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习题--5

合集下载

第5章 对流传热理论与计算-5-实验关联式与自然对流

第5章 对流传热理论与计算-5-实验关联式与自然对流
39
六 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注意的问题
(1)判断问题的性质
这是正确求解对流传热问题的关键。流体有无发生相 变?是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对流?内部流动还是外部流动? 流态是层流还是湍流?
(2)选择正确的实验关联式
切忌张冠李戴,特别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切不可随
意外推
40
六 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f w
0.14



2
33
(2) Hausen公式
若 Ref Prf
L /d
10时
Nuf

3.66

1
0.0668
0.04
Ref dL
Prf d L Ref Prf


2
3
可用于热入口段或混合段的层流对流传热
34
四 过渡区强迫对流传热的计算
过渡区:难以找到既简便又精确的计算公式
气体被加热时
气体被冷却时
c t

T T 0.55 fw
ct 1
对液体
m
c t



f w


m 0.11 液体受热时
m 0.25
液体被冷却时
24
引入修正系数ct来考虑不均匀物性场对换热的影响
Nu f

0.023
Ref0.8
Prfn
c t
气体被加热时
气体被冷却时
5.5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说明:
(1)管槽的含义:流动截面是圆形、椭圆形、正 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2)本节内容的重要性: ——指导工程计算的基础、给出的关联式是工程计算 的依据,必须掌握 ——考试的必考内容

传热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热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热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 )用于表示油品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性质。

A、粘度B、密度C、特性因数正确答案:C2、化工生产中在一定温度下的有腐蚀性液体的输送中,主要用不锈钢管、( )管等。

A、石墨B、玻璃C、塑料D、碳钢正确答案:C3、蛇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 )。

A、传热膜系数大B、平均传热温度差大C、传热速率大D、传热速率变化不大正确答案:A4、离心清水泵的叶轮型式应该为( )。

A、开式B、闭式C、半开式正确答案:B5、为防止反应釜中的物料被氧化,可采用以下措施( )A、将反应釜的物料装满B、向反应釜通空气C、向反应釜通N2气或水蒸汽D、对反应釜抽真空正确答案:C6、利用水在逆流操作的套管换热器中冷却某物料。

要求热流体的温度Tl、T2及流量W1不变。

今因冷却水进口温度tl增高,为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冷却水的流量W2,其结果( )A、Q增大,△tm下降B、Q不变,△tm下降,K增大C、Q不变,K增大,△tm不确定D、K增大,△tm不变正确答案:B7、下列不属于乙烯装置生产特点的是( )A、高温高压、低温低压B、连续性不强C、易燃、易爆、有毒、有害D、生产过程复杂,工艺条件多变正确答案:B8、被称为“塑料王”的材料名称是( )。

A、聚乙烯B、聚丙烯C、聚四氟乙烯D、聚酰胺-6正确答案:C9、当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较小,反应过程对温度要求较宽,反应过程要求单程转化率较低时,可采用( )反应器A、自热式固定床反应器B、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C、单段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D、多段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正确答案:C10、列管式换热器一般不采用多壳程结构,而采用( )以强化传热效果A、波纹板B、折流挡板C、隔板D、翅片板正确答案:B11、多级离心泵比单级离心泵( )A、扬程低B、扬程高C、流量小D、流量大正确答案:B12、阻聚剂的作用过程是( )A、分散B、吸附C、吸收D、分离正确答案:A13、两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系数分别为αl和α2,当α1《α2时,欲提高传热系数,关键在于提高( )的值才有明显的效果A、α2B、αlC、αl和α2D、与两者无关正确答案:B14、离心泵轴封的作用是: ( )A、减少高压液体漏入排出管B、减少高压液体漏回泵的吸入口C、减少高压液体漏出泵外D、减少高压液体漏回吸入管正确答案:C15、某化学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增加3倍,当温度升高40℃时,反应速度共增( )A、27B、12C、81正确答案:C16、安装在管路中的阀门( )A、不必考虑流体方向B、不必考虑维修时的方便C、需考虑流体方向D、不必考虑操作时的方便正确答案:C17、化工生产操作不包括( )。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习题(英文版):第五章 水蒸气与湿空气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习题(英文版):第五章 水蒸气与湿空气

第五章 水蒸气和湿空气水蒸气 英文习题1. Volume and energy change during evaporationA mass of 200 g of saturated liquid water is completely vaporized at constant pressure of 100 kPa. Determine (a) the volume change and (b) the amount of energy added to the water.2.Pressureand volume of a mixtureA rigid tank contains 10 kg of water at 90℃. If 8 kg of the water is in the liquid form and rest is in thevapor form. Determine (a) the pressure in the tank and (b) the volume of the tank.3. Properties of saturated liquid-vapor mixtureAn 80-L vessel contains 4 kg of refrigerant-134a at a pressure of 160 kPa. Determine (a)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frigerant, (b) the quality, (c) the enthalpy of the refrigerant, and (d) the volume occupied by the vapor phase.4.Charging of a rigid tankby steamA rigid insulated tank that is initially evacuated is connected through a valve to a supply line that carries steam at 1 MPa and 300℃. Now the valve is opened, and steam is allowed to flow slowly into the tank until the pressure reaches 1 MPa, at which point the valve is closed.Determine the final temperatureFIGURE 5-1FIGURE 5-2FIGURE 5-3FIGURE 5-4of the steam in the tank.湿空气 英文习题1. The amount of water vapor in room air100 kPa A 5-m ×5-m×3-m room shown in Fig.5-1 contains air at 25℃ and at a relative humidity of 75 percent. Determine (a)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dry air, (b) the specific humidity, (c) the enthalpy per unit mass of the dry air,and (d) the masses of the dry air and water vapor in the room.2. Fogging of the windows in a houseIn cold weather, condensation frequently occurs on the inner surfaces of the windows due to the lower air temperatures near the window surface. Consider a house, shown in Fig.5-6, that contains air at 20℃ and 75 percent relative humidity. At what window temperature will themoisture in the air start condensing on the inner surfaces of thewindows?3. The specific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airThe dry and the wet-bulb temperatures of atmospheric air at 1 atm (101.325 kPa) pressure are measured with a sing psychrometer and determined to be 25℃ and 15℃, respectively. Determine (a0 the specific humidity, (b0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 the enthalpy of the air.4. Heating and humidification of air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s to take in outdoor air at 10℃ and 30 percent relative humidity at a steady rate of 45 m 3/min and to condition it to 25℃ and 60 percent relative humidity. The outdoor air is first then heated to 22℃ in the heating section and humidified by the injection of hot steam in the humidifying section. Assuming the entire process takes place at a pressure of 100 kPa, determine (a) the rate of heat supply in the heating section and (b) the mass flow rate of the steamrequired in the humidifying section.5.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of airAir enters a window air conditioner at 1 atm, 30℃, and 80 percent relative humidity at rate of 10 m 2/min, and it leaves as saturated air at 14℃. Part of the moisture in the air that condenses during the process is also removed at 14℃. Determine the rates of heat and moisture removal from the air.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五章 水蒸气与湿空气 习题FIGURE 5-5FIGURE 5-6FIGURE 5-7习题1.热水泵必须安装在热水容器下面距容器有一定高度的地方,而不能安装在热水容器的上面,为什么?2.锅炉产生的水蒸气在定温过程中是否满足q=w的关系?为什么?3.有无0℃或低于0℃的蒸汽存在?有无高于400℃的水存在,为什么?4.25MPa的水,是否也象1MPa的水那样经历汽化过程?为什么?5.dh=c p dT适用于任何工质的定压过程,水蒸气定压汽化过程中dT=0,由此得出结论,水定压汽化时dh=c p dT=0,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6.试解释湿空气,湿蒸汽,饱和湿空气。

工程传热学 习题解答 华中科技大学 许国良版 (5-7章)

工程传热学 习题解答 华中科技大学 许国良版 (5-7章)

G1 J2 Eb2 (1/ 2 1)q1,2 Eb2 2.32104W / m2
————————————————————————————————————
第二种:一板温度为 527℃,一板为 27℃
(1)板 1 的本身辐射 E1 Eb1 0.8 5.67 10 8 18579 W / m2
则 A1 X 1,2 A2 X 2,1 ,因 X 1,2 1, 所以 X 2,1 A1 / A2 ,于是有:
(a)
X 2,1
2(W
W / 2) / sin
s in
(b)
X 2,1
W 2H W
(c)
X 2,1
2H
W W
/ sin
7-3 解:第一种:两板温度都为 527℃。
(1)板 1 的本身辐射 E1 Eb1 0.8 5.67 10 8 (527 273)4 18579 W / m2
(2)
定性温度 t f
t
' f
t
'' f
2
45 ℃,物性参数与(1)相同,因为是被冷却,所以 n 取
0.3
Nu 0.023Re0.8 Pr0.3 hd
h 20 10 3 0.023 (3.95 10 4 )0.8 3.930.3 h 5294 .5W / m2 K 0.642
h 不同是因为:一个是被加热,一个是被冷却,速度分布受温度分布影响, Nu 不同。
5-9 解:
(1)
定性温度 t f
t
' f
t
'' f
2
45 ℃
查 45℃水的物性参数有:
990.2kg / m3 ,Cp 4.174kJ /(kg K), 0.642W /(m K),v 0.608106 m2 / s Pr 3.93, 601.4 106 kg / m s

传热学第五章答案

传热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复习题1、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热边界层的概念。

答: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这一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

2、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边界层能量方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答: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它忽略了主流方向温度的次变化率σα22x A ,因此仅适用于边界层内,不适用整个流体。

3、式(5—4)与导热问题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式(2—17)有什么区别?答:=∂∆∂-=yyt th λ(5—4))()(f w t t h h t-=∂∂-λ (2—11)式(5—4)中的h 是未知量,而式(2—17)中的h 是作为已知的边界条件给出,此外(2—17)中的λ为固体导热系数而此式为流体导热系数,式(5—4)将用来导出一个包括h 的无量纲数,只是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而整个换热表面的表面系数应该把牛顿冷却公式应用到整个表面而得出。

4、式(5—4)表面,在边界上垂直壁面的热量传递完全依靠导热,那么在对流换热中,流体的流动起什么作用?答:固体表面所形成的边界层的厚度除了与流体的粘性有关外还与主流区的速度有关,流动速度越大,边界层越薄,因此导热的热阻也就越小,因此起到影响传热大小5、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什么内容?既然对大多数实际对流传热问题尚无法求得其精确解,那么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有什么意义?答: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定解条件,定解条件包括,(1)初始条件 (2)边界条件 (速度、压力及温度)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对流换热中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每一种关系都必须满足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关系,避免在研究遗漏某种物理因素。

基本概念与定性分析5-1 、对于流体外标平板的流动,试用数量级分析的方法,从动量方程引出边界层厚度的如下变化关系式:x xRe 1~δ解:对于流体外标平板的流动,其动量方程为:221xy u v dx d y u v x y u ∂+-=∂∂+∂∂ρρ 根据数量级的关系,主流方的数量级为1,y 方线的数量级为δ则有2211111111δρδδv +⨯-=⨯+⨯ 从上式可以看出等式左侧的数量级为1级,那么,等式右侧也是数量级为1级, 为使等式是数量级为1,则v 必须是2δ量级。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第五章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复习题1、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热边界层的概念。

答: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这一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

2、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边界层能量方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答: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它忽略了主流方向温度的次变化率,因此仅适用于边界层内,不适用整个流体。

3、式(5—4)与导热问题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式(2—17)有什么区别?答:(5—4)(2—11)式(5—4)中的h是未知量,而式(2—17)中的h是作为已知的边界条件给出,此外(2—17)中的为固体导热系数而此式为流体导热系数,式(5—4)将用来导出一个包括h的无量纲数,只是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而整个换热表面的表面系数应该把牛顿冷却公式应用到整个表面而得出。

4、式(5—4)表面,在边界上垂直壁面的热量传递完全依靠导热,那么在对流换热中,流体的流动起什么作用?答:固体表面所形成的边界层的厚度除了与流体的粘性有关外还与主流区的速度有关,流动速度越大,边界层越薄,因此导热的热阻也就越小,因此起到影响传热大小5、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什么内容?既然对大多数实际对流传热问题尚无法求得其精确解,那么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有什么意义?答: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定解条件,定解条件包括,(1)初始条件(2)边界条件(速度、压力及温度)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对流换热中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每一种关系都必须满足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关系,避免在研究遗漏某种物理因素。

基本概念与定性分析5-1 、对于流体外标平板的流动,试用数量级分析的方法,从动量方程引出边界层厚度的如下变化关系式:解:对于流体外标平板的流动,其动量方程为:根据数量级的关系,主流方的数量级为1,y方线的数量级为则有从上式可以看出等式左侧的数量级为1级,那么,等式右侧也是数量级为1级,为使等式是数量级为1,则必须是量级。

传热学第五版第五章答案

传热学第五版第五章答案

传热学第五版第五章答案【篇一:高等传热第五章习题答案】面矩形直肋关于中线是对称的,在对称面上为绝热边界条件,所以这里只研究其关于中心位置对称的一部分的温度场情况。

其图形如下图所示:各个边界条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肋片中的二维稳态温度场1. 将区域离散化,把原来在空间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转化为有限个离散的网格单元节点。

沿x方向和沿y方向分别按间距?x和?y,?x和?y相等,将x轴方向等划分为40段线段,y方向等划分为20段线段,将用一系列与坐标轴平行的网格线,把求解区域分割成许多小的矩形网格。

网格线的交点成为节点每个节点,每个节点可以看作是以它为中心的一个区域的代表。

?绝热……(21)……2. 建立离散方程,41? 区域内的所有点,包括内节点?i,j?都应满足以上的方程。

把内节点,即i?2……n?1,j?2……m?1处的二阶偏导数用对应的差商来近似,?2tti,j?1?2ti,j?ti,j?1?2tti?1,j?2ti,?jt??? , ?y2?x2?y2?x2则有:ti,j?i1,j1?ti?1,j?ti?1,j?ti,j?1?ti,j?1? 4? 边界上的点:当i?1,j?2……n-1时,为了使个节点的精度能够平衡,可以利用虚节点的概念对此边界节点进行处理,,则节点?1,j?可以按照内节点处理,得到:ti,j?1t1,j?1?t1,j?1?2t2,j? ?4当i?1,j?1时,ti,j?1t1,2?t2,1? ?2当i?2……n-1,j?1时,节点的处理也可以引进虚节点的概念,看成是内节点,则有:ti,1?1?ti?1,1?ti?1,1?2ti,2? 4当 i?n,j?1……m,根据边界条件则有:ti,j?t0当j?m,i?2……n-1,根据边界条件则有: ??所以可以假想上部有一个虚节点ti,m?1,则有:ti,m?ti,m?1?y?h?ti,m?tf?,但其精度低,ti,m?将??1ti?1,m?ti?1,m?ti,m?1?ti,m?1? ?42h?yti,m?1?ti,m?12?y???h?ti,m?tf?,得到:ti,m?1?2h?y??tf?ti,m??ti,m?1将其带入上式,可以得到:ti,m??ti?1,m?ti?1,m?2ti,m?1?2h?y??tf??4?? ?????当j?m,i?1时,假想两个虚节点t0,m和t1,m?1 则有:t1,m?1?t2,m?t1,m?1?t1,m?1?t0,m? 4将式子t0,m?t2,m?t1m,?12h?y??tf?t1m,??t?1m带入上式可以得到:,1h?y??h?y??t1,m??t2,m?t1,m?1?tf??2????????温度的无量纲化:令??t?tft0?tf,其中令tf?0,t0?1。

传热学复习题

传热学复习题

传热学-学习指南填空题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角坐标系中,一维稳态、常物性和无内热源的导热问题微分方程式为:_________。

3.减小温度计套管的测温误差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影响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列举三条即可)。

5.遮热板能削弱辐射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

6.试比较空气、铜、水导热系数的大小_________。

7.计算对流换热量的牛顿冷却公式为_________,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为_________。

8.对流换热计算中,用_________准则数判断强制对流中流体的流动状态,用_________准则数判断自然对流中流体的流动状态。

9.管内热流体通过圆管将热量传给冷流体,传递过程中各环节的热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黑体的定义为_________。

温度为T黑体的辐射力为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

11.傅里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12.按流动起因不同,对流换热可分为:。

13.区分层流与湍流的无量纲准则数是数,它的物理涵义是:。

14.管内热流体通过圆管将热量传给冷流体,传递过程中各环节的热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个表面面积为A1,表面温度为T1,发射率为ε1的物体被包容在一个很大的空腔内,其中空腔表面面积为A2,表面温度为T2,发射率为ε2,请写出该物体和空腔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的最简单表达式:。

16.集总参数法的适用条件是。

17.辐射换热基尔霍夫定律的成立条件是。

18.蒸汽凝结时,由于凝结液润湿壁面的能力不同,分为______和,其中的换热更强。

19.如图所示,表面1和表面2在垂直纸面方向无限长,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习题1-1 一大平板,高3m、宽2m、厚0.02m,导热系数为45 W/(m·K),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t1 = 100℃、t2 = 50℃,试求该平板的热阻、热流量、热流密度。

1-2 一间地下室的混凝土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11m和8m,厚为0.2m。

在冬季,上下表面的标称温度分别为17℃和10℃。

如果混凝土的热导率为1.4 W/(m·K),通过地面的热损失率是多少?如果采用效率为ηf = 0.90的燃气炉对地下室供暖,且天然气的价格为C g = $0.01/MJ,每天由热损失造成的费用是多少?1-3 空气在一根内径50mm,长2.5m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平均温度为80℃,管内对流传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 = 70W/(m2·K),热流密度为q = 5000W/m2,试求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1-4 受迫流动的空气流过室内加热设备的一个对流换热器,产生的表面传热系数h = 1135.59 W/(m2·K),换热器表面温度可认为是常数,为65.6℃,空气温度为18.3℃。

若要求的加热功率为8790W,试求所需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1-5 一电炉丝,温度为847℃,长1.5m,直径为2mm,表面发射率为0.95。

试计算电炉丝的辐射功率。

1-6 夏天,停放的汽车其表面的温度通常平均达40~50℃。

设为45℃,表面发射率为0.90,求车子顶面单位面积发射的辐射功率。

1-7 某锅炉炉墙,内层是厚7.5cm、λ = 1.10W/(m·K)的耐火砖,外层是厚0.64cm、λ = 39W/(m·K)的钢板,且在每平方米的炉墙表面上有18只直径为1.9cm的螺栓[λ = 39W/(m·K)]。

假定炉墙内、外表面温度均匀,内表面温度为920K,炉外是300K的空气,炉墙外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68 W/(m2 ·K),求炉墙的总热阻和热流密度。

1-8 有一厚度为δ = 400mm的房屋外墙,热导率为λ = 0.5W/(m·K)。

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为t1 = 20℃,和墙内壁面之间对流传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1 = 4 W/(m2 ·K)。

室外空气温度为t2 = -10℃,和外墙之间对流传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2 = 6W/(m2 ·K)。

如果不考虑热辐射,试求通过墙壁的传热系数、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和内、外壁面温度。

1-9 一双层玻璃窗,宽1.1m、高1.2m、厚3mm,导热系数为1.05W/(m ·K);中间空气层厚5mm,设空气隙仅起导热作用,导热系数为2.60×10-2 W/(m ·K)。

室内空气温度为25℃,表面传热系数为20 W/(m2 ·K);室外温度为-10℃,表面传热系数为15 W/(m2·K)。

试计算通过双层玻璃窗的散热量,并与单层玻璃窗相比较。

假定在两种情况下室内、外空气温度及表面传热系数相同。

第2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热传导习题2-1 一直径为d o,单位体积内热源的生成热Φ的实心长圆柱体,向温度为t∞的流体散热,表面传热系数为h o,试列出圆柱体中稳态温度场的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

2-2 金属实心长棒通电加热,单位长度的热功率等于Φl(单位是W/m),材料的导热系数λ,表面发射率ε、周围气体温度为t f,辐射环境温度为T sur,表面传热系数h均已知,棒的初始温度为t0。

试给出此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2-3 试用傅里叶定律直接积分的方法,求平壁、长圆筒壁及球壁稳态导热下的热流量表达式及各壁内的温度分布。

2-4 某房间的砖墙高3m、宽4m、厚0.25m,墙内、外表面温度为15℃和-5℃,已知砖的导热系数λ= 0.7W/(m·K),试求通过砖墙的散热量?2-5 一炉壁由耐火砖和低碳钢板组成,砖的厚度?1 = 7.5cm ,导热系数?1 = 1.1W/(m·℃),钢板的厚度?2 = 6.4cm ,导热系数?2 = 39W/(m·℃)。

砖的内表面温度t w1 = 647℃,钢板的外表面温度t w2 = 137℃。

(1)试求每平方米炉壁通过的热流量;(2)若每平方米壁面有18个直径为1.9cm 的钢螺栓(? = 39W/(m·℃))穿过,试求这时热流量增加的百分率。

2-6 平壁表面温度t w1 = 450℃,采用石棉作为保温层材料,λ = 0.094 + 0.000125t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t w2 = 50℃,若要求热损失不超过340W/m 2,问保温层的厚度应为多少?2-7 在如图2-32所示的平板导热系数测定装置中,试件厚度δ远小于直径d 。

由于安装制造不好,试件与冷、热表面之间存在着一厚度为Δ=0.1mm 的空气隙。

设热表面温度t 1= 180 ℃ ,冷表面温度t 2 = 30℃ ,空气隙的导热系数可分别按t 1、t 2查取。

试计算空气隙的存在给导热系数的测定带来的误差。

通过空气隙的辐射传热可以忽略不计。

(Φ = 58.2W ,d = 120mm ) ?2-8 一铝板将热水和冷水隔开,铝板两侧面的温度分别维持 90℃和70℃不变,板厚 10mm ,并可认为是无限大平壁。

0℃时铝板的导热系数λ =35.5 W/(m·K),100℃时λ = 34.3 W/(m·K),并假定在此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是温度的线性函数。

试计算热流密度,板两侧的温度为50℃和30℃时,热流密度是否有变化?2-9 厚度为20mm 的平面墙的导热系数为1.3 W/(m·K)。

为使通过该墙的热流密度q 不超过 1830W/m 2,在外侧敷一层导热系数为0.25 W/(m·K)的保温材料。

当复合壁的内、外壁温度分别为1300℃和50℃时,试确定保温层的厚度。

2-10、某大平壁厚为25mm ,面积为0.1m 2,一侧面温度保持38℃,另一侧面保持94℃。

通过材料的热流量为1 kW 时,材料中心面的温度为60℃。

试求出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线性函数关系式?2-11 参看图2-33,一钢筋混凝土空斗墙,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λ =1.53W/(m·K),空气层的当量导热系数λ = 0.742W/(m·K)。

试求该空斗墙的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阻。

2-12 蒸汽管道的内、外直径分别为160mm 和170mm ,管壁导热系数? = 58W/(m·K),管外覆盖两层保温材料:第一层厚度?2 = 30mm 、导热系数?2 = 0.093W/(m·K);第二层?3 = 40mm 、导热系数?3 = 0.17W/(m·K)。

蒸汽管的内表面温度t w1 = 300℃,保温层外表面温度t w4 = 50℃。

试求(1)各层热阻,并比较其大小;(2)单位长蒸汽管的热损失;(3)各层之间的接触面温度t w2和t w3。

2-13 一外径为100mm ,内径为85mm 的蒸汽管道,管材的导热系数? = 40W/(m·K),其内表面温度为180℃,若采用? = 0.053W/(m·K)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并要求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高于40℃,蒸汽管允许的热损失q l =52.3W/m 。

问保温材料层厚度应为多少?2-14 一根直径为3mm 的铜导线,每米长的电阻为2.22×10-3Ω。

导线外包有厚 1mm 、导热系数0.15W/(m·K)的绝缘层。

限定绝缘层的最高温度为65℃,最低温度0℃,试确定这种条件下导线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2-15 用球壁导热仪测定型砂的导热系数。

两同心空心球壳直径分别为d 1 = 75mm ,d 2 = 150mm ,两球壳间紧实地充填了型砂。

稳态时,测得内、外表面温度分别为t 1 = 52.8℃,t 2 = 47.3℃,加热的电流 I = 0.124A ,电压 U = 15V ,求型砂的导热系数。

2-16 测定储气罐空气温度的水银温度计测温套管用钢制成,厚度? = 15mm ,长度l = 20mm ,钢的导热系数? = 48.5W/(m·K),温度计示出套管端部的温度为84℃,套管的另一端与储气罐连接处的温度为40℃。

已知套管和罐中空气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 20W/(m 2·K),试求由于套管导热所引起的测温误差。

图2-33 习题2-11附图图2-32 习题2-7附图2-17 同上题,若改用不锈钢套管,厚度? = 0.8mm ,长度l = 160mm ,套管与储气罐连接处予以保温使其温度为60℃,试求测温误差为多少?2-18 截面为矩形的冷空气通道,外形尺寸为3×2.2m 2,通道墙厚度均为0.3m ,已知墙体的导热系数? = 0.56W/(m·K),内、外墙表面温度均匀,分别为0℃和30℃,试求每米长冷空气通道的冷量损失。

2-19 直径为30mm 、长为100mm 的钢杆,导热系数λ = 49W/(m·K),将其置于恒温的流体中,流体温度t f = 20℃,杆的一端保持恒定的200℃(流体与此端面不接触),流体对杆的表面传热系数为20 W/(m 2·K),试计算离端头50mm 处的温度。

2-20 过热蒸汽在外径为 127mm 的钢管内流过,测蒸汽温度套管的布置如图2-34所示。

已知套管外径d = 15mm ,厚度δ = 0.9mm ,导热系数λ = 49.1W/(m·K)。

蒸汽与套管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h = 105W/(m 2·K)。

为使测温误差小于蒸汽与钢管壁温度差的 0.6%,试确定套管应有的长度。

2-21 用一柱体模拟燃汽轮机叶片的散热过程。

柱长9cm 、周界为7.6cm 、截面为 1.95cm 2,柱体的一端被冷却到305℃(见图2-35)。

815℃的高温燃气吹过该柱体,假设表面上各处的表面传热系数是均匀为28W/(m 2·K),柱体导热系数λ = 55 W/(m·K),肋端绝热。

试求:(1)计算该柱体中间截面上的平均温度及柱体中的最高温度;(2)冷却介质所带走的热量。

2-22 两块厚5mm 的铝板,粗糙度都是2.54μm ,用螺栓连接,接触压力为2MPa ,通过两块铝板的总温差为80℃。

已知铝的导热系数为180W/(m·K),试计算接触面上的温度差。

第3章 非稳态热传导习题3-1 一热电偶的热结点直径为0.15mm ,材料的比热容为420J/(kg·K),密度为8400kg/m 3,热电偶与流体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58W/(m 2·K)和126W/(m 2·K),计算热电偶在这两种情形的时间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