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件初中PPT-变化的地形-千姿百态的地形-海陆的变迁-火山与地震

合集下载

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55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55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 行类动物化石,而其他地区未曾发现。这 是为什么呢?
知识讲解
板块的运动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据教材P57 文字改编)2023年5月23
日,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
成功登顶!此次科考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藏科考队在时隔近
60年后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鱼龙化石的发现,直接证明珠峰地区曾是
一片汪洋大海。导致珠峰地区由海洋变成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
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 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坚固、稳定,海陆轮 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 轮廓线十分相似
南美洲东岸
非洲西岸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 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如果我们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 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来自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0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 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很长时间的争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牢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1910年的一天, 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 纳因病躺在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 幅世界地图上。他惊 讶的发现……
合肥今年第六次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1日16时 34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7度,东 经117.6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肥东县已发 生三次3级以上地震。2024年以来,肥东县 已发生六次3级以上地震。
这次地震合肥震感强烈,就连南京都有 震感。那么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中海是位于亚洲 、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 域,东西长约4000千米 ,南北宽约1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 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 的海之一,在距今至少 约5000万年以前,地中 海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可是如今地中海却在以 每年2厘米的速度不断缩 小,为什么地中海会不 断缩小呢?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碰撞 挤压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魏格纳探究科学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他善于发 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学习魏格纳, 把认真严谨的态度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03
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在大 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 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 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01

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01

对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 出了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
• 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年前, 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 块大陆,它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 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 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 布状况。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①两个大洲之间有高度吻合的 海岸线形态。
在I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 石中含有与、海螺、海藻等海洋 生物的化石。
原因:地壳运动
原因:海平面的升降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 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欧洲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 国”,全国约有1/4的陆地低于 海平面。
原因:填海造陆
• 观察 大陆轮 廓,你发现了 什么?
大西洋西岸,特别是非洲西 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 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来 的部分和非洲大陆凹进去的 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②两个大洲之间具有相似的 地层结构。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③两个大洲之间具有相似 的古生物
•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 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 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 拼合而成。
• 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 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张裂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裂谷 或海洋
•。
挤压碰撞 形成山脉
•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 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 的地带。
下节课再见!
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海陆变迁,并能解释海陆变迁原因;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带分布;

初中地理图册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PPT

初中地理图册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PPT
地壳的运动和 海平面的升降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9世纪以前,人们尚未 开始系统地研究地球整体的地 质构造,对海洋与大陆是否变 动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
1620年英国人培根提出了 西半球的陆地曾经与欧洲、非 洲连接的可能性。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1880-1930)结 合他的考察经历形成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正式提 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 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不能更好地解释漂 移的机制问题﹐当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 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假说 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更加深入。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够说出主要的板块。 3 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
2 火山与地震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全球主要的板块
2.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处 在 欧亚 板块、印度洋板块和 太平洋 板块三大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太平洋 板 块。
1.收集著名火山或地震(如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 山喷发、日本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及其所造成损失 的数据资料或图片,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看图讨论当地震发生时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该怎 样做才对呢?
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全球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及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 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地震的安全防护知识
话说沧海桑田
地球表面的形态千差万 别,陆地上有山地、丘陵、 盆地、平原、高原、河流、 湖泊等,这些地表形态处于 不断变化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节海陆变迁PPT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节海陆变迁PPT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人类活动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 断扩大?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填海造陆工程—人类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第3课 海陆的变迁
第23课节 海海陆陆的的变变迁迁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 东非大裂谷将会…… 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多发哪种地质灾害?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B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 D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2、下列现象能够证实海陆变迁的是
✓ A全球的气候异常 B华北平原地下发现丰富的石油
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西 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
你能解释这种巧合吗?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
2.古老地层是连续(一致、相似)的
3.大西洋两岸大陆海牛鸵鸟等生物有亲 缘关系 4.极地(南极洲)发现煤矿分布(之前 适合树木生长)
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由 六大板块拼合成;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板块处在不断 运动 之中 ;
板块相向运动碰撞挤压(成山)相反运动张裂拉伸(成海或裂谷)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 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
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板块 方向(
)运动
板块 方向( )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上2.2《海陆的变迁》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上2.2《海陆的变迁》课件(共25张PPT)
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 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 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 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 探究精神。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1 、哪一个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2 、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 (印度洋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 洲 板 块
太 亚 欧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 平 洋 板 块
美 洲 板 块

印度洋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古 老 地 层 的 对 应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 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阅读与感悟
想一想,从魏格纳与大陆漂
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 什么启示?
勇往直前
1、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化分成那六大板块? 2、图3.14中的 和 分别
表示什么?集中在什么地方? 3、你还知道了什么?
板块张裂的地方会形成 裂谷或海洋
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块挤压的地方会形成 山脉、岛弧链或海沟
喜马拉雅山脉 红海 岛弧链 马里亚那海沟
东非大裂谷
勇 攀 高 峰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1、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 C)
A亚欧大陆内部 B太平洋的岛屿上 C板块交界处 D北美大陆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 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 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 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 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 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 指海陆变迁。

第三章 第3节《海陆的变迁》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3节《海陆的变迁》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沧海桑田
Time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world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Inspiration from the World Map
板块的运动
The movement of tectonic plates
Hale Waihona Puke 沧海桑田1. 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活动
海陆的变迁,这个令古人疑惑的问题,在今天看来 已经成为常识。居住在海边的同学甚至可以见到这种海 陆之变。
大胆猜想
搜集资料+实地考察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 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 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
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
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读图观察 观察大西洋的变化
大 西 洋 面 积 不 断 扩 大
3.解释地理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情境导入
1.能够举出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人地协调观) 2.能够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地理实践力)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通过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 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 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思维) 4.通过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的了解,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和对生命的关爱意识。(人地协调观)
学以致用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距今超过2.5亿 年的中龙化石
动物分布相似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海陆变迁优秀PPT27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海陆变迁优秀PPT27张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第二节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喜玛拉雅山的海洋生物化石
在我国东部海域 的海底,人们发现了
古河流甚至古水井的 遗迹。
荷兰填海造陆
海陆变迁的三大原因
喜马拉雅山上的 海洋生物化石
地壳(qiao)变动
东部海底的 古河流遗迹
海平面升降
荷兰的填海造陆
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
非 南洲 美 洲
——大陆轮廓的相似性
板块运动
火山
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 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六大板块的分布
火山地震原因分析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中国 日本
中国与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分析:
• 中国西南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 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 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漂移的证据1
——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的证据2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从大陆漂移的证据1可以看出,非洲大陆与南美洲 大陆相临的大陆边缘大致吻合;从大陆漂移的证据2可 以看出大西洋两岸(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都有海牛 和鸵鸟的分布;说明在很早以前,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 曾经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由于大陆的分离、漂移( 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两块大陆被辽阔的 大西洋所阻隔,于是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在我国东部海域 的海底,人们发现了
古河流的遗迹。这说 明了什么?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 于海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围 海大坝,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许多风车,形成了 独特的景观。
荷兰的围海大坝
荷 兰 风 车
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 分几乎吻合。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 运动和变化之中。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海陆变海平面的上升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的影响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拉雅地区发现海洋动物化石说明 什么问题?你认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提示: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
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 。造成这种桑田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 升降。
等高线地形图特点
① 每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
等高线特点
②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一样。 ③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相交。
④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稀疏的 地方是缓坡。
⑤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 谷,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脊。
导入新课
什么是幽灵岛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 关系。
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 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 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 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 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 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 会是漂移的?”
千姿百态的地形
岩石的风化
风的巨大力量
流水的作用
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人和生物的作用
人类活动改变地形 都有哪些呢?
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 量和外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两种作用同时不断进行,永不停息。
地形不断变化 永不停息
地壳 地
内 运动 表


作 火山 用
得 高
0m
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 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
序 号 地形类型
地 形 特点
1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
2 盆地
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
3 山地
相对高度大,坡陡顶尖,连绵起伏
4 丘陵 5 高原
相对高度不大,坡缓顶圆
海拔很高,一般在1000~2000 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

地震 不


风化


形 态
流水
力 作
趋 于
风力 用
平 坦
生物
等高线: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然后把高度 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等高线特点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
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 坡度越缓。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样。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交叉
200m 100m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 行严密的论证呢?
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 据:第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 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 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 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 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 的“大陆漂移假说”。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 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 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 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 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 的依据之一。
1910年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 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 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 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 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
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 这一点: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 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魏格纳 结合他的考察经历,认为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并形成 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推断在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 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大 陆,叫做泛大陆。泛大陆被一个更加辽阔的原始大洋 所包围。后来从大约距今两亿年时,泛大陆先后在多 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裂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相反地, 原始大洋则逐渐缩小。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 的位置,形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
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一、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 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 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 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 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 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 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 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魏格纳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 。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 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 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