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分析79页PPT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主讲人:禹权恒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文学思潮》PPT课件

• 3.“中心作家”普遍学历不高,写作准备不足, 生活经验集中于农村、战争和革命运动,创作的 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 4.“中心作家”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当 时的社会状况相比普遍较高。
五、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 一、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 二、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
派 这100多年间,称为“旧红学”。“旧红学”中以两派影响最大:一为
评点派,一为索隐派。其共同特点是在《红楼梦》中找出微言大义,广
——
征博引地要探索出小说描写的所隐之事、所隐的人,寻找其与历史上的
真事、历史上的真人相通之处。 (←)
★
新
红
学
派•
1921 年, 胡 适 发 表 了“ 红 楼 梦 考 证 ” , 把
《红楼梦》研究建筑在弄清作者家世生平以及版本的发展的科学基
——
础上,结论说是写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后来人称其后的研究就叫
“新红学”。 (←)
☆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 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 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 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 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 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 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这同影片《清宫秘史》和《武训传》 放映时候的情形几乎是相同的。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 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 没有被批判。《武训传》虽然批判了,却至今没有引出教训, 又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很有生气的 批判文章的奇怪事情,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 4.“中心作家”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当 时的社会状况相比普遍较高。
五、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 一、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 二、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
派 这100多年间,称为“旧红学”。“旧红学”中以两派影响最大:一为
评点派,一为索隐派。其共同特点是在《红楼梦》中找出微言大义,广
——
征博引地要探索出小说描写的所隐之事、所隐的人,寻找其与历史上的
真事、历史上的真人相通之处。 (←)
★
新
红
学
派•
1921 年, 胡 适 发 表 了“ 红 楼 梦 考 证 ” , 把
《红楼梦》研究建筑在弄清作者家世生平以及版本的发展的科学基
——
础上,结论说是写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后来人称其后的研究就叫
“新红学”。 (←)
☆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 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 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 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 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 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 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这同影片《清宫秘史》和《武训传》 放映时候的情形几乎是相同的。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 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 没有被批判。《武训传》虽然批判了,却至今没有引出教训, 又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很有生气的 批判文章的奇怪事情,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彼岸》:表现“人与人的牵制关系”主题。戏剧提 供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考。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 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 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 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 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 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
第二,典型论
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 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 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 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 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 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
自然主义
丹纳《艺术哲学》 种族、时代、环境 “三要素” 文学地理学 写实主义
第二节、主题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股 思潮。
一、人性主题
1、鲁迅小说 2、萧红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3、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4、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 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 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 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 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 的维度。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 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 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 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 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 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 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 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 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 现实主义信条。
中国当代文学部分PPT..

• 例二 • Xiang Ming忍不住提出了下列问题: 鸡蛋黄究竟会诱发心脏病还是有益健康? 过去了的时光能不能重新倒流?新的形态 与旧的形态哪个更易朽速朽?大学文凭多 了是说明教育事业前进、人们的文化素质 提高了还是相反?一个人说得最多的话是 否便是喜欢说最想说的话?吸烟与吃名贵
• 中药与看连续电视剧哪一样更催人早死? 骂倒别人是不是就证明自己聪明?有人说 他走得过快有人说过慢能不能证明他走得 不快不慢正合适?会说英语的人究竟是不 是一定找到洋配偶然后把小舅子也接出去? 个体、集体、全民哪个更积极主动?高谈 阔论的人有几个人不是骗子?四合院与摩 天大楼哪一个更现代化?区分离休与
自由联想之二: 听德语歌——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 吗? ——不。那不是法兰克福。那是西北高原的 故乡——不,那不是西北高原。那是解放前的北 平——不,那不是逝去了的,遥远的北平。那是 解放了的,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首都。
3、《来劲》
语言的狂欢——悖反的语言与悖反的现实
• 例一
您可以将我们的小说的主人公叫做向明,或者项铭、 响鸣、香茗、乡名、湘冥祥命或者向明向铭向鸣向茗向名 向冥向命……以此类推。三天以前,也就是五天以前一年 以前两个月以后,他也就是她它得了颈椎病也就是脊椎病、 龋齿病、拉痢疾、白癜风、乳腺癌也就是身体健康益寿延 年什么病也没有。十一月四十二号也就是十四月十一二号 突发旋转性晕眩,然后照了片子做了B超脑电流图脑血流 图确诊。然后挂不上号找不着熟人也就没看病也就不晕了 也就打球了游泳了喝酒了做报告了看电视连续剧了也就根 本没有什么颈椎病干脆说就是没有颈椎了。亲友们同事们 对立面们都说都什么也没说你这么年轻你这么大岁数你这 么结实你这么衰弱哪能会有哪能没有病去!说得他她它哈 哈大笑呜呜大哭哼哼嗯嗯默不做声。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简洁版)精品PPT课件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现代派小说
义与特征
现代派小说的意义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技巧。
现代派运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打破 传统的历史和时间顺序,采用时空交错 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并把对人物心理的 透视作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开拓了 小说表现人物心理的空间。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现代》的出现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在上海创 刊,创办人:施蛰存。
《现代》创刊后,施蛰存、刘呐鸥、 杜衡、戴望舒、穆木天等经常给《现代》 撰稿,“现代派”由此得名。
现代文学资源库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小说
在小说领域把现代主义向前推进并构 成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中国的现代派 小说,它的出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明中国现代主义文 学已经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散文
现代主义散文创作,以鲁迅的《野 草》为代表。
三、现《代野主义草文》学是思一潮部的成象熟征主义的作品, 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与两 难的选择。
现代文学资源库
2、寂寞的青春使他痴迷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PPT课件

25
(1)塑造了鲜明的“自我形象”
A、这个自我形象,已不是“五四”狂飙 突进时期浪漫主义诗歌中如天马行空一样的 “天狗”,而是疲乏无力、未老先衰的“青 春病患者”。正如他在《我的素描》一诗中 所说:“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 康的身体和病态的心。”这个“青春病患者”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感伤与苦闷。“感伤”来 源于失恋的忧伤;“苦闷”则来源于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却是可望 不可及的;现实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又是不 能不面对的。
5
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概观
总的看来,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主要组成 成分是“象征主义”(symbolism)(现代主 义包含了多种成分,唯美主义、心理主义、象征 主义等都是其组成部分)。代表诗人在20—30 年代主要有两位,一位是李金发,一位是戴望舒。 40年代以九叶诗人为主体,其中诗歌创作最具 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诗人是穆旦。中国现代主义诗 歌理论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梁宗岱。
他的两本现代主义诗集《我的记忆》、 《望舒草》都是在《现代》杂志创刊之前写 的,和《现代》杂志没有什么关系。所以, 用“象征主义诗人”称谓戴望舒,既可澄清 这一误解,也符合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特点。
24
1、诗歌创作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一个发展历程: 从感伤的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从现代 主义到现实主义。 其中,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现代 主义”时期。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的成就是很高的,其特点也是鲜明的。
19
这段文字似诗非诗,情景的描述栩栩如生,且将自 己所认可的诗的“朦胧之美”的魅力于这“摇荡于 透明的”文字中,以非朦胧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样 的表达似乎也表示了这样一种结论,即“朦胧之美” 并不是“晦涩”之境,它可以意会,就如云中窥月, 却难以清晰把握,而正是在这种梦幻般的情景中, 诗的“意象”显示了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正是从这 一意义出发,李金发认为,“诗意……不宜于用冷 酷的理性去解释”。因为,理性的解剖刀只能破坏 意象的美感,朦胧本来就是不能定量界说的。可见,在
(1)塑造了鲜明的“自我形象”
A、这个自我形象,已不是“五四”狂飙 突进时期浪漫主义诗歌中如天马行空一样的 “天狗”,而是疲乏无力、未老先衰的“青 春病患者”。正如他在《我的素描》一诗中 所说:“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 康的身体和病态的心。”这个“青春病患者”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感伤与苦闷。“感伤”来 源于失恋的忧伤;“苦闷”则来源于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却是可望 不可及的;现实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又是不 能不面对的。
5
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概观
总的看来,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主要组成 成分是“象征主义”(symbolism)(现代主 义包含了多种成分,唯美主义、心理主义、象征 主义等都是其组成部分)。代表诗人在20—30 年代主要有两位,一位是李金发,一位是戴望舒。 40年代以九叶诗人为主体,其中诗歌创作最具 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诗人是穆旦。中国现代主义诗 歌理论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梁宗岱。
他的两本现代主义诗集《我的记忆》、 《望舒草》都是在《现代》杂志创刊之前写 的,和《现代》杂志没有什么关系。所以, 用“象征主义诗人”称谓戴望舒,既可澄清 这一误解,也符合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特点。
24
1、诗歌创作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一个发展历程: 从感伤的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从现代 主义到现实主义。 其中,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现代 主义”时期。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的成就是很高的,其特点也是鲜明的。
19
这段文字似诗非诗,情景的描述栩栩如生,且将自 己所认可的诗的“朦胧之美”的魅力于这“摇荡于 透明的”文字中,以非朦胧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样 的表达似乎也表示了这样一种结论,即“朦胧之美” 并不是“晦涩”之境,它可以意会,就如云中窥月, 却难以清晰把握,而正是在这种梦幻般的情景中, 诗的“意象”显示了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正是从这 一意义出发,李金发认为,“诗意……不宜于用冷 酷的理性去解释”。因为,理性的解剖刀只能破坏 意象的美感,朦胧本来就是不能定量界说的。可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