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素(标准版)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化学试验室是一个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各种危害因素。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重点讨论化学试验室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并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
一、危害因素的识别1.化学品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各种化学品,包括有毒物质、腐蚀剂、易燃物质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性、损伤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危害。
2.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在化学试验室中,噪音可能来自于仪器的工作声音或试验过程中的爆炸声;震动可能来自于仪器的振动或试验过程中的剧烈摇动;温度和湿度可能对试验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产生影响。
3.生物因素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动物实验中的病原体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或过敏症状。
4.机械设备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不稳定的仪器、易于发生事故的旧设备等。
5.火灾和爆炸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存在可燃物质和易燃物质,如溶剂、气体等。
如果安全操作不当或存在其他火源,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1.作业分析法:通过对试验室中的工作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危害源、暴露途径和受体,评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作业分析法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概率论方法:概率论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模型来计算其中一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这样可以判断其中一种危害因素产生的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
专家可以依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评估其中一种危害因素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专家评价法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但需要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
三、风险评价的目标风险评价的目标是确定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并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致癌的名词解释

致癌的名词解释导语:在当今社会中,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无数人的生活带来了恐惧与困扰。
然而,对于致癌因素的认识往往令人困惑。
本文将对致癌的名词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健康问题。
一、致癌物质致癌物质是指能对人体造成恶性肿瘤形成的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物理性致癌物质、化学性致癌物质以及生物性致癌物质三类。
物理性致癌物质主要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化学性致癌物质指的是在化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烟草中的尼古丁等;而生物性致癌物质则是指某些病毒、细菌等生物因素。
二、致癌基因致癌基因是指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突变。
人体细胞中存在着一套修复基因系统,能够修复DNA中的突变。
然而,当这些修复基因受到损伤或突变时,恶性肿瘤就有可能发展形成。
此外,致癌基因还包括一些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基因,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也会导致肿瘤的形成。
三、致癌率致癌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人群中患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它通常被以“每10万人口中患癌症的人数”来表示。
致癌率与人们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高度的空气污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将增加致癌率;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以及积极的运动习惯则可以降低致癌率。
四、致癌机制致癌机制是指致癌物质如何引发恶性肿瘤的过程和机制。
目前,学者们已经揭示了一些基本的致癌机制。
首先,致癌物质会与DNA分子结合,导致DNA损伤。
其次,这些损伤DNA的物质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促使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
最后,这些异常增殖的细胞还可能侵袭到周围组织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形成转移性的恶性肿瘤。
五、致癌预防致癌预防是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防止接触致癌物质等措施来降低患癌风险。
在致癌预防中,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中。
例如,戒烟、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规律的体检也能帮助发现早期的癌症病变,提高治愈率。
第三章 常见环境化学致癌物

食物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 啡豆烧焦后,苯并芘含量增加20倍。油煎饼、臭 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 的油,高温下会产生一种致癌分解物。
霉变食物: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 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各种致癌毒素,如 黄曲霉素等。长芽花生也易产生黄曲霉素。
第三章 常见化学致癌物
致癌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一般都认为人 类癌症有60~80%是由环境致癌物引起的。环境 致癌物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三大类,其 中以化学致癌物的种类最多。常见化学致癌物主 要包括:多环芳烃类、N-亚硝基化合物、芳香 胺类、霉菌毒素等。
其中亚硝胺类、苯并芘和黄曲霉素是公认的 三大致癌物质,它们都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对亚硝胺的人体致癌作用的长期研究论证了 人的肿瘤与亚硝胺有重要关系。 第一:人体除每天均可摄入含亚硝胺的前体化合物
外,还能在胃及其他器官中合成。 第二:亚硝胺化合物对实验动物具有普遍的致癌
性,也包括灵长类动物在内。 第三:人类亚硝胺中毒的表现与动物中毒类似。 第四:从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人类的某
氯甲甲醚和双氯甲醚均为无色液体。
氯甲甲醚极易挥发,遇热水和乙醇溶液后 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溶于乙醇和丙酮。双 氯甲醚在潮湿空气中比较稳定。氯甲甲醚 主要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
氯甲甲醚和双氯甲醚都是强致癌物, 后者致癌作用极强,大鼠吸入0.47mg/m3, 肺部即可发生肿瘤。国内外流行病学发现, 工人接触氯甲甲醚和双氯甲醚的浓度和年 限与肺癌的发生呈比例关系,且癌瘤发展 较快,转移也较早。
第五节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 化学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主要诱发肝癌, 也可引起胃癌、肾癌、结肠癌等。诱发肝 癌能力相当于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1.物理因素:
-P01:噪声(超声和防喷头等)
-P02:振动(机械振动和车辆振动等)
-P03: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
-P04:温度(高温、低温和极端温度等)
-P05:照明(不良照明和闪烁光等)
-P06:气压(高压和低压等)
-P07:电力(电击和静电等)
2.化学因素:
-C01:有毒物质(酸、碱、有机溶剂和毒性气体等)
-C02: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氨、硫化氢和氮氧化物等)-C03:腐蚀性物质(酸和碱等)
-C04:爆炸性物质(易燃气体和粉尘等)
-C05:致癌物质(石棉、苯和镍等)
-C06:过敏原(杀虫剂、花粉和动物皮屑等)
3.生物学因素:
-B01:细菌和病毒(传染疾病和职业病等)
-B02:真菌和霉菌(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病等)
-B03:寄生虫(疟疾和其他寄生虫感染等)
-B04:动物和植物(动物咬伤和植物过敏等)
-B05:生物毒素(毒蛇咬伤和毒蘑菇中毒等)
-B06:染色体和基因(放射线和化学物质致畸和致突变等)
4.机械和物体因素:
-M01:机械设备(旋转设备和压力设备等)
-M02:移动设备(起重设备和运输设备等)
-M03: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工具和手动搬运等)
-M04:移动对象(掉落和滚动物体等)
-M05:火灾和爆炸(火灾和爆炸等)
-M06:碰撞和冲撞(撞击和跌落等)
这些分类代码有助于分析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安全标准。
同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识别和应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肿瘤——精选推荐

第五章肿瘤学习要求1.掌握肿瘤的概念;2.了解肿瘤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特点;3.掌握肿瘤异型性的概念:4.了解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5.熟悉肿瘤生长与扩散方式,6.了解肿瘤分级与分期的概念,7.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8.熟悉肿瘤的命名和分类,9.掌握上皮性良恶性肿瘤的形态特点:10.掌握癌前病变、癌前疾病、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11.掌握间叶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形态特点;12.了解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的形态特点,13.了解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的形态特点;14.了解肿瘤常用病理学检查方法,15.了解引起肿瘤发生的几种常见因素;16.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
各型试题一、填空题1.肉瘤一般首先采取____转移,因为____。
2.肿瘤实质多于间质,质地较____,反之较____。
3.肿瘤的扩散途径有____、____、____及____。
4.癌一般首先采取____转移,晚期出现____。
5.肿瘤的间质对肿瘤起着____和____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有____肿瘤生长的作用。
6.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____、____和____有一定的关系。
7.肺转移性绒癌是____癌转移至____。
8.目前已确知的化学致癌物有____种,其中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主要是____。
9.物理性致癌因素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骨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____,转移至肺称____。
11.癌是____、其镜下特点是____。
12.肉瘤是____,其组织学特点是____。
13.癌症是____,癌肉瘤是____。
14.鉴别良恶性肿瘤主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方面。
15.肿瘤间质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说明是____,预示其预后较____。
16.肿瘤的形状一般与其____、____、________有关。
17.发生于皮下或实质器官的良性肿瘤多是____并有____。
这几种我们常吃的食物竟是一级致癌物

这几种我们常吃的食物竟是一级致癌物常见的一级致癌物包括:黄曲霉毒素、亚硝胺、二(口恶)英、尼古丁、苯并芘、亚硝酸钠等。
分别来源是:黄曲霉毒素: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
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
尼古丁:来自烟草。
苯并芘:来自烧烤、煎炸食物。
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
二(口恶)英:来自焦油、沥青、塑料燃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李槐认为,致癌物严格地说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远离癌症。
食物为何会致癌食物本身含不含有致癌物?以槟榔为例,有研究者认为,槟榔本身是食物,吃槟榔的人也只有7%—8%的人患口腔癌。
而有人认为槟榔中含有一种生物碱,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口腔白斑,导致癌前病变,发生癌症的可能性增大。
李槐认为,食物致癌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出现致癌物多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食物保存不当发生霉变。
食物在保存一定时期以上,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容易发霉,产生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它能导致肝癌,这在临床上已经获得证明。
粮食储存不当,也会发生霉变。
烹饪食物方法不当。
食物的熏制、烧烤、腌制不当,烤焦或者烤煳的食物,都会产生亚硝酸盐。
农药残留。
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如果不能有效降解,超过限量标准,长期食用的话,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不适当地使用食物添加剂。
法定的食品添加剂,按规定的剂量使用,安全性有保证。
如果超剂量、越范围使用,也会有致癌的风险。
致癌物是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来分级,究竟包括哪些物质?李槐说,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为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
致癌物按照对人类和哺乳动物致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确证致癌物、怀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
李槐介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有资料报告的878种化学物,主要包括:第一级致癌物:在一级致癌物中,天然物质及其加工产物占5种,包括黄曲霉毒素、环孢素A、烟草和烟气、槟榔及酒精性饮料。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导致听力损伤、震动病、放射病和热应激等。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化学品和气体等。
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吸入、摄入或接触皮肤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常见的化学危险物质包括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致癌物质和可燃物质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感染疾病,如流感、肺炎和感染性皮炎等。
4. 人体姿势和运动:不良的工作姿势和重复性运动可能引发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颈椎病和关节炎等。
5. 电气因素:电气因素包括电击和电弧等。
工作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和电路可能导致电流伤害和火灾。
6.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事故、紧急情况和疏忽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发意外事故、火灾、溺水和爆炸等。
7.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工作压力、职业不满和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工作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
8. 其他: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缺乏适当的照明和通风、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缺乏紧急救助设施等。
职业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识别与判定
当将动物致癌实验资料推至人的时候,要考虑: 当将动物致癌实验资料推至人的时候,要考虑: ☞是否已证明对动物致癌的所有化学物质也能引 起人类癌症,或反之也如此。 起人类癌症,或反之也如此。 从定量的观点出发, ☞从定量的观点出发 , 是否人类对引起动物致癌 的相同剂量的致癌物有相同的致癌易感作用。 的相同剂量的致癌物有相同的致癌易感作用。 满足这两方面, 满足这两方面 , 表明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癌有 较好的相关性。 较好的相关性。 此外, ☞此外 ,即使在动物和人的致癌性上有较强的相 关性,但靶器官及发癌部位在啮齿类动物和人 关性 , 但靶器官及发癌部位在啮齿类动物和 人 之 间可能是不同的。 间可能是不同的。
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识别与判定
确认的致癌物( 种 及生产过程( 确认的致癌物(27种)及生产过程( 12 种) :指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 对人有致癌性。 对人有致癌性。 可疑致癌物:10种 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可疑致癌物:10种。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另一种是动物致 癌性试验阳性, 癌性试验阳性,特别是与人类血缘相近的灵长类 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癌可能性很大,但 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癌可能性很大, 缺少对人类致癌的证据。 缺少对人类致癌的证据。 潜在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 阳性结果, 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有致癌 如钴、 硒等。 性,如钴、锌、硒等。
职业性致癌因素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大量研究证明, 大量研究证明,对大多数致癌物 来说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来说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 在暴露致癌物的人群中, 在暴露致癌物的人群中,接触大剂 量的要比接触小剂量的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都高。 和死亡率都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
素(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常见的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素(标准版)
一、常见的化学性致癌因素
1.常见的致癌物有:无机物中的砷、石棉、铬、镍;化合物中多环芳烃化合物(3——4苯并芘和苯并蒽、甲基胆葸即奶油黄、苯等),偶氮染料(β-萘胺)。
亚硝胺类及其前体物质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
香烟的烟雾中的烟焦油含有多种化学性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严硝胺等。
20年前,云南省宣威县肺癌发病很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习惯室内烧煤,煤烟严重污染室内空气,空气中含有大量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各种蒸气机车、内燃机、机动车工作时燃烧煤,石油、机油、汽油等都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在厨房里由于炉灶烟火和烹调煎炸产生的油烟,空气中苯产芘含量比普通房间空气中的含量高好几倍,国内外研究证明食物的熏、烤、油炸都可使食品产生苯并芘。
说来惊人,焦糊的食物中苯并芘的含量是普通食物的10
倍到20倍。
脂肪、蛋白质和糖经高温烧烤、油炸的热解过程会生成这些化学致癌物质。
熏制食品不仅食品表面有部分变焦,带被附着许多烟雾微粒,所以,苯并芘含量很高。
偶氮染料中的萘胺可引起的膀胱癌。
2.研究表明,亚硝胺类及其前体物质亚硝胺类化合物,在低等和高等动物如鱼、青蛙、小鼠、大鼠、兔、狗、猪、猴等身上都能诱发肿瘤。
严硝胺类化合物主分用作工业上的溶剂、润滑剂和机动汽油的添加剂,农业上用作杀虫剂等。
它存在于烟草的烟中,保存不好的谷类和质量差的酒中,其浓度很小。
也存在于用亚硝基化合物制过的肉、鱼、禽等食品中。
一般说来,亚硝胺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量很小,但合成亚硝胺的前体物质(原料)二级胺和亚硝酸盐在自然界比较广泛存在,在适宜条件下,在试管内中身体内可以合成致癌物亚硝胺。
研究人员在肿瘤高发区的部分陈粮食、酸菜、发霉的食物、粗制鱼露、薯干、干萝卜条、干咸鱼等样品中测出亚硝胺来。
国外报道,在某欧洲国家市场上的香肠、奶酪和啤酒300份样品中,有30%的样品含有亚硝胺。
我国腌制肉类时常加入亚硝酸盐作
业防腐剂,此物与肉类中的胺相结合便可产生极强致癌物亚硝胺。
已知蔬菜、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具有阻断胃内合成业硝胺的能力,从而减少亚硝胺对人的危害。
所以,我们提倡的吃新鲜的各种食物。
二、常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
1.辐射,包括电离辐射以及非电离辐射。
1945年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受了原子弹的袭击,当时两座城市化为一片焦土,短期内死亡人数达20多万,而幸存者在数年后,白血病,乳腺癌、肺癌、骨肉癌、甲状腺癌、皮肤癌等的发病率明显较其他地区高。
至今50多年过去了,辐射致癌的影响仍很明显。
经研究,当射线足以引起体内细胞不能修复其遗传物质DNA时,便可能发生突变,引起癌症。
早期的医疗用的X线,由于没注意防护,导致放射学家中患白血病的机率较一般人高。
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儿因长期接触放射线都死于白血病。
现在情况虽有改进,孕妇和婴儿尽可能不作X 检查。
从事开采放射性矿(例如铀矿)和矿井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氡)的矿,可引起矿工肺癌的发病率比无井下工作史的职工高数倍至十数倍。
阳光是太阳放射出的电磁波,当人们的皮肤长期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起初皮肤干燥、脱屑、黑斑形成,皮肤萎缩,接着过度角化,进而形成乳头状瘤,并可能发展为皮肤癌。
2.长期的热幅射可导致皮肤癌和软组织肿瘤。
例如生活在某严寒地区的人有长期使用腹部烤炉取暖的习惯,该地区的居民腹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
3.长期机械刺激是另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例如因损伤形成的尖锐牙齿,或不合适的假牙托的长期摩擦可能引起舌癌或颊粘膜癌或胸膜间皮瘤。
令我触目惊心的是,长期暴露于石棉同时又是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既无接触石棉,又不有吸烟者高40~50倍。
(张晓波)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