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电缆管理检验制度1. 引言电缆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输送和分配电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电缆存在老化、损坏和故障的风险。

为了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制定一套完善的电缆管理检验制度至关重要。

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电缆管理检验工作,确保电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通过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程序,保证电缆的质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电缆的单位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系统、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

4. 术语定义•电缆:指用于输送电能的电气线缆。

•管理检验:指对电缆进行定期检查、测试和评估的工作。

•质量评估:通过对电缆的性能、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判断其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故障检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电缆进行故障检测,包括视觉检查、电气测量、热敏测量等。

5. 检验内容和标准5.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主要针对电缆外部的损坏和老化情况进行评估,标准如下: - 电缆外皮无明显破损和裂纹; - 电缆接头接地良好,无脱落和松动; - 电缆标识清晰可见。

5.2 绝缘性能测试针对电缆绝缘的性能进行检测,使用以下测试方法: - 绝缘电阻检测:测量电缆绝缘电阻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 绝缘耐压测试:通过施加规定的电压,检测电缆绝缘是否能够承受正常运行时的电场; - 介质损耗测试:检测电缆绝缘材料的损耗特性,包括介质损耗角正切和电容率。

5.3 电气性能测试对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测试,包括以下项目: - 电阻测试:测量电缆的电阻,判断是否存在导体接触不良或断路; - 电感测试:检测电缆的电感,判断是否存在线圈短路或绕组接触不良的问题; - 电容测试:测量电缆的电容值,判断是否存在介质击穿或绝缘材料老化的情况。

5.4 热敏测量通过对电缆进行热敏测量,评估其运行过程中的热量分布,检测电缆是否存在潜在的故障点,例如: - 热像仪检测:使用热像仪对电缆进行定期扫描,监测温度异常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过载、接地故障等问题。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认识、理解迁客骚人的“物暗己悲,物明己喜”的感情变化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了解背景,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物暗己悲,物明己喜”的感情变化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理解迁客骚人的“物暗己悲,物明己喜”的感情变化和古仁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安排】课型:导读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文本1、学生感知:你认为此篇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2、分析交流:(1)文章是如何表达这一中心的?(联系原文,品读)第5段: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自己要与古仁人一样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文章中除了“古仁人”、“吾”,还写了哪些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乃重修岳阳楼”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奋发向上。

迁客骚人:“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物暗己悲“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

”物明己喜(3)理清关系,深入理解。

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章中共写了那几个人?他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滕子京→迁客骚人→古仁人→作者交代缘由,对比,反衬,类比,表达抱负流露态度。

突出古仁人问题:其实文章中有一句话能够总括二、认识作者纵观全文,结合背景,理解作者。

背景: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043年任副宰相,上书提出减徭役、均公田等十大措施,但受阻未能实现,且因此1045年贬放邓州。

1046年写下此篇《岳阳楼记》。

自己被贬放,但依旧心怀天下,心忧天下,难能可贵。

联系《渔家傲》、。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执教科目:语文执教课题:《岳阳楼记》(第二课时)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和文本的分析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紧密结合的写作特点,并体会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文本语言、构思、立意方面的美感,从而学会研究性学习、拓展式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作者心怀天下、先忧后乐的博大胸怀与伟大抱负。

教学设想: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可初三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对字、词、句及语法的串讲,因而,设想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在比较阅读中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体会《岳阳楼记》的语言美。

2.由自然界的岳阳楼到科学家眼里的岳阳楼,明确说明性文字与课文所采用表达方式的异同。

3.认识文学家笔下的岳阳楼,与杜甫的《登岳阳楼》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本文的构思美。

4.拓展延伸。

交流范仲淹的政绩或谈谈对“与民同忧乐”的看法,进而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体会本文的立意美5.布置作业:与汪曾祺《岳阳楼记》进行再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详案一、激趣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体会《岳阳楼记》的语言美。

座落在江苏吴县太平山下的范氏山庄,其正殿中央有一尊铜像,铜像上访有一匾额,书曰:“济世良相”他出则为将,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入则为相,替国君分忧解难。

这个人就是——范仲淹。

(生答)他的业绩不为一般人所知晓,但他有句名言却广为人所传诵,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答)这两句名言就出自我们刚学的课文《岳阳楼记》。

昨天我们已初学了课文,对文中的字、词、句已作了疏通,同时,对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在语言上的功底也窥知一二。

如本文多次采用一些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读来整齐匀称的句子,那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对偶(生答)的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衔远山,——吞长江(生答)……(利用此机会,再请学生将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体会文本的语言美。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范文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范文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背诵二、研讨课文: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

(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九年级语文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作者的忧乐观和政治抱负。

2.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忧乐观和景物描写分析。

2.难点:抒情议论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文本分析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忧乐观分析
(1)再次体会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2)探讨忧乐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3.景物描写分析
(1)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段落。

(2)探讨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和主题的作用。

4.抒情议论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1)分析抒情议论与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结合方式。

(2)讨论这种结合对文章表现力的提升。

5.讨论家国情怀
(1)组织学生讨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6.诵读文章
(1)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和韵律。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总结归纳
总结忧乐观、景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的关系。

8.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结合本文进行阐述。

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备课资源(统编版)

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备课资源(统编版)

第11课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岳阳楼气象万千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梳理了课文的文言知识,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先忧后乐”的胸襟。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件出示本课重点文言词语,提问翻译。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为理解本文内容做铺垫。

二、疏通文意【活动内容】朗读课文,小组合作,结合总结的文言知识,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翻译,把握大意,理解文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梳理课文的结构。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本文开篇点明滕子京是“谪守”,有什么作用?学生先根据注释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与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2.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如何?作为一篇“记”文,作者为什么要写有关滕子京的内容?学生齐读课文第1段,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构思及写作意图。

【活动内容】3.第2段是怎样描绘岳阳楼的景色的?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具体句子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岳阳楼的。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学生先从文中找到这句话的位置,教师强化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5.第3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学生齐读课文第3段,用自己的话描绘本段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6.看到“淫雨霏霏”的洞庭之景,“迁客骚人”会产生怎样的情感?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学生再读课文第3段,同桌之间交流。

《岳阳楼记》教案(第2课时)

《岳阳楼记》教案(第2课时)

《岳阳楼记》教案(第二课时)课时安排:1.赏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达方式。

2.品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指名分段背诵课文。

2.解释词语。

(1)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 (2)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3)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4)公园里有一副这样的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对联使我们不禁想起范仲淹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为理解阅读、拓展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

反复重申,以提问、练习、小测试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累知识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一)探究融情于景的写法。

浏览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作者是否只将文笔停留在了写景上?“然则”宕开一笔,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作者并没有将文笔只停留在写景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感受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岳阳楼记》的大体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深入理解一下课文,把一些文言现象分类梳理一下。

(出示课件44)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大声朗读一遍,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情感与第5段“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45)(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巡视,然后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这样写是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出示课件46)教师: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这两句话就是说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师生讨论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预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理想而奋斗。

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

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3.学完课文,结合文段具体说说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出示课件47)(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抒情的融合。

预设1:(出示课件48)预设2:(出示课件48)预设3:(出示课件48)教师总结:三者相互映衬、情景交融、融情入景。

(二)字词句归纳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把本课的字词句知识归纳一下。

1.通假字(出示课件49)教师:同学们,先在课本找一下本课“通假字”,然后归纳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第三单元第二学时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三四段。

2.积累、总结文言实词虚词,会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作者思想,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三四段,积累总结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1.检查前两段的背诵。

小组内互相检查,老师随机抽查。

2.检查注释中重点字词句的记忆。

越明年
..:第二年百废具.兴:同“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朝晖.夕阴:日光然则
..北通巫峡:如此,那么一、导入新课:
点评一二段学生掌握情况之后直接导入本节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岳阳楼记》的第三四段!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研读、翻译课文三四段
1.结合课下注释,自由翻译课文三四段,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小组内讨论不理解的句子。

3.熟练记住字词句的意思,准确翻译文章。

4.班内汇报展示。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再读三四段,思考讨论问题:
第三四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解析:这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

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

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

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归纳整理三四段的重点内容
(1)重点实词
日星隐曜.:光芒薄.暮冥冥:迫近
去国.怀乡:国都春和景.明:日光
长烟一.空:全宠辱偕.忘:一起
(2)一词多义
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一:一碧万顷(—片)长烟一空(全)
极:南极潇湘(至、到达)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3)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关注课本注释中有完整翻译的句子):
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参考译文: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参考译文:沙滩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

③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参考译文:有时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月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尝试背诵这两段。

五、课堂达标测试:(10分钟)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习学卷子。

2.引导学生核对答案,巩固积累三四段重点字词。

3.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

九上第三单元第二学时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习学卷子(24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8分)
日星隐曜.: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长烟一.空: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0分)
(1)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4)《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绘了洞庭湖美丽月色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