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钢结构的连接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承受静力荷载的T形连接,采用双面角焊缝,手工焊,按构造要求所确定的合理焊脚尺寸应为( B)A.4mm B。

6mm C.8mm D.10mm题1图题2图2。

如图所示连接,焊缝中最危险点为( A )A。

最上点 B.最下点 C.焊缝长度的中点 D.水平荷载延长线与焊缝相交处t,最大焊脚尺寸h fmax=1.2t1,式中的t1和t2分别3.T形连接中直角角焊缝的最小焊脚尺寸h fmin=1。

52为(D)A.t1为腹板厚度,t2为翼缘厚度B.t1为翼缘厚度,t2为腹板厚度C。

t1为较小的被连接板件的厚度,t2为较大的被连接板件的厚度D.t1为较大的被连接板件的厚度,t2为较小的被连接板件的厚度4.根据施焊时所持焊条与焊件间的相互位置的不同,施焊方位分为四种,其中操作最难、质量最难于保证的施焊方位是(D ) A。

平焊 B.立焊 C。

横焊 D。

仰焊4。

钢结构焊接节点设计中,应尽可能选用( A)的焊接位置。

A.俯焊 B.仰焊 C.立焊 D.任意6。

在下列各焊接连接缺陷中,对焊缝连接最危险的是( C )。

A。

未焊透 B。

气孔 C.裂纹 D.夹渣7.结构焊接时,所选焊条和被焊接构件之间的匹配原则是( B )A.弹性模量相适应B.强度相适应C.伸长率相适应D.金属化学成份相适应8。

三级焊缝的质量检验内容为( C )A.外观检查和100%的焊缝探伤B。

外观检查和至少20%的焊缝探伤C.外观检查D。

外观检查及对焊缝进行强度实测9.可不进行验算对接焊缝是( C ).A .I 级焊缝B . 当焊缝与作用力间的夹角θ满足tan θ≤1。

5时的焊缝C . II 级焊缝D . A 、B 、C 都正确10。

图示焊接连接中,最大的焊缝应力发生在( A )A 。

a 点B 。

b 点C 。

c 点D 。

d 点11.如图所示,连接两工字钢的对接焊缝中,所受正应力最大的点是( A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12.如图等边角钢与节点板仅采用侧面焊缝连接,角钢受轴心力N =500kN ,肢背焊缝受力N 1为( D) A 。

第三章 自测题(Word篇) 答案

第三章 自测题(Word篇) 答案

1、在Word的编辑状态中,粘贴操作的组合键是(C)A) Ctrl+A B) Ctrl+C C) Ctrl+V D) Ctrl+X2、在Word编辑状态下,进行改变段落的缩进方式、调整左右边界等操作,最直观、快速的方法是利用( D )A)菜单栏B)工具栏C)格式栏D)标尺3、一般情况下,输入了错误的英文单词时,Word 2010会(C )A)自动更正B)在单词下加绿色波浪线C)在单词下加红色波浪线D)无任何措施4、在Word 2010操作中,鼠标指针位于文本区( B )时,将变成指向右上方的箭头A) 右边的文本选定区B) 左边的文本选定区C) 下方的滚动条D) 上方的标尺5、在Word 2010中,选定文本块后,鼠标指针变成箭头形状,( D )拖动鼠标到需要处即可实现文本块的移动。

A) 按住<Ctrl>键B) 按住<Esc>键C) 按住<Alt>键D) 无需按键6、在Word的编辑状态,为文档设置页码,首先应该使用(D )。

A) “开始”选项卡B) “视图”选项卡C) “文件”选项卡D) “插入”选项卡7、在Word文档中,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段落标记,段落标记的位置在( B )A) 段落的首部B) 段落的结尾处C) 段落的中间位置D段落中,但用户找不到的位置8、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当前编辑的文档是C盘中的d1.docx文档,要将该文档复制到D 盘,应当使用( A )A)“文件”选项卡中的“另存为”命令B) “文件”选项卡中的“保存”命令C) “文件”选项卡中的“新建”命令D) “开始”选项卡中的“粘贴”命令9、在Word的编辑状态,按先后顺序依次打开了d1.docx,d2.docx, d3.docx, d4.docx 这4个文档,当前的活动窗口中的文档是( D )A) d1.docx B) d2.docx C) d3.docx D) d4.docx10、在Word中,下述关于分栏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可以将指定的段落分成指定宽度的两栏B)任何视图下均可看到分栏效果C)设置的各栏宽度和间距与页面宽度无关D)栏与栏之间不可以设置分隔线。

第三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当差分放大器两边的输入电压为u i1=3mV ,u i2=-5mV ,输入信号的差模分量为 8mV , 共模分量为 -1mV 。

2.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出与差模输入电压之比,A ud 越大,表示对信号的放大能力越强。

3. 能使输出阻抗降低的是电压负反馈,能使输出阻抗提高的是电流负反馈,能使输入电阻提高的是串联负反馈,、能使输入电极降低的是并联负反馈,能使输出电压稳定的是电压负反馈,能使输出电流稳定的是电流负反馈,能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是直流负反馈,能稳定放大电路增益的是交流负反馈,4.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差模放大倍数A uo 趋于∞,输入阻抗R id 趋于∞,输出阻抗R o 趋于0。

二、判断题1.放大器的零点漂移是指输出信号不能稳定于零电压。

(×)2. 差分放大器的的差模放大倍数等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 差分放大器采用双端输出时,其共模抑制比为无穷大。

(×)4.引入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5.反馈深度越深,放大倍数下降越多。

(√)6. 一个理想的差分放大器,只能放大差模信号,不能放大共模信号。

(×)7. 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公共电阻对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都产生影响,因此,这种电路靠牺牲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来换取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三、选择题1. 差分放大器由双端输入改为单端输入,但输出方式不变,则其差摸电压放大倍数(C )。

A.增大一倍B.减小一倍C.不变D.无法确定2.要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必须引入哪一种反馈形式(A )。

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并联负反馈D.串联负反馈3.负反馈放大器中既能使输出电压稳定又有较高输入电阻的负反馈是(A)。

A.电压并联B.电压串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4.射极输出器属于(A )负反馈。

A.电压并联B.电压串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5.差分放大电路是为了(C )而设置的。

高数第三章自测题A答案

高数第三章自测题A答案
C: lim sin x x→∞ x
B: lim ln(x +1)
x→0
x
D: lim 1 2 x→+∞ x
3.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
4.至少存在一个ξ ∈(a,b) 使得 sin b − sin a = (b − a) cosξ 成立.
( √)
A:函数的最大值一定大于最小值
( ) ( ) 5.至少存在一个ξ ∈(a,b) 使得 b3 − a3 eξ = 3 eb − ea ξ 2 成立.
2.
函数
f
(
x)
=
⎧⎪ ⎨
x2
sin
1 x
,
x

0
在区间
[−1,1]
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所有条
⎪⎩0,
x=0
件.
( √)
3.若 lim f ′(x) 不存在,则 lim f (x) 也不存在.
x→∞ g′(x)
x→∞ g(x)
( ×)
2. 能直接使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是( B)
A: lim tan n . n n→+∞
= lim (1− cos x)′ = lim
sin x
= 0 = 0 ....2 分
x→0 (sin x + x cos x)′ x→0 cos x + cos x − x sin x 1+1− 0
解法二: lim( 1 − 1 ) = lim x − sin x , x→0 sin x x x→0 x sin x
x→0 sin x x x→0 x sin x x→0 (x sin x)′ x→0 sin x + x cos x
lim

政府经济学第三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第三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第三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选择一项:A.来源B.作用C.性质D.收益范围正确答案是:收益范围2.()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选择一项:A.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B.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C.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D.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正确答案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3.()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选择一项:A.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B.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C.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D.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正确答案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4.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选择一项:A.作用B.收益范围C.来源D.性质正确答案是:性质5.()是指对具体消费者而言,公共物品服务是由辖区内全体居民整体消费,其效用不能分割,不能量化到每一个消费者,一旦某类公共物品被提供,单个消费者只能接受该公共物品服务,而不能选择,具有消费上的强制性。

选择一项:A.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B.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C.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D.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正确答案是: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6.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论述的。

选择一项:A.庇古B.亚当·斯密C.萨缪尔森D.斯蒂格利茨正确答案是:萨缪尔森7.()是指公共物品作为一个整体,向所在辖区的居民和企业服务,其效用不能分割为单个居民或企业的效用。

选择一项:A.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B.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C.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D.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正确答案是: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8.()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第三章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自测题答案

沿江中学20XX学年度体育工作计划亭旁中学2011学年度体育工作计划体育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有关决策,结合县教育局体卫艺和县教研室有关体育工作的布置,落实课改的各项方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群体活动为中心,业余训练为特色的原则,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努力提升全组教师的教学、训练水平,踏踏实实开展好各项体育活动。

一、加强组风建设,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1、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充分发挥制度的职能作用,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

2、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分组不分心,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充分发挥每位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一个高素质、有能力、有朝气、努力向上的集体,并协助教科室建立体育教师档案,为晋级发展积聚材料。

3、配合教务处建立教练员、课外活动、运动员岗位和选拔的激励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教练员要全面关心和管理好运动员的训练、学习,保证运动员健康成长。

二、努力学习课改新理念,建立适合亭中的体育教学模式1、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每周一例会上业务学习的实效性,确定专题,明确中心人,有研讨,有记录。

(每人完成一个专题,资料存档)2、继续进行小班分组选项教学的实践工作,好教学中的得与失,逐步完善新课程改革的模式。

本学期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全体教师,在组内上好一堂高质量的教学研讨课。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科研水平,结合教科室布置,每人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三、积极开展群体活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十月中旬召开2011年秋季田径,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集体意识。

2、十二月中下旬,继续开展全校范围的冬季长跑活动,继承和发扬我校优良传统,养成人人参与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各年级积极开展小型体育,体育教师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4、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开展和推广《阳光体育》的实施,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

5、开展各种各样多种形式的小型体育讲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比赛的了解,提高欣赏体育比赛的水平和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 自 测 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 自 测 题及参考答案

附:第三章自测题和参考答案一、填空1. 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 的。

2. 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3. 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隔一定)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4. 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5. 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6. 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外部效度)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内部效度)较高。

7.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研究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8. 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9.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回答)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1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思辨)、实证、数学方法、(符号)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二、名词解释1.取样:研究取样是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为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而随机选取的一定样本容量的样本。

2.自变量:即能够独立的变化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3.因变量即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

4.中介变量:中介变量即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由于它起中介作用,因而得名。

5.操作性定义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D)。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C)。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解析:兴中会是在檀香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

光复会、华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BC)。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解析: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A)。

A、兴中会的成立B、1895年广州起义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D、《革命军》发表7、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P60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8、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

①民主②民生③民族④民权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9、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进行民主革命` ④进行社会革命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10.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p72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二、多项选择1、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先后成立。

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ABCD)p60A.华兴会B.科学补习所C.光复会D.岳王会E.拜上帝会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BCD)p60四句话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社会革命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B)A.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B.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E.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4、革新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ABC)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 要不要社会革命D. 要不要民族革命E. 要不要打倒帝国主义5、革新派和改良派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当差分放大器两边的输入电压为u i1=3mV ,u i2=-5mV ,输入信号的差模分量为 8mV , 共模分量为 -1mV 。

2.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出与差模输入电压之比,A ud 越大,表示对信号的放大能力越强。

3. 能使输出阻抗降低的是电压负反馈,能使输出阻抗提高的是电流负反馈,能使输入电阻提高的是串联负反馈,、能使输入电极降低的是并联负反馈,能使输出电压稳定的是电压负反馈,能使输出电流稳定的是电流负反馈,能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是直流负反馈,能稳定放大电路增益的是交流负反馈,4.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差模放大倍数A uo 趋于∞,输入阻抗R id 趋于∞,输出阻抗R o 趋于0。

二、判断题1.放大器的零点漂移是指输出信号不能稳定于零电压。

(×)2. 差分放大器的的差模放大倍数等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 差分放大器采用双端输出时,其共模抑制比为无穷大。

(×)4.引入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5.反馈深度越深,放大倍数下降越多。

(√)6. 一个理想的差分放大器,只能放大差模信号,不能放大共模信号。

(×)7. 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公共电阻对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都产生影响,因此,这种电路靠牺牲差模电压放大倍数来换取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三、选择题1. 差分放大器由双端输入改为单端输入,但输出方式不变,则其差摸电压放大倍数(C )。

A.增大一倍B.减小一倍C.不变D.无法确定2.要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必须引入哪一种反馈形式(A )。

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并联负反馈D.串联负反馈3.负反馈放大器中既能使输出电压稳定又有较高输入电阻的负反馈是(A)。

A.电压并联B.电压串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4.射极输出器属于(A )负反馈。

A.电压并联B.电压串联C.电流并联D.电流串联5.差分放大电路是为了(C )而设置的。

A.稳定放大倍数B.提高输入电阻C.克服温漂D.扩展频带它主要通过(G )来实现。

E.采用两个输入端F.增加一级放大G.利用两对称电路和元器件参数相等6. 差分放大电路用恒流源代替发射极公共电阻是为了(C )。

A.提高差模电压放大倍数B.提高共模电压放大倍数C.提高共模抑制比D.提高差模输入电阻7..若反馈深度F A1=1时放大电路工作于( D )状态A.正反馈B.负反馈C.自激振荡D.无反馈四、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如图3.1.1所示,已知:R c1= R c2=2 kΩ,R e = kΩ,R b1= R b2=2 kΩ,两管U BE =,β=50,r be =2 kΩ,V CC = V EE =12V ,R L =4 kΩ,求:⑴静态电流I CQ1、I CQ2;⑵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

解:⑴根据输入回路可列KVL 方程I B1R b +U BE +2I E R e -V EE =0静态时,I B1=0eBE EE E R U V I 2-=≈ I CQ1=I CQ2≈I E =⑵差模电压放大倍数Ω=Ω==k k R R R 12//22//L C /L be b Lud r R R A +'-=β=-22150+⨯=五、判断图所示电路的反馈类型。

解:图(a)所示电路的反馈类型为: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图(b)所示电路的反馈类型为: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六、有一差分放大器,已知u i1=2V ,u i2=,A ud =40dB ,K CMR =100 dB ,试求输出电压的差模成分和共模成分。

解: A ud =40dB ,A ud =100ucud CMR lg 20A A K =100 dB ,K CMR =105A uc = A ud / K CMR =10-3u id = u i1-u i2=-u Ic =( u i1+u i2)/2=u od = u id ×A ud =-×100=-u oc = u ic ×A uc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填空题1.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信号叫差模信号;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信号叫共模信号;2.差分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应对称,电阻阻值应对应相等。

3. 差分放大电路能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放大差模信号。

4.共模抑制比K CMR 为差模放大倍数与共模放大倍数之比,电路K CMR 的越大,表明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越强。

判断题1.若放大电路的A 小于零,则接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若放大电路A 的大于零,则接入的反馈一定是正反馈。

(×)2.直流负反馈是指存在于直接耦合的电路中的反馈。

(×)3.负反馈能修正外部波形的失真。

(×)4.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可以提高输入电阻,稳定放大器的输入电流。

(×)5.负反馈使放大器净输入信号增加。

(×)6.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无穷大,输出电阻为零。

(√)7.若放大器的负载固定,为使其电压放大倍数稳定,可以引入电压负反馈,也以引入电流负反馈。

(×)选择题1.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A )。

A.克服温漂B.提高输入电阻C.稳定放大倍数2.在 图3.1.1所示电路中,若u i1=,u i2=-,差模放大倍数A ud =100,则信号输出电压为(C )。

A.-50V3.引入负反馈,放大器的电放大倍数(A )。

A.下降(1+AF )倍B.不变C.增大(1+AF )倍D. 下降AF 倍4.直流负反馈对电路的作用是(C )。

A.稳定直流信号,不能稳定静态工作点B. .稳定直流信号,也能稳定交流信号C. .稳定直流信号,也能稳定静态工作点D. .不能稳定直流信号,能稳定交流信号5.交流负反馈对电路的作用是(A )。

A. 稳定交流信号,改善电路性能B.稳定交流信号,也稳定直流偏置C.稳定交流信号,不能改善电路性能D.不能稳定交流信号,但改善电路性能6.构成反馈电路的元器件(C )。

A.只能是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B.只能是三极管、集成运放等有源器件C.可以是无源器件,也可以是有源器件7. 若反馈深度F A+1=0时放大电路工作于( C )状态 A.正反馈 B.负反馈 C.自激振荡 D.无反馈某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电压增益A =1250,若反馈系数F 分别为、、,放大器的闭环增益A f解题分析:基本电压增益即开环增益。

解:FA A X X A +==1i o f ⑴F=A f =1.01250112501⨯+=+AF A ≈ ⑵F= A f =01.01250112501⨯+=+AF A ≈ ⑴F=F A A X X A +==1i o f =001.01250112501⨯+=+AF A ≈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电压反馈系数F =,如果要求放大倍数A f 在30以上,其开环放大倍数最少应为多少解:F A A X X A +==1i o f =••+F A11 01.030111-=-=F A A f≈ A>43已知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只与反馈深度F 有关,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放大器的参数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随便取一只管子或组件,只要F 不变,都能得到同样的放大倍数呢 解:F A A X X A +==1io f 只有当AF>>1时, A f ≈1/F也就是说在F 较小的情况下,只有A 很大的情况下,才能保证AF>>1。

放大器的参数具有实际意义。

随便取一只管子或组件,在F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得到同样的闭环增益。

某差分放大电路如图3.1.1所示,已知:R b1= R b2=1 kΩ,I B1=μA,I B1=1μA,若差模放大倍数为200,共模抑制比为2000,求双端输出电压。

解:u i1= I B1 R b1=μA×1 kΩ=u= I B2 R b2=1μA×1 kΩ=1mVi2A uc= A ud/ K CMR=u id= u i1-u i2=u Ic=( u i1+u i2)/2=u od= u id×A ud=×200=100mVu oc= u ic×A uc= mV×=u o= u od+ u oc= mV判断图所示的反馈极性及类型。

图解:图(a):R 2引入多级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R 5引入单级交直流的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b):R 5引入多级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R 2、R 4引入单级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图(c):R 5引入多级交流的电流并联负反馈。

R 6引入多级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R 2引入单级交直流的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d):22k Ω引入多级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如图所示,假设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估算图(a)、图(b)、图(d)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解:图(a)电路R 2引入多级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A uf =121R R R R f-=- 图(b)电路R 5引入多级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u i ≈u f =Lo R u R 5 A uf =u o /u i =R L /R 5图(d)电路22k Ω引入多级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u i ≈u f =()()Ω+Ωk R R k R f e e 22111u o A uf =u o /u i =1+R f /R e1=1+22k Ω/1k Ω=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