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江市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九江市(市辖区)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九江市(市辖区)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九江市(市辖区)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序言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博物馆数量,体育场馆数量等,对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第一节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 (1)第二节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三、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比重统计 (3)四、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九江市博物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九江市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九江市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九江市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九江市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九江市博物馆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一、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体育场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占全国体育场馆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同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表 (3)表4: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比重统计表 (3)表5: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九江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九江市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九江市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九江市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九江市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九江市博物馆数量同全国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体育场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占全国体育场馆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九江市体育场馆数量同全国体育场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九江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关于九江市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调研报告

关于九江市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调研报告

关于九江市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调研报告关于九江市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调研报告关于九江市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调研报告九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现辖9县2市4区和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全市总面积19078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其中城区规划面积1400平方公里(撤县设区),其中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477万。

九江地处江西北部大京九铁路与万里长江交汇点,右邻鄱阳湖,左连洞庭水,发达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眉目之地”,也一度成为军事重镇及商业、文化交流中心。

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杨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36郡之一。

二千多年来,自秦朝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共七个名称,明朝以后九江地名沿用至今。

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九江形成了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

截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现有文物点10000余处,已登记的地面文物点378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共有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国家森林公园7处,全国汉传佛教保护寺庙3处。

一、基本情况(一)红色文化资源九江历来都兵家必争之地。

从西汉初年刘邦派车骑大将军灌婴追击九江王英布,到东汉末年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在鄱阳湖上操练水师;从东晋咸和年间陶侃,温峤,庾亮起兵平乱,解建康之围,到南宋绍兴年间岳飞率部五次戍守江州;从元代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进行争夺天下的麈战,到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林启荣在湖口重创清军水师。

千百年来,驰骋江州大地的金戈铁马,留下了许多古战场的遗迹。

《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群英会蒋干中计”,“柴桑口卧龙吊孝”等故事,都与九江有联系。

九江地区红色旅游文化建设调查及现状分析

九江地区红色旅游文化建设调查及现状分析

九江地区红色旅游文化建设调查及现状分析作者:胡勇兵周伟珍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7期当今社会旅游的快速发展与文化的紧密结合促使红色旅游顺应消费的需求呈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红色旅游是构建品质旅游的重要篇章,它属于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江,作为旅游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文化深厚,红色旅游文化的影响更是深远。

为弘扬革命精神、繁荣红色文化、教育后代、推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文章选取九江这块革命根据地为调查活动地点,从多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当地红色文化建设现状、探讨红色文化建设,为九江地区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提供参考建议。

一、什么是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的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物、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对先烈的缅怀学习及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

它是把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传播等功能相结合的一种特殊而新兴的旅游文化。

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发展背景一直是我国公民情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形式的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九江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九江,作为旅游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圣地,其红色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大、精品多。

以庐山会议召开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多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达100余处,近现代重要革命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达30处之多,在2004年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纲要》中的九江地区形成了“重点红色旅游区”、打造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九江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重要会议的会址、重要机构的办公地旧址、战争或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革命烈士陵园、各类纪念馆、博物馆等。

三、九江地区红色旅游文化建设的现状九江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多、数量大,但是在红色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以下困境:1、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江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次调研主要分析江西的传统习俗、节日活动以及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首先,江西的传统习俗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的特点。

例如,逢年过节,江西的民众会以整洁为主,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以驱散厄运,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江西人还有许多传统食俗,如春节期间要吃年糕,代表着“年年高”。

而在婚礼上,江西人有“三拜九叩头”的习俗,以显示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

其次,江西的传统节日活动也很丰富多样。

例如,端午节是江西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划龙舟,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屈原。

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品月饼,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而农历腊月廿三的小年活动也是江西独特的传统,人们会贴春联、吃团圆饭,预示即将到来的春节。

此外,江西的民间艺术也经久不衰,独具特色。

在江西的乡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舞蹈和戏剧。

其中最有名的是九江的蛇皮舞和婺源的川剧,这些表演充满了江西土风土俗的特点。

传统音乐艺术方面,江西还有特色悠久的皮鼓和锣鼓等乐器,人们经常在婚礼、迎亲和节日活动中演奏。

此外,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也是江西民间艺术的代表,如景德镇的瓷器、抚州的染织品等。

最后,江西的传统习俗、节日活动和民间艺术都与地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江西是山水之地,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样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江西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同时,江西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和胜利纪念碑成为了江西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江西的民俗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展示了鲜明的特色。

无论是传统习俗、节日活动还是民间艺术,都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江西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江星子地道文化调查报告

九江星子地道文化调查报告

星子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长达一个月的寒假期间,我积极参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并有所收获。

一直以来我对乡村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趁寒假之际,开始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进行了长期的调查。

星子县在中国江西省北部、鄱阳湖西岸,庐山南麓,是九江市所辖的一个县。

神奇的星子县,是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近千年的理学和一千数百年的禅宗兴盛区,是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南天师道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所在地。

是中国田园诗的摇篮,是我国隐逸文化的典型区域。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星子县孕育出了独特的星子文化,例如星子人家喻户晓的西河戏,流传数千年的禅宗佛学,还有每年正月初一各村都要举行的祠堂拜族谱年会等等。

年前,我所在的村庄正在井然有序的筹备着西河戏的演唱,村委会为了将家乡戏更好的传承,就积极开展青年人自愿参与西河戏的演唱报名。

每位参与的青年都有村里会唱戏的师傅带领,教年轻青年唱好西河戏。

为了更好地将家乡戏推广,村委会组织人员搭建戏台,准备在2014马年新春举行“春节晚会”并组织村民观看晚会。

村委会大力宣传西河戏就是因为家乡文化在逐渐淡化,因为现在村里的青年人并不热衷于听西河戏,而是喜欢听流行音乐。

今年村委会的做法,就是要让村里的年轻人好好领悟一下家乡戏的精华所在。

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家乡戏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西河戏,在大戏出台第一晚,我特意去观看。

一开始还不怎么听得懂,听到了一半,似乎能够听懂一些,那戏果然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戏调带有浓厚的家乡话口音。

但是听了一晚还是不能够将其全部听懂。

我觉得村委会这次的做法的确有用,不仅给全村的老少在新春之际带来欢乐,而且对不喜欢家乡戏的青少年产生了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

调查完家乡文化中的西河戏,接下来就是星子的禅宗文化,谈到星子的禅宗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为了进一步了解禅宗文化,我还特地在过年之际,在给村里的老前辈拜年的同时,向他们请教星子的禅宗文化。

九江非遗文化项目调研报告

九江非遗文化项目调研报告

九江非遗文化项目调研报告九江非遗文化项目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一定的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产品和文化遗存,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代表着一定的历史时期、地域和社会群体。

九江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为了深入了解和保护九江的非遗文化,本次调研旨在对九江非遗文化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九江非遗项目的种类、传承和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 非遗项目种类九江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手工艺、民间舞蹈、音乐演奏、传统戏曲等多个领域。

其中,竹编、剪纸、锦衣、木版年画等手工艺项目深受九江人民喜爱和传承。

2. 传承和发展现状九江非遗项目在传承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许多传承人年龄较大,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继续推广和传承,导致非遗项目的传承形势面临威胁。

同时,非遗项目的市场开发和推广也相对不足,缺乏统一的市场平台和品牌打造。

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九江非遗项目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人力量不足:许多传承人年龄大、传承环境不利等原因导致传承人的数量相对较少。

(2)市场开拓不足:非遗项目缺乏统一的市场推广和开发平台,市场化运作能力相对较弱。

(3)意识认知不足:整个社会对于非遗项目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不高,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缺乏有效支持。

四、建议和对策1. 完善非遗传承机制加强非遗项目在传承人承接和培养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培训等方式加强传承人队伍的建设。

2. 加强非遗项目市场推广建立九江非遗项目统一的市场推广平台,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加强非遗项目与旅游业的结合,推出非遗旅游线路和产品,增加非遗项目的市场价值。

3. 加强社会意识认知通过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会大众对于非遗项目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

九江市展览馆调研报告

九江市展览馆调研报告

九江市展览馆调研报告九江市展览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九江市展览馆在市区的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九江市展览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总结分析九江市展览馆的运营管理及对市民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为未来九江市展览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实地考察: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通过进入九江市展览馆,了解馆内设施、展览内容和参观人员情况,观察馆内环境和管理情况,以及对展览馆的印象和感受。

2. 问卷调查:为了更全面了解民众对九江市展览馆的看法和需求,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

通过随机抽取九江市民作为受访对象,向他们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如实填写,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1. 实地考察结果:参观九江市展览馆的市民多为中老年人,少有年轻人和孩子。

馆内设施整洁,展览内容多样化,涵盖了艺术、历史、科技等多个领域,但人员流动性不高,缺乏互动和参与感。

2. 问卷调查结果:a. 对于九江市展览馆的印象:- 55%的受访者表示对九江市展览馆的印象较好,认为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 25%的受访者表示对九江市展览馆的印象一般,认为展览内容有待提升。

- 20%的受访者表示对九江市展览馆的印象较差,认为展览内容单一。

b. 参观九江市展览馆的频率:- 40%的受访者表示每年去九江市展览馆参观1-2次。

- 30%的受访者表示每年去九江市展览馆参观3-4次。

- 20%的受访者表示每年去九江市展览馆参观5次以上。

- 1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观过九江市展览馆。

c. 受访者对九江市展览馆的满意度:- 60%的受访者对九江市展览馆的展览内容表示满意。

- 30%的受访者对九江市展览馆的展览内容表示一般。

- 10%的受访者对九江市展览馆的展览内容表示不满意。

d. 受访者期望九江市展览馆改进的方面:- 45%的受访者希望展览内容能更加丰富多样。

- 30%的受访者希望九江市展览馆能增加互动体验项目。

九江调研报告

九江调研报告

黄石党校培训学习九江调研报告繁荣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美丽城市姓名:於军兰班级:卫生管理班单位:黄石市中心医院今年以来,黄石市委市政府提出“对接武汉,比学九江,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思想。

5月18日,按照市委党校的统一部署,“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的学员到九江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九江市委党校钟万祥教授的《强工兴城、奋力赶超》的报告,参观了九江市城市展览馆和八里湖开发区的海韵沙滩等,了解了九江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及成果。

调研结束后进行了分组讨论,现对九江调研作如下汇报:一、九江的市情和主要成绩1、基本情况九江的基本情况: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全市总人口500万,中心城区人口80万。

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420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完成220.6亿元,增长35.1%。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3亿元,增长41.5%;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净增800亿元。

九江与黄石的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黄石与九江面积人口及经济指标(2012年)比较项目九江黄石对比总面积 1.88万平方公里4583平方公里, 4.10总人口500万260万 1.92中心城区人口80万80.05万相近生产总值1420亿元1040.95亿元 1.36财政总收入220.6亿元113.18亿元 1.95地方财政一般预143亿元65.6亿元 2.18 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1326.33亿元736.41亿元 1.80九江具有五个优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区位优势、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2、九江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绩由于多种原因,如1998年洪灾爆发、主要领导更换频繁、战略重点不突出、市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等,“九五”时期、九江开放开发的势头没有得到保持。

2008年,具有区位优势和良好工业基础的九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全省倒数第一、财政总收入在全省退居第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九江市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调研
报告
关于九江市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调研报告
九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现辖9县2市4区和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全市总面积19078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其中城区规划面积1400平方公里(撤县设区),其中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477万。

九江地处江西北部大京九铁路与万里长江交汇点,右邻鄱阳湖,左连洞庭水,发达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眉目之地”,也一度成为军事重镇及商业、文化交流中心。

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杨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36郡之一。

二千多年来,自秦朝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共七个名称,明朝以后九江地名沿用至今。

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九江形成了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

截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现有文物点10000余处,已登记的地面文物点378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共有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国家森林公园7处,全国汉传佛教保护寺庙3处。

一、基本情况
(一)红色文化资源
九江历来都兵家必争之地。

从西汉初年刘邦派车骑大将军灌婴追击九江王英布,到东汉末年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在鄱阳湖上操练水师;从东晋咸和年间陶侃,温峤,庾亮起兵平乱,解建康之
围,到南宋绍兴年间岳飞率部五次戍守江州;从元代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进行争夺天下的麈战,到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林启荣在湖口重创清军水师。

千百年来,驰骋江州大地的金戈铁马,留下了许多古战场的遗迹。

《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群英会蒋干中计”,“柴桑口卧龙吊孝”等故事,都与九江有联系。

至于朱元璋大战鄱湖十八载的遗迹,则遍布于匡山蠡水之间。

由此,九江特有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九江在近代反帝反封建和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纪念性建筑等在内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涌现了众多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

其中佼佼者有,维新志士陈宝箴一门四杰,子陈三立,孙陈衡恪,陈寅恪,是中国著名的诗人、画家、史学家;武宁人李烈钧和湖口人杨赓笙,湖口起兵,反对帝制,维护共和,是辛亥革命元老;都昌人冯任,江西省早期党团组织重要领导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长期坚持在反帝反封建和民主革命斗争一线,面对敌人临危不惧、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是江西人民的骄傲。

同时,在长期的革命年代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陈赓、许光达、罗瑞卿、方志敏、吴玉章、李立三等,均在九江留下了她们战斗和生活的足迹。

例如,1927年“南昌起义”的提出、酝酿、策划、制定纲领,以及起义部队集结等等都发生在九江。

当时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指挥部驻扎在如今的柴桑小学里,叶挺指挥部驻扎在如今的解放军171医院内。

又如,1927年9月9日拂晓,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1000余名官兵,在九江修水县举行了气壮山河
的誓师大会,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

根据党中央指示,秋收起义要亮出自己的旗帜。

前敌委员会即指派师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负责具体设计制作出了我军第一面军旗——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毛泽东更是与九江结下了不解之缘,1959年初上庐山、1961年再上庐山和1970年三上庐山,使这座名山打上了厚厚的红色文化烙印。

其资源分布在九江全境,主要包括:庐山的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九江市区的日本事事馆旧址、南昌起义策源地(包括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圣约翰中学、“小划子会议”会址——甘棠湖)、锁江楼塔;九江县的二十五师参加起义出发地——马迴岭火车站和赣北岷山革命根据地;星子县的“一见心寒”墓;修水县的秋收起义第一枪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冷家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修水凤巘书院;德安县的万家岭战役遗迹;武宁县的李烈钧墓;都昌县的冯任故居;彭泽县的七县中心县委旧址和马当炮台等。

同时,九江城乡各处还遗存着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革命历史遗迹。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建国后,九江各地先后修建了一批革命纪念性建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供游客瞻仰和凭吊。

如九江市区的“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蔡公时烈士纪念碑、九江革命烈士陵园、九江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星子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修水县的“秋收起义”纪念馆、武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都昌南山烈士陵园、瑞昌洪一烈士陵园、湖口县革命烈士陵
园等都是九江重要红色文化资源。

(二)山水文化资源
九江山水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

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九江雄美壮观的山水和文化胜景,陶渊明、黄庭坚等许多开风立派的大师及历朝历代无数风流人物,以山为背、以水为影,在这里留下了数以万计的遗迹遗存,是九江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最为典型的有:
1、中国历史名山——庐山。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她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她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她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同时,庐山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为一山,形成了中外历史的独特文化现象。

优秀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风景,造就了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千古美名,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