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灌肠法(大量不保留)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灌肠法(大量不保留)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5~10 分钟后,再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 4 协助排便
便盆,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
整理
整理病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将呼叫器放于患者 8
易取处→按要求清理,处置用物→脱口罩、洗手。
记录 记录灌肠结果。
2
关爱病人,有效沟通,达到预期效果。
2
动作轻柔,掌握好灌肠溶液的量、温度、浓度、流
综合评价
病人耐受能力差时指导病人深呼吸。
2
5
每项 2分 每项 2分 每项 2分
2 2 4 2
每项 2分
边。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
每项 2分
便盆,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肛门
40~60cm,保持一定灌注压力和速度,灌肠筒过高,
压力过大,液体流入速度过快,不易保留,而且易
挂灌肠筒
8
造成肠道损伤。伤寒患者灌肠筒内液面不得高于肛
门 30cm,液体量不得超过 500ml,防止气体进入直
4
速、压力,无并发症。
程序正确流畅,操作熟练。
2
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者禁忌灌肠。
2
灌肠液的温度 39~41℃,伤寒患者灌肠溶液不超过
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离肛门的高度不超过 2
30cm)。
注意事项
动作轻柔,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2
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水钠潴留患者禁用氯 2
化钠溶液灌肠。
灌肠法(大量不保留)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流程 评估
操作步骤
标 准 分
扣 分
实 得 分
评分 标准
病人病情、诊断、灌肠的目的;病人意识状况、心 理反应、排便情况;病人肛周皮肤、黏膜情况;对 4 灌肠的理解程度、配合能力。

灌肠技术考核评价标准

灌肠技术考核评价标准

灌肠技术考核评价标准
灌肠技术考核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实施操作能力:评价灌肠者在实施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包括仪器选择、准备工作、操作步骤等方面。

2. 安全意识:评价灌肠者对患者的安全和卫生要求的认识和遵守程度,包括操作过程
中的洗手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等方面。

3. 治疗效果:评价灌肠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排便情况等指标,以及处理不良反应和并
发症的能力。

4. 沟通能力:评价灌肠者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包括倾听患者需求、解释操作过程和注
意事项等方面。

5. 专业知识:评价灌肠者对灌肠技术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灌肠的适应症和禁
忌症、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和风险等方面。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等级和要求进行细化,可以设定不同分值,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进行综合评价。

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级班姓名学号
项目
总分
技 术 操 作 要 求
分值
扣 分 细 则
扣分


25
服装、鞋帽整洁
2
洗手、戴口罩
4
缺少任何一项扣4分
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
4
未核对扣1分,未解释扣3分,语言、态度不当扣2分
作自我介绍
1
评估患者(病情、会阴部、排便状态、心理合作程度)
3
2
3
整体印象
12
患者有安全感,达到预期护理效果,无不良反应
4
动作轻稳、准确、熟练、注意节力
4
与患者及时交流沟通
4
总分
100
固定肛管(勿脱出,勿漏液)
2
观察液体流或口述错误扣4分
观察患者反应(口述腹胀、便意时的处理方法)
4
未观察或口述错误扣4分
拔管方法正确(夹管或折叠拔出,无回流)
8
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正确
6
操作过程中随时了解患者的感受
6



8
协助排便、观察大便
整理床单位、开门窗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4
少评估一项扣1分
备物齐全、按顺序放置
4
少一件扣1分,顺序错扣4分
根据医嘱备溶液,液温适宜
2
环境(整洁、关门窗、屏风遮挡、室温适宜)
2
安置体位正确
2




55
铺橡胶单、治疗巾
4
挂灌肠筒
4
高度错误扣4分
润滑肛管
4
排尽空气
6
沾湿地面和床单扣4分

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评估患者排便情况。
2、了解患者病情及合作程度。
3
2
2
1
1
0
0
0
操作流程
70
1、备齐用物,洗手、戴口罩。
2、携物至床旁,查对床尾,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及方法。
3、检查并打开灌肠筒,配制灌肠液,排气后,用止血钳夹闭,挂于输液架上备用。
4、协助病人褪裤至膝下,侧身、臀部靠近床沿,铺方垫于病人臀下,置弯盘、卫生纸于方垫上。戴手套,连接肛管与灌肠筒,润滑肛管前端,再次排气,夹闭。左手分开臀裂,暴露肛门,右手持管插入7~10cm,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松开止血钳,调节滴速。
5、在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液体流入情况,询问病人感受,并了解如何处理异常情况。
6、灌肠完毕,夹紧止血钳,垫卫生纸拔管并擦净肛门。分离肛管于弯盘内,脱手套于弯盘内,撤走弯盘、方垫。整理病人及床单位,bing嘱病人尽量保留5~10分钟,给病人便盆或自解。
7、撤屏风、开门窗,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


总分
技术操作流程及标准
评分等级
实际得分
备注
A
B
C
D
操作前准备
15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治疗盘内放一次性方垫,一次性灌肠筒灌肠液,油纱布,卫生纸,止血钳。可调输液架,必要时备便器。
3、用物准备3分钟。
5
8
2
4
7
1
3
6
0
2
5
0
评估
5
10
5
10
20
10
10
5
8
4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者考核时间分数
项目
操作流程、质量要求
标准分
扣分
扣分原因





人员:着装规范,佩戴胸牌,仪态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
5分
用物:治疗盘、药液、一次性灌肠袋、水温计、纱布、一次性手套、垫枕、中单、石蜡油、棉签,必要时备屏风及毛毯
5分
环 境:清洁,宽敞,便于操作,避风
5分
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洗手, 取口罩
5分
质量
评定
运用洗浴方法正确,动作熟练,轻巧
5分
沟通有效,关爱病人,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5分
用物处置规范
5分
提问
1、中药灌肠的禁忌症;2、重要灌肠的注意事项
5分
总分
100分
5分
垫中单于臀下,垫枕以抬高臀部10cm
பைடு நூலகம்5分
再次核对,测量药液温度39-41℃
3
大量不保留灌肠
药液量500-1000ml,液面距肛门40-6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液,插入7-10cm
4
小量不保留灌肠
药液量200ml,液面距肛门不能超过3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液,插入7-10cm
4
保留灌肠
药液量不超过200ml,液面距肛门不能超过3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液,插入15-20cm
4
询问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节滴速,必要时终止
10分
药液滴完,夹紧并拔除肛管,擦干肛周皮肤,用纱布轻揉肛门
5分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抬高臀部
5分
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保留时间、如有不适或便意及时通知护士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灌肠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常用于排便困难、便秘、肠道清洁等情况。

灌肠技术的操作评分标准对于确保医护人员的操作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下面将针对灌肠技术的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操作前准备在进行灌肠技术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操作准备,包括但不限于:1. 确认患者的病史、诊断情况和医嘱;2. 准备所需的器械和物品,如灌肠管、润滑剂、消毒液等;3.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二、患者评估在进行灌肠技术操作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1. 评估患者的肠道情况,如有无肠梗阻、出血等情况;2. 评估患者的过敏史,确认患者对所使用的药物和器械是否存在过敏反应;3. 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等。

三、操作规范性在操作灌肠技术时,医护人员需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包括但不限于:1. 采取洁净操作,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2. 使用无菌器械和消毒物品,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3.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灌肠液,并按照规定的比例配置;4. 确保灌肠管的插入深度和角度正确,避免损伤肠道黏膜;5. 调节灌肠液的流速和流量,维持适当的灌肠压力;6. 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处理。

四、操作技巧灌肠技术是一项需要丰富经验和娴熟技巧的医疗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灌肠技术操作时应具备以下技巧:1. 熟练掌握灌肠管的插入技巧,避免损伤肠道黏膜和引起患者的不适;2. 熟悉调节灌肠液流速和流量的方法,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3. 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调整灌肠液的配制和操作方法,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操作后处理在完成灌肠技术操作后,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操作后处理,包括但不限于:1. 帮助患者正确排便和清洁肠道,消除患者的不适感;2. 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和物品,保证后续操作的无菌性;3. 记录操作过程和患者的反应,包括灌肠液的用量、操作时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20分)
1.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 准备用物:灌肠器、灌肠液、水温计、橡胶单、治疗巾、血管钳、卫生纸等。

3. 核对患者身份:核对床号、姓名、年龄、性别、ID号,确认无误。

4. 解释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中配合(60分)
1. 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为患者脱去一侧裤腿,嘱患者双腿屈曲,暴露臀部。

2. 灌肠液的温度适宜:将灌肠液温度控制在39-41℃,防止过冷或过热刺激肠道。

3. 插入肛管:将灌肠器前端涂上润滑油,轻轻插入患者肛门约10-15厘米,固定肛管,使灌肠液缓缓流入肠道。

4. 观察病情变化:在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等症状时,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 保持管道通畅:在灌肠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肠道,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形成气栓。

6. 灌肠液量适当: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确定灌肠液量,一般成人每次用量不超过500毫升,儿童每次用量不超过200毫升。

7. 避免污染:在灌肠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灌肠液污染患者衣物和床单。

三、操作后整理(20分)
1. 拔出肛管:灌肠完毕后,轻轻拔出肛管,用卫生纸将肛门周围擦干净。

2. 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整理床单位,保持床铺整洁、舒适。

4. 记录操作过程: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灌肠操作过程和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4
6
6
2
5
5
6

4
3
5
1
3
5
5
1
4
4
5
3
3
2
4
0
2
4
4
0
3
3
4
2
2
1
3
0
1
3
3
0
2
2
3
1
1
操作后
5
妥善安置病人及床单位;
使用后用物处理正确;洗手后正确记录
2
3
1
2
0
1
0
0
评价
5
动作轻巧、准确。
5
4
3
2
提问
5
5
4
3
2
总分
100
提问:1.灌肠的目的有哪些?(2.5分)
2.请回答灌肠的注意事项。(2.5分)
3
3
4
2
2
3
1
1
2
0
0
1
操作前准备
6
备齐用物,顺序放置,洗手,戴口罩;灌肠液配制正确(浓度、量、温度)。
2
4
1
3
0
2
0
1
操作过程
安全与舒适
10
环境安静、清洁(关门窗、围屏风);认真核对医嘱,保护病人隐私;
病人体位正确、舒适,注意保暖。
3
3
4
2
2
3
1
1
2
0
0
1
灌肠
54
再次核对后,臀下铺巾或清洁油布;
灌肠筒高度适宜(40—6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
3
整体印象
12
患者有安全感,达到预期护理效果,无不良反应
4
动作轻稳、准确、熟练、注意节力
4
与患者及时交流沟通
4
总分
100
固定肛管(勿脱出,勿漏液)
2
观察液体流入情况(口述不畅时的处理方法)
5
未观察或口述错误扣4口述错误扣4分
拔管方法正确(夹管或折叠拔出,无回流)
8
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正确
6
操作过程中随时了解患者的感受
6



8
协助排便、观察大便
整理床单位、开门窗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4
少评估一项扣1分
备物齐全、按顺序放置
4
少一件扣1分,顺序错扣4分
根据医嘱备溶液,液温适宜
2
环境(整洁、关门窗、屏风遮挡、室温适宜)
2
安置体位正确
2




55
铺橡胶单、治疗巾
4
挂灌肠筒
4
高度错误扣4分
润滑肛管
4
排尽空气
6
沾湿地面和床单扣4分
插管动作轻,手法正确,深度适宜
6
患者反应强烈扣4分,深度错扣4分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级班姓名学号
项目
总分
技 术 操 作 要 求
分值
扣 分 细 则
扣分


25
服装、鞋帽整洁
2
洗手、戴口罩
4
缺少任何一项扣4分
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
4
未核对扣1分,未解释扣3分,语言、态度不当扣2分
作自我介绍
1
评估患者(病情、会阴部、排便状态、心理合作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