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教学反思及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1.抓住文本。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概括“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的统领下,按照“香、乐、思念”的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体会桂花雨香的滋味、乐的滋味、思念的滋味,最终悟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多样朗读。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上下文导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3.语言表达。

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演得投入,说得充分,读得到位。

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阅读散文可以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学习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生活的真实与亲切,为仿照“摇花乐”片段,以《_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了指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思维及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反思第【2】篇〗《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

初捧这篇文章,我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

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不过,虽然文章充满着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

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

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小小的体会:“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家乡摇桂花、赏桂花、咏桂花的美好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插图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学习生字词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怀念之情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写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小练笔。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如:“你们的童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有没有和家乡有关的趣事?”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用黑板展示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课文朗读,其他组员听后判断代表是否正确。

然后,组员轮流朗读,最后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抢答。

对于容易错的字词,教师要及时讲解和巩固。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

可以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做一定指导。

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案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案

小学语文《桂花雨》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桂花雨》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中桂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的短文。

课文通过描绘桂花的香气、颜色和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2.2 生字词学习桂花、乡村、盛开、香气、颜色、形态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桂花,引导学生谈论对桂花的印象。

4.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4.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听孩子朗读课文,并签名确认。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5.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写一段话描述。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6.2 作业评估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家长的参与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拓展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观察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桂花雨》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第3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桂花的美丽和花雨的浪漫,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欣赏美丽的桂花。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桂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2.认识桂花所散发出的香气;3.能够理解《桂花雨》这篇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桂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2.桂花雨的情景描写;3.学会欣赏和感受桂花带来的美好。

教学难点1.理解桂花雨的写作技巧和意境;2.表达自己对桂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桂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桂花的美丽进行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对桂花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录音播放《桂花雨》这篇课文,让学生跟读;2.解释课文中生僻词汇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3.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步:学习词语1.教授生词和短语,让学生掌握;2.练习使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第四步:朗读课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第五步:理解桂花雨的意境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和描写,引导学生理解桂花雨的美好情景,让学生感受桂花带来的愉悦和惊喜。

第六步:写作练习让学生就自己对桂花的感受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1.参与度: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度;2.朗读表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表达观点时的表现;3.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对课文和桂花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作业评价1.完成情况: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2.创意性:作业中想法和表达的创新性;3.表达能力:作业中对桂花的感受和理解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桂花的理解和情感把握还有待提高,下一节课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桂花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简析《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

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

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全文以桂花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感情。

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意图课题“桂花雨”引领读者感受那浓郁的桂花香气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

读着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其次是情境创设,我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桂花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反思》

3 桂花雨[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语文要素】4.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小院,感受让作者及她的母亲魂牵梦绕的桂花吧。

(板书课题,相机补充琦君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故乡的桂花和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故乡院子里,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回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享受“摇桂花”的乐趣。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一、衔接导入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们送桂花、摇桂花,泡桂花茶和做桂花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师: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桂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教学反思及板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教学反思及板书设计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
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

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
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
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

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
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

(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