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作品欣赏
【高中散文阅读】《梧桐树 丰子恺》阅读答案及解析

【高中散文阅读】《梧桐树丰子恺》阅读答案及解析梧桐树丰子恺①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梧桐树丰子恺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
长得密密层层。
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丰子恺漫画欣赏

丰子恺漫画作品欣赏作者简介: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
他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为“爸爸”,夏丏尊为“妈妈”,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曾写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
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
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
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
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李叔同丰子恺先生其后,他的画作在《文学周刊》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
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
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
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丰子恺经典散文作品精选

丰子恺经典散文作品精选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精选的丰子恺经典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丰子恺经典散文作品精选:爱子之心吾乡风俗,给孩子取名常用“丫头”,“小狗”,“和尚”等。
倘到村庄上去调查起来,可见每个村庄上名叫丫头的一定不止一个,有大丫头,小丫头等;名叫和尚的也一定不止一个,有三和尚,四和尚等。
不但村庄上如此,镇上,城里,也有着不少的丫头,小狗和和尚。
名叫丫头的有时是一个老头子。
名叫小狗的有时是一条大汉,名叫和尚的有时是一个富商。
我在闻名见面时,往往忍不住要笑出来。
这种名字当然不是本人自己要取的,原是由乳名沿用而来的,但他们的父母为什么给他们取这种乳名呢?窥察他们的用意,大概出于爱子之心。
这种人的孩子时代大概是宠儿或独子。
父母深恐他们不长养,因而给他们取这种名字。
为什么给孩子取名丫头,小狗,或和尚,孩子便会长养呢?窥察他们的理论是这样:世间可贵的东西往往容易丧失,而贱的东西偏生容易长养。
故要宠儿或独子长养,只要在名义上把他们假装为贱的,死神便受他们的欺骗,不会来光顾了。
故普通给孩子取名,大都取个福生,寿生,富生,或贵生;但给宠儿或独子取名,这等好字眼都用不着。
并非不要他有福,有寿,大富,大贵,只因宠儿或独子,本身已经太贵而有容易丧失的危险。
欲杜死神的觊觎而防危险,正宜取最贱的称呼。
他们以为世间贱的东西,是女人,畜生和和尚。
故宠儿或独子的名字取了“丫头”,“小狗”,或“和尚”,死神听见了便以为他真是丫头,真是和尚,或者真是一只小狗,就放他壮健地活在世上了。
“丫头”这称呼,在吾乡有两种用法:镇上人称使女为丫头,乡下人称女儿为丫头。
无论为使女或女儿,总之,丫头就是女孩子。
女人是贱的,女孩子是女人中之小者,故丫头犹言“小贱人”。
以此称呼宠儿或独子给死神听,最为稳当。
故一村之中,名叫丫头的一定不止一个。
畜生的践,不言可知,但其中最贱的是狗,因为它是吃屎的。
故宠儿独子只要实际不吃屎,不妨取名小狗。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丰子恺(1898-1975) 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
❖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 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 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自幼爱好美术,1914 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 校,跟从弘一法师李叔 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 他的绘画,文章
在几十年沧桑风雨 中保持一贯的风格: 雍容恬静.丰子恺 的散文,在我国新
文学史上也有较大 的影响.主要作品
有《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再笔》 .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知 道 谁 的 画 吗 ?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眼
山 高 月 小 , 水 落 石 出 。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第三段: 作者先列举各种现象,形象
地刻画气温之高; 接着描写因天旱造成水荒,
人们生活的艰难; 再写抗旱的努力及成效.突
出了大旱的严重.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第四段: 作者用一些短句子,十分生动 地描写出人们盼雨的急切心 情、紧张心理。
第五段: 与开头呼应,用简要的语言交 代目前的悲惨现状。
4.这“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
似的恐慌”指的是什么?
❖ 大热和大旱,指混乱不安宁的 时代、艰难的时世,人们生活在苦 闷和恐慌中,为了生存而辛苦无奈 地抗争着。
❖ 当然,在最后他也明确表示自 己的作品并不能满足大旱年间的 渴望,从这可以看出作者的忧思。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 尽管作者清楚地知道,自己 描绘的“云霓”并不能满足 “大旱时代的渴望”,仅仅 是这几朵“云霓”还是太小、 太少,不能带来沛然大雨, 但作者坚定的认为,这几朵 小云霓肯定可以给“大旱时 代”的人们带来希望、安慰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ppt
丰子恺《渐》课件

文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学作品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可以塑造我们的价值观、 人生观,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丰子恺《渐》课件
目录
• 丰子恺简介 • 《渐》的主题与背景 • 《渐》的内容分析 • 《渐》的艺术特色 • 《渐》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生平
01
02
03
04
1898年出生于浙江桐乡县, 是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 家、翻译家和音乐教育家。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 范学校,受教于著名文学家、
《渐》的意境营造
自然景色的描绘
作者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让读者 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人生感悟的抒发
作者通过对人生中的点滴感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 意境,让读者在思考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诗意的表达
作者运用诗意的表达方式,将生活中的细节和感悟融入到文章中,营 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艺术氛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对丰子恺文学的再认识
了解丰子恺风格
通过学习丰子恺的《渐》,我对他的 文学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作 品以细腻、朴实、自然见长,善于从 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刻的哲理。
感受文学魅力
丰子恺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让我更加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对文学价值的思考
文学的社会意义
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02
《渐》的主题与背景
丰子恺漫画欣赏(一)

丰子恺漫画欣赏(一)丰子恺漫画欣赏(一)发表于:2012年08月16日12:39 0原文地址:丰子恺漫画欣赏(一)作者:晰匀丰子恺漫画欣赏(一)丰子恺(1898.11.9-1975.9.1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和美术、音乐教育家。
从1925年开始,丰子恺先生在刊物上发表漫画,在郑振铎任主编的上海《文学周报》上冠以“子恺漫画”的题头连载他的作品,自此,我国绘画史上,漫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出现。
而子恺漫画也不胫而走,受到公众的喜爱。
生活无一不可以成为丰子恺的漫画题材,用他自己的话便是“日常所见的可惊可喜可悲可哂之相”,一时兴到之寥寥数笔便揭人生百态。
俞平伯赞其漫画“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怀”;朱自清评其漫画是“一首首带核的小诗”;其文更是激情性灵、真情流露。
丰子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使他的漫画情趣盎然,富有哲理却又平易近人,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子恺漫画”问世以来,风靡至今,并远播海外。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幅画引用了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把我们带到春天的田野里放起了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一首清新明丽,生气盎然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景,写得生机盎然:青草、黄莺、蓝天、绿堤、碧柳、白烟,作者虽没有直接让浓墨艳彩沾其笔端,但春之色彩跃入眼帘。
草之“长”,静态中显生机;莺之“飞”,动态里传声韵;“拂”与“醉”,明写杨柳摇曳之姿,暗含春风荡漾之意,为下面写“纸鸢”作准备,同时也是诗人春日心境的形象写照。
后两句写人,写得朝气蓬勃:诗人选取天真活泼的孩子来表现人们在春光中的活动。
着一“早”字,可见“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注一“忙”字,写出了儿童那种急于玩耍的心理和神态,一群可爱的孩子就仿佛在读者眼前,他们追逐、跳跃、欢呼,那村头、田间、路旁、河滩,到处是他们的影子,天空中,各种风筝随风飘荡,红的、黄的,蝴蝶形、蜻蜓式、老鹰样,不一而足。
《丰子恺作品欣赏》课件

富含教育意义
在生动的故事中,他常常融入 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 考,使孩子们在阅读中受到启 发。
插图丰富
丰子恺的儿童文学作品常常配 有生动的插图,增强了书籍的 艺术感染力,让孩子们更加喜
欢阅读。
04
丰子恺的艺术观念
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丰子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他关注人们的 日常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
和绘画。
1921年赴日本留学,学习音 乐和美术。
1925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 、浙江等地任教,并致力于文
学和艺术创作。
丰子恺的艺术成就
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绘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 生活气息,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风 格平易近人,语言幽默风趣, 内容涉及广泛。
他的艺术思想深受中国传统美 学影响,同时吸收了西方现代 艺术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风格。
02
他的线条不仅简练,而且富有力 度和节奏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 画面的意境和情感。
独特的色彩运用
丰子恺在色彩运用上也有自己独特的 风格,他善于运用柔和、温暖的色调 ,使得画面充满温馨和亲切感。
他的色彩不仅富有层次感,而且能够 通过色彩的运用表现出画面的情感和 主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
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
他的视角和构图常常不拘一格,能够打破常规,给人以全新 的视觉体验和感受。这也是丰子恺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03
丰子恺的文学作品
散文的艺术特色
生活化描绘
情感真挚
丰子恺的散文常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 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点滴,让读者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他的散文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亲情、 友情和爱情的感慨,触动读者的内心。
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和散文欣赏

第四章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欣赏前言画家、作家、艺术教育家,这就是读者心目中的丰子恺,三位一体的丰子恺,过着艺术人生的丰子恺。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说过,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
又说,他没有追随老师达到宗教的层次,而是停留在艺术的层次,是因为他“脚力小”,也就是“人生欲”不够强大的缘故。
其实,丰子恺望着宗教的高度,做着艺术的实事,也跟他的艺术观有关。
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是丰子恺一直强调的:“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故艺术非专科,乃人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
抱着“事事皆可成艺术”这样的主张,丰子恺过着艺术化的人生,或者说,他已经把人生艺术化了,他已到了与宗教相接近的艺术最高点;而为了实现“人人皆得为艺术家”的主张,“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他身体力行,做着一个艺术教育家的实事。
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
他常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
漫者,随意也,因此,他的随笔实际上也可称为“漫文”。
丰子恺先生生平简介丰子恺,原名丰慈玉,又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画家,音乐教育家。
自幼学习多种民族乐器。
毕业于崇德县第三高等小学,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吴梦非、刘质平、潘天寿同学,师从李叔同;1919年毕业,与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并发起创办中华美育会。
1921年春赴日本东京留学,主修美术音乐,同年冬天回国。
后执教于上海多所中学。
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3年回故乡石门镇建造“缘圆堂”住宅。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1938年赴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抗敌文艺编委。
1942年曾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
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
自1960年始,长期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首次发表的画作
人 散 后 , 一 钩 新 月 , 天 如 水 。
风景漫画--情景交融
儿 童 漫 画 集
选
快 活 的 劳 动 者 蜀道
削瓜打扇
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
谢谢 观赏
丰子恺漫画赏析
圣人皆孩之丰子恺 --情至深深必溢真
“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 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 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儿 童’,让别人去奇怪吧!” --摘自丰子恺《我与新儿童》
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 1975 1975年 丰子恺(1898—1975年)著 名漫画家、文学家、翻译家、 名漫画家、文学家、翻译家、艺 术教育家, 术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 就的文艺大师。 就的文艺大师。他早年曾师从李 叔同学习音乐、绘画, 叔同学习音乐、绘画,深受其佛 学思想影响。 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 画创作,1924年首次发表画作 年首次发表画作《 画创作,1924年首次发表画作《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并 冠以“漫画”的题头, 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 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丰 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 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 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 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缘缘堂再笔 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