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11.2功率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一、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 功率的分类:根据功率的大小,可以将物体分为三类:功率大于1W的为高功率,功率在0.1W到1W之间的为中等功率,功率小于0.1W的为低功率。
5.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如电风扇、洗衣机等,思考这些物体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分类。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3. 功率的单位:瓦特(W)4. 功率的分类5. 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为什么电风扇转得快,洗衣机却转得慢?答案:电风扇的功率大于洗衣机的功率,所以电风扇转得快,洗衣机转得慢。
2. 一家用电器的功率分别是:电视200W,空调1500W,电冰箱100W,请问哪个家用电器的功率最大?答案:空调的功率最大,为1500W。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了功率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2 功率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2 功率一、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单位;2. 功率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不同物理情景下的功率;3.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探讨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4. 功率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能够运用功率计算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理解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及实际应用;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汽车的加速、运动员的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做功的快慢如何衡量;2. 概念讲解: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 例题讲解:分析不同物理情景下的功率计算,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5. 应用拓展:探讨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中的功率、人体运动时的功率等;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3. 功率的单位;4.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5.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物理情景下的功率:(1)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所做的功是多少?(2)一名运动员以4m/s的速度跑步,跑了100米,所做的功是多少?2. 答案:(1)汽车所做的功:P = W/t = (80km/h × 30min × 1000m/km) / (30min × 60s/min) = 4000W;(2)运动员所做的功:P = W/t = (4m/s × 100m) / (100m / 4m/s) = 1600J。
11.2《功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11.2《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2节《功率》。
本节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W)。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 = W/t。
3.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有关。
做功越多,功率越大;做功相同,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功率与做功、时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功率与做功关系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器。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做功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 概念讲解:3. 公式讲解:教师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4. 关系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情况下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探究功率与做功、时间的关系。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例题,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W)。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
3. 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有关。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各题的功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1.2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1.2功率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身边的春天为情境,通过观察、体验、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春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春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春天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兴趣。
然后,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眼中的春天,引导他们观察春天的特点。
2. 观察与讨论(5分钟)分发春天的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邀请他们分享观察到的春天的特点。
接着,引导孩子们讨论春天的变化,如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等。
3.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春天的植物,用彩纸、剪刀等材料制作该植物的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团队协作(5分钟)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需要共同完成一个春天的场景布置。
在布置过程中,引导孩子们相互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引导孩子们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
2.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春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功率》教案

《功率》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测量生活中常见的功率,学以致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建立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三、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哑铃矿泉水秒表直尺鸡蛋四、教学设计五、本课主板书:六、教学反思功率是初中物理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整个初中物理的一个教学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从学生的角度,他们接触过许多与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经验。
我由举哑铃比赛引课,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感受到做功存在快慢之分,激发思考,让学生自己出说想要研究什么问题,进而引入怎样比较物体做功快慢。
在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教学内容时,组织了三场搬水桶pk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总结比较方法,课堂气氛非常好。
之后利用导学案,自学功率基础知识,对比速度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通过小组活动,测量举起一瓶矿泉水的功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动手能力。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收获,画出思维导图,凝练升华提高。
本节课,通过精心的设计,处处彰显新课标的精神,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Ppt 中适时运用视频,辅助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自学与学生活动为主要部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我觉得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通过我们精心设计的每节课,点燃孩子们心中探索求知的熊熊大火!让物理的学习成为一场真正的探索之旅,而不是物理的考古!。
人教版8下物理11.2功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1.2 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11章第2节《功率》。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功率的分类: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3. 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4. 影响功率的因素:力和速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功率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的分类及应用。
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功率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滑轮组、测力计、计时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运动员百米冲刺,让学生感受功率的概念。
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功率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分类讲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区分两种功率。
4. 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运动员跑步时的功率,汽车行驶时的功率等。
5. 影响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力和速度对功率的影响。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分类及应用,以及影响功率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下列情景中的功率:(1)一名中学生跑100米,用时15秒,求他的平均功率;(2)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00公里,求它的平均功率。
2. 影响功率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意义。
在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分类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正确解释功率的含义。
2. 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与含义。
2. 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功率的计算方法的应用。
2.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准备:1. 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3. 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模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功率的思考。
2. 提问:你们对功率有什么了解?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功率相关的事例?二、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讲解功率的概念和含义。
2. 通过实际例子,解释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 分析不同功率值对应的能量转化速度。
三、计算方法讲解与练习(20分钟)1.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功率 = 电流× 电压。
2. 给出几个计算功率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3.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并进行解答。
四、实验探究(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每组需要准备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
2.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总结与讲解(10分钟)1. 学生汇总实验数据,进行结果总结。
2. 分享各组的实验结果和分析,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拓展问题:功率与时间、功率与效率的关系是怎样的?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拓展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功率的应用领域。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检查自己对功率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讲解、计算方法讲解、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2功率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2功率一、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 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
5. 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功率的大小取决于功和时间的数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功率的物理意义。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汽车加速、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做功的快慢。
2. 讲解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3. 演示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测量不同时间内完成的功,计算功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个运动员跑步时的功率。
6. 板书设计:列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强调功率的物理意义。
7. 作业设计:题目1:已知一个物体在2秒内完成了100焦耳的功,求该物体的功率。
答案:P = W/t = 100J / 2s = 50W题目2:一辆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行驶了100公里,用时2小时,求汽车的功率。
答案:将距离单位换算为米,时间单位换算为秒,然后计算功率。
P = W/t = (100km 1000m/km) / (2h 3600s/h) = 500000J / 7200s ≈ 69.4W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2.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
功率概念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我思考我能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多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少D.功率越大的机器机械效率
高
1、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
的功率为__________
2、10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_ 。
3、如右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功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图像。
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功率P甲与乙物体的功率P乙相比较,正确的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比较确定
4、甲乙二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达山顶,你能判定那个人的功率大吗?
5、起重机以0.2m/s的速度将一个重2000N的货箱匀速提高10m,起重机对货箱做的功为 J,起重机的功率是 W,合 kW
拓展与应用
由该公式可知: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应用:当汽车上坡时,司机采取换挡的办法,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达标测试:
1.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 、功率: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3、公式: 功率=功/时间
P=W/t p=Fv 4、单位:
国际单位:瓦 用字母w 表示
C .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 .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3. 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
A .W 、J/s B.kW 、Pa C. W 、N/m D. N/m 2、N ·m
4. 某机械在2min 内把6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__________
5. 10kw 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_______
6. 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50N 的水平推力推重100N 的箱子,在10s 内前进了
10m,小明推箱子的功率为__________W.
7. 甲乙两台机械,它们的功率之比是3:1,在相同的时间里,所做的功之比为
______,若做相同的功,则所需时间之比是______
8. 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
为__________
9. 起重机以0.1m/s 的速度将重400N 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
________J,它的功率是_______W,合________kW.
板书设计
1w=1J/s
它表示的意思是:物体1s钟做的功是1J。
常用单位:千瓦---kw 1kw=103w
功率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整个初中教学中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接触过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这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教学设计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多个熟悉的社会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领悟,感受到物体做功的确存在快慢的问题,很有必要引入一个物理概念来表示做功的快慢,这样建立和形成功率的概念就会水到渠成。
然后用学习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再用小资料的形式介绍一些物体的功率,形成具体印象;用学生小组讨论课本“想想议议”的方式认识生活中的不同场合需要比较快慢,加深对功率表示方法和意义的理解,通过例题训练,进一步熟悉功率的计算,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最后通过小结梳理知识,形成框架,通过当堂达标,检验收获,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