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缘政治下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数学09-1 班:麦麦提艾力祖农20090101029麦尔旦吾斯曼20090101027巴图尔艾撒20090101013苏联解体后,中亚一直是中国所关注的重点地区。
中国之所以如此关注中亚地区,首先由地缘政治决定的,因为中亚地区是中国的近邻。
无论出于本能的想要了解邻居的动机,还是受到中国整个外交战略的支配,中国都一直将中亚视为必须加以关注的地区。
在中亚地区,中国尤其关注哈萨克斯坦,十分重视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
中国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谋求实现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战略利益,谋求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谋求实现世界多极化和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这尤其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和安全方面。
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战略(一)对中亚地区的基本政策90 年代中期,针对中亚地区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外交政策和构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要点:第一,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第二,开展互利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第三,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不干涉别国的内政;第四,尊重独立主权,促进地区稳定。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基本政策,是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带有宏观的性质。
从中国的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共处总的外交政策的体现。
仔细分析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政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中国政府将良好的邻居关系作为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的基础和底色;第二,中国政府将与中亚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带有明显的经济外交的色彩;第三,中国政府不准备以意识形态来干扰中亚国家的关系,中国政府也不准备向中亚国家灌输自己的模式;第四,中国政府反对其他国家干涉中亚国家的内政,反对世界大国对中亚地区的操纵,表明中国政府下决心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
当然,中国政府所阐述的对中亚国家的基本政策带有典型的"守拙"色彩,不过分张扬自己,不过分表现出自己对中亚国家的利益需求。
中国外交与国际形势

11.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
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 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 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二)面临世纪之交,各大国都着眼于在下个世纪国际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相互关系正 经历着重大调整
4 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
5 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
6
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增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 极因素
7
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难以阻挡,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但遏制中国发展、"西化"、" 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
名高级官员,包括 巴西内阁部长、州 长和国会议员,以 及 200 多名巴西商 界领袖
10
10.沙伊联合声 明恢复外交关系
10.沙伊联合声明恢复外交关系
01
4 月 6 日,国务委员兼外长 秦刚在北京集体会见来华举行 沙伊外长会晤的沙特外交大臣 费萨尔、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
扬
02
会晤后,秦刚见证 沙伊双方签署联合 声明,两国宣布即 日起恢复外交关系
11.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
1 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局趋向稳定,国际处境有所改善,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继续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作为一个整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地缘政治示贝角下的巾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一童晋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要古语云:‘遽亲不如近邻”。
高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本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恰如其分地分析了中国与俄罗斯、东南亚、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东北亚地区的关系.关键词地缘政治俄萝斯东盟朝鲜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08)01.110.02在球一体化的时代,很难将哪些国家排除在地缘政治之外。
特别是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将他的势力范围遍及世界各地的背景尤其如此。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如何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的陆上疆界绵延22800多公里,拥有十五个邻国: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此外,东面有韩国和一衣带水的日本,东南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第二多的家,面对如此众多的邻国,这对我国如何处理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谈一下曾经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前苏联主要继承者俄罗斯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政治影响力上都无法与前苏联相提并论,客观的说当前俄罗斯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华约解散后,北约这一当年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成立的组织并没有做出相应的举动,北约不仅保存了下来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大.北约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的收缩和解体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许多力量真空地区,为各大国的地缘政治争夺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其次,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围绕世界和地区事务主导权的新一轮争夺已拉开帷幕,各主要大国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一边在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美国积极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将中亚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也是为了从南侧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地缘政治空间。
中国外交--在和平中发展

陈锋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院长
• 客观地估价“中国因素”的影响是现实的 需要。中国目前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 些问题,包括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对海 外市场的依赖,对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的 依赖等等,国家的统一对中国的发展也产 生着很大的影响。这些都要求我们正确看 待“中国因素”,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2
外模会识荣参主(办 的步命组宣《国吉 、 、 交最议》”与题上了 关加名织言上元、 活大是。。、:海亚 系强的是》海首塔 动、中影通合“ 太 。了国第。合,和 。规国响过作新 经年 我际一影作在乌年 格迄:了,世 合, 国组个响组上兹, 最今上《促纪会组中 与织以:织海别中 高举海上进、议织国 周,中上”签克、 的行 海共新)会成 边它国海成署斯俄 多的 共同挑会议功 国进城合立了坦、 边规 繁战议。承 家一市作 六哈 、 : “ 2001 2001
敬爱的周总理
•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 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 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 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 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 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 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 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外交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 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 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9海外文摘1 应对民族宗教反恐问题,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哈萨克斯坦有约1700万人口,有130多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66%,俄罗斯族占21%,其他包括乌兹别克族、乌克兰族、维吾尔族等均与我国少数民族有交叉。
1991年哈萨克斯坦建国时哈萨克族只有40%,民族“回归”运动向全世界哈族提供土地和资金,吸引了包括中国新疆地区哈族在内的大批“回归”者。
由于哈萨克承认双重国籍,引起部分非法移民问题。
民族问题无小事,且往往涉及宗教。
哈萨克斯坦人大都信教,约70%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约26%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发展,一些极端分子发展的恐怖组织通过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向哈萨克斯坦渗透,在哈恐怖袭击也时有发生。
我国基于地区安全及“一带一路”合作,应进一步加强同哈萨克斯坦在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等方面的协作。
充分发挥新疆在地理、民族、经济走廊方面的优势,大力扶植鼓励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中的对接合作。
中哈两国已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却发展缓慢。
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和俄语,民间使用最广的仍是俄语,媒体受俄罗斯影响很大,民众对中国除新疆以外的内陆地区了解甚少,使部分私营媒体和外媒宣传“中国威胁论”、挑拨两国人民关系有机可乘。
对此我们第一要加强传媒工作,深入了解哈萨克斯坦文化,用亲切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报道好“一带一路”如何解决就业、为当地人民带来实惠,同时利用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第二要加强两国青年交流,通过留学奖励基金、建立孔子学院、对我国出国人员加强当地文化培训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要加大两国旅游合作。
中国已跃居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国,而哈萨克斯坦被《孤独星球》形容为最后一个不为众人所知的旅游目的地。
借助2017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等契机,鼓励我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加大旅游投资,推动旅游便利化、加强旅游宣传。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的推动作用,并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能源合作的背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作为相邻的国家,拥有广阔的能源资源和互补的经济结构。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哈萨克斯坦则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因此,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互利共赢的前景。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推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将打通陆海内外联通的通道,促进地区内外的贸易往来,为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能源合作提供了基础设施和物流保障。
通过修建或改建跨境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得以降低,运输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推动了两国能源合作的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和合作机制建设。
中哈两国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加强了能源领域的政策对接和合作机制,为能源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推动了中哈能源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等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到哈萨克斯坦的能源项目中,通过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共享,提升了哈萨克斯坦的能源产能。
三、潜在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不仅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中哈能源合作的机遇在于双方互补性的能源结构和需求。
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巨大,而哈萨克斯坦资源丰富,两国在能源合作中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
其次,中哈能源合作有助于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发展。
通过能源出口,哈萨克斯坦可以获得丰厚的外汇收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然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哈能源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

作者: 卡先诺夫
出版物刊名: 现代国际关系
页码: 4-7页
主题词: 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战略;对外政策;欧亚大陆;独联体;苏联解体;自然资源;武装力量;俄罗斯;国家主权
摘要: <正> 一、哈萨克斯坦是地跨欧亚大陆新的地区“力量中心”苏联解体和新的国际关系主体的出现,使二次大战后形成的地缘政治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改变了地球心脏——欧亚大陆的政治版图。
在欧亚相连的空间地带出现了新的地理政治实体。
哈萨克斯坦是地跨欧亚大陆的新的地区“力量中心”。
其潜力在于它有辽阔的领土,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工业和农业,位于欧亚接合部的有利地理位置。
在现代条件下,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绝不是地区“力量中心”的必要特征。
最主要的特。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1教学案:五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含答案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程标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1)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
(2)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2.调整的表现(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2)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主要表现(1)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如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在以后参加了多次维和行动。
(2)2000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2.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199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1996年,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3)意义:①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③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的多边外交为什么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相一致;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中大部分的国内外政策都具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元素,但建设自由市场关系以及建立真正的民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在此期间,独立不久的国家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多变,它们应该积极加强政治概念,运用最合理的方式实行国内必要的改革,如此才能保障安乐、捍卫人权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丰硕的成果进入国际社会的公共事务中[1]。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久,但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的外交方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
那么,哈萨克斯坦在外交政策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又是什么?本文以宏观的视角,从地缘政治上分析考虑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在关注每一个功能的运用中,通过新地缘政治方法解答以上问题。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地缘政治;外交政策;国际社会;合作关系作者简介:Kenzhegaliyeva Gaukhar(高哈尔);性别:女;生日:1990年7月;国籍:哈萨克斯坦;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2一、哈萨克斯坦在新地缘政治条件下的特性如果考虑哈萨克斯坦的地理和经济特性,就先应该注意到它在欧亚大陆中的战略地位和它的丰富资源。
从地理特性和经济基础设施来看,哈萨克斯坦在自由市场生产体系中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冶金工业、重机器制造业、热力工业、矿物化肥生产、交通运输业等,因此,在建设它的外交政策中地理和经济功能所起的作用很重要[1]。
哈萨克斯坦的意识形态形成于经济严重衰退和政治混乱的时期。
苏联解体以后,新建立的国家需要重新确定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性。
政策方面,总统治理被选为共和国的政治模式,这一选择注定要改革旧的管理制度,这需要极大的努力和重大的结构性转变[2]。
此外,起初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问题是安全问题。
如前所示,在这些情况下,对于拒绝从苏联继承核武器在现在看来是正确的决定,哈萨克斯坦为世界大国提供了安全保障。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建立外交的政策有两条主线:一方面,位于两个核大国之间,哈萨克斯坦几乎完全依赖以前的宗主国才能够保护共和国;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需要创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吸引国外投资[3]。
这些任务成为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概念的基础。
二、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的方针倾向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国家,处于俄罗斯和中国、欧洲、美国和穆斯林世界的地缘政治利益十字路口。
它的外交政策战略要求保障本国安全和经济发展,同时保持当前权力平衡[4]。
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概念的逐渐形成。
第一阶段(1992-1993年)是进行合作,主要是根据国际法律依据形成。
当时哈国的外交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的进入。
在第二阶段(1994-1995年),主要任务是促进本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利益。
因此,哈萨克斯坦在亚洲大陆上建立安全结构,这包括在独联体的举措。
第三阶段(1996-1999年)的特点是外交政策概念的完成和哈萨克斯坦外交基础结构的形成[5]。
现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对外政策中形成了六个主要的方向:第一,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
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和战略盟国。
过去表明,俄国的内政力量格局基本上决定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路线。
尤其是,弗拉基米尔? 普京的上台在俄罗斯与中亚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中带来了重大的变化[6]。
现代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着不仅是历史、广阔的边境线、人民的心态等方面的关系,还有各种各样的经济、金融、军事、文化和科学的链接以及双方的问题,例如拜科努尔的使用、军事站点、里海地区的问题、区域安全、铺设输油管道和其他交通设施到南部的问题、民族问题、国籍问题、哥萨克人问题等等。
这些都表明了哈俄关系的新形势。
2000 年6月 18-20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会议,期间各方在所有的问题上表明相互谅解,进行政治合作、油气合作、电力和煤炭合作、军事技术合作等,特别是在俄罗斯训练哈萨克斯坦的军事干部和使用俄罗斯制造的军事装备,以及准备空间探索,使用宇宙发射场拜科努尔和人道主义的合作[7]。
从新的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哈俄关系现状表明双边合作中的平衡状态和巨大潜力。
第二,哈萨克斯坦与中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这个关系也很重要,因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对哈萨克斯坦日益明显的经济复苏形势和国家的安全保证有很大联系。
1994 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总统签署了关于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条约,后来塔吉克斯坦也参加签署条约,成立中亚经济共同体(CAEC),主要是为了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经济复苏的愿望。
在中亚经济共同体成立之后的时期,各方签署了有关穿越国境问题、迁移问题、健全的利用锡尔河水电资源问题、运输和通讯、金融、科学和技术信息、卫生、地震学等范围的问题的一些协定。
但是,各国之间在外交政策方面,包括税收政策方面存在的不同观点对它们之间互惠互利的商业关系还是带来一些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哈萨克斯坦参加了欧亚经济共同体(于2000年10月10日在阿斯塔纳设立)。
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三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成员国组成,新国际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一体化和沟通国家经济。
成员国在相互间的商业活动中确立自由贸易机制,它们之间没有海关关税和数量限制,希望欧亚经济共同体成为有效的结构,从而利于经济复苏和成员国一体化。
中亚国家的历史共同性和文化接近以及他们在地域安全方面存在的普遍威胁决定了它们在政治和国防方面的一体化。
综合以上原因,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优先方针是加强与中亚国家关系。
第三,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关系。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关系在亚太地区有着战略重要性。
因为60-70年代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很紧张,这影响到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关系[8]。
因此,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建立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成为本国外交的主要方向。
1992年,两国建立正式关系,从那时候起双方密切合作,解决现有的分歧,例如,经过长期的谈判之后两国基本完全解决边界问题。
目前,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1996年,中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签署了上海第一项协定。
2000年7月,在杜尚?召开的上海条约成员国主席会议中签署了重要文件--关于反恐、反非法贩运武器和麻醉品、反非法移民等等合作。
中国港口连云港运输哈萨克货物的使用对哈国向亚太地区发展铺平道路,在那里已形成了最有前途的全球市场。
第四,哈萨克斯坦与美国的关系。
1994年2月,两个国家的元首在华盛顿签署的《有关民主伙伴关系的宪章》成为哈萨克斯坦与美国在一系列双边合作的伙伴关系深化和发展的基本文件。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石油消费国,它每年消费全世界的四分之一的原油。
因此,美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最大利益在于本国的地理因素,换言之,它的中心地理位置和丰富石油资源[9]。
在新世纪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市场的新的主要石油出口国,美国十分重视与哈萨克斯坦关系。
哈萨克斯坦和美国的公司--雪佛龙、美孚、德士古、阿莫科、埃克森等公司有广泛的长期合同。
这些公司的活动帮助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等一系列工业吸引美国投资。
哈美关系的另一个领域是在军事和国防合作,特别是在北约组织的框架内,在纲领框架内两国建立了宽泛的合作。
哈萨克斯坦与美国之间的双边合作为保证安全、增强哈国际地位和国家经济的复苏有着重要作用。
第五,哈萨克斯坦与欧盟的关系。
对哈萨克斯坦而言,与欧盟的关系有利于获得技术援助、物资和贷款[10]。
哈萨克斯坦正在积极努力让欧洲联盟承认本国"市场经济"地位,推动哈萨克斯坦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对某些出口产品废除反倾销税和提供新的资金融通和投资,另一方面,欧洲联盟对哈萨克斯坦的能源以及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发展有兴趣,所以双方的合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2000年7月1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欧洲联盟”会议上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协议,包括在欧洲市场出口哈萨克斯坦物资、建立哈萨克欧洲政治和资源中心。
按照对独立国家联合体和格鲁吉亚的技术援助方案的纲领,哈萨克斯坦为了解决咸海和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的问题得到欧盟的支持。
那么,与欧安组织合作对哈国加速安全进程、经济改革和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欧盟国家的双边关系中,哈萨克斯坦与德国合作关系最为重要。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发言中强调,德国之所以放在优先级,是因为该国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在哈萨克斯坦的多数德国散居国外者。
除了德国,哈萨克斯坦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欧洲联盟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国际一体化,因此,与欧盟的合作有助于哈萨克斯坦与欧洲区域和整个国际社会一体化。
第六,哈萨克斯坦与周边中东国家的关系。
1992年11月为了与伊斯兰世界国家建立关系,哈萨克斯坦加入经济合作组织,1995年12月,成为了伊斯兰会议和伊斯兰开发银行的正式成员。
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埃及、科威特、叙利亚、苏丹、沙特阿拉伯、约旦等)的经济模型都是基于熟练和成功地资源利用。
因此,在实践中,哈国与周边中东国家发展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基础经济的可行性,伊斯兰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
在中东地区哈萨克斯坦与土耳其和伊朗的关系具有决定意义,由于其地理上的接近和积极参与地区事务,伊朗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
伊朗出口产品是粮食、金属、焦炭、石油等等。
两个国家之间充分利用石油,改善了铁路、海运、公路和航空运输。
那么对土耳其来说,在过去的时间内两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商业关系,它们之间的双边贸易已经超过 20 亿美元。
具体来说,哈萨克斯坦与伊斯兰东方国家关系的特点主要是加强在经济、政治、社会和人道主义方面的合作、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
三、结论从新地缘政治观点来看,在外交政策中的成功源于正确选择国家利益。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哈萨克斯坦已逐渐运用灵活和理性的方式处理各种不同的国际事务,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果--独立的20年后已获得世界的承认与影响力。
今天,哈萨克斯坦不仅是区域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也是许多重要政治举措的倡议者,如召开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由于这些活动,哈萨克斯坦不仅博得一项“爱好和平”的美誉,同时,在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巧妙地运用和平方式达到了加强区域和全球安全的目标。
因此,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的现代性政治思维、正确的外交政策战略,在遵守原有风俗的情况下,为哈萨克斯坦在国家体制改革上,翻开了历史性的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1]徐慧芳:?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政策与舆论?,阿拉木图,俄文版,2000:6。
[2]努?纳扎尔巴耶夫: ?独立五年?,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出版社,俄文版,1996:42。
[3]卡?托卡耶夫: ?在独立的旗帜下?,阿拉木图,知识出版社,俄文版, 1997: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