在案,汇成此书。

这本书的养生思想是“重形气之调养、养气以保神、运体以祛病”,并从八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的目的。

这八笺是“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笺”。

其中“饮馔服食笺”收录了3253种饮食药方及15种专论。

书中描述了很多具有养生功效的精致美食,最有特色的便是花馔,即用四时花卉做成的菜肴或点心。

由此可见,古人所过的,正是“吹花嚼蕊”的风雅生活。

绝妙呀!以花入菜,在我国古籍中曾有记载。

高濂在此基础上又作了深入的研究。

春天里的紫藤花累垂可爱,高濂便把它们采摘下来,清洗干净,然后均匀地撒入盐汤中,并蒸熟,再晒干,做馅料,滋味甚美。

高濂还把百合和面做汤饼,可益气血,并称百合为“渗利和中之美药”。

他对甘菊也颇为喜爱,说“甘菊花春夏旺苗”。

他把甘菊采来洗净,再放到沸水中焯一焯,然后把焯过的甘菊花榨干,并拌料供食。

甘菊花叶青翠如新鲜时一样,且又脆又嫩,非常好吃。

高濂认为金雀花也是可食的。

把花朵摘下来,用开水焯一遍,用糖霜、油、醋拌着吃,很是清爽。

《遵生八笺》中的养生文化

《遵生八笺》中的养生文化

《遵⽣⼋笺》中的养⽣⽂化《遵⽣⼋笺》是明代养⽣家⾼濂所写的⼀本书,⾼濂,字深⽗,钱塘⼈。

是明嘉靖、万历年代的⼈物。

⾼濂早年在京为鸿胪寺官,他酷爱读书,博览古今,精通⾳律,“能度曲,每开樽宴客,按拍⾼歌以为娱乐”,“⼜尝聚邻⼈为说宋江故事”。

诗词歌赋,⽂物鉴赏,⽆所不涉,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所不通。

兼通医理,擅养⽣,离京回乡隐居西湖,徜徉⼭⽔之间,“尝筑⼭满楼于跨虹桥,收藏古今书籍”,名以雅尚斋,收藏古籍,以宋元版本为多。

⾼濂⾃谓说“余幼病羸,复苦瞶眼,癖喜谈医。

⾃家居客游,路逢⽅⼠,靡不顿⾸倾囊,以索奇⽅妙药,……⾃治羸疾顿壮,矇疾顿明。

⽤以治⼈,应⼿奏效。

”⼜服“延龄聚宝酒”,“年三⼗九岁服起,于六⼗四岁,鬚髮如漆,齿落更⽣,精神百倍,⽿⽬聪明,⽐前⼤不同矣”。

甚得养⽣之益,读书时收集有关养⽣⽅⾯的知识,并注意汇总,经过梳理后于明万历⼗九年(1591)著成这本集⼤成的养⽣著作。

《遵⽣⼋笺》流⾏版本为⼗九卷,合⽬录⼀卷,共计⼆⼗卷。

流⾏者不同的版本,主要有《雅尚斋遵⽣⼋笺》和《弦雪居重订遵⽣⼋笺》两⼤版本,前者为明代初刻本,后者是在雅尚斋本的基础上进⾏了校订。

弦雪居是明代⽂学家钟惺的书斋,钟惺,字伯敬,号退⾕。

湖⼴竟陵⼈,即今湖北天门市。

此⼈为万历时进⼠,曾任⼯部主事,后官⾄福建提学佥事。

后来辞官回乡闭门读书,研究史书,其遵⽣⼋笺为他刊刻的读校本,此版本也是流传最⼴的⼀种,到清代《遵⽣⼋笺》已经有了⼤量的翻刻版本。

⼋笺因《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得名。

卷⼀、卷⼆⽈清修妙论笺,为养⾝格⾔。

卷三⾄卷六是四时调摄笺,皆为按时修养法诀。

卷七、卷⼋是起居安乐笺,为⽂物玩赏之物d。

卷九、卷⼗⽈为延年却病笺,记述⽤⽓导引等术。

卷⼗⼀⾄⼗三是饮馔服⾷笺,收录诸多⾷品,附以服饵之法。

卷⼗四⾄⼗六⽈燕闲清赏笺,皆论赏鉴清玩之事,还有种植花卉法。

中国最伟大的养生著作——《遵生八笺》(塵外遐舉箋)

中国最伟大的养生著作——《遵生八笺》(塵外遐舉箋)

中国最伟大的养生著作——《遵生八笺》(塵外遐舉箋)塵外遐舉箋歷代高隱姓氏〔總一百人〕高子曰:《易》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詩》云:“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此指遁世無悶而獨善其身者也。

士君子不得志於兼濟,當堅貞以全吾形,保其餘年,而林皋自足,邁德弘道,而不受塵鞅,以樂其志。

外是則硜硜以類沽名,囂囂焉心將安所用哉?故餘生平景仰峻德高風,神交心與,而夢寐不置者,上錄人外高隱,凡百人焉。

意取或隱居以求其志,或去危以圖其安,或曲避以守其道,或庇物以全其清。

或垢俗避喧,或審時斂跡,大或輕天下而細萬物,小或安苦節而甘賤貧,扇箕山之風,鼓洪崖之志,侃侃高論,風教後人者,咸錄以尚友千古。

俾後之隱草莽者,當知甘心畎畝,而道不可以斯須去身;憔悴江潭,而行不可使靡焉同俗。

杖履山水,歌詠琴書,放浪形骸,狎玩魚鳥。

出雖局於一時,而處則蹈彼千仞。

如是則心無所營,而神清氣朗,物無容擾,而志逸身閑,養壽怡生,道豈外是?餘錄是編,而箋曰《塵外遐舉》。

披衣【餘錄雖始自披衣,如《高士傳》名次,其中增損更多。

悉從諸史,并雜集匯選參入。

然非道德貞純,言行卓絕,玉輝冰潔,岳峙川渟者,悉屏不錄。

觀者當自得之。

】披衣,堯時人也。

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嚙缺,問道乎披衣。

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

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

汝曈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言末卒,嚙缺睡寐。

披衣大悅,行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無心而不可與謀。

彼何人哉?”王倪王倪問道焉,嚙缺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汝,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栗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糜鹿食薦,蝍且甘帶,鴟鴉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為雌,麇與鹿交,鰍與魚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奇书——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饮馔服食笺上卷高子曰:“饮食,活人之本也。

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

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

脾胃者,五脏之宗,四脏之气皆禀于脾,四时以胃气为本。

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精,生精以养气,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须以为用者也。

人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矣。

余集首茶水,次粥糜、蔬菜,薄叙脯馔醇醴、面粉糕饼果实之类,惟取实用,无事异常。

若彼烹炙生灵,椒馨珍味,自有大官之厨,为天人之供,非我山人所宜,悉屏不录。

其它仙经服饵,利益世人,历有成验诸方,制而用之有法,神而明之在人,择其可饵,录之以为却病延年之助。

惟人量己阴脏阳脏之殊,乃进或寒或热之药,务令气性和平,嗜欲简默,则服食之力,种种奏功。

设若六欲方炽,五官失调,虽饵仙方,终落鬼籍,服之果何益哉?识者当自商榷。

编成笺曰《饮馔服食》。

序古诸论真人曰:“脾能母养余脏,养生家谓之黄婆。

司马子微教人存黄气,入泥丸,能致长生。

太仓公言安谷过期,不安谷不及期。

以此知脾胃全固,百疾不生。

江南一老人,年七十三岁,壮如少者。

人问所养,无他术,平生不习饮汤水耳,常人日饮数升,吾日减数合,但只沾唇而已。

脾胃恶湿,饮少胃强,气盛液行,自然不湿,或冒热远行,亦不念水。

此可谓至言不烦。

”“食饮以时,饥饱得中,水谷变化,冲气融和,精血以生,荣卫以行,脏腑调平,神智安宁。

正气充实于内,元真通会于外,内外邪沴,莫之能干,一切疾患,无从而作也。

”“饮食之宜,当候已饥而进食,食不厌熟嚼;仍候焦渴而引饮,饮不厌细呷。

无待饥甚而食,食勿过饱;时觉渴甚而饮,饮勿太频。

食不厌精细,饮不厌温热。

”太乙真人《七禁文》其六曰:“美饮食,养胃气。

”彭鹤林曰:“夫脾为脏,胃为腑,脾胃二气,互相表里。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水谷,脾为中央,磨而消之,化为血气,以滋养一身,灌溉五脏。

故修生之士,不可以不美其饮食。

所谓美者,非水陆毕备,异品珍馐之谓也。

要在乎生冷勿食,粗硬勿食。

勿强食,勿强饮。

先饥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

以至孔氏所谓‘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等语。

凡此数端,皆损胃气,非惟致疾,亦乃伤生。

欲希长年,此宜深戒。

而亦养老奉亲,与观颐自养者之所当知也。

”黄山谷云:“烂蒸同州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

南都拨心面,作槐芽温淘糁,以襄邑抹猪炊。

共城香稻,荐以蒸子鹅。

吴兴庖人,斫松江鲈鲙,继以庐山康王谷水烹,曾坑斗品。

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此虽山谷之寓言,然想象其食味之美,安得聚之以奉老人旨甘?东坡《老饕赋》云:“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螫。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以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婉彼姬姜,颜如李桃。

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

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

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

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

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

忽累珠之妙曲,抽独茧之长缫。

悯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

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柁之琼艘。

各眼滟于秋水,咸骨碎于春醪。

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

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吴郡鲈鱼鲙。

八九月霜下时,收鲈三尺以下,劈作脍,浸洗,布包沥水令尽,散置盘内。

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脍拌令匀。

霜鲈肉白如雪,且不作腥,谓之金臛玉脍,东南佳味。

《杂俎》曰:“名食有萧家餫馄,漉去其汤不肥,可以瀹茗。

庾宗粽子,白莹如玉。

韩约作樱桃(食毕)(食罗),其色不变,能造冷胡突,鲙鳢鱼臆连,蒸鹿獐皮索饼。

将军曲良翰能为鲈鬃驼峰炙。

”何胤侈于味,食必方丈,后稍去,犹食白鱼(?)腊糖蟹。

钟(?)议曰:“(?)之就腊,骤于屈伸;蟹之将糖,躁扰弥甚。

仁人用意,深怀恻怛。

至于车螫、蚶蛎,眉目内缺,惭浑沦之奇;唇吻外缄,非金人之慎。

不荣不悴,曾草木不若;无声无臭,与瓦砾何异?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

”后汉茅容,字季伟,郭林宗曾寓宿焉。

及明旦,容杀鸡为馔,林宗意为己设,既而容独以供母,自与林宗共蔬藿同饭。

林宗因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后竟以孝成德。

《苕溪渔隐》曰:“东坡于饮食,作诗赋以写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赋》、《豆粥诗》是也。

”《豆粥诗》云:“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

地碓舂糠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

”又《寒具诗》云:“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寒具,乃捻头也。

出《刘禹锡嘉话》。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

天酥陀则不可知,人间绝无此味也。

诗云:“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北海金臛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诚斋《菜羹诗》亦云:“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纤。

人间脍炙无此味,天上酥陀恐尔甜。

”宋太宗命苏易简讲《文中子》,有杨素遗子食经“羹藜含糗”之说,上因问:“食品何物最珍?”对曰:“物无定味,适口者珍。

臣止知臛汁为美。

臣忆一夕寒甚,拥炉痛饮,夜半吻燥,中庭月明,残雪中覆一臛盂,连嘴数根,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脯凤胎殆恐不及。

屡欲作《冰壶先生传》纪其事,因循未果也。

”上笑而然之。

唐刘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以袍袖包裙褐底啖,谓同列曰:“美不可言。

”“此亦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之意也。

倪正父思云:“鲁直作《食时五观》,其言深切,可谓知惭愧者矣。

余尝入一佛寺,见僧持戒者,每食先淡吃三口,第一,以知饭之正味。

人食多以五味杂之,未有知正味者,若淡食,则本自甘美,初不假外味也。

第二,思衣食之从来。

第三,思农夫之艰苦。

此则《五观》中已备其义。

每食用此为法,极为简易。

且先吃三口白饭,已过半矣,后所食者,虽无羹蔬,亦可自了,处贫之道也。

”王逢原《思归赋》云:“吾父八十,母发亦素,尚尔为吏,敻焉遐路。

嗷嗷晨乌,其子反哺,我岂不如,郁其谁诉?惟秋之气,惨栗感人,日兴愁思,侧睇江滨。

忆为童子,当此凛辰,百果始就,迭进其珍。

时则有紫菱长腰,红芡圆实,牛心绿蒂之柿,独包黄肤之栗。

青芋连区,乌(木毕)五出。

鸭脚受彩乎微核,木瓜镂丹而成质。

青乳之梨,?壶之橘。

蜂蛹腌鹾,榠楂渍蜜。

膳馐则有鵁鶄野雁,泽凫鸣鹑。

清江之膏蟹,寒水之鲜鳞。

冒以紫姜,杂以茭首。

觞浮萸菊,俎荐菁韭。

坐溪山之松篁,扫门前之桐柳。

僮仆不哗,图书左右。

或静默以终日,或欢颜以对友。

信吾亲之所乐,安闾里其滋久。

切切余怀,欲辞印绶,固非效渊明之褊心,耻折腰于五斗。

”茶泉类论茶品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剑南有蒙顶、石花,湖州有顾渚、紫笋,峡州有碧涧、明月,邛州有火井、思安,渠江有薄片,巴东有真香,福州有柏岩,洪州有白露,常之阳羡,婺之举岩,丫山之阳坡,龙安之骑火,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州之纳溪、梅岭。

之数者,其名皆着。

品第之,则石花最上,紫笋次之,又次则碧涧、明月之类是也。

惜皆不可致耳。

若近时虎丘山茶,亦可称奇,惜不多得。

若天池茶,在谷雨前收细芽,炒得法者,青翠芳馨,嗅亦消渴。

若真岕茶,其价甚重,两倍天池,惜乎难得,须用自己令人采收方妙。

又如浙之六安,茶品亦精,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色苦,茶之本性实佳。

如杭之龙泓(即龙井也),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

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

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龙井者方妙。

而龙井之山,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附近假充,犹之可也。

至于北山西溪,俱充龙井,即杭人识龙井茶味者亦少,以乱真多耳。

意者,天开龙井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

不得其远者,当以天池龙井为最。

外此,天竺灵隐为龙井之次。

临安、于潜生于天目山者,与舒州同,亦次品也。

茶自浙以北皆较胜,惟闽广以南,不惟水不可轻饮,而茶亦宜慎。

昔鸿渐未详岭南诸茶,乃云岭南茶味极佳,孰知岭南之地,多瘴疠之气,染着草木,北人食之,多致成疾,故当慎之。

要当采时,待其日出山霁,雾瘴山岚收凈,采之可也。

茶团茶片皆出碾硙,大失真味。

茶以日晒者佳甚,青翠香洁,更胜火炒多矣。

采茶团黄有一旗一枪之号,言一叶一芽也。

凡早取为茶,晚取为荈。

谷雨前后收者为佳,粗细皆可用。

惟在采摘之时,天色晴明,炒焙适中,盛贮如法。

藏茶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

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

用火当如人体温,温则去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矣。

又云:以中坛盛茶,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满,瓶上覆灰筑实。

每用拨灰开瓶,取茶须少,仍复覆灰,再无蒸坏。

次年换灰为之。

又云:空楼中悬架,将茶瓶口朝下放,不蒸原蒸,自天而下,故宜倒放。

若上二种芽茶,除以清泉烹外,花香杂果,俱不容入。

人有好以花拌茶者,此用平等细茶拌之,庶茶味不减,花香盈颊,终不脱俗。

如橙茶、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

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

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拌。

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

假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花,一层茶,投间至满,纸箬絷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诸花仿此。

煎茶四要一择水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故古人择水最为切要。

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山水,乳泉漫流者为上,瀑涌湍激勿食,食久令人有颈疾。

江水,取去人远者。

井水,取汲多者,如蟹黄浑浊咸苦者,皆勿用。

若杭湖心水,吴山第一泉,郭璞井,虎跑泉,龙井,葛仙翁井,俱佳。

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三候汤凡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

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

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谓之老汤。

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

最忌柴叶烟熏煎茶,若然,即《清异录》云五贼六魔汤也。

凡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乳面聚。

四择品凡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相应。

若瓶大啜存停久,味过则不佳矣。

茶铫、茶瓶,磁砂为上,铜锡次之。

磁壶注茶,砂铫煮水为上。

《清异录》云:“富贵汤,当以银铫煮汤,佳甚,铜铫煮水,锡壶注茶次之。

”茶盏惟宣窑坛盏为最,质厚白莹,样式古雅,有等宣窑印花白瓯,式样得中,而莹然如玉。

次则嘉窑心内茶字小盏为美。

欲试茶色黄白,岂容青花乱之?注酒亦然。

惟纯白色器皿为最上乘品,余皆不取。

试茶三要一涤器茶瓶茶盏茶匙生(金星),至损茶味,必须先时洗洁则美。

二熁盏凡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则茶面聚乳,冷则茶色不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