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

合集下载

语文: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课件(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语文: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课件(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振振有词
声情并茂
绘声绘色
娴熟
心有灵文文静静的女孩子. 4 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不懂得包涵. 替别人掩饰,原谅别人.
5 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
提供材料,信息.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 说一说心里话。
在下面词语中任选四个创设一个情境 说一段话。
才华出众 天生丽质
1 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2 如果一定说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 她的为人. 3 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 4 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不懂得包涵. 5 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
1 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2 如果一定说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 她的为人. 朴素,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不虚假.
作 家 档 案
• 程乃珊
• 当代著名女作家。1946年出生于上海。 祖籍浙江省桐乡县。1964年高中毕业 后考入上海教育学院英语班,毕业后 分配到中学教书10余年。1983年6月 加入上海作家协会。后从事专业创作。 1990年赴香港定居。
作品简介
• 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 于《上海文学》1979年第7期,从此 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第一个短篇 小说集《天鹅之死》1982年江苏人 民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蓝屋》 1984年获首届“钟山”文学奖。中、 短篇小说集《丁香别墅》1986年上 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说集 《女儿经》1988年花城出版社出版。
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 • • • • • • 1.本文写作的对象是? 2.令作者出乎意料的是? 3.作者理想中的女儿是? 4.作者写自己“抱怨”女儿的是? 5.作者母女二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是? 6.女儿那次作文不及格的原因? 7.女儿不及时把发表文章的事告诉妈妈是因为?

《我家有女初长成》说课稿

《我家有女初长成》说课稿

《我家有女初长成》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家有女初长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北京出版社七年级下学期收录在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由于富有时代气息,又与学生的学习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学生很感兴趣。

文章中所展现的母女的冲突与和谐,就事件的叙述和描写层面而言,学生不难理解。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女儿,学生往往会急于对号入座,并简单地将女儿的成长归结为女儿自己的选择。

对于母亲的反思和感悟,则会一厢情愿地理解为父母不应干涉孩子的成长。

母亲所起的正面作用学生可能会理解不到位,甚至产生误解。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女儿健康向上生活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母亲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两端式教学已经进行了近一年,无论是班级君朋小组的建设还是配套进行的激励评价方式都趋于成熟和稳定。

我们班君朋小组有10组,每组4人,以期中、期末统考成绩为依据,平行分组,每组均分相差分值在1分以内。

组内兼顾性别差异、性格差异和层次差异。

按照组织能力和责任感的强弱安排君朋组长,按照学科能力的高低安排学科组长。

另外,同桌之间也有君有朋。

任课老师根据君朋组的表现在课堂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科组长和君朋组长负责及时记录在评价记录单上并在当天予以反馈。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施和不断改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够较为自如地以君朋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讨论,并有意识地发挥“君”对“朋”的指导作用,以此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抓住作者在生活中对“教育女儿”的体验过程,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教育子女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

2、理解“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这一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掌握提取、筛选、概括信息和体会语句言外之意的基本方法。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我家有女初长成》 (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我家有女初长成》 (二)

《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教

《我家有女初长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北京出版社七年级下学期收录在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由于富有时代气息,又与学生的学习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学生很感兴趣。

文章中所展现的母女的冲突与和谐,就事件的叙述和描写层面而言,学生不难理解。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女儿,学生往往会急于对号入座,并简单地将女儿的成长归结为女儿自己的选择。

对于母亲的反思和感悟,则会一厢情愿地理解为父母不应干涉孩子的成长。

母亲所起的正面作用学生可能会理解不到位,甚至产生误解。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女儿健康向上生活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母亲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初一两端式教学已经进行了近一年,无论是班级君朋小组的建设还是配套进行的激励评价方式都趋于成熟和稳定。

我们班君朋小组有10组,每组4人,以期中、期末统考成绩为依据,平行分组,每组均分相差分值在1分以内。

组内兼顾性别差异、性格差异和层次差异。

按照组织能力和责任感的强弱安排君朋组长,按照学科能力的高低安排学科组长。

另外,同桌之间也有君有朋。

任课老师根据君朋组的表现在课堂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科组长和君朋组长负责及时记录在评价记录单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施和不断改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够较为自如地以君朋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并有意识地发挥“君”对“朋”的指导作用,以此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抓住作者在生活中对“教育女儿”的体验过程,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教育子女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

2、理解“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这一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掌握提取、筛选、概括信息和体会语句言外之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父母对儿女真挚而无私的爱。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中母亲对女儿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新京改版七年级语文(下)《我家有女初长成》课件(38张PPT)

新京改版七年级语文(下)《我家有女初长成》课件(38张PPT)

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语在句子当中的含义.
1 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2 如果一定说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 她的为人. 3 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 4 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不懂得包涵. 5 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
1 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初”“初”是“刚刚” 的意思,紧扣住“女儿” 飞扬的个性,呼应“生命是无法定制 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有的, 就是美的。”
1)“从来”不写自己的女儿,今天为什么写 了 明确: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女儿“典型性 不够”,不是“理想中的女儿。而今天写 她是因为女儿长大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变 了,还可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与后文“我”对女儿的赞赏的态度形 成鲜明的对比。
明确:写信生动传神:爱弹钢琴;读书面广; 与我成了朋友;自由但论;最佳资讯。态 度:从对女儿失望——女儿长大——成了我 的朋友。
5)在女儿的变化过程中,母亲明白了什么道 理?
明确:“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 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台湾出版社的关于汉奸梁鸿志的传记,他竟 看的(娴熟),且还能…… (2) 对当代影坛的明星,她永远比我(娴熟),但 凡…… (3) 甚至连大学都没上——(典型性)不够。 (4) “你怎么一点儿不像我!”我不由得(抱怨)。 (5) (“那当让啦,你是你,我是我。”)她回答着。
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作的对象是? 2.令作者出乎意料的是? 3.作者理想中的女儿是? 4.作者写自己“抱怨”女儿的是? 5.作者母女二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是? 6.女儿那次作文不及格的原因? 7.女儿不把发表文章的事告诉妈妈是因为?
8. 女儿学习钢琴后来大有进步,这是因为 ①长大了,懂得音乐重要 ②自己喜欢上了, 有兴趣 ③音乐陶冶了她的情操 ④有朋友辅导 9. 女儿的名字叫: ①程乃珊 ②梁鸿志 ③严洁 ④王靖雯 10.作者要告诉为父母者的是: ①只要生命能健康成长,就是美的。为父母者 不要依自己的意愿设计子女的形象 ②孩子的现在和将来都无法左右 ③生命能够健康成长 ④生命无法定制

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明确:是个淑女、明白音乐、爱好文学、谈得一手好钢琴。
明确:不够典型。不爱看书;学钢琴又哭又闹;作文不及格;不明白包涵;有自己的女儿经。〝我〞专门败兴。
明确:写信生动传神:爱弹钢琴;读书面广;与我成了朋友;自由但论;最正确资讯。态度:从对女儿败兴——女儿长大——成了我的朋友。
明确:〝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确实是美的。
第9课《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作者在生活中对〝教育女儿〞的体验过程,指导学生明白得作者教育子女观念转变的全然缘故。
情感目标:明白得〝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 对当代影坛的明星,她永久比我〔娴熟〕,但凡……
3〕 甚至连大学都没上——〔典型性〕不够。
4〕 〝你如何一点儿不像我!〞我不由得〔埋怨〕。
5〕பைடு நூலகம்〔〝那当让啦,你是你,我是我。〞〕她回答着。
1〕 文中讲:〝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从文中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
2〕 假如你是你的父母,你会如何样教育自己?
同学打开书
〝初〞〝初〞是〝刚刚〞
的意思,紧扣住〝女儿〞
飞扬的个性,呼应〝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有的,确实是美的。〞
明确: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女儿〝典型性不够〞,不是〝理想中的女儿。而今天写她是因为女儿长大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变了,还能够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与后文〝我〞对女儿的赞扬的态度形成鲜亮的对比。
3〕现实中的女儿是如何样的?〝我〞的态度是什么?
4〕作者离开女儿去香港三四年了时刻里,〝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哪些事使母亲觉得女儿长大了?〝我〞对女儿的态度有何变化?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9我家有女初长成》word教案 (1).doc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9我家有女初长成》word教案 (1).doc

《我家有女初长成》著名女作家程乃珊的这篇《我家有女初长成》,写的是自己逐渐长大、成熟的女儿,事情很简单,写得却很精致。

小时候,女儿曾一度让自己失望,她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种淑女,不愿看书,不愿弹钢琴,作文不及格还振振有词,还有绘声绘色的“女儿经”。

但是,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她写的信生动有形,她已经能弹出很好的曲子,而且读书范围之广已令“我”刮目相看。

更重要的是“女儿成了我的朋友”。

关于作者程乃珊,女,1946年出生于上海。

祖籍浙江省桐乡县。

曾祖父是乡下的蚕农。

祖父16岁卷着铺盖从乡下到上海谋生,到程乃珊出生之时,已成为上海金融界颇有地位的人物。

1949年全家迁居香港。

50年代中期,又举家返回上海。

父母亲都是4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和外语造诣,对她影响很深。

程乃珊1964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教育学院英语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学教书10余年。

1983年6月加入上海作家协会。

后从事专业创作。

1990年赴香港定居。

程乃珊从小在上海、香港长大,既有对上层工商、金融界生活的丰富感受,又经历过“文革”10年的变故和磨炼,同时,长期在平民区教书的经历和体验,又使她能够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自己的家庭所在的那个圈子,这一切都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她的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于《上海文学》1979年第期,从此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

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天鹅之死》。

1984年,她的中篇小说《蓝屋》获得首届“钟山”文学奖。

后来她的作品曾先后结集为《丁香别墅》(中、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女儿经》(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6年出版)等。

程乃珊的小说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善于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折射出上海滩上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一.字1.给下列红字注音。

稚拙淑女心有灵犀一点通魅力娴熟振振有词包涵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区分形似字二.词1.解释下列词语才华出众: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高出于众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

【满分揭秘】文章题目是“妈妈的爱”,“爱”是一个情感化的词,但文章的立意却浸透着作者的理性思考: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孩子自由成长的枷锁.曾听到“有一种爱叫伤害”的话,本文不正是它的写照么?生日(1)30岁生日,我点燃了 53支蜡烛.(2)妻子边找酒边呼呼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我的眼睛湿润了.(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①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 29岁生日,过不过?”(5)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②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 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12)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③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④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1.从全文看文章的题目“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一是指.2.从全文看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原因是 . 3.为文中①②③④处加点的字注音.①恹_②迢_③眸_④啜_4.和第(1)段内容直接呼应的一个段落是 .5.第(3)段中“我的眼睛湿润了”主要原因是()A.气氛的感染和音乐的打动 B.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C.对母亲的回忆和感激 D.虔诚的忏悔和自责6.第(5)段的括号内应填人最恰当的词语是()A.神圣的使命 B.神圣的钟声C.强烈的鼓声D.强烈的音符7.联系上下文第(7)段的括号里应填人一句什么话,使之衔接自然()A.不讲究就算了B.不讲究也可以C.不讲究就好 D.怎能不讲究呢8.第(7)段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红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9.第(7)段“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这句描写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10.简述第(9)段“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这句话的含义.11.从整体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其中也有插叙,插叙是从第_段到第_段.分析与答案:这是一篇记事的记叙文.从文章的题目看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我为母亲过生日,以纪念母亲,表达自己的忏悔之情.一是妻子、孩子为我祝贺生日,体现了家庭亲情.这篇课文从语文角度的阅读理解符合初中同学的水平,不会有障碍,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敬老爱老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题目设置看,第1题从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考查同学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题目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我为母亲过生日,二是妻儿为我过生日.第2题,考查同学对记叙文要素的掌握,时间是我的三十岁生日,也就是母亲去世第二年我的生日.原因是表示自己的内疚,对母亲的忏悔.由于自己的疏忽,竟让母亲带着莫大的遗憾而去.第3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核.四个字的读音分别是yān tiáo móu chuò.第4题考查同学对文章结构与内容的理解,与第(1)段呼应的段落应是第(13)段.第5题考查能否透过句子的浅表意思理解它的深层含义,答案应是D.第6题考查同学对词语的搭配的推断能力,因为下半句有个“撞响”,能与“撞响”搭配的只能选B.第7题考查同学语言表达得体、连贯的能力.从母亲当时的心情,既是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儿子,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心自己,可当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自己也不便勉强,于是犹豫片刻后,只能是A,能反映母亲当时的心情.第8题,这个题考查同学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显见这两个词语不能互换,“莫名”的意思是说不出的,写出母亲当时难言的复杂心情:既希望生前再为儿子过一次生日,也希望儿子为她做一次生日.“莫大”的意思是极大,当母亲去世后儿子才了解母亲生前的心愿,但现已无法补救了,所以是自己极大的遗憾.如果交换,语言表达不准确.第9题,这是个细节描写,是反映当时母亲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而这个心理又不愿对儿子明说,所以用了这个细节描写.第10题,是通过一句话反映当时我无法弥补的遗憾、内疚与忏悔的.悔恨当时竟未能理解母亲的心情,让母亲未能了却自己的心愿.现在理解了却又无法补救.第11题是考查同学对全文结构的理解的,全文看是顺序,但文中又插叙了母亲临终前一次对话的情节,是从(4)段到(9)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家有女初长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作者在生活中对“教育女儿”的体验过程,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教育子女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理解“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这一道理。
学生讨论:独立、有个性、纯真、直率等。
学生讨论、探究,归纳总结。
5.在女儿的变化过程中,母亲明白了什么道理?
6.从你的角度看女儿有哪些鲜明的个性?
1.一本台湾出版社的关于汉奸梁鸿志的传记,他竟看的(娴熟),且还能……
2.对当代影坛的明星,她永远比我(娴熟),但凡……
3.甚至连大学都没上——(典型性)不够。
4.“你怎么一点儿不像我!”我不由得(抱怨)。
5.(“那当让啦,你是你,我是我。”)她回答着。
明确:是个淑女、懂音乐、爱好文学、谈得一手好钢琴。
明确:不够典型。不爱看书;学钢琴又哭又闹;作文不及格;不懂包涵;有自己的女儿经。“我”很失望。
明确:写信生动传神:爱弹钢琴;读书面广;与我成了朋友;自由但论;最佳资讯。态度:从对女儿失望——女儿长大——成了我的朋友。
明确:“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
感悟语言:
揣摩重要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质疑:
三、练习
《儿子的创意》
四、布置作业
理解题目:“我家有女初长成”中的题眼是什么?
1.“从来”不写自己的女儿,今天为什么写了?
2.作者理想中的女儿是怎样?
3.现实中的女儿是怎样的?“我”的态度是什么?
4.作者离开女儿去香港三四年了时间里,“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哪些事使母亲觉得女儿长大了?“我”对女儿的态度有何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我们每个同学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本文的作者程乃珊对女儿的成长过程又怎样的感悟?从而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新授:
师: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略)
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师小结: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还知道了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1.文中说:“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从文中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
2.假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你的父母,你会怎样教育自己?
同学打开书
“初”是“刚刚”的意思,紧扣住“女儿”飞扬的个性,呼应“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有的,就是美的。”
明确: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女儿“典型性不够”,不是“理想中的女儿。而今天写她是因为女儿长大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变了,还可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后文“我”对女儿的赞赏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