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小说《围城》:人物原型是好友
名著《围城》考点复习资料

名著《围城》考点复习资料
- 作者:钱钟书
- 发表时间:1947年
- 内容概要:小说以大学毕业生方鸿渐为主人公,通过他的经历和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道德观念等问题。
主要人物
1. 方鸿渐:小说的主人公,大学毕业生,挣扎在自己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中。
2. 孙柔嘉:方鸿渐的追求者,努力改变自己去追求爱情,最终心理崩溃。
3. 夏柳:方鸿渐的妻子,重视社会地位,与方鸿渐的婚姻出于利益考虑。
4. 孟京辉:方鸿渐的好友,有才华但在职场上失败,反映出社会的竞争残酷与个人的迷茫。
5. 宋淑华:孟京辉的妻子,纵容孟京辉的失败。
主题与考点
1. 社会封闭和人物困境:小说描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上一批知识分子的命运困境,以及他们内心的无奈和挣扎。
2. 爱情与婚姻观念:小说通过方鸿渐、夏柳和孙柔嘉的关系展现了社会对婚姻的商业化和物质化的扭曲,探讨了真爱和道德的观念。
3. 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以方鸿渐的成长与心理斗争为主线,表达了人性中的善恶、自私和社会良知的关系。
名言摘录
- "围城" —人生如战,你要勇敢面对。
- "我只是顺口说着,心里一点也不想对不住她。
"
- "男人普遍来说,都是自己的傻瓜。
"
以上是《围城》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考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请阅读原著。
围城

《围城》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亲情) [lǘ] 方家 三闾大学 鲍小姐 ↑ 李梅亭 高松年 苏文纨——方鸿渐——赵辛楣——汪太太 ↓ 唐晓芙 孙柔嘉 韩学愈 (恋爱) (婚姻) (友情) (事业)
《围城》情节简介
方鸿渐留学回国的船上结识了一夜风情的鲍小 姐,同船回国的大学同学苏文纨亦颇有垂青之意。回 到上海之后,方鸿渐在干亲周某的小银行做事,在苏 文纨家结识了她的表妹清纯女孩唐晓芙,一见倾心。 追求苏文纨的政客赵辛楣没有随政府迁都去重庆,而 是留下来追求苏文纨。为了斗败情敌方鸿渐,他约了 朋友与方鸿渐喝酒,故意让他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 发泄妒嫉之情。二人不打不相识,成为好友。苏文纨 最后嫁给别人,赵辛楣很是沮丧,方鸿渐也因唐晓芙 的拒绝而心灰意冷,二人决定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去内 地一所新成立的三闾大学任教。
一行人舟车鞍马,好不辛苦的来到三闾大学, 才发现这所大学帮派分立、勾心斗角,任教不易。 赵辛楣迷恋上了同事的年轻夫人,最后被迫辞职, 去了重庆。失去了朋友的方鸿渐与同来的孙小姐日 久生情,最后在成为学校帮派之争的牺牲品后与孙 小姐一起离开三闾大学,结婚旅游到香港,与恰在 此处的苏文纨相遇。回到上海后,方鸿渐找不到合 适的工作,在一家报社做些杂活。后来方鸿渐失了 业,又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与妻子吵架,最后决 定再到重庆去找赵辛楣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
钱 钟 书 著
围 城
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女士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 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 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 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 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 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 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 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 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 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 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 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真实与虚构围城中的现实反映

真实与虚构围城中的现实反映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本文将围城中真实与虚构的反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真实与虚构在人物形象中的反映1.1 冯锡文与围城知识分子形象的真实反映冯锡文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抱负的知识分子。
他代表了当时年轻一代的追求,但也暴露出他们在现实面前困惑和无力的一面。
围城通过冯锡文的形象,揭示出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中遭遇的挫折和无奈。
1.2 周朗与围城婚姻观的虚构塑造周朗作为女主角,她的婚姻观在小说中被塑造得相对虚构。
她本身是一个内心独立而现实的女性,但在面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和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时,她选择妥协和顺从。
这种虚构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
二、真实与虚构在情节发展中的反映2.1 地处围城的城市真实的社会背景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城市——围城,这座城市具有现实社会的特点和背景。
通过对城市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点染,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如官僚主义、权力斗争等。
2.2 虚构的爱情故事真实地反映爱情观念的困境小说中,冯锡文和周朗的爱情故事被虚构得动情人心。
但在这个爱情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个人选择的限制和束缚。
他们之间的感情受到了社会和传统观念的干扰,最终无法走到一起。
这种虚构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爱情观念困境的现实问题。
三、真实与虚构在语言风格中的反映3.1 简练的语言风格真实反映现实状态围城采用了简练的叙述风格,通篇没有冗长的描写和华丽的辞藻。
这种语言风格的选择,表达了作者对围城现实状态的真实反映。
更抓住了人物情感和现实问题的核心。
3.2 虚构的对白生动地展示了人物心理变化围城中的对白虚构而生动,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
这种对白方式虽然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困惑和抉择。
爱情与友情《围城》的情感描写

爱情与友情《围城》的情感描写《围城》是当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展现了爱情与友情在封闭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
小说中,爱情和友情作为两种不同的情感关系,被细腻地描绘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情在《围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包含了对人性的探索和追求。
小说中的方鸿渐和杨绛之间的爱情,表现出一种虚无和缥缈的状态。
他们之间的感情受制于社会和个人的限制,无法得到满足和实现。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方鸿渐对杨绛深深的思念,以及他试图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种种努力,使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苦涩和无奈。
相比之下,小说中的友情则显得更加真实和坚实。
方鸿渐与梁凤丝之间的友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之一。
在封闭的小城中,方鸿渐和梁凤丝共同面对着社会的压力和生活的困境,他们相互扶持,相互激励,成为了彼此的精神支柱。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友情中的亲密和信任,使读者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和温暖。
除了方鸿渐和梁凤丝之间的友情,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人物间的友情,如方鸿渐与钟小艺之间的友情,以及方鸿渐与李香君之间的友情。
这些友情成为了主人公走出围城的关键。
通过这些友情的描写,作者告诉读者在逆境中,真正的友情是可以给予力量和勇气的。
总的来说,小说《围城》通过对爱情和友情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封闭社会中情感的困境和挣扎。
爱情与友情交织在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生中,既有无奈的爱情,也有真切的友情。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下都受到了限制,但友情却成为了主人公超越困境的力量来源。
通过《围城》中对爱情与友情的情感描写,读者对于这两种情感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分析近现代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近现代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近现代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1947年创作的一部小说,以揭示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命运的困境为主题。
小说以重庆大学南岸的校园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群年轻人的爱情、友情、事业和人生选择,深刻剖析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心态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方鸿渐:困境中的智者方鸿渐是《围城》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聪明才智却在人生选择上徘徊不定的年轻人。
从小他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高中时期荣获全校的文综第一名。
然而,他在进入大学后,却陷入了舒淇和谢混搭的爱情漩涡中。
他一方面陷入困境,不知道应该选择谁,另一方面也见识到了舒淇虚荣心的巨大。
方鸿渐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逐渐认识到自己处在一个被围城的局面。
他在围城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且获得了不少的思考和体悟。
他的形象揭示了当时年轻人的无奈和思考,也代表了智者在困境中的自省和成长。
二、林世妤:坚守信仰的女性形象林世妤是方鸿渐在大学时代的同窗情人,她和方鸿渐一样都是聪明才智,但林世妤对待感情和事业有明确的追求和选择。
她坚守自己的信仰,选择了出国深造而放弃了和方鸿渐在一起的机会。
她对方鸿渐的爱始终是坚定而深沉的,但她并不妥协于婚姻和物质。
林世妤形象表达了当时女性的独立和坚持,以及对个人价值观的追求,她是围城时代女性形象的一个缩影。
三、舒淇:虚荣与欲望的代表舒淇是《围城》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富有的家庭出身,自视甚高,一直过着奢侈和肤浅的生活。
她对方鸿渐产生了虚荣和欲望,并试图通过嫁给他来满足自己物质和地位的追求。
舒淇忽略了方鸿渐对她的真实感情,只关注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她的形象象征了当时社会上某些阶层的虚荣和功利,以及为了满足自身欲望而不择手段的心态。
四、谢混搭:失去自我的追随者谢混搭是围城中的一个边缘人物,他与方鸿渐是朋友关系,但在他的人生选择上却在方鸿渐的引导下迷失了自我。
他追求金钱和享受,跟随着方鸿渐投入到舒淇的世界中。
围城故事简介

围城故事简介《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讽刺和幽默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生存状态,展现了一幅既真实又讽刺的社会画卷。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方鸿渐的知识分子,他在南京大学任教,同时也是一个文学青年。
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自视甚高,但却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面对着各种矛盾和挫折。
他对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感到困惑和无奈,同时也深陷于自己的情感纠葛之中。
在小说中,方鸿渐与他的妻子周瑞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周瑞女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女性,她对方鸿渐的生活和事业有着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却常常感到失望和挫折。
她对方鸿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也成为了她内心痛苦的根源。
除了方鸿渐和周瑞女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人物形象,比如方鸿渐的朋友刘嗣明、方鸿渐的学生孙少平等。
这些人物形象在小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和精神状态。
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揭示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生存状态。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境,展现了一幅既真实又讽刺的社会画卷。
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深受读者喜爱。
《围城》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境,展现了一幅既真实又讽刺的社会画卷。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的描绘,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生存状态,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总之,《围城》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通过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的描绘,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生存状态,展现了一幅既真实又讽刺的社会画卷。
人物的复杂性与深度《围城》的角色描写

人物的复杂性与深度《围城》的角色描写《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钱钟书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与深度。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个主要角色,探讨他们的复杂性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角色一:方鸿渐方鸿渐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充满矛盾心理的人物。
他既有自大和自卑的一面,又有懦弱和顽强的一面。
钱钟书通过方鸿渐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
他渴望成功和尊重,却又被社会对他的不公待遇所压抑。
他对自己的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使得他在人际关系中显得敏感易怒。
角色二:孙思邈孙思邈是方鸿渐的好友,二人在小说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孙思邈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他总是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对方鸿渐的支持和帮助让方鸿渐有了继续奋斗下去的动力。
孙思邈的角色展现出了一个真正朋友的价值,他在方鸿渐面临挫折时给予了他希望和慰藉。
角色三:马小跳马小跳是方鸿渐的妻子,她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马小跳在小说中展现了女性坚强和自立的一面。
她对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兼顾有条不紊,不依赖方鸿渐也不输给他。
她的角色在小说中起到了平衡男性主导角色的作用,呼应了当时女权意识的兴起。
角色四:程蝶衣程蝶衣是一个神秘而多变的角色,她给方鸿渐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程蝶衣的出现扰乱了方鸿渐按部就班的生活,也让他面临感情和道德的选择。
程蝶衣的复杂性和神秘感使她成为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悬念。
通过对这些主要角色的描写,钱钟书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与深度。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矛盾和挣扎,他们在小说中的行为和决策都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这些角色的交织与互动,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性问题也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总结起来,钱钟书的《围城》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精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与深度。
方鸿渐、孙思邈、马小跳和程蝶衣等角色的塑造,使作品更加鲜活而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阅读《围城》,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故事,更可以思考人性的深处与人物的多面性。
《围城》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概括

《围城》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概括《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这本小说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上海的故事。
以下是对《围城》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的概括。
主要人物方鸿渐方鸿渐是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年轻的大学教师。
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却在现实中常常陷入困境和挫折中。
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围城人物,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真正融入社会。
刘老根刘老根是方鸿渐的岳父,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老人。
他对儿媳妇苛刻挑剔,难以满足他的要求。
刘老根和方鸿渐之间的关系让人深思,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
辛克船辛克船是方鸿渐的朋友,一个身份高贵、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他具有领导才能,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辛克船和方鸿渐之间的友谊,刻画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主要情节概括方鸿渐与许小姐的婚姻方鸿渐与许小姐相识,两人经过一系列的考验和磨合,最终决定走进婚姻的殿堂。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两人在相处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和摩擦。
方鸿渐的工作与人际关系方鸿渐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工作上的不顺利以及与同事和上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困扰他的事情。
他常常感到自己被围城围住,无法逃脱。
方鸿渐与社会的矛盾方鸿渐在社会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挑战,包括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以及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之间的隔阂和误解。
他对这些矛盾的思考和探索贯穿了整个故事。
综上所述,《围城》通过主要人物和情节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围墙和个人内心围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旨在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困境和矛盾。
这本小说对于人们思考自身存在和与他人互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小说,有“影射”这一传统,尤其是在晚清民初时,一些报人写小说,他们对于时政及社会秘辛知之甚详,但又不能指名道姓地直接写,于是将“真事”改头换面,人物也改名换姓。
其中最著名的是曾朴的《孽海花》,经后人考证出来,它所影射的人物高达二百余人,其中还有相当多的人物,如洪钧、赛金花等在当时都是响当当的。
而我佛山人(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亦是此类的小说,该书写了晚清的梁鼎芬“让妻”给文廷式的事。
梁鼎芬字星海,文廷式字芸阁,吴趼人以“温对凉(梁),月对星,江对海”,以“武对文,秀对芸,楼对阁”,于是到小说中就成为“温月江义让夫人”,让给了武秀楼了。
名作家张爱玲、苏青辈都擅长写此类小说,《小团圆》、《续结婚十年》都是她们自传体的小说,熟悉张、苏两人生平及交游的人,不难看出小说所指涉的“真正”人物。
令人意料的是学者兼作家的钱锺书也写过影射小说,他在短篇小说《猫》里,描写一九三零年代在北平的一批大学教授,文艺作家。
虽然他在序中说:“书里的人物情事都是凭空臆造的。
”但显然地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
吴宓在读过《猫》后,第一时间就说:“其中袁友春似暗指林语堂,曹世昌指沈从文。
”之后,夏志清、汤晏陆续对出一些人来,其中小说中的男女主角李建侯、爱默二人,无疑指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齐颐谷指萧干,政论家马用中即罗隆基,亲日作家陆伯麟即周作人,文艺批评家傅聚卿,则指朱光潜。
这些大都是大家所认同的。
但汤晏认为小说中的赵玉山当为赵元任,他根据的理由是:一是他是“什么学术机关的主任,这机关里雇用许多大学毕业生在编辑精专的研究报告”;二是他有个烹饪权威而且凶悍的老婆;三是他嘴上常挂着一句口头禅:“发现一个误字的价值并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但一般写影射小说的,似乎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要“改名换姓”,但又怕别人“对”不出来,于是有些有心的作者就会想尽一些办法,如用反义的字,或谐音的字,以为其人名。
因此赵玉山若是影射赵元任那就不应该姓赵。
就汤晏的几个理由观之,似乎胡适更应该是被影射的对象,因为当时胡适所握有的学术资源远远超过赵元任,再者胡夫人江冬秀烧得一手好菜“一品锅”(徽菜),胡适常在家中宴请丁文江、蒋梦麟、任叔永等好友,即为明证。
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虽然个性比较强,但还称不上凶悍,唯有江冬秀足以当之,因此胡适是有名的P T T (怕太太)协会的会员。
当然最有力的证据是胡适讲过一句话:“学问是平等的,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
”这句话与钱锺书的原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钱锺书写了名著《围城》,其中写到诗人董斜川,被认为是写他的好友冒景璠(效鲁)。
钱锺书说董斜川“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内调回国,尚未到部,善做旧诗,是个大才子”,又称“董斜川的父亲董沂孙是个老名士,虽在民国做官,而不忘前清。
斜川才气甚好,跟着老子做旧诗。
”吴宓也看出钱锺书所影射之人,他说:“旧诗人董斜川,则指冒广生之次子冒景璠,锺书欧游同归,且曾唱和甚密者也。
”其实吴宓记错了,冒广生(鹤亭)有五个儿子,冒效鲁是冒鹤亭的三子不是“次子”,他少年时读圣约翰大学中学部,英文很有根底。
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后,由于对帝国主义的愤慨,他脱离了圣约翰中学,改习俄文,转入北京俄文专修馆法律系,五年后,即1930年6月,以第一名毕业,时校名已改为俄文法政学院。
之后,又进了以俄文为主的哈尔滨法政大学。
一九三三年,他二十四
岁风华正茂就随同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赴苏当外交官秘书。
一九三八年秋,冒效鲁结束五年的驻苏使馆的生涯,取道欧洲回中国,在马赛舟中,遇到钱锺书夫妇,钱锺书一九三七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后,偕夫人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此时也正要回国。
两人一见如故,抵掌谈诗,从此订交,我们看冒效鲁的《叔子诗稿》从马赛舟中、红海舟中开始,和默存、槐聚(都是钱锺书的号)有关的诗篇不下二三十首,两人的交情可见一斑。
而钱锺书的《槐聚诗存》与冒效鲁唱和的诗也有近二十首。
钱锺书甚至还说他的《谈艺录》得之于冒效鲁的鼓励而写成的,他在《小引》中说:“友人冒景璠,吾党言诗有癖者也,督余撰诗话。
曰:‘咳唾随风抛掷可惜也。
’余颇技痒。
”两人的友谊保持终身。
《围城》中钱锺书复借赵辛楣之口介绍说:“董太太是美人,一笔好中国画,跟我们这位斜川兄真是珠联璧合。
”冒效鲁夫人贺翘华出身于名门书画世家,其父贺良朴曾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北京画学研究会导师,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擅长山水亦能诗词。
画界曾有“北贺南齐(白石)”之称。
据冒效鲁的女儿冒怀科说其母贺翘华学山水宗“四王”,人物学陈老莲笔法,十七岁摹石田、石谷的山水卷,有张大千、谢稚柳等名人题识,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也承认董斜川“有真人的影子,作者信手拈来,未加融化。
”据冒怀科说:“可是当父亲‘兴师问罪’时,钱锺书矢口否认,‘可你硬要自认斜川,我也没有办法……’钱锺书明明编派父亲,却推得干干净净,两人平时互开玩笑惯了。
”但据郑海凌《铭记钱锺书先生的教诲》文中说,钱先生对他说:“《围城》里的一个人物,原型就是你的冒老师,你读了《围城》会认出他;你冒老师当年夸自己夫人漂亮,善绘画,我曾在她画册上题诗:绝世人从绝域还,丹青妙手肯长闲。
”钱锺书自己也承认了董斜川的原型是好友冒效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