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
腰大池引流的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置管后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有无恶心、呕吐,原有头痛症状程度是否减轻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引流液的观察脑脊液由脑内脉络丛生成,每日量约500 ml,每日引流量以400~500 ml为宜,引流管口必须高于腰椎管水平3-4cm,引流袋则应低于椎管水平,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调整引流袋高度,以防脑脊液引流过多或引流不畅,从而继发枕骨大孔疝、颅内出血、低颅压及气颅等。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引流液为浅红色,如出现大量鲜红色的引流液提示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3. 引流管的护理引流导管要用3M医用敷料帖固定,患者宜取侧卧位,对躁动者予约束带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因引流管细长,在翻身、搬动患者时,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操作完毕后,须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落,保持引流通畅。
如引流不畅时,积极找出原因。
如堵塞或血性引流液较浓的患者,可经引流管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或重新置管。
4. 预防感染首先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限制探视,保持空气清新。
其次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搬动患者时可暂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同时,注意引流袋及引流管各个接头处引流袋悬挂高度应低于脑脊液平面10 cm左右,防止引流液逆流。
倾倒引流液时避免抬高引流袋以免反流,要严格无菌操作。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留取脑脊液做脑脊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及细胞计数,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5. 皮肤护理为避免发生褥疮,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帮助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湿衣服,对身体骨隆突处垫气圈、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防止褥疮发生。
由于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褥疮。
6. 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多饮水,以防尿路感染。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

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加强营养
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的食物,补足所需的营养
并发症
张力性气颅
颅内感染
1、由于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流量过多所致
2、严格无菌技术。保持皮肤干燥,每天换药一次。防止脑脊液逆流。
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瓶
2、一般病人采取仰卧位,头高15°-20°若改变体位,引流瓶重新调节高度,防止脑脊液返流
2、置管后去枕平卧6h,12h内密切观察,24h后根据病情定时监测
保持引流通畅
1、妥善固定
2、引流管口必须高于腰椎管水平3—4cm,引流袋则低于腰椎管水平
3、加强巡视
4、对于烦躁者,可给予适当的约束或镇静
严格控制引流速度
1、避免引流过量,防止继发枕骨大孔疝、颅内出血、低颅压
2、引流量为200-300ml/h
3、通过调节引流管水止和引流瓶未知的高低控制流速和流量。
4、控制引流量
5、每天送检脑脊液生化及常规
6、及时拔管:脑脊液颜色澄清、各项指标恢复(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蛋白<L).置管时间一般3-7d。拔管前应试夹24h-48h
健康指导
1、病人应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更换体位及调节引流开关
2、躁动病人应防止引流管的脱落,必要时约束带固定。
3、引流袋不能高过穿刺点
4、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源自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一、疾病概述
是将引流管放置到腰大池内引流脑脊液,是治疗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一种方法,以便持续释放血性脑脊液或感染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力和监测颅内压力。
二、观察及护理要点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要点
1、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2、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
3、观察引流液色、质、量。
4、并发症观察。
【常见护理问题】
1、引流管效能降低
2、有感染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低颅压、气颅、枕骨大孔疝
【护理措施】
1、参见神经外科一般护理。
2、参见脑室外引流护理。
3、卧位:腰穿持续引流置管术后,去枕平卧 6h,以后平卧位或遵医嘱。
4、妥善固定引流装置:腰穿持续引流管高度为引流管滴管最高点距腰椎管水平3-4cm 或遵医嘱,引流袋低于腰椎水平。
5、观察引流量、色、质和速度:一般成人每日可产生脑脊液 500ml,应严格控制引流量,根据病情控制流速,一般为 2-4 滴/min,每小时引流量约为 12ml,每日引流量 150-320ml,当患者改变体位时,重新调节引流管高度,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如脑脊液由清亮变浑浊、有沉淀物或出现鲜红色脑脊液时,应汇报医生予以处理。
6、保持穿刺点及各个接口处的敷料干燥,如有潮湿,及时通知医师。
7、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防止院内感染,倾倒引流袋、调节高度时,先夹闭引流,连接部位,用无菌纱布包裹保护,防止脱出,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如有发红、肿胀或穿刺点渗漏等异常现象,及时汇报医生予以处理。
8、拔管:拔管前遵医嘱抬高引流管高度或夹闭引流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头痛及呕吐等颅高压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立即降低引流管高度或开放引流管,并通知医师;拔管后观察伤口有无脑脊液漏。
9、健康指导:参见脑室外引流健康教育。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置管后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有无恶心、呕吐,原有头痛症状程度是否减轻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二、引流液的观察:脑脊液由脑内脉络丛生成,每日量约500 ml,每日引流量以400~500 ml为宜,我科一般在200-300ml,需要24小时保持持续并匀速引流。
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调整引流袋高度,以防脑脊液引流过多或引流不畅,从而引发低颅压、脑疝、颅内出血等。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如出现大量鲜红色的引流液提示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三、引流管的护理:固定及防脱管引流导管要用3M医用敷料帖固定,对躁动者予约束带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因引流管细长,在翻身、搬动患者时,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操作完毕后,须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落,保持引流通畅。
如引流不畅时,积极找出原因。
如堵塞或血性引流液较浓的患者,可经引流管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由医生操作),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或重新置管。
四、预防感染:首先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限制探视,保持空气清新。
第二: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第三:注意引流袋及引流管各个接头处防止松脱,防止脱管或感染。
第四:搬动患者时、外出检查时、倾倒引流液时,均需暂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第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六:定期留取脑脊液做脑脊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及细胞计数,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五、皮肤护理:帮助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湿衣服,对身体骨隆突处垫软枕、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防止压疮发生。
六、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多饮水,以防尿路感染。
对昏迷患者,每天口腔护理bid。
因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丢失了大量的蛋白质,要鼓励患者进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的食物,补足所需的营养。
三甲医院腰池引流护理规范

三甲医院腰池引流护理规范【腰池引流护理操作指引】一、工作目标腰穿后持续引流脑脊液。
患者能够了解有关知识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成角。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不可随意改变引流袋或引流瓶高度。
5.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腰池引流通畅,达到预期的引流效果。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及时观察及时处理。
【腰池引流护理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1.治疗颅内感染。
2.可行颅内压监测,有效控制颅内压。
3.用于预防或治疗脑脊液漏。
4.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评估患者意识、配合程度、生命体征等。
(二)操作要点1.患者取侧卧位,低头、弯腰、屈髋、屈膝并抱膝。
常规消毒、铺巾,选择L3~L4或者L4~L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用0.5%利多卡因在穿刺点逐层浸润麻醉。
2.协助医生穿刺,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管外连接一次性引流袋,根据病情置于适当高度。
3.妥善固定腰池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
4.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断裂。
5.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瓶的量、颜色及性质。
三、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以取得配合。
2.告知患者引流中的注意事项,如翻身时引流管勿牵拉、折叠、受压等。
3.指导患者保护好穿刺局部,敷料保持干燥、避免污染。
四、注意事项1.严格控制引流速度,不能太快,以免虹吸作用引起气颅,每日引流量≤300ml或遵医嘱。
2.引流袋置于床下15~30cm。
3.患者外出检查或搬运过程应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4.躁动及不合作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脱出。
如引流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渗漏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规范和流程

患者病情变化时得到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0
1.引流管通畅,滴速符合要求
2.引流袋悬挂高度符合要求。
3.引流口敷料清洁固定。
10
10
5
搬动病人或外出检查时夹闭引流管并妥善固定。
10
每班记录引流的量、色及形状。
10
引流的颜色及形状突然改变时得到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0
引流管标识清楚。
5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病情变化能得到及时的观察。
3.引流管保持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压、堵管、脱管等情况发生。
4.记录24小时引流量。
5.引流滴速符合要求。
6.及时更换引流袋,防止溢袋情况发生。
7.患者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
8.操作规范,患者安全。
患者/家属正确理解并配合
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
工作目标
工作规范
评价标准
考核标准
项目
分值
1.观察: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波动,引流的颜色、形状及量;病情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神态、瞳孔等)。
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脱管。
1.遵循标准预防、安全无菌的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引流管的目的,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活动和合作程度,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及时倾倒引流袋内液体,无溢袋情况发生。
5
患者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
5
1符合手卫生标准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
5
10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流程
3.术前:术前30min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降低颅内压,以避免因脑脊液压力梯度差过大诱发脑疝形成。病人躁动者应给予约束带保护,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同时常规准备安定及脱水药物以便术中急用。
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

进一步研究持续 腰大池引流在各 种疾病中的疗效 差异为临床治疗 提供更有针对性
的方案。
探讨持续腰大 池引流与其他 治疗手段的联 合应用以提高
治疗效果。
深入研究持续 腰大池引流对 脑脊液循环的 影响以更好地 了解其作用机
制。
针对持续腰大池 引流术后的护理 措施进行深入研 究以提高患者的 康复效果和生活
引流管的拔除: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引流情况 适时拔除引流管 避免不必要的并
发症。
引流管:用于将脑脊液引 流出脑室系统
引流袋:用于收集引流出 的脑脊液
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引流 管防止移位或脱落
连接管路:用于连接引流 管和引流袋
引流管放置:将 引流管放置在腰 大池内确保引流 管通畅无阻。
引流液收集:收 集引流液观察引 流液的颜色、性 质和量并记录相 关信息。
质量。
注意事项:在持续腰大池引流期间应 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压迫以免影响引流效果。 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引流管的更换等。
评估指标:包 括症状缓解程 度、影像学检
查结果等
评估方法:采 用量表进行评
价如改良 Rnkin评分等
评估周期:根 据病情和治疗 方案确定一般 为治疗前、治 疗后1个月、3 个月和6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评估指标 进行评价分为 治愈、显效、 有效和无效四 个等级
病例选择:选取典型病例具有代表性 疗效评估:通过量表、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评估引流效果 数据分析:对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经验分享: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课件

操作步骤
01
准备腰大池引流 装置,包括引流 管、引流袋、固
定装置等。
02
确定腰大池引流 的位置,通常在
腰部或腹部。
03
消毒皮肤,铺无 菌巾,戴无菌手
套。
04
穿刺腰大池,将 引流管插入腰大 池,确保引流管
在腰大池内。
05
固定引流管,确 保引流管不会滑
脱或移位。
06
连接引流袋,将 引流管与引流袋 连接,确保引流 液能够顺利流入
03 保持引流袋的位置正 确,防止引流液回流
04 定期更换引流袋,防 止感染
腰大池护理
护理目标
1 保持腰大池引流通畅,防止感染 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调整引流速度 3 保持引流管固定,防止脱落或移位 4 保持患者舒适,减轻疼痛和焦虑感 5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腰大池引流装置,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措施
保持引流管通 畅,防止堵塞
定期更换引流 袋,防止污染
观察引流液的颜 色、性质和量, 及时记录
指导患者进行腰 大池引流的自我 护理,提高自我 管理能力
保持引流管周围 皮肤清洁,防止 感染
定期进行腰大池 引流的评估,调 整护理方案
护理效果评估
引流效果: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和量,判断
引流效果引流液的颜 色、性质和量。
08
定期更换引流袋, 保持引流通畅。
09
停止引流时,拔 除引流管,压迫 止血,观察有无
出血或感染。
10
做好护理记录, 包括引流时间、 引流量、引流液
性质等。
注意事项
01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 止堵塞
0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和量,及时记录
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 理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是将引流管放置到腰大池内引流脑脊液,是治疗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一种方法,以便持续释放血性脑脊液或感染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力和监测颅内压力。
二、观察及护理要点
观察要点
内容
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其他异常症状
3、根据引流量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或开关
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加强营养
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的食物,补足所需的营养
并发症
张力性气颅
颅内感染
1、由于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流量过多所致
2、严格无菌技术。保持皮肤干燥,每天换药一次。防止脑脊液逆流。
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瓶
2、一般病人采取仰卧位,头高15°-20°若改变体位,引流瓶重新调节高度,防止脑脊液返流
2、置管后去枕平卧6h,12h内密切观察,24h后根据病情定时监测
保持引流通畅
1、妥善固定
2、引流管口必须高于腰椎管水平3—4cm,引流袋则低于腰椎管水平
3、加强巡视
4、对于烦躁者,可给予适引流过量,防止继发枕骨大孔疝、颅内出血、低颅压
2、引流量为200-300ml/h
3、通过调节引流管水止和引流瓶未知的高低控制流速和流量。
4、控制引流量
5、每天送检脑脊液生化及常规
6、及时拔管:脑脊液颜色澄清、各项指标恢复(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蛋白<L).置管时间一般3-7d。拔管前应试夹24h-48h
健康指导
1、病人应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更换体位及调节引流开关
2、躁动病人应防止引流管的脱落,必要时约束带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