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忠诚与背叛读后感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有人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重阅历史我确从来不敢妄加评论。因为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与遥远的过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知《忠诚与背叛》,我以为是描写现代职场规则一类的文章。借来一阅,不免暗笑个人之浅薄。我是人们常说的80后,对于历史的厚重没有太多直观的认识。然自小还是坚信一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为的确是我们的党在曾今某个历史的一角,力挽狂澜,拯救了摇摇欲坠的中华民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之所以有今天的歌舞升平,完全得益于那些立志改写华夏历史的人们,不屈的努力和抗争。面对先烈的事迹我想再多的文字都稍显苍白以至于无处着力。

翻阅《忠诚与背叛》,我一次次被里面“特殊材质”的人们的信念和精神所折服。看完《忠诚与背叛》,我内心有一种的情绪涌动: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国难当头,我们的先辈用激情和热血书写着国人独有的历史;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命运堪忧,共产党员用生命和信念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其实比之忠诚我更想说说背叛。在历史的沟沟壑壑,背叛或然是一些卑微的生命饱受摧残之后,迫不得已的选择,比如喊着“共产党万岁”被枪杀的叛徒。当然我向来对影视剧中

汉奸、叛徒的形象嗤之以鼻。我觉得如果有可能,可进行宇宙审判,开除他们的人籍。因为他们加诸在同胞身上的伤害胜过异族的入侵和欺凌,他们行为在一定意义上践踏了民族的尊严。然单单从生命的卑微来讲,抛弃十全十美的标准,我觉得没有人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至于背叛者的行为除了可恨之外,我觉得更有的是可怜或者可悲。大难即至,分崩离兮,生灵涂炭,如蚁众生一如被抽取脊梁,难免惊慌失措,出卖同胞者有之,奋力抗争者更甚。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回顾历史,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秉承先辈的思想,辩证的看待历史的沉重。落后就要挨打,这才是历史的本质,其中的道理相当浅白。国人的家国情感向来紧密难分,以此比拟,则反动派的屠杀好比自遭家难。回头来看,貌似修补过的东西一样,所要表达的却是不同内容:历史无法像物品一样损坏后还能修复得完美无缺,一旦残之就无法挽回。逝者已去,生者犹存,心灵的伤痛、情感的悲愤,也许只有用时间才可以去逐步淡化、医治。胡适先生也说过: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豁达;父母预备子女,这是真慈爱。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历史的沉重,利用有限的生命去未雨绸缪,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让我们的民族更团结、幸福,让我们的后代远离先辈年代的水生火热。这样可以即时观察我们的人生,让前辈的付出更加有意义。

我花了许久的时间,终于用力的读完了《忠诚与背叛》。忠诚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付出或许会大于回报。人非圣贤孰能无惑,偶尔的牢骚、抱怨,

我觉得也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强盛,所带给我们的那些隐形的财富和无尽安稳,而去做一个遭岁月遗弃“怨妇”。就个体而言,只有内心的追求卓越,获益终会离我们的期望越来越近。中国气派和民族风度,不是某种虚无的事物,而是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体现出来的文明细节。历史上的种种场面,真实的让我们见识了过往的时代质朴英烈身上所体现的一种不死的民族精神,当外族入侵、反动势力屠杀时展现空前团结的意志和勇气。但我们仍旧要自省,不管是大国崛起,幸福来临的大欢喜;还是举国罹难,民生遭殃的大悲痛,我们始终要做忠诚、仁爱有良心的人。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坦坦荡荡的笑染身边的人。这一点,我想没有什么时候能比此刻更成为你我内心的共鸣。

【篇二:《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今天,我随“红色足迹万里行”前方报道组来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采访。在渣滓洞看守所的高墙上,我看到许多软化革命者意志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返,还须细细想想,认明此时此地,切莫执迷。”“宁静忍耐、无怨无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讲解员戴超介绍,当年,每个被关押在这里的“政治犯”,都面临着两种尖锐矛盾的选择——要么出卖同志,背叛革命;要么严守党的机密,坐穿牢底。信念、意志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激烈地交锋碰撞,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采访中,我得到了这样两个例子——

叛徒李文祥,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被捕前任地下党城区区委

书记。入狱后最初阶段,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意志坚定,毫不妥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情绪一天天低落,向难友哭诉:“现实为什么对我这样残酷!”最终,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叛变了党。

与李文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300多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面对考验忠贞不渝,在最黑暗的时刻以生命坚守,倒在了晨光马上就要撕破黑夜的时刻。

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曾出现过少数变节者。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荣光。

今天,烈士们的照片排列在纪念馆的墙上,深邃的目光与参观者静静对视——我们的党已经走过90年风雨征程,我们的人民已经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依然崎岖,我们党的队伍中的每个同志,还能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吗?还能坚守自己的崇高信仰吗?

注视着渣滓洞、白公馆里一张张先烈的面孔,我似乎听到这样的呼唤:幸福的人们哪,为了理想和信念,今天你们应该怎么做?

【篇三:《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是与非,黑与白,真理与狂妄、正义与罪恶、善良与暴戾这些世界的“相对”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作为判断者从中作出抉择。于是产生了名垂青史的殉道者和遗臭万年的背叛者。看过了《忠诚与背叛》,我才真正感受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志士用生命作为代价换来的”这句话背后千钧的重量。

渣滓洞看守所的高墙上消磨革命者意志的标语如此醒目:“青春一去不复返,还须仔细想想,认明此时此地,切莫执迷。”是出卖同志,背叛革命;还是“执迷不悟”,坐穿牢底呢?是面对一扇永远紧闭的门,还是从门下洞钻出去,追求那无数人望眼欲穿的自由?

《忠诚与背叛》中记载的这些人的抉择或令我倍受鼓舞,或让我疑惑不解,或是我倍感羞耻。

本书的第三章标题“女人无叛徒”十分简明,却令人倍感震撼。面对男人们都无法忍受的重刑和条件极其困苦的牢房里,所有女性种竟没有一人当叛徒。她们不怕死,不断地经受寂寞的考验和折磨。更难能可贵的是女囚土门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还要孕育生命。愈艰难愈团结,愈清苦愈顽强。在这里生命的孕育,真情得以昭显!初生的生命是她们革命到底的有力支撑,理念信念的精神寄托,更是划破黑暗的一道朝阳。她们的壮举深深地鼓舞了我。相反,为什么当时重庆地下党中职务越高的领导干部遭逮捕后叛变得比谁都快?为什么许多普通党员印象中那些“最革命者”到了敌人的监狱和老虎凳面前,就甘愿沦丧气节成为叛徒?最令我感到羞耻的是:狱中,当任达哉的妻子质问他为什么出卖同志时,他的答案竟是“受刑不过,没办法”。女人尚且知信守节,况丈夫何?

屈原有云:“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90年沧海桑田,90年风云激荡。在我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一道努力下,民生问题得以解决,国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党员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