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1单元自读文本远方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卷2(语文)附答案及解析

D. 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C.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D.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语文)
使用时间:2020年12月20日
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0-21版:“单元主题+”阅读与积累(步步高)pptx-单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 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 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 气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 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后来,我才知道陈一帆先生此像,是获得了大奖的,当时的评委会 评语就一句话“先师的风范”。这是一句绝对到位的评语,顶得上我的 千言万语。说来说去,那些我也不满意的雕像,缺的不正是先师的这种 风范吗?(有删改) 【赏析】本文独辟蹊径,从古代画家的传统画作、孔子学生记述的孔子 形象入手,然后写出自己心目中孔子的形象,与上文形成对比。由浅入 深,娓娓道来,揭示了作者心目中孔子的精神:温文尔雅、有德固勇、 自信乐观、通达宽恕、心怀坦荡……令人叹服!
关于孔子的外表,《史记》的记载是“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 而异之”。看来孔子在当时是真正的高人。对此,孔子像应该说最容易 表现。但是作为雕像,多高更合理,显然需要考察多种条件,并非符合 这个尺寸就一定是最好的。另外,孔子的学生曾经这样描写孔子的外表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也就是说,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 严但不凶猛,恭顺而安静。这个记载,对于孔子像的设计,十分重要。 然而,一座雕像,不是连环画,不会把孔子的所有表情都表达出来。那 么,一个比较恒定的孔子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呢?把众多的元素,人们 希望、想象和认识都集中表现在雕像的神情上,艺术家的水准此刻无法 不接受检验。
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
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
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
第一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专项练-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一单元课外类文阅读专项练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李雪峰①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春天,小草刚被(溶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尘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
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①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①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①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
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
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①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采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燥过。
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听老师说要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又兴奋又担忧”。
“兴奋”是因为,“担忧”是因为。
3.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2)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4.文中画“ ”的句子写到了三种会开花的草,分别是、、,这句话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第(20--21)课时大学第十一自然段教学设计

第(20~21)课时《大学》第十一自然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学》第十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大学》,能正确朗读、背诵《大学》第十一自然段。
(2)学习如何“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能熟读《大学》中的第十一自然段,并做到当堂成诵。
3.情感目标: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文学经典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大学》第十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
”教具准备: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分组讨论,汇报自身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大学》第十一自然段:“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背诵《大学》前面所学自然段。
2.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学习《大学》第十一自然段1至3句。
1.配乐朗读,整体感知2.投影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3.老师配乐朗读11自然段,学生感知。
4.学生齐读11段,并划出节奏。
5.老师正音,指出读错的节奏。
6全班齐读、分组读、抽出好的同学读。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读出节奏,充分感受古文的节奏美和体会古人读书之风韵。
三、简析文本,切入学习。
1.《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
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
2.出示1至3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
【解析】一家讲究仁义,整个国家都会崇尚仁义。
一家提倡谦让,整个国家都会推崇谦让。
《远方》详案

《远方》教学设计(详案)教学策略:以文本为载体和依托,以关键词句为切入点,以语文味的涵咏浸泡为内核,注重语文积累,濡养学生的语言品味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悟与思辨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品读诗意文本;2、体悟人文内涵;3、仿写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文本深厚人文内涵的感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预习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台湾作家许达然先生的散文《远方》。
(板书:远方)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小诗:汪国真的《旅行》(投影,朗读)旅行汪国真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很美的诗——“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我们把这十六个字再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关于远方的幻想与憧憬,实在是一个永恒的美学命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定义。
台湾作家许达然的笔下,远方又是怎样的?二、品读文本(一)作者依次写了哪些“远方”?这些“远方”对于人们有什么影响?(生答)明确:第四段:空想社会(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NEW)飘渺仙境(徐福、秦始皇及历代帝王寻求的仙境的不死仙药,东方朔的仙境)第五段:遥远彼岸(靠海民族,甘英,亚历山大)第六段:纵的远方(印度民族,屈原,拜伦)第七段:民族的远方(列子的终北国,希腊人)(梦想国度的吸引)第八段:神秘的东方(神秘东方对西洋人的招引)第九段:宗教的远方(天堂,地狱)(宗教或信仰远方的驱策)第十段:漫游的远方(希罗多德、俢西底德斯、司马迁,柏拉图,莎士比亚)(或许这一段叫“远方的礼物”更合适?)第十一至十七段:小孩子的远方(美丽憧憬)第十八段:年轻人的远方(无畏远行)这些远方使人向往,使人幻想,吸引人,驱策人,开展人们的胸怀,成熟人们的思想,成功人们的事业。
(二)“远方”真是不少,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20-21版: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创新设计)

3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二、知背景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资产阶级学者保尔·巴尔特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
从各个方面歪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②关系,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时德 国的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混乱。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博尔吉乌斯 就是其中之一。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复信中,以丰富的历 史材料和精深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基础,并就伟大人物 的出现和唯物史观的产生,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发展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10
课前
课堂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个弱不胜衣、多.愁.善.感.的女子。 ②一个人要凭自己真才实学干事业,不要奴.颜.婢.膝.往上爬。 ③他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
@《创新设计》
11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释义] ①多愁善感:_形__容__人__感__情__脆__弱__,__容__易__发__愁__或__感__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奴颜婢膝:奴__颜___:__奴__才__的__脸__,__满__面__谄__媚__相__;__婢__膝__:__侍__女__的__膝__,__常__常__下__跪__。__形__容__ _卑__躬__屈__膝__奉__承__巴__结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精疲力竭:精__神__非__常__疲__劳__,__体__力__消__耗__已__尽__,__形__容__极__度__疲__乏__。__也__说__精__疲__力__尽__。__
20-21版: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13
课前
课堂
二、理基础
1.记字音 ①熙熙.攘攘( xī ) ④兵痞.( pǐ )
2.识字形
①蔼 霭( (
ǎi ǎi
) 和蔼 ) 雾霭
③掘 崛( (
jué) jué)
掘进 崛起
14
@《创新设计》
②和蔼.( ǎi ) ⑤够呛.( qiàng )
@《创新设计》
17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探界者”钟扬 一、知背景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在 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 仅53岁。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 纪念这位良师益友。④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一篇报道。
@《创新设计》
23
课前
课堂
@《创新设计》
[释义] ①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而止。 ②雷厉风行: 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
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③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④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 ⑤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⑥开门见山: 打开门就能看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 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 的写法有: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 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1单元-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语文[LR· 必修二]
4.词类活用 (1)始舍 于其址(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 (2)名 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 命名 . (3)而莫能名 者(名词作动词) 称说,说出 .
从侧面 (4)有泉侧 出 ( 名词作状语 ) .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返回菜单
语文[LR· 必修二]
院东五里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 距其 .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人称代词,相当于 . 以其 “他”“他们” 独其 为文犹可识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它的” . (6)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人称代 . 而余亦悔其 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自己” 其 孰能讥之乎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岂, . 难道”
(3)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语文[LR· 必修二]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之所罕至焉
, 而人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5)余于仆碑,
, 后世之谬
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语文[LR· 必修二]
5.古今异义 (1)非常 之观 .. 古义: 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 十分之一。 今义:数字“十一”。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语文[LR· 必修二]
服/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