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的《围城》

合集下载

浅论钱钟书的《围城》

浅论钱钟书的《围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拟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论钱钟书的《围城》学员: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工作单位:石河子****学校浅论钱钟书《围城》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

钱先生的创作根基是讽刺。

《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

讽刺技法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比喻、议论、夸张等的运用,有时在简短的言语或词语中显露机峰;有时却在大段的叙述或描写中深藏着;而且文章还含有深意的象征。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典型情节、语言艺术三方面来论述《围城》这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

关键词:知识分子人物塑造艺术语言艺术典型情节提纲:《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

曾被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称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其语言深得“文字游戏三昧”,而又绝非词浮意浅的游戏文字。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一、介绍小说《围城》的故事梗概。

1、介绍作者钱钟书。

2、介绍故事梗概。

二、论述小说的人物和典型的故事情节。

1、小说的人物塑造艺术2、典型的情节与评价三、论述小说的语言艺术1、幽默的形象讽刺2、讽刺手法的多样性(1)比喻讽刺(2)微妙的心理讽刺3、蕴含深意的象征四、结语:杨绛所言《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围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分享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分享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目录摘要、关键词 (2)引言 (3)一、《围城》中的意象解读 (3)(一)典型意象“围城” (3)(二)“围城”的广义解读 (4)二、“围城”的悲剧性 (5)(一)“进”与“出”的困境 (5)(二)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7)三、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与哲学观 (8)(一)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 (8)(二)钱钟书独特的哲学观 (8)结语 (9)参考文献 (9)摘要: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在这本书里,有人读到了“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有人认识到了中国某一部分社会的弊端,有人看到了中西文化中的丑陋,有人悟到了人类心理的某种共通性。

研究《围城》的悲剧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经历变故、体验挫折的体验,看到社会发展曾历经的曲折,意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给生命注入积极乐观的血液,培养坚韧的意志;促使读者去感悟人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理性精神,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从“围城”这一意象入手,深入探究了生命“围城”的悲剧性以及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与哲学观,以期为《围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围城;意象;悲剧性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钱钟书先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奇人”,余英时在钱钟书逝世后评价说:“墨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最高结晶之一。

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吊唁钱先生的信中说,他的“美好品质:聪明、优美、善良、开放和谦虚……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全球意识和诚实、严肃的精神将成为沟通全人类文化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魂源泉”。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但是,和同时代的作品相比作为非主流文学的《围城》在成书后很长时间内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关于钱钟书的研究开始不断深入后,《围城》才因此不仅被广大读者深深喜爱,更为众多的专家、学者所大加推崇。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钱钟书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荒谬和愚昧。

小说以直白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和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人性的荒谬和自私,对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讽刺。

本文将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情节的讽刺展现出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文弱书生,他与表妹婉秋之间的暧昧关系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一。

他一直被婉秋迷住,而婉秋亦被方鸿渐的学识所吸引。

两人均由于自私的心理和软弱的性格而无法达成真正的彼此理解和爱情。

在小说中,钱钟书采用了轻松幽默的笔调,表现了方鸿渐和婉秋之间的荒诞情感,以此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缺乏真诚和信任的荒谬。

这种荒谬不仅体现在方鸿渐和婉秋之间的情感上,还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道德缺失和人性扭曲,正是通过这种对情感的讽刺,小说以幽默的笔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和愚昧。

《围城》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讽刺呈现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形象。

方鸿渐是一个软弱而自私的文弱书生,他一直在对婉秋的感情和对事业的追求上犹豫不决,表现出了自私和软弱的一面。

而婉秋则是一个看似温柔却实际上极端自私的女子,她一直对方鸿渐抱有幻想,同时又感到自己的空虚和无助,她的自私和软弱也正是导致了她与方鸿渐之间无法真正在一起的原因。

小说中还有方鸿渐的妻子溥仪,她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女性,却在婚姻中始终无法摆脱丈夫的阴影,她对方鸿渐的爱情一直都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小说着重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软弱,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荒谬行为,通过人物的讽刺,小说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悲哀和愚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围城》通过对社会背景的讽刺揭示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的背景是中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论钱钟书的《围城》

论钱钟书的《围城》

论钱钟书的《围城》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围城》创作于1944年,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文学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在当今文坛上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

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触针砭时弊,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同时,作家采用独特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以漫画式的笔触描画人情冷暖,调侃芸芸众生,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心理情绪,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风格。

标签:钱钟书;《围城》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小说《围城》中,那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机智而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古今中外的典故,逸闻纷至踏来,令人目不暇接。

同时,作家还采用独特的象征手法,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并以漫画式的笔触针砭时弊,描画人情冷暖,调侃芸芸众生,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所思所想,传达出人物瞬间所萌发的情思与微妙的心理情绪,让读者在大呼过瘾之中,充分领略了钱钟书的《围城》的艺术风格。

一、人物个性讽刺幽默形象钱钟书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众多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来,象一张张白描一样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在描写苏小姐所请的客人沈太太时,“她眼睛两个黑袋,象圆壳行军热水壶,想是储蓄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象侦探小说里谋杀的线索”。

这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读后不禁令人浮想联翩,把沈太太的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围城》中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描写时,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描写手法含蓄,形神毕露,比如出场一次的“哲学家”禇慎明,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

当他沾沾自喜地吹嘘他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这也是每位读者都可以轻易看出来的。

象这样的人物和事例,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作家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的漫画,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并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和对人性的鞭挞。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

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目录引言 (1)一、多元化的幽默讽刺 (1)(一)对人物出场的形象进行刻意的讽刺。

(1)(二)从人物语言描写上进行幽默讽刺 (2)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3)(一)借鉴描写技巧,深入分析心理。

(3)(二)透视人物言行,探索内心世界 (4)(三)描写人物虚荣心,揭示人性特征 (5)三、新颖独特的比喻手法 (5)(一)比喻新颖独特 (5)(二)比喻的趣味性 (6)(三)比喻形式多样化 (6)(四)讽刺性比喻的运用 (6)(五)比喻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6)四、意寓深远的象征 (7)(一)婚姻比喻意义的“围城” (7)(二)文化象征意义的“围城”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9)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摘要: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在当今文坛上享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去阐述《围城》的艺术特色。

一、作者用讽刺性的幽默贯穿全文,描写人物形象。

二、作者大胆借鉴西方心理描写技巧,透过人物言行举止,描写作品中各种人物的虚荣心理三方面把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

三、新颖独特、形象生动又带趣味性的比喻处处见风芒;中间还运用讽刺性的比喻进行评点的技巧,生动风趣。

四、《围城》不仅是作为婚姻比喻意义的“围城”,而且也是文化象征意义的“围城”。

关键词:《围城》;幽默讽刺;比喻;心理描写;象征;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它的文学艺术成也是十分突出的。

在当今文坛上就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 它继承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宝贵传统,同时又有其独特的、崭新的创造。

如杨绛女士所言:“他的‘痴气’,使《围城》更富于真实性和戏剧性。

他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围城》之中。

”[1]作家以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

语言风趣幽默, 妙趣横生。

人物形象丰富、生动, 令人赞叹的精辟比喻, 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警句格言, 古今中外的典故等, 纷至沓来。

围城书评

围城书评

围城书评围城书评(一)钱钟书其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着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着作。

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象征和主题是多层次的。

事实上,它比任何的文学作品更接近生活。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围城也一样,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座围城。

钱钟书用两年的时间来创作这部作品,可以说它是钱钟书积累而写出的作品,它是一种生活,它由围城这个绝妙的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生活“围城”的困境,不断地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不满足和厌烦。

两者的矛盾和转换。

其中又交织着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真诚和虚伪、执着和动摇这一切构成人生的因素。

这种因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可能是虚妄的,它揭示了追求极至的理想和极至的浪漫是虚妄的真相。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为追求婚姻的极至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某一空间某一群体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

理解“围城”这两个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词,在某种层面上,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所描写的人类的尴尬困境所采取的一些象征手法不谋而合。

书中充满苦涩的笑,无奈的自我欺骗,就是现在社会的真实写照,所以受到大家的好评,广泛流传。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所包围。

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

这部作品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有数十种不同的译文在各国出版呢!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

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作者:————————————————————————————————日期:2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

作者钱钟书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里, 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 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小说着力于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 某一类人物", 即主要由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组成的知识社会、知识阶层人物, 从剖析他们个性、道德上的弱点入手, 揭示其精神上所处的重重困境, 由此而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从而表述了作者——一个爱国的、信仰科学和民主的知识分子对于旧时代生活的深刻讽刺和感伤。

小说广泛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 它的确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

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上,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作者既能有声有色地绘出人为的可笑可卑的行为, 以透视其五脏六腑, 又能以自己的博识, 设计精巧、超拔的比喻, 对人物作愚弄嘲讽, 笔酣墨饱, 无不淋漓尽致。

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手法和方法加以论述。

一、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 达到讽刺的目的小说的结构非常的精致, 它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 通过他的生活经历以点带面地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 深刻剖析了他们空疏、虚伪、卑琐的灵魂。

3首先, 表现在社会对主人公方鸿渐生活遭际与个性弱点的描述。

方鸿渐留学英、法、德国, 归国途中与一些留学生"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 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

可是, 他一旦回归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圈中, 便只能为个人的谋职与恋爱婚姻浑浑噩噩地忙碌。

又由于他为人比较善良、软弱, 故在名利场与情场上屡屡败北, 最终不能不陷入精神上麻木困顿的绝境, 小说由解剖他的个性弱点与精神困境入手, 巧妙地讽刺、揭露了畸形的世态人情。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创作于1944年---1946年。

小说描写了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显明的个性,众多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形象感染着读者。

《围城》中作者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形象描写时,都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此类描写手法含蓄,令其形神毕露。

这主要就在于钱仲书先生在小说中使用了独特巧妙而睿智的比喻。

可以说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运用的比喻丰富多彩,出神入化。

与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相比,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然而,他的作品又有更强烈的现代色彩。

他那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古不今、亦古亦今,超越古今中西的文学艺术,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创举。

纵观《围城》全书,精彩的比喻层出不穷,钱先生以其广博的见识和渊博的知识,取材古今中外,四面八方,眼前事物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而且都是独出心裁,别具特色的。

据统计,《围城》全书25万字,其中使用比喻有600多个,既多且活。

而且钱先生对比喻有一套专门的理论,他在《谈〈拉奥孔〉》中说过:“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好的比喻贵在创新。

有创造性的比喻,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比喻是天才的标识”。

比喻作为一种运用最广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中更是对比喻推祟备至:“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围城》中,作者将学者语言与文学语言联袂,创造了大量的比喻,我们阅读它如饮甘霖,芳香盈口,甘甜润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是一篇“五四”以后新文学中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是十分凸显的,在当今文坛上就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

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

作者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含苞待放纵观整部作品,其独特的讽刺艺术与比喻艺术是最为突出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围城》将钱钟书独特的讽刺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

它的幽默的讽刺手法灵活多样,运用漫画式的笔法、调侃式的行文、微妙至极的心理讽刺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就艺术表现而言,尤以比喻使用得最多最精彩。

《围城》的故事情节只好比一幅画的简单线条,而语言修辞则是它的色彩,比喻却是其中最亮丽的颜色。

这种语言修辞艺术贯穿了小说全篇,将各人物的性格、心理与行为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

以下对这两个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围城》的讽刺艺术(一)幽默的讽刺手法灵活多样钱钟书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

《围城》中常用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

这主要表现在:1、漫画式的笔法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进行了一番讽刺描绘。

令其形神毕露。

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

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

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

2、调侃式的行文作者常用半讽刺半悲怜的口吻调侃“芸芸众生”,他联想特别丰富,思维敏捷,下笔不能自休。

他总是尽情地挥洒着那种博引经传,融贯中西,联想无穷的、超越具体描写对象、驰向更广阔思维空间的讽刺幽默笔墨,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巧喻迭出、纵横恣意的独特文体。

在调侃方鸿渐购买假文凭时,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在嘲讽他的自我解嘲时,又拉来了中西古代哲人柏拉图和孔子作陪衬“: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

例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

父亲和丈人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是决不开这个学位。

”如此调侃,活画出主人自欺欺人的阿Q相。

正如作者所说“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在谈到方老爷给孙儿取名“阿丑”时,作者也要引经据典戏谑一番“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

又知道司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头,范晔小字砖儿,慕容农小字恶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兽、秃头龟儿、獾朗等等,才知道儿子叫‘阿丑’还算有体面的。

”从中看出方遯翁父子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

3、微妙至极的心理讽刺作家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尖锐的笔法去刻划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

首先,《围城》的讽刺幽默大胆借鉴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的观察和分析,深层次地进行艺术挖掘。

《围城》中对老处女范懿装腔作势的心态描绘格外细腻,十分传神且深刻。

如范懿听说汪太太给她做媒,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虚,强自矜持,经过一番自我克制,还掩盖不了胸中的那点猴急的心情。

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

见过辛楣以后“,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1](P251)。

而且处处随口凑趣。

“辛楣说这儿闷得很,没有玩儿的地方,范懿说:‘可不是吗?我也觉得很少谈得来的人,待在这儿真闷。

’”辛楣说曹禺是个伟大的戏剧家,范懿快乐得拍着手掌说:“赵先生,我真高兴,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

”[1](P251)高校长进来,辛楣乘机把首席让出来。

高校长想了想后不同意,仍旧要辛楣坐,辛楣不肯“,高校长让给范懿,范小姐只是笑,身子像一条饴糖粘在椅子里。

”[1](P251)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

她一会儿说桥太窄,让辛楣陪她走河底;一会儿说忘了手提包,让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

这样的描绘,逼真如画。

既不失幽默,又颇具讽刺色彩。

其次,他还善于透视人物言行举止的心理基础,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露出讽刺对象内心世界的丑陋之处,戳穿和嘲笑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性。

[2](P263)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就很有讽刺意味。

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好感。

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伞。

他带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但是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

因此当孙柔嘉身体不适时,他却不愿意让她服用一些仁丹。

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

左思右想,灵机一动,拿出前些天已打开的一瓶鱼肝油丸,给孙柔嘉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呕吐。

虽然鱼肝油丸比仁丹贵,但已开封的药“好像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

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暴露出来,给人们以厌恶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

这样的讽刺,不同于疾言厉色的抨击,而是平淡中却有讽刺,达到幽默的效果。

(二)语言幽默诙谐,尖锐泼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围城》作为一部带有浓厚讽刺意味的作品,它必须有高度的语言技巧。

博学广识的钱钟书先生以一种平心静气的客观笔调写出这篇作品。

在流畅的行文中,大量使用了精妙、新奇的比喻,风趣幽默。

[3](P55)而且他还运用词语活用、英语词语、文言文进行讽刺,读罢令人心生敬佩。

在《围城》中,英文真是大放异彩。

一般来说,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要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使用会有反效果。

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的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的效果。

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alook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ofdough。

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

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

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

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1](P42)这段描写,作者大量运用了英文,生动形象地刻划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洋奴才身份。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厚功底。

在《围城》中,钱先生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良好效果。

如写方遯翁说的话“: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女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1](P34)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女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句话,讽刺了方遯翁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三)在人物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展开讽刺描写《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

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

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

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作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

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

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

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博取男人情感,包括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资本家走狗的走狗”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老古董”而打扮得妖形怪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政治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遁去的报馆女编辑,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讽刺,钱钟书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还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生活。

小说又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意识落后,教育界的败类、投机政客、伪君子充斥了校园,写出了“为人师表”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肮行径与丑恶灵魂。

所有这些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的。

钱钟书更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时代。

二、《围城》的比喻艺术(一)喻体的广泛性与奇特性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围城》中所使用的喻体非常广泛,上至国家体制,下至日常生活;大如抽象的理念,小如具体的事物,无所不有,新颖奇特;从调侃中现卓识,从谈笑中露儒雅。

下面我们按喻体分类论述《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1、取喻于生物《围城》中多处取喻于动物,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

动物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习性天成。

利用动物丰富多姿的表现来喻人,可以使描述生动形象。

例如在描写方鸿渐回到上海,房子难找时,写道:“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

”用带壳的蜗牛来比喻房子紧张、生活艰难,用调侃的灰色幽默来寄托一种虚无的愿望,表现出他对当时生活的伤感与无奈,比喻十分形象。

2、取喻于日常事物与自然景物作者真实地热爱生活,他呼吸在和我们一样平常的自然环境中,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日常阅历,但他的体验却更深。

用杨绛的话说,钟书有几分痴气。

日常事物的方方面面是人生和社会的载体,点点滴滴包含了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性。

《围城》中有许多取喻于日常事物的比喻,通俗贴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