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难题(含标准答案)
数学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x的图象交于点A、B,点B的横坐标是4.点P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动点,且在直线AB的上方.(1)若点P的坐标是(1,4),直接写出k的值和△PAB的面积;(2)设直线PA、PB与x轴分别交于点M、N,求证:△PMN是等腰三角形;(3)设点Q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位于P、B之间的动点(与点P、B不重合),连接AQ、BQ,比较∠PAQ与∠PBQ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k=4,S△PAB=15.提示: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如图1,把x=4代入y= x,得到点B的坐标为(4,1),把点B(4,1)代入y= ,得k=4.解方程组,得到点A的坐标为(﹣4,﹣1),则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S△AOP=S△BOP,∴S△PAB=2S△AOP.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mx+n,把点A(﹣4,﹣1)、P(1,4)代入y=mx+n,求得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3,则点C的坐标(0,3),OC=3,∴S△AOP=S△AOC+S△POC= OC•AR+ OC•PS= ×3×4+ ×3×1= ,∴S△PAB=2S△AOP=15;(2)解:过点P作PH⊥x轴于H,如图2.B(4,1),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设P(m,),直线PA的方程为y=ax+b,直线PB的方程为y=px+q,联立,解得直线PA的方程为y= x+ ﹣1,联立,解得直线PB的方程为y=﹣ x+ +1,∴M(m﹣4,0),N(m+4,0),∴H(m,0),∴MH=m﹣(m﹣4)=4,NH=m+4﹣m=4,∴MH=NH,∴PH垂直平分MN,∴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3)解:∠PAQ=∠PBQ.理由如下:过点Q作QT⊥x轴于T,设AQ交x轴于D,QB的延长线交x轴于E,如图3.可设点Q为(c,),直线AQ的解析式为y=px+q,则有,解得:,∴直线AQ的解析式为y= x+ ﹣1.当y=0时, x+ ﹣1=0,解得:x=c﹣4,∴D(c﹣4,0).同理可得E(c+4,0),∴DT=c﹣(c﹣4)=4,ET=c+4﹣c=4,∴DT=ET,∴QT垂直平分DE,∴QD=QE,∴∠QDE=∠QED.∵∠MDA=∠QDE,∴∠MDA=∠QED.∵PM=PN,∴∠PMN=∠PNM.∵∠PAQ=∠PMN﹣∠MDA,∠PBQ=∠NBE=∠PNM﹣∠QED,∴∠PAQ=∠PBQ.【解析】【分析】(1)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 与y轴交于点C,如图1,可根据条件先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把点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k,然后求出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A的坐标,从而得到OA=OB,由此可得S△PAB=2S△AOP,要求△PAB的面积,只需求△PAO的面积,只需用割补法就可解决问题;(2)过点P作PH⊥x轴于H,如图2.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PB的解析式,从而得到点N的坐标,同理可得到点M的坐标,进而得到MH=NH,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M=PN,即△PMN是等腰三角形;(3)过点Q作QT⊥x轴于T,设AQ交x轴于D,QB的延长线交x轴于E,如图3.可设点Q为(c,),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Q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点D的坐标为(c﹣4,0),同理可得E(c+4,0),从而得到DT=ET,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QD=QE,则有∠QDE=∠QED.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就可得到∠PAQ=∠PBQ.2.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1).(1)试确定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点O是坐标原点,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3)已知点P(m, m+6)也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其中m<0),过P点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M.若线段PM上存在一点Q,使得△OQM的面积是,设Q点的纵坐标为n,求n2﹣2 n+9的值.【答案】(1)解:由题意得1= ,解得k=﹣,∴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C.在Rt△AOC中,OC= ,AC=1,∴OA= =2,∠AOC=30°,∵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AOB=30°,OB=OA=2,∴∠BOC=60°.过点B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D.在Rt△BOD中,BD=OB•sin∠BOD= ,OD= OB=1,∴B点坐标为(﹣1,),将x=﹣1代入y=﹣中,得y= ,∴点B(﹣1,)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3)解:由y=﹣得xy=﹣,∵点P(m, m+6)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其中m<0,∴m( m+6)=﹣,∴m2+2 m+1=0,∵PQ⊥x轴,∴Q点的坐标为(m,n).∵△OQM的面积是,∴OM•QM= ,∵m<0,∴mn=﹣1,∴m2n2+2 mn2+n2=0,∴n2﹣2 n=﹣1,∴n2﹣2 n+9=8.【解析】【分析】(1)由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1),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由点A的坐标,可求出OA的长度,∠AOC的大小,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OB=30°,OB=OA,再求出点B的坐标,进而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3)把点P(m, m+6)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题意,可得Q点的坐标为(m,n),再由△OQM的面积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m<0,得出mn的值,最后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把m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n2﹣2 n+9的值.3.如图,已知点D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B (0,3).过点A(5,0)的直线y=kx+b与y轴于点C,且BD=OC,tan∠OAC= .(1)求反比例函数y= 和直线y=kx+b的解析式;(2)连接CD,试判断线段AC与线段C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点E为x轴上点A右侧的一点,且AE=OC,连接BE交直线CA与点M,求∠BMC的度数.【答案】(1)解:∵A(5,0),∴OA=5.∵,∴,解得OC=2,∴C(0,﹣2),∴BD=OC=2,∵B(0,3),BD∥x轴,∴D(﹣2,3),∴m=﹣2×3=﹣6,∴,设直线AC关系式为y=kx+b,∵过A(5,0),C(0,﹣2),∴,解得,∴;(2)解:∵B(0,3),C(0,﹣2),∴BC=5=OA,在△OAC和△BCD中∴△OAC≌△BCD(SAS),∴AC=CD,∴∠OAC=∠BCD,∴∠BCD+∠BCA=∠OAC+∠BCA=90°,∴AC⊥CD;(3)解:∠BMC=45°.如图,连接AD,∵AE=OC,BD=OC,AE=BD,∴BD∥x轴,∴四边形AEBD为平行四边形,∴AD∥BM,∴∠BMC=∠DAC,∵△OAC≌△BCD,∴AC=CD,∵AC⊥CD,∴△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MC=∠DAC=45°.【解析】【分析】(1)由正切定义可求C坐标,进而由BD=OC求出D坐标,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由A、C求出直线解析式;(2)由条件可判定△OAC≌△BCD,得出AC=CD,∠OAC=∠BCD,进而AC⊥CD;(3)由已知可得AE=OC,BD=OC,得出AE=BD,再加平行得四边形AEBD为平行四边形,推出△OAC≌△BCD,∴AC=CD,∵AC⊥CD,∴△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MC=∠DAC=45°.4.已知点A,B分别是x轴、y轴上的动点,点C,D是某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当四边形ABCD(A,B,C,D各点依次排列)为正方形时,我们称这个正方形为此函数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例如:在图1中,正方形ABCD是一次函数y=x+1图象的其中一个“伴侣正方形”.(1)如图1,若某函数是一次函数y=x+1,求它的图象的所有“伴侣正方形”的边长;(2)如图2,若某函数是反比例函数(k>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点D(2,m)(m<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m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如图3,若某函数是二次函数y=ax2+c(a≠0),它的图象的“伴侣正方形”为ABCD,C,D中的一个点坐标为(3,4),请你直接写出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答案】(1)解:(I)当点A在x轴正半轴、点B在y轴负半轴上时: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II)当点A在x轴负半轴、点B在y轴正半轴上时:设正方形边长为a,易得3a= ,解得a= ,此时正方形的边长为.∴所求“伴侣正方形”的边长为或(2)解:如图,作DE⊥x轴,CF⊥y轴,垂足分别为点E、F,易证△ADE≌△BAO≌△CBF.∵点D的坐标为(2,m),m<2,∴DE=OA=BF=m,∴OB=AE=CF=2﹣m.∴OF=BF+OB=2,∴点C的坐标为(2﹣m,2).∴2m=2(2﹣m),解得m=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解:实际情况是抛物线开口向上的两种情况中,另一个点都在(3,4)的左侧,而开口向下时,另一点都在(3,4)的右侧,与上述解析明显不符合a、当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外一个顶点为(4,1),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b、当点A在x 轴正半轴上,点 B在 y轴正半轴上,点D 坐标为(3,4)时:不存在,c、当点A 在 x 轴正半轴上,点 B在 y轴负半轴上,点C 坐标为(3,4)时:不存在d、当点A在x 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D坐标为(3,4)时:另外一个顶点C为(﹣1,3),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是y= x2+ ;e、当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一个顶点D的坐标是(7,﹣3)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 x2+ ;f、当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C坐标为(3,4)时,另一个顶点D 的坐标是(﹣4,7)时,对应的抛物线为y= x2+ ;故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y= x2+ 或y=﹣ x2+ 或y=﹣ x2+ 或y= x2+【解析】【分析】(1)先正确地画出图形,再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确定相关点的坐标从而计算正方形的边长.(2)因为ABCD为正方形,所以可作垂线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点D(2,m)的坐标表示出点C的坐标,可求出m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由抛物线开口既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正方形的另一个顶点也是在抛物线上,这个点既可能在点(3,4)的左边,也可能在点(3,4)的右边,过点(3,4)向x轴作垂线,利用全等三角形确定线段的长即可确定抛物线上另一个点的坐标;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也是一样地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即可得到所求的结论.5.一次函数y=ax+b(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点D的坐标为(﹣1,0),点A的横坐标是1,tan∠CDO=2.过点B作BH⊥y轴交y轴于H,连接AH.(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BH面积.【答案】(1)解:∵点D的坐标为(﹣1,0),tan∠CDO=2,∴CO=2,即C(0,2),把C(0,2),D(﹣1,0)代入y=ax+b可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点A的横坐标是1,∴当x=1时,y=4,即A(1,4),把A(1,4)代入反比例函数y= ,可得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解:解方程组,可得或,∴B(﹣2,﹣2),又∵A(1,4),BH⊥y轴,∴△ABH面积= ×2×(4+2)=6.【解析】【分析】(1)先由tan∠CDO=2可求出C坐标,再把D点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再由直线解析式求出A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可求出双曲线解析式;(2)△ABH面积可以BH为底,高=y A-y B=4-(-2)=6.6.你吃过拉面吗?实际上在做拉面的过程中就渗透着数学知识: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y(m)是面条的粗细(横截面积)s(m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1)写出y与s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面条粗3.2mm2时,面条的总长度是多少m?【答案】(1)解: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将x=4,y=32代入上式,解得:k=4×32=128,故y= .答:y与x的函数关系式y=(2)解:当x=3.2时,y= =40.答:当面条粗3.2mm2时,面条的总长度是40米【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可设出关系式,再把一个点的坐标代入可求出关系式;(2)把x=3.2代入关系式可求出y的值,即得答案.7.如图,在矩形OABC中,OA=6,OC=4,F是AB上的一个动点(F不与A,B重合),过点F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BC边交于点E.(1)当F为AB的中点时,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当k为何值时,△EF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答案】(1)解:∵在矩形OABC中,OA=6,OC=4,∴B(6,4),∵F为AB的中点,∴F(6,2),又∵点F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k=12,∴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x>0)(2)解:由题意知E,F两点坐标分别为E(,4),F(6,),∴,==== ,∴当k=12时,S有最大值.S最大=3【解析】【分析】)当F为AB的中点时,点F的坐标为(3,1),由此代入求得函数解析式即可;根据图中的点的坐标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得到关于k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求出最值即可.8.如图,P1、P2是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点A1的坐标为(4,0).若△P1OA1与△P2A1A2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点P1、P2为直角顶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①求P2的坐标.②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在第一象限内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点P1、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y= 的函数值.【答案】(1)解:过点P1作P1B⊥x轴,垂足为B ∵点A1的坐标为(4,0),△P1O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2,P1B= OA1=2∴P1的坐标为(2,2)将P1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 (k>0),得k=2×2=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①过点P2作P2C⊥x轴,垂足为C ∵△P2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2C=A1C设P2C=A1C=a,则P2的坐标为(4+a,a)将P2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得a= ,解得a1= ,a2= (舍去)∴P2的坐标为(,)②在第一象限内,当2<x<2+ 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先根据点A1的坐标为(4,0),△P1O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P1的坐标,再代入反比例函数求解;(2)先根据△P2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将P2的坐标设为(4+a,a),并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得a的值,得到P2的坐标;再根据P1的横坐标和P2的横坐标,判断x的取值范围.9.如图,在菱形ABCD中,, ,点E是边BC的中点,连接DE,AE.(1)求DE的长;(2)点F为边CD上的一点,连接AF,交DE于点G,连接EF,若 ,①求证:△△;②求DF的长.【答案】(1)解:连结BD(2)解:①②【解析】【分析】(1)连结BD ,根据菱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首先判定出△CD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BC,CE=2,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算出DE的长;(2)①首先判断出△AGD∽△EGF,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又∠AGE=∠DGF,故△AGE∽△DGF;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及勾股定理得出EF的长,然后过点E作EH⊥DC于点H,在Rt△ECH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FH的长,从而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算出答案.10.已知,抛物线的图象经过点,.(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连接,,试求出当的值最小时点的坐标;(3)如图2,是线段上的一点,过点作轴,与抛物线交于点,若直线把分成面积之比为的两部分,请求出点的坐标.【答案】(1)解:将,的坐标分别代入.得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解:如图1,由于点、关于轴对称,所以连接,直线与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由,令,得,解得,,点的坐标为,又,易得直线的解析式为:.当时,,点坐标(3)解:设点的坐标为,所以所在的直线方程为.那么,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由题意,得① ,即,解这个方程,得或(舍去).② ,即,解这个方程,得或(舍去),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或,.【解析】【分析】(1)将点、的坐标代入可得出、的值,继而得出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由于点、关于轴对称,所以连接,直线与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的解析式,然后求得该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即可;(3)如图2,交于,设,根据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设点的坐标为,,.然后分类讨论:分别利用或,列关于的方程,然后分别解关于的方程,从而得到点坐标11.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B点坐标为(4,0),与y轴交于点C(0,4).点D为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A点坐标;(2)若△BCD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点D的坐标;(3)若△BCD是锐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D的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________.【答案】(1)解:将B(4,0),C(0,4)代入y=x2+bx+c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令y=0,得,解得,,∴A点的坐标为(1,0)(2)解:设D点横坐标为,则纵坐标为,①当∠BCD=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BC,过C点作CD⊥BC与抛物线交于点D,过D作DE⊥y轴与点E,由B、C坐标可知,OB=OC=4,∴△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B=∠OBC=45°,又∵∠BCD=90°,∴∠ECD+∠OCB=90°∴∠ECD=45°,∴△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CE=a∴OE=OC+CE=a+4由D、E纵坐标相等,可得,解得,,当时,D点坐标为(0,4),与C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时,D点坐标为(6,10);②当∠CBD=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BC,过B点作BD⊥BC与抛物线交于点D,过B作FG⊥x轴,再过C作CF⊥FG于F,过D作DG⊥FG于G,∵∠COB=∠OBF=∠BFC=90°,∴四边形OBFC为矩形,又∵OC=OB,∴四边形OBFC为正方形,∴∠CBF=45°∵∠CBD=90°,∴∠CBF+∠DBG=90°,∴∠DBG=45°,∴△D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G=BG∵D点横坐标为a,∴DG=4-a,而BG=∴解得,,当时,D点坐标为(4,0),与B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时,D点坐标为(2,-2);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6,10)或(2,-2).(3)3+ <m <6或 3- <m <2【解析】【解答】解:(3)当BC为斜边构成Rt△BCD时,如下图所示,以BC中点O'为圆心,以BC为直径画圆,与抛物线交于D和D',∵BC为圆O'的直径,∴∠BDC=∠BD'C=90°,∵,∴D到O'的距离为圆O'的半径,∵D点横坐标为m,纵坐标为,O'点坐标为(2,2),∴即化简得:由图像易得m=0或4为方程的解,则方程左边必有因式,∴采用因式分解法进行降次解方程或或,解得,,,当时,D点坐标为(0,4),与C点重合,舍去;当时,D点坐标为(4,0),与B点重合,舍去;当时,D点横坐标;当时,D点横坐标为;结合(2)中△BCD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可得△BCD为锐角三角形时,D点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为3+ <m <6或 3- <m <2.【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再令y=0,求A的坐标;(2)设D点横坐标为a,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纵坐标,分别讨论∠BCD=90°和∠CBD=90°的情况,作出图形进行求解;(3)当BC为斜边构成Rt△BCD时,以BC中点O'为圆心,以BC为直径画圆,与抛物线交于D和D',此时△BCD和△BCD'就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求解,然后结合(2)找到m的取值范围.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2,-2),C(4,-2),D(4,4).(1)填空: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当双曲线(k≠0)与正方形ABCD有四个交点时,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已知抛物线L: (a>0)顶点P在边BC上,与边AB,DC分别相交于点E,F,过点B的双曲线(k≠0)与边DC交于点N.①点Q(m,-m2-2m+3)是平面内一动点,在抛物线L的运动过程中,点Q随m运动,分别求运动过程中点Q在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时的坐标.②当点F在点N下方,AE=NF,点P不与B,C两点重合时,求的值.③求证:抛物线L与直线的交点M始终位于轴下方.【答案】(1)36;0<k<4或-8<k<0(2)解:①由题意可知,,当m=-1,最大=4,在运动过程中点Q在最高位置时的坐标为(-1,4)当m<-1时,随m的增大而增大,当m=-2时,最小=3,当m>-1时,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4时,最小=-21,3>-21,∴最小=-21,点Q在最低位置时的坐标(4,-21)∴在运动过程中点Q在最高位置时的坐标为(-1,4),最低位置时的坐标为(4,-21)②将点B(-2,-2)代入双曲线得,∴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N点横坐标x=4,代入得,∴N(4,1)由顶点P(m,n)在边BC上,∴,BP= ,CP=E点横坐标x=-2,F点横坐标x=4,分别代入抛物线可得E ,F ,∴BE= ,CF= ,∴,又∵AE=NF,点F在点N下方,∴化简得,∴③由题意得,M ,,∵二次函数对称轴为m=1,,∴当m=1时,取得最小值为,当或4时,最大为,当m=4时,抛物线L为,E点横坐标为-2,代入抛物线得,∴EF点横坐标为x=4,代入抛物线得,∴∵E点在AB边上,且此时不与B重合,∴,解得∴,∴当时,抛物线L为同理可得E ,F∵F在CD边上,且此时不与C重合∴,解得,∴,∴综上,抛物线L与直线x=1的交点始终位于x轴的下方.【解析】【解答】(1)解:由点A(-2,4),B(-2,-2)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6,∴正方形面积为36;当反比例函数在一、三象限时,若经过B(-2,-2)则,若经过D(4,4),则,根据图像特征,要有4个交点,则0<k<4;当反比例函数在二、四象限时,若经过A(-2,4)则,若经过C(4,-2)则,根据图像特征,要有4个交点,则-8<k<0,综上,k的取值范围是0<k<4或-8<k<0.【分析】(1)由坐标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求出面积,讨论反比例函数在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时,利用数形结合求出k的范围;(2)①由题意可知,,分,和分别讨论Q点符合条件的坐标;②将点B(-2,-2)代入双曲线,可求k=4和N(4,1),再表示出点 E 和 F ,可推出BE= ,CF= ,,再根据AE=NF可推出,进而可求的值;③由题意得,M ,,当m=1时,最小为,当或4时,最大为,再分别讨论当m=4时,根据E点不与B点重合,列出不等式可得,当时, F点不与C点重合列出不等式可得,即可得证.1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3,点P是边AB上的一动点,连结DP.(1)若将△DAP沿DP折叠,点A落在矩形的对角线上点A′处,试求AP的长;(2)点P运动到某一时刻,过点P作直线PE交BC于点E,将△DAP与△PBE分别沿DP 与PE折叠,点A与点B分别落在点A′,B′处,若P,A′,B′三点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且A′B′=2,试求此时AP的长;(3)当点P运动到边AB的中点处时,过点P作直线PG交BC于点G,将△DAP与△PBG 分别沿DP与PG折叠,点A与点B重合于点F处,连结CF,请求出CF的长.【答案】(1)解:①当点A落在对角线BD上时,设AP=PA′=x,在Rt△ADB中,∵AB=4,AD=3,∴BD==5,∵AB=DA′=3,∴BA′=2,在Rt△BPA′中,(4﹣x)2=x2+22,解得x=,∴AP= .②当点A落在对角线AC上时,由翻折性质可知:PD⊥AC,则有△DAP∽△ABC,∴=,∴AP=== .∴AP的长为或(2)解:①如图3中,设AP=x,则PB=4﹣x,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PA=PA′=x,PB=PB′=4﹣x,∵A′B′=2,∴4﹣x﹣x=2,∴x=1,∴PA=1;②如图4中,设AP=x,则PB=4﹣x,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PA=PA′=x,PB=PB′=4﹣x,∵A′B′=2,∴x﹣(4﹣x)=2,∴x=3,∴PA=3;综上所述,PA的长为1或3(3)解:如图5中,作FH⊥CD由H.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D=DF=3.BG=BF,G、F、D共线,设BG=FG=x,在Rt△GCD中,(x+3)2=42+(3﹣x)2,解得x=,∴DG=DF+FG=,CG=BC﹣BG=,∵FH∥CG,∴==,∴==,∴FH=,DH=,∴CH=4﹣=,在Rt△CFH中,CF==【解析】【分析】(1)分两种情形:①当点A落在对角线BD上时,设AP=PA′=x,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点A落在对角线AC上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5中,作FH⊥CD由H.想办法求出FH、CH即可解决问题14.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C=OA(1)求抛物线解析式;(2)过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点M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N.已知M 点的横坐标为m,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MN的长及△ACM的面积S,并求当MN的长最大时S的值.【答案】(1)解:由A(﹣3,0),且OC=OA可得C(0,3)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3)(x﹣1),将C(0,3)代入解析式得,﹣3a=3,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解:如图,设直线AC解析式为y=kx+d∵A(﹣3,0),C(0,3),∴,解得,∴直线AC解析式为y=x+3,设M(m,﹣m2﹣2m+3),则N(m,m+3),则MN=﹣m2﹣2m+3﹣(m+3)=﹣m2﹣3m(﹣3<m<0),S△ACM=S△AMN+S△CMN=MN×3=﹣m2﹣m,MN=﹣m2﹣3m=﹣(m+ )2+ ,∵a=﹣1<0,﹣3<m=﹣1.5<0,∴m=﹣时,MN最大,此时S=.【解析】【分析】(1)先求出点C坐标,再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先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用m表示点M,N的坐标,即可表示线段MN的长度;根据S△ACM=S△AMN+S△CMN即可用m表示S△ACM;运用二次函数分析MN最值即可;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4),B(m,n).(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求代数式的值;(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且该交点在直线y=x的下方,结合函数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将A(1,4)代入函数y=得:k=4反比例函数y=的解析式是(2)解:∵B(m,n)在反比例函数y=上,∴mn=4,又二次函数y=(x-1)2的图象经过点 B(m,n),∴即n-1=m2-2m∴(3)解:由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令y=x,可得x2=4,解得x=±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交于点(2,2),(-2,-2).如图,当二次函数y=a(x-1)2的图象经过点(2,2)时,可得a=2;当二次函数y=a(x-1)2的图象经过点(-2,-2)时,可得a=- .∵二次函数y=a(x-1)2图象的顶点为(1,0),∴由图象可知,符合题意的a的取值范围是0<a<2或a<- .【解析】【分析】(1)只需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就可得出答案。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反比例函数练习题一、精心选一选!(30分)1.下列 函数中,图象经过点(11)-,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 A .1y x=B .1y x-=C .2y x=D .2y x-=2. 反 比例函数2k y x=-(k 为常数,0k ≠)的图象位于(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四角限 D.第三、四象限3.已知 反比例函数y =x2k -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2 (B ) k ≥2 (C )k ≤2 (D ) k <24.反 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 垂直于x 轴,垂足是点N ,如果S △MON =2,则k 的值为( ) (A)2 (B)-2 (C)4 (D)-45.对于反比 例函数2y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B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C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6.反比 例函数22)12(--=m xm y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值时( )A 、±1B 、小于21的实数 C 、-1 D 、1 7.如 图,P 1、P 2、P 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 轴的垂线,得到三个三角形P 1A 1O 、P 2A 2O 、P 3A 3O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则( )。
A 、S 1<S 2<S 3B 、S 2<S 1<S 3C 、S 3<S 1<S 2D 、S 1=S 2=S 3 8.在同 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y 2-=与x y 2=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9.已知 甲、乙两地相距s (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OA 1 A 2 A 3 P 1 P 2 P 3xy10.如图,直线y=mx 与双曲线y=xk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M ⊥x 轴,垂足为M ,连结BM,若ABM S ∆=2,则k 的值是( )A .2B 、m-2C 、mD 、4 11.在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上有两点A (x 1,y 1),B (x 2,y 2),且1x >2x >0,则12y y -的值为(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二、细心填一填!(30分)11.写出一个图象在第一、三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12.已知反比例函数8y x =-的图象经过点P (a+1,4),则a=_____.13.反比例函数6y x=-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是 .14.一个函数具有下列性质:①它的图像经过点(-1,1);②它的图像在二、四象限内; ③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可以为 . 15.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 ,2)和(-2,3)则m 的值为 .15.3-; 16.在ABC △的三个顶点(23)(45)(32)A B C ----,,,,,中,可能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的点是 . 17.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力F (牛)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米)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P (5,1)在图象上,则当力达到10牛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 米.18.已知点P 在函数2y x = (x >0)的图象上,PA⊥x 轴、PB⊥y 轴,垂足分别为A 、B ,则矩形OAPB 的面积为__________. 19.已知直线mx y =与双曲线xky =的一个交点A 的坐标为(-1,-2).则m =_____;k =____;它们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______.20.如图,过原点的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根据图象猜想线段MN 的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三、用心解一解!(60分)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x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l .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3)A a ,,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分)O y MNl22.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自点A 向y 轴作垂线,垂足为T ,已知S △AOT =4,求此函数的表达式. (5分)23.已知点P (2,2)在反比例函数xk y =(0≠k )的图象上, (Ⅰ)当3-=x 时,求y 的值;(Ⅱ)当31<<x 时,求y 的取值范围.(7分)24.如图,已知双曲线ky x=(0x >)经过矩形OABC 的边AB BC ,的中点F E ,,且四边形OEBF 的面积为2,求k 的值.(7分)25.若一次函数y =2x -1和反比例函数y =2kx的图象都经过点(1,1).(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点A 在第三象限,且同时在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 的坐标;(8分)26.已知点A (2,6)、B (3,4)在某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1)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直线mx y =与线段AB 相交,求m 的取值范围. (8分)y x O F AB E C27.如图正方形OABC 的面积为4,点O 为坐标原点,点B 在函数ky x=(0,0)k x << 的图象上,点P(m ,n)是函数ky x=(0,0)k x <<的图象上异于B 的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1)设矩形OEPF 的面积为S l ,判断S l 与点P 的位置是否有关(不必说理由).(2)从矩形OEPF 的面积中减去其与正方形OABC 重合的面积,剩余面积记为S 2,写出S 2与m 的函数关系,并标明m 的取值范围.(8分)参考答案:一、1.B 2.C 3.A 4.D 5.C 6.C 7.D 8.D 9.C 10.A ;三、21.解:依题意得,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x =.因为(3)A a ,在直线y x =上,则3a =. 即(33)A ,.又因为(33)A ,在k y x =的图象上,可求得9k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9y x=. 22.解:设所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x ky =,因为S △AOT =k 21,所以k 21=4,即8±=k ,又因为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因此8-=k ,故此函数的表达式为8y x=-;又反比例函数x y 4=在0>x 时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31<<x 时,y 的取值范围为434<<y .24.设B 点的坐标为(2a ,2b ),则E 点的坐标为(a ,2b ),F 点的坐标为(2a ,b ),所以k =2ab .因为4ab -21×2ab ×2=2,所以2ab =2.25.(1) ∵反比例函数y =2k x 的图象经过点(1,1),∴1=2k解得k=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1x.∵点A 在第三象限,且同时在两个函数图象上, ∴A(12-,–2). 26.解:(1)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x k y =,依题意得: 6 =2k,∴k=12. ∴反比例函数为xy 12=. (2) 设P (x ,y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则有2≤x≤3,4≤y ≤6.∵m =xy, ∴34≤m ≤26.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34≤m ≤3.27.(1) 没有关系;(2) 当P 在B 点上方时,242(20)S m m =+-<<;当P 在B 点下方时,284(2)S m m=+<-。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函数:①y=-x ; @y=2x ; (3) y = ~— ; (4)y=x 2.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的函数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别根据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一次函数y=-x 中k<0,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正确;・ ・,正比例函数y=2x 中,k=2,・,•当xVO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 ・ ・•反比例函数丁二一^1■中,k= -1V0,・♦.当xVO 时函数的图像在第二象限,此时y 随x 的 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 ・,二次函数y=x2,中o=1>0,・,•此抛物线开口向上,当xVO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出各函 数的增减性.2.如图,o/WOC 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4(0,-3),8 (1, 0),顶点C,。
在双曲线k y 二一上,边8D 交V 轴于点£,且四边形ACO 石的面积是A45石面积的3倍,则Z 的值x为:()【答案】A 【解析】A. -6c. -3 D. -12B. -4过D作DF〃>'轴,过C作CE〃x轴,交点为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DCF = AA80,利用平移写好C, D的坐标,由四边形ACDE的面积是AA8E面积的3倍,得到DB = 2BE,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横坐标,再利用反比例函数写。
的坐标,列方程求解女.【详解】解:过D作DF〃y轴,过c作b//x轴,交点为尸,则CF ± DF,:D ABDC,・•・/CDF, /BAO的两边互相平行,AB = DC,.・.ZCDF = NBAO,・・/DFC = 404 = 90。
反比例函数考试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考试题(含答案)1. 对于反比例函数 $y = \frac{k}{x}$,已知 $y = 3$ 时,$x = 6$,求 $k$ 的值。
解答:当 $y=3$,$x=6$ 时,代入原函数得:$$3 = \frac{k}{6}$$解出 $k=18$,因此反比例函数为 $y=\frac{18}{x}$。
2. 已知反比例函数 $y=\frac{6}{x}$ 的图像和 $y=-12$ 的水平渐近线,求该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方程和垂直渐近线方程。
解答:由于已知 $y=-12$ 是反比例函数的水平渐近线,因此 $y$ 趋向于 $0$ 时,$x$ 的值趋近于无穷大或负无穷大,即垂直于 $x$ 轴。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因此垂直渐近线分别为 $x=0$ 和$y=0$。
同时,已知 $y=\frac{6}{x}$,可得 $x=\frac{6}{y}$。
将其化简可得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方程为 $xy=6$。
因此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方程为 $xy=6$,垂直渐近线方程为$x=0$ 和 $y=0$。
3. 已知反比例函数 $y=\frac{12}{x-1}$ 的图像和点 $P(5, 2)$,求 $P$ 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对称点 $Q$ 的坐标。
解答:首先,求出点$P$ 关于直线$x=1$ 的对称点$P'(p,q)$ 的坐标。
由于直线 $x=1$ 为反比例函数 $y=\frac{12}{x-1}$ 的渐近线,因此$P$ 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 $0$。
点 $P$ 到直线 $x=1$ 的距离公式为:$$d(P, x=1)=\frac{|\ ax+by+c\ |}{\sqrt{a^2+b^2}}$$将反比例函数化为标准形式 $y=\frac{12}{x-1}$,可得:$$d(P, x=1)=\frac{|\ x-1\ |}{\sqrt{1+0}}=5-1=4$$因此,点 $P$ 到直线 $x=1$ 的距离为 $4$。
点 $P'$ 在直线$x=1$ 上,因此其 $x$ 坐标为 $1$,根据点 $P$ 和 $P'$ 的对称性,其 $y$ 坐标应该等于 $2-4=-2$。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错误;
B、y=x 是一次函数 k=1>0,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错误;
C、y=x+1 是一次函数 k=1>0,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错误;
D、 y 1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无语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正确; x
故选 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
7.下列函数中,当 x>0 时,函数值 y 随自变量 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x2 【答案】D
B.y=x
C.y=x+1
D. y 1 x
【解析】
【分析】
需根据函数的性质得出函数的增减性,即可求出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
【详解】
解:A、y=x2 是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是 y 轴,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图象过第一、三
试题分析:分别根据题意确定 k 的值,然后相加即可.∵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2 的解为
非负数,∴x= ≥0,解得:k≥-1,∵反比例函数 y= 图象过第一、三象限,∴3﹣k> 0,解得:k<3,∴-1≤k<3,整数为-1,0,1,2,∵x≠0 或 1,∴和为-1+2=1,故选,B.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解:依题意得方程 x3 2x 1 0 的实根是函数 y x2 2 与 y 1 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x 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当
1
x=
时, y
x2
22
1
,y
1
4 ,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4
16
x
当 x= 1 时, y x2 2 2 1 , y 1 3 ,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反比例函数》测试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测试题(含答案)1、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若点(x1.-1)、(x2.-2)、(x3.1)都在反比例函数y= k/x 上,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x1<x3<x2B.x2<x1<x3C.x1<x2<x3D.x2<x3<x12、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m,3m),其中m≠0,则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四象限;D.第三、四象限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B是双曲线y=3/x上的一个动点,当点B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OAB的面积将会()A.逐渐增大B.不变C.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4、函数y=-kx与函数y=k/x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A。
0B。
1C。
2D.不确定5、函数y=6-x与函数y=k/x的图象交于A、B两点,设点A的坐标为(x1,y1),则边长分别为x1、y1的矩形面积和周长分别为()A。
4,12B。
4,6C。
8,12D。
8,66、已知y1+y2=y,其中y1与x成反比例,且比例系数为k1,而y2与x2成正比例,且比例系数为k2,若x=-1时,y=0,则k1,k2的关系是( )A.k1+k2=0B.k1k2=1C.k1-k2=0D.k1k2=-17、正比例函数y=2kx与反比例函数y=k/(x-1)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不可能是()18、如图,直线y=mx与双曲线y=k/(x-1)交与A、B两点,过点A作AM⊥x轴,垂足为M,连接BM,若S△ABM=2,则k的值是()A、2B、m-2C、mD、49、如图,点A在双曲线y=6/x上,且OA=4,过A作AC⊥x轴,垂足为C,OA的垂直平分线交OC于B,则△ABC的周长为( )A.47B.5C.27D.2210、如图,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若y=k/x是反比例函数,且x1y1=x2y2,则k=______。
反比例函数难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典型例题1、(2011•宁波)正方形的A 1B 1P 1P 2顶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y=x 2(x >0)的图象上,顶点A 1、B 1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P 2P 3A 2B 2,顶点P 3在反比例函数y=x2(x >0)的图象上,顶点A 2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P 2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则点P 3的坐标为__________。
答案:P 2(2,1) P 2(3+1,3-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3x+a=0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3,且关于x的方程(k-1)x 2+3x-2a=0有实根,且k 为正整数,正方形ABP 1P 2的顶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y=x1k +(x >0)图象上,顶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求点P 2的坐标.答案:(2,1)或(6,26) 3、如图,正方形OABC 和正方形AEDF 各有一个顶点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D 的坐标.答案:(1) y=x4(2) (15+,1-5)4、两个反比例函数y=x 3,y=x6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过点P 1作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P 2作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N ,若点N (m ,n )恰好在y=x3的图象上,则NP 1与NP 2的乘积是______。
答案:3答案:35、(2007•泰安)已知三点P 1(x 1,y 1),P 2(x 2,y 2),P 3(1,-2)都在反比例函数y=xk的图象上,若x 1<0,x 2>0,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答案:D A .y 1<y 2<0B .y 1<0<y 2C .y 1>y 2>0D .y 1>0>y 2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x1的图象上有点P ,过P 点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使四边形OAPB 为正方形,又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点P 1,过点P 1分别作BP 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1、B 1,使四边形BA 1P 1B 1为正方形,则点P 1的坐标是________。
反比例函数经典大题(有详细答案)
反比例函数1. 如图,函数b x k y +=11的图象与函数xk y 22=(0>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已知A 点坐标为(2,1),C 点坐标为(0,3).(1)求函数1y 的表达式和B 点的坐标;(2)观察图象,比较当0>x 时,1y 与2y 的大小.2、如图,正比例函数12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y x=(0)k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 点,过A 点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已知OAM ∆的面积为1.(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如果B 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B 与点A 不重合),且B 点的横坐标为1,在x 轴上求一点P ,使PA PB +最小.3、若反比例函数x ky =与一次函数42-=x y 的图象都经过点A (a ,2) (1)求反比例函数x ky =的解析式;(2) 当反比例函数xky =的值大于一次函数42-=x y 的值时,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BOCxyO Mx A(第5题)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 已知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经过点A (2,m ),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且△AOB 的面积为 .(1)求k 和m 的值;(2)点C (x ,y )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求当1≤x ≤3时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5、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已知A (0,4),B (-3,0)。
⑴求点D 的坐标;⑵求经过点C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6、如图,一次函数3y k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y x=(x>0)的图象交于点P ,PA ⊥x 轴于点A ,PB ⊥y 轴于点B ,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C 、点D ,且S △DBP =27,12OC CA =。
(1)求点D 的坐标;(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根据图象写出当x 取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xkxk B O A21xyA O PBC D7、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交反比例函数42my x-=(x>0)图象于点A 、B ,交x 轴于点C . (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点A 的坐标是(2,-4),且13BC AB =,求m 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写出当x 取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8、如图,正比例函数11y k x =与反比例函数22k y x=相交于A 、B 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4,n ),BD ⊥x 轴于点D ,且S △BDO =4。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附答案
x 轴,交 y 轴
A.6 【答案】D 【解析】
B.8
C.10
D.12
【分析】
过点 A 作 AD⊥x 轴于 D,过点 B 作 BE⊥x 轴于 E,得出四边形 ACOD 是矩形,四边形 BCOE
是矩形,得出 S矩形ACOD =4, S矩形BCOE k ,根据 AB=2AC,即 BC=3AC,即可求得矩形 BCOE
∵ y 2 x 0 ,过整点(-1,-2),(-2,-1),
x
当 b= 4 时,如图:区域 W 内没有整点, 3
当 b= 2 时,区域 W 内没有整点, 3
∴ 4 b 2 时图形 W 增大过程中,图形内没有整点,
3
3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函数图象,根据函数解析式正确画出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y1>y2 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A.0<x<2
B.x>2
C.x>2 或-2<x<0 D.x<-2 或 0<x<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 B 点坐标,由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
∴A、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 A,B 两点的横坐标,求出 A,B 两点的坐标,进而根据 AC//BD// y 轴,及反比例函数
2
2
几何意义得到 1 |k|= 3 ,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 k 的值. 22
【详解】
连接 OC,如图,
∵BA⊥x 轴于点 A,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S△AOC= 1 S△OAB= 3 ,
2
2
而 S△AOC= 1 |k|, 2
反比例函数压轴题精选(含标准答案)
中考反比率函数经典结论:y如图,反比率函数 k 的几何意义:CA(I )S AOB S1 k ;oBAOC2(II )S矩形 OBACk 。
x下边两个结论是上述结论的拓展 .yy(1)如图①,PBP CCEoAxS OPA S OCD , S OPCS梯形 PADC。
E(2 ) 如图②,o A DxS梯形 OAPBS梯形 OBCA,SBPESACE。
图②图①y经典例题例 1.(1)( 兰州 ) 如图,已知双曲线yk (x 0) 经过矩形 CEBFxOABC 边 AB 的中点 F 且交 BC 于点 E ,四边形 OEBF 的面积oAx为 2,则 k;(2) 如图,点 A 、B 为直线 y x 上的两点,过 A 、B两点分别作 y 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 y1 于 C 、D 两点,若 BD 2AC ,( x 0)x则 4OC 2 OD 2yBACDox例 2.假如一个正比率函数的图象与一个反比率函数6 1 1 2 2 21 )( y2 1y的图象交 A( x , y ), B( x , y ) ,那么 ( xxy ) 值为.x例 3.如图,一次函数 ykx b 的图象与反比率函数 ym的图象交于点 A ﹙- 2,-5﹚,xC ﹙5,n ﹚,交 y 轴于点 B ,交 x 轴于点D .(1) 求反比率函数 ym和一次函数 y kx b 的表达式;xy(2) 连结 OA ,OC .求△ AOC 的面积.CODxBA例 4.如图,已知直线 y1x 与双曲线 y k(k0) 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2x(1)求k的值;(2)若双曲线y k(k0)上一点 C 的纵坐标为,求△ AOC 的面积;x8(3)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k(k0)于,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y Px若由点 A, B, P, Q 为极点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 ,求点 P 的坐标.yC yNAC DAOO E F x M x B图 1图 2yyPA AEF xPB QO F E xQ图 3B图 4例 5. ( 山东淄博 ) 如图,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 4,反比率函数的图象过点E(3,4).(1)求反比率函数的解读式;(2)反比率函数的图象与线段BC交于点 D,直线y = -1x + b过点 D,与线段 AB 相2交于点 F,求点 F 的坐标;(3)连结OF,OE,研究∠AOF与∠EOC的数目关系,并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函数难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反比例函数典型例题
1、
(2011•宁波)正方形的A 1B 1P 1P 2顶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y=x
2
(x >0)的图象上,顶点A 1、B 1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P 2P 3A 2B 2,顶点P 3在反比例函数y=x
2
(x >0)的图象上,顶点A 2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P 2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则点P 3的坐标为__________。
答案:P 2(2,1) P 2(3+1,3-1)
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3x+a=0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3,且关于x 的方程(k-1)x 2+3x-2a=0有实根,且k 为正整数,正方形ABP 1P 2的顶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y=
x
1
k +(x >0)图象上,顶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求点P 2的坐标. 答案:(2,1)或(6,
2
6) 3、如图,正方形OABC 和正方形AEDF 各有一个顶点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D 的坐标.
答案:(1) y=
x
4
(2) (15+,1-5)
4、
两个反比例函数y=x 3,y=x
6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过点P 1作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P 2作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N ,若点N (m ,n )恰好在y=x
3
的图象上,则NP 1与NP 2的乘积是______。
答案:3
答案:3
5、(2007•泰安)已知三点P 1(x 1,y 1),P 2(x 2,y 2),P 3(1,-2)都在反比例函数y=x
k
的图象上,若x 1<0,x 2>0,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答案:D A .y 1<y 2<0
B .y 1<0<y 2
C .y 1>y 2>0
D .y 1>0>y 2
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x
1
的图象上有点P ,过P 点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使四边形OAPB 为正方形,又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点P 1,过点P 1分别作BP 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1、B 1,使四边形BA 1P 1B 1为正方形,则点P 1的坐标是________。
答案:⎪⎪⎭
⎫
⎝⎛+21-5215,
7、在反比例函数y=
x
1
(x >0)的图象上,有一系列点P 1、P 2、P 3、…、Pn ,若P 1的横坐标为2,且以后每点的横坐标与它前一个点的横坐标的差都为2.现分别过点P 1、P 2、P 3、…、Pn 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段,构成若干个长方形如图所示,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S 1、S 2、S 3、…、Sn ,则S 1+S 2+S 3+…+S 2010=________。
答案:1
8、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上,且OA=2,OB=4,反比例函数y=x
k
(k ≠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正方形的顶点D .
(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将正方形ABCD 沿x 轴向左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时,点C 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答案:(1)x
12
y =
(2)2 9、如图,已知△OP 1A 1、△A 1P 2A 2、△A 2P 3A 3、…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P 1、P 2、P 3、…在函数y=x
4
(x >0)图象上,点A 1、A 2、A 3、…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点P 2010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11220102+
10、两个反比例函数y=
x 4,y=-x 8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如图,点P 1、P 2、P 3…P 2010在y=x
4
的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有这样规律的一行数列1,3,5,7,9,11,…,过点P 1、P 2、P 3、…、P 2010分别作x 轴的平行线,与y=-x
8
的图
象交点依次是Q 1、Q 2、Q 3、…、Q 2010,则点Q 2010的横坐标是______________。
答案:-8038
11
、如图所示,正方形OABC
,
ADEF 的顶点A ,D ,C 在坐标轴上;点FAB 上,点B ,E 在反比例函数y=x
1
(x >0)的图象上.
(1)正方形MNPB 中心为原点O ,且NP ∥BM ,求正方形MNPB 面积. (2)求点E 的坐标.
答案:(1)正方形MNPB 面积=4×正方形OABC 的面积=4×1×1=4 (2)⎪⎪
⎭
⎫
⎝⎛+21-5215,
12、(2011十堰)
如图,平行四边形AOBC 中,对角线交于点E ,双曲线y=x
k
(k >0)经过A ,E 两点,若平行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24,则k=________。
答案:8
13、如图,梯形AOBC 中,对角线交于点E ,双曲线y=x
k
(k >0)经过A 、E 两点,若AC :OB=1:3,梯形AOBC 面积为24,则k=( ) A 、
7108 B 、235 C 、465 D 、2
27
答案A
14、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3,3),AB 丄x 轴,垂足为B ,连接OA ,反比例函数y=x
k
(k >0)的图象与线段OA 、AB 分别交于点C 、D .若AB=3BD ,以点C 为圆心,CA 的4
5
倍的长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x 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填”相离”,“相切”或“相交“).
答案:相交
14、
(2011•武汉)如图,▱ABCD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A (-1,0),B (0,-2),顶点C 、D 在双曲线y=x
k
上,边AD 交y 轴于点E ,且四边形BCDE 的面积是△ABE 面积的5倍,则k=_______。
答案:12
解:如图,过C 、D 两点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F 、G ,DG 交BC 于M 点,过C 点作CH ⊥DG ,垂足为H ,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ADC ,
∵BO ∥DG ,∴∠OBC=∠GDE ,∴∠HDC=∠ABO ,∴△CDH ≌△ABO (ASA ),
∴CH=AO=1,DH=OB=2,设C (m+1,n ),D (m ,n+2),则(m+1)n=m (n+2)=k ,解得n=2m ,则D 的坐标是(m ,2m+2),
设直线AD 解析式为y=ax+b ,将A 、D 两点坐标代入得
{
,①
0a 2②
2m b ma =+-+=+b
由①得:a=b ,代入②得:mb+b=2m+2,即b (m+1)=2(m+1),解得b=2,∴a=b=2 ∴y=2x+2,E (0,2),BE=4,∴S △ABE =2
1×BE×AO=2, ∵S 四边形BCDE
=5S △ABE =5×2
1
×4×1=10,∴S △ABE +S
四边形BEDM
=10,即2+4×m=10,解得m=2,∴n=2m=4,∴k=(m+1)n=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