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教学设计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

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重力》教后反思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孙雯

在认真的备课、上课之后,我根据实际上课效果反复思量教学设计,现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看法。

首先,我对这一节课的整体印象是: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题,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

1、创设了适宜的探究情景

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田亮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

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

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但,个人认为这仍只是停留在浅表的交流,高水平的交流不应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上升,其结果必然会大于二者之和。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质疑思辩,这就是一种高水平的交流。这一节课为什么能够活力四射,那正是因为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花。

4、注重实验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知识,让他们尽可能的贴近科学

的真实,学生们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主动。

5、注重启发的策略

当有一名学生说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时,我没有直接道出这种做法的缺点,而是给学生留足了时间,点拨其思维,引导学生们自行发现、自行完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有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6、注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从课一开始的构建探究情境,一直到最后的站立游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我始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协助者,在和谐愉快的气氛里,实现了教与学的共振。

最后谈一谈需要修改的地方。

1、信息速递这个环节稍显突兀

信息速递中的第三条信息忽然提到万有引力,如果在此之前先谈一谈月球引力,那就可以为后面阐述万有引起作好铺垫,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此外,其他的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尖端教育技术,辅以图象、声音、数字等,使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海里更加的丰富、立体、鲜活。

2、科学探究过程开放性不够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时,学生们提出了七个猜想,而当时课上准备的实验器材只能探究与形状和质量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课前,还应先充分设想学生有可能提出的猜想、充分准备实验器材,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自选器材,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做可能需要在课前花费很多的工夫,但对学生来说,由他们自行探究出来的实验结论更加的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