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辆工程《轮式装甲车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车辆工程专业课课程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车辆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学会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车辆性能仿真分析;3. 了解国内外车辆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实际问题;2.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熟练操作各类车辆工程实验设备;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车辆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2. 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提高环保意识,关注新能源汽车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车辆工程基本原理:包括汽车构造、各系统工作原理、车辆动力学等,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汽车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等;- 各系统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车辆动力学:车辆行驶性能、操控稳定性等。
2. 车辆性能仿真分析:运用专业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对应教材第四章;- 介绍仿真软件:ADMAS、MATLAB/Simulink等;- 案例分析:车辆行驶稳定性、制动性能等。
3. 车辆工程实践:动手实践操作,包括实验设备使用、实验项目实施等,对应教材第五章;- 实验设备:发动机试验台、制动试验台等;- 实验项目:发动机性能测试、制动性能测试等。
4. 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了解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对应教材第六章;-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32课时,教学内容按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组织。
车辆工程专业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五篇范文

车辆工程专业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五篇范文第一篇:车辆工程专业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工艺课程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了汽车制造工程学后,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学生应当通过课程设计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1.能熟练运用汽车制造工程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实践知识,正确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正确选择机床、工具、量具等问题,有效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能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培养查阅各种资料的能力,同时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出版社,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二.工艺课程设计的要求课程设计题目可定为:ⅹⅹ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设计中一般以专用夹具设计为主。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设计要求:零件图毛坯图1张1张 1张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套夹具总图主要零件图若干张1份课程设计说明书生。
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选定,经系主任审查签字后发给学三.工艺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学生在得到设计题目后,首先应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其主要(1)对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2)对零件上的重要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和设计基准进行分析;对次要表面与重要表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3)对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进行分析。
零件图应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仔细绘制,除特殊情况经指导教2.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定工艺路线。
在对零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划分加工阶段。
装甲车辆课程设计

装甲车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装甲车辆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历史发展,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2. 使学生理解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国防和军事战略中的地位。
3. 引导学生掌握装甲车辆的分类、性能特点及其在不同战争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装甲车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学会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装甲车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共同完成装甲车辆的设计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国防事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激发学生探索军事科技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认识到科技发展对战争和人类社会的双重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军事科技类课程,结合历史、科技和军事战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军事科技有一定的兴趣,具备基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喜欢合作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装甲车辆概述- 装甲车辆的起源、发展历程- 装甲车辆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装甲车辆的分类及性能特点2. 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装甲车辆在军事战略中的地位- 装甲车辆在不同战争中的作用- 装甲车辆的战术运用及发展趋势3. 装甲车辆设计与技术特点- 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原则- 装甲车辆的动力系统、悬挂系统、防护系统- 装甲车辆的武器系统及信息化水平4. 装甲车辆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装甲车辆介绍- 装甲车辆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应用- 装甲车辆在反恐、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应用5. 装甲车辆设计与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款装甲车辆-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汇报展示,组间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2课时:装甲车辆概述、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和原理第3-4课时: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战术运用及发展趋势第5-6课时:装甲车辆设计与技术特点、案例分析第7-8课时:装甲车辆设计与展示,组间交流、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军事科技发展与应用”章节相关,重点涉及装甲车辆的起源、发展、结构、原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车辆工程课程计划方案设计

车辆工程课程计划方案设计一、课程概述车辆工程是机械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车辆设计、制造、性能评价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车辆等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修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熟练掌握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车辆等的设计和制造知识。
2. 具备车辆运行和维修能力。
3. 掌握车辆工程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法。
4.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大纲1. 车辆工程概论-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车辆工程的学科范畴和基本理论2. 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汽车结构和原理-汽车动力系统-汽车制造工艺3. 摩托车设计与制造技术-摩托车结构和原理-摩托车动力系统-摩托车制造工艺4. 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结构和原理-轨道交通车辆动力系统-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工艺5. 车辆性能评价-车辆性能测试方法-车辆性能评价指标-车辆性能优化方法6. 车辆维修与保养-车辆故障诊断技术-车辆保养和维护技术-车辆维修安全知识7. 车辆工程实践-汽车设计与制造实习-摩托车设计与制造实习-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实习8. 车辆工程前沿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验与实践根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车辆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实践性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车辆工程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理论课程- 汽车结构与原理- 摩托车结构与原理- 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 车辆动力系统- 车辆制造工艺- 车辆性能评价- 车辆维修与保养- 车辆工程前沿技术2. 实践课程- 车辆设计实习- 车辆制造实习- 车辆维修实习六、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占50%)- 课堂参与情况- 实践任务完成情况- 作业质量2. 期末考试(占50%)- 理论知识考试- 实践技能考核七、教材选用1. 《汽车工程》2. 《摩托车工程》3. 《轨道交通车辆技术》4. 《车辆制造技术》5. 《车辆维修与保养》八、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具有车辆工程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教师2. 助教: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九、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学期:车辆工程概论、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摩托车设计与制造技术、车辆性能评价、车辆工程实践2. 第二学期: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车辆维修与保养、车辆工程前沿技术、车辆工程实践3. 第三学期:车辆工程前沿技术、车辆工程实践、期末考试十、结业考核与证书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期末考核的学生将获得车辆工程专业培训结业证书,证明其已经具备相应的车辆工程知识和技能。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总论教学讲义

作品考虑到车辆使用的各个方面,提供全面的功 能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高效的性能表现
作品在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表现出色, 提升车辆整体性能。
易于维护和使用
作品设计简洁明了,易于维护和操作,提高用户 体验。
美观度及人性化关怀
独特的美学设计
作品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独具匠心,展现出高度的美学价值。
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03
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设计任务书解读与要求
设计任务书概述
简要介绍设计任务书的目的、内容和结构。
设计任务书解读
详细解读设计任务书中的各项要求,包括设计目标、功能需求、 性能指标等。
设计要求分析
对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逐项分析,明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方案制定与评审
设计方案构思
01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初步的方案构思和设想
。
设计方案制定
02 在初步构思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设计方案制定,包
括总体布局、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设计方案评审
03
组织专家或教师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实物制作与测试验证
实物制作准备
根据设计方案,准备 所需的材料、零部件 和加工设备。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作品关注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驾乘体验。
环保意识的体现
作品在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05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成果回顾
知识体系构建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了完 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设计和实验环节,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加深 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装甲车辆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732066课程英文名称:Special English for Armored Vehicle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专业英语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轮式装甲车辆的整体构造、轮式装甲车辆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的专业英语有所了解,为阅读专业科技文章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了解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及专业英语的各种文体常用的符号、公式及其他。
2.基本能力:掌握专业英语方面的词汇,能阅读科技文章,理解专业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专业术语的翻译。
3.基本技能:掌握专业英语翻译等技能。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尽可能实施现场教学、实物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平时成绩占20%,期末测验成绩占80%。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为《大学英语》和《汽车构造》。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每章必须选做一定量的习题。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方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小论文、答辩与笔试相结合或者现场提问。
3.课程总成绩:期末测验(80%),作业、小测验、提问等(20%)总和。
装甲车辆工程《装甲车辆传动系统新技术与创新K》课程教学大纲

《装甲车辆传动系统新技术与创新K》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732064课程英文名称:New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of Armored Vehicle Drivetrain System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
在《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专业基础选修课修完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轮式装甲车辆传动系统先进技术知识及其创新的设计能力。
为学生完成《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轮式装甲车辆理论》、《轮式装甲车辆设计》等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机动系统的高技术2. 掌握轮式装甲车辆传动系统当前先进的主流技术3.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传动技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三)实施说明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对基本原理、基本工程技术和基本概念进行重点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小组交流与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认知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结构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修完《工程制图A2》、《理论力学B》、《机械设计A1》及《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等课程,并达到相关课程的基本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及创新环节的要求安排一定的习题练习,并以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课程的内容和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或有关工程实际的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考查2. 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轮式装甲车辆传动系统先进技术的原理方案分析、设计及其创造能力。
装甲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新技术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新技术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732002课程英文名称:Armored V ehicles Power Source New-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
在《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专业基础选修课修完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先进技术知识及其创新的设计能力。
为学生完成《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轮式装甲车辆理论》、《轮式装甲车辆设计》等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动力技术系统的发展2. 掌握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当前先进的主流技术3.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动力技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三)实施说明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对基本原理、基本工程技术和基本概念进行重点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小组交流与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认知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结构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修完《工程制图A2》、《理论力学B》、《机械设计A1》及《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等课程,并达到相关课程的基本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及创新环节的要求安排一定的习题练习,并以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课程的内容和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或有关工程实际的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考查2. 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先进技术的原理方案分析、设计及其创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式装甲车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741074课程英文名称:Armored Vehicle Design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装甲车辆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该课程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轮式装甲车辆总体设计的步骤、方法、有关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学会分析和评价整车及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及有关参数;学会主要总成的设计计算方法。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应能进行初步的轮式装甲车辆总体设计和总成设计与计算等技术工作,为今后从事汽车及科研、设计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轮式装甲车辆设计的一般流程、主要设计指标、车辆主要总成的选型、主要参数的选择;车辆主要零部件的主要类型、工作条件、设计要求、材料、性能、结构特点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车辆设计的基本原则,明了车辆发动机的相关参数对汽车设计的重大影响,着重掌握车辆底盘主要总成的参数选择、确定、设计计算,掌握提高零件疲劳强度,降低或增强摩擦,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和方法等在设计中的应用。
3.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编制技术文件等技能。
(三)实施说明1、本大纲中各章内容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每一章论述车辆一个系统的设计;2、本课程中未提及车辆车架设计的内容,这一部分在另外一门课程中讲述;3、本课程重点是有关轮式装甲车辆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忌将设计理解为设计计算,教师应结合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际应用;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5、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课后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四个环节来实现。
教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讲解,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6.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次要的内容以自学形式辅助。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应安排在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轮式装甲车辆理论、机械设计等课程之后。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内容的选择基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重点在于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习题通过课后作业与课堂总结相结合来完成。
本课程内无实践环节,但课程结束有单独开设的课程设计。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轮式装甲车辆设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装甲车辆底盘主要总成的参数选择、确定、设计计算的掌握及学生的分析能力、结构设计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等)占10%,期中考核占10%,期末考试占80%。
(七)参考书目《坦克装甲车辆设计(总体设计卷)》,冯益柏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汽车设计》,王望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汽车设计》刘惟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汽车设计》,刘涛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汽车设计》,过学讯、邓亚东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二、中文摘要该课程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装甲车辆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轮式装甲车辆总体设计的步骤、方法、有关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学会分析和评价整车及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及有关参数;学会主要总成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具有设计轮式装甲车辆车整体、主要总成及其零部件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轮式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1.1 总体设计理论(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总体设计思路、原则、程序、内容。
2)掌握总体设计方案的制订;3)掌握车辆主要尺寸和参数的选择重点:轮式装甲车辆不同的布置型式的特点、轮式装甲车辆主要尺寸和参数的选择。
难点:轮式装甲车辆不同的布置型式的特点分析。
习题:轮式装甲车辆不同的布置型式的特点分析1.2 总体性能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动力系统的选择。
2)车身形式的确定。
3)传动系统的布置4)行驶系统的选择5)操纵系统的确定重点:总体性能设计时应考虑的事项。
难点:各性能之间的关系。
习题:根据使用工况选定车型、选择整车的各项参数第2部分离合器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2)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3)离合器的优化设计。
4)膜片压紧弹簧的设计。
5)扭转减振器的设计6)离合器操纵机构重点:根据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离合器类型、离合器的优化设计、膜片压紧弹簧的设计难点:离合器的优化设计、膜片压紧弹簧的设计习题:离合器的改型设计、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第3部分机械式变速器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3.1 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变速器布置方案的分析2)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3)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重点:变速器布置方案的分析、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难点:变速器布置方案的分析习题:变速器中齿轮、轴的计算载荷的确定3.2 变速器操纵机构(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同步器设计2)变速器操纵机构。
3)变速器结构元件。
重点:惯性式同步器的设计难点:惯性式同步器的设计、变速器结构元件习题:惯性式同步器的设计;变速器操纵机构中的自锁、互锁机构第4部分万向传动轴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万向节结构方案分析2)万向节的设计。
3)传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
4)中间支承结构分析与设计。
重点:万向节设计、传动轴设计难点:万向节设计习题:传动轴的设计第5部分驱动桥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5.1 主减速器与差速器设计(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1)驱动桥的结构方案分析2)主减速器设计3)差速器设计重点:主减速器设计、差速器设计难点:主减速器设计、差速器设计习题:主减速器锥齿轮计算载荷的确定;主减速器、差速器的结构设计5.2 驱动桥壳、半轴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极限工况下行驶系载荷的确定2)车轮传动装置3)驱动桥壳设计4)驱动桥壳的结构元件重点:半轴和球笼式万向节的设计;极限工况下行驶系载荷的确定;驱动桥壳设计难点:驱动桥壳设计习题:半轴、驱动桥壳、球笼式万向节计算载荷的确定5.3 轮边减速器、水上传动装置的设计具体内容:1)了解轮边减速器的结构,掌握其设计方法;2)水上传动装置的设计重点:轮边减速器设计,水上传动装置设计难点:轮边减速器设计,水上传动装置设计第6部分悬架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6.1 悬架总体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悬架结构型式分析2)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重点:正确地选择适合所定车型的悬架结构;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难点: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习题:悬架弹性特性曲线分析6.2 弹性元件的计算(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钢板弹簧、扭杆弹簧的设计计算。
重点:弹性元件的设计难点:弹性元件刚度的确定习题:确定弹性元件刚度的方法6.3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2)减振器3)悬架的结构元件重点: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难点: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布置方案习题: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空间布局第7部分转向系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7.1 机械式转向器设计(讲课3学时)具体内容:1)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2)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3)机械式转向器设计与计算。
4)转向系结构元件。
重点:转向系传动比的变化特性;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特性;机械式转向器设计难点:转向系传动比的变化特性习题:1)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特性2)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7.2 转向传动机构(讲课3学时)具体内容: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重点:转向梯形优化设计难点:转向梯形优化设计习题:转向梯形的空间布局设计第8部分制动系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8.1 制动器设计(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1)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2)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3)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4)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5)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元件。
重点: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难点: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制动器的设计与计算习题:鼓式制动器设计;各种情况下制动时所需要的制动力矩的确定8.2 制动驱动机构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制动驱动机构2)制动力调解机构重点:制动驱动机构设计难点:制动力调解机构设计习题:制动回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