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的风俗习惯
认识地理: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和风俗!

认识地理:了解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世界是如此广阔而多样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了解地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自然景观和地理形态,还能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踏上一次探索世界的旅程,认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吧!地理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地理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个地方的地理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和生活方式。
比如,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气候炎热,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加放松和悠闲;而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则面临着严寒的气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加适应寒冷的环境。
此外,地理条件还会影响到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农业发展。
例如,位于海洋边缘的国家,海鲜可能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而位于内陆的国家则可能更依赖于农业和畜牧业。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食物文化和农业传统。
探索不同大洲的文化多样性让我们先从探索不同大洲的文化多样性开始吧!亚洲:多元的文化宝藏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一个文化宝藏。
从中国的丰富历史和传统艺术到印度的多元宗教和斯里兰卡的独特文化,亚洲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以及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和中国画,都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如四川的辣味美食和广东的粤菜。
印度是一个多元宗教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等各种宗教在印度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印度的传统服饰如萨里和库尔塔,以及宗教节日如狂欢节和戈万节,都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
斯里兰卡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在整个岛国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庙宇和佛教艺术。
此外,斯里兰卡还以其世界闻名的茶叶和香料而闻名于世。
欧洲:历史悠久的大陆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大陆。
从古希腊的哲学和罗马的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和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化,欧洲各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遗产。
摩洛哥的阿拉伯化与法国殖民统治

摩洛哥的阿拉伯化与法国殖民统治摩洛哥位于北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导致了摩洛哥的阿拉伯化与法国殖民统治两个重要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两个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对摩洛哥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摩洛哥的阿拉伯化摩洛哥的阿拉伯化是指从7世纪起,阿拉伯帝国开始向摩洛哥地区扩张,并逐渐传播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
阿拉伯化的过程主要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转变。
从语言角度看,阿拉伯化使阿拉伯语成为摩洛哥的主要语言,成为国家的官方语言,并且在摩洛哥的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广为使用。
阿拉伯语的传播也带来了摩洛哥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繁荣发展。
宗教方面,伊斯兰教成为了摩洛哥的主要宗教。
摩洛哥的社会和法律逐渐以伊斯兰教的原则为基础,摩洛哥的文化和艺术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此外,阿拉伯化还带来了摩洛哥传统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
这些传统文化形式在摩洛哥社会中得以保留和发展,并成为摩洛哥独特的文化符号。
二、法国殖民统治19世纪末,摩洛哥成为了法国殖民统治的对象。
法国殖民统治给摩洛哥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在法国殖民统治下,摩洛哥经历了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重大改革。
政治方面,法国殖民统治下成立了摩洛哥定制区,实施强制性的政治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建立摩洛哥的行政组织、引入现代化的法律和法院系统等。
此外,法国殖民统治还对摩洛哥的军事力量、边境防御等方面进行了改善和调整。
经济方面,法国殖民统治带来了大规模的经济投资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港口、工厂等,推动了摩洛哥的工业化进程。
法国还在摩洛哥建立了大规模的农田和种植园,以提供农产品给法国本土,这对摩洛哥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方面,法国殖民统治下推行了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并引入了法语教学。
这使得法语成为摩洛哥的第二官方语言,并且在摩洛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国殖民统治还建立了摩洛哥的学校和大学,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才。
非洲和拉美地区的重点禁忌风俗

非洲国家和地区的重点禁忌风俗撒哈拉以北地区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白人,信奉伊斯兰教,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六个国家。
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是黑人居住,还有不少的欧洲殖民后裔,大都信奉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原始的土著宗教文化保存比较完好。
少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
打招呼忌用左手;与非洲人握手不要有气无力,他们认为越用力越友好;非洲人自尊心很强,切勿随意乱拍落后脏乱的镜头;非洲人普遍忌讳照相,人、房屋、家畜一律不可随意拍摄。
埃及伊斯兰教是国教。
1.进清真寺务必脱鞋,穿背心、短裤和短裙的人不能进寺。
2.星期五是伊斯兰教休息日,不要在这天安排公务;忌讳在斋月期间进行拜访。
3.送别人东西或接受别人礼物时千万不能用左手;忌讳左手取食。
4.招待埃及人不能用酒精饮料。
5.异性之间问候通常是握手,只有亲戚才可行贴面礼;男士不要主动与女士握手;异性之间不能相互拜访;禁止公开接吻。
6.握手时不要四人交叉握手呈十字;男士握手时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女士可不必;使用手势语言时自己两手尽量不要碰在一起。
7.忌讳就座后足底朝外或朝向对方;讨厌打哈欠,忌讳当众吐唾沫。
8.在穆斯林家中忌向女主人问候或打听女主人情况;茶馆很多,但禁止女人入内;忌讳称赞女子苗条。
9.衣着保守,女子禁穿短、薄、透、露的服装,男子也不能穿背心和短裤,即使是婴儿也不能无掩无盖。
10.忌讳黑色和蓝色,也不喜欢紫色和黄色。
11.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熊、猫图案。
12.忌食猪肉、狗肉、骡子肉,也不吃虾、蟹、龟、鳖等海味以及动物内脏(肝脏除外)和鳝鱼、甲鱼等,忌食动物内脏及血、自死之物。
13.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喝汤或饮料时不能发出声响。
14.大都忌讳针,下午3-5点绝不买卖针。
15.避谈中东政治。
16.忌讳数字13。
南非民族成分复杂,信奉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一些原始宗教,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礼仪不同。
摩洛哥的风俗礼仪

摩洛哥的风俗礼仪关于摩洛哥,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挑选的关于摩洛哥的风俗礼仪,供大家阅读。
关于摩洛哥国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有说西亚腓尼基人航海到达此地,被迷人的风光和景色所吸引,便赞此地为“摩洛哥”,意为“休养胜地”。
又有说,“摩洛哥”源于阿拉伯语“马格里布”的转音,为“西方之岛”、“日落之乡”之意。
还有人认为,“摩洛哥”是“马拉喀什”的音译。
“马拉喀什”古称“马拉古什”,直译为“被装饰起来的”、“红色的”。
1957年8月14日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
摩洛哥的风俗礼仪一:社交习俗摩洛哥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摩洛哥国地域广,好与外界搞交往;经济发展较为快,西方渗透有影响;国民多为穆斯林,宗教传统重信仰;绿色吉祥受宠爱,寓意美好都向往;白色忌讳受厌弃,寓意贫穷和懊丧。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摩洛哥受西方社会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表现出欧洲风格与阿拉伯情调的交织。
摩洛哥人与客人约会总乐于迟到,认为这是一种社交风度。
他们把茶视为迎宾待客的佳品。
若给你敬上一杯薄荷绿茶,那是表示对你尊敬的传统礼节。
他们喜爱绿色,视绿色为春天和美好的象征。
他们对“3”、“5”、“7”、“40”较为喜欢,认为这些数字都带有积极意义。
摩洛哥的风俗礼仪二:礼节礼仪摩洛哥人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一般都惯施拥抱礼,握手礼也较为普及。
摩洛哥女人与宾客见面时往往施屈膝礼。
一般礼仪在进入摩洛哥人家里前,你应主动提出脱鞋,在进入清真寺时则秘须脱鞋。
称谓与问候握手是习惯,不过朋友之间通常以亲吻相迎。
约会与准时事先约会是可取的,虽然摩洛哥人很少遵守时间。
款待与馈赠摩洛哥商人会邀请你去他们家中作客,大摆筵席,持续吃上好几个小时,但你很少会见到他们的妻子。
最好不要对主人的某件所有物大加赞美,他可能会感到按社交惯例不得不把它奉赠给你。
摩洛哥的风俗礼仪三:信仰忌讳摩洛哥全国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人信奉摩洛哥和犹太教。
摩洛哥人受宗教的约束,一般都不饮酒;也很少有人吸烟;进屋有脱鞋之俗,未经主人许可,不脱鞋是不是进入其宅屋的;进清真寺必须脱鞋。
脱帽礼

---------------------------------------------------------------范文最新推荐------------------------------------------------------脱帽礼  欧美国家以及受欧美影响的许多国家,广为流行着脱帽礼。
此礼源于欧洲中世纪。
据说,当时武士对女子讲话时,必须把头盔举起,以示对女性的敬重。
当武士们友好相见时,为了相致友情,彼此都要把头盔掀起而露出面目。
久而久之,便形成脱帽礼。
    在公共场合行此礼时,男子摘下帽子向对方点头致意即可。
若相识者侧身已过,双方亦可回身补问"您好",并将帽子略掀一下即可。
若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先后每次相遇,双方不必反复脱帽,只点头致意即可。
当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以示敬意。
在庄重场合,人们应自觉脱帽。
..脱帽礼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在国外,有许多关于吃鸡蛋的奇风异俗。
     英国    在英国,每逢到节日盛宴,人们爱把鸡蛋打破,滴入清水中,以其形状来占日后的生活是否美满。
然后,再拌入白糖蒸熟,意味着生活美满、和谐。
     法国    在法国的1 / 6一些偏僻村寨,男婚女嫁时,新娘总喜欢把鸡蛋偷放在衣裤中。
当步入洞房时,故意跌倒,让鸡蛋掉出,以示自己会“生蛋”。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的青年,把鸡蛋看成是神圣、纯洁的爱情象征。
摩洛哥的文化传统有什么

摩洛哥的文化传统有什么
摩洛哥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国家,其文化传统深受伊斯兰教和北非各种民
族的影响。
摩洛哥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食物、服饰、音乐和建筑等方面,这些传统深深地植根于摩洛哥人的生活中,并且被他们传承和发扬光大。
首先,摩洛哥的文化传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主要宗教,它影响了摩洛哥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摩洛哥的清真寺、宗教节日和宗教仪式都是伊斯兰教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摩洛哥人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指引。
其次,摩洛哥的食物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摩洛哥菜以其独特的口
味和丰富的香料而闻名,如塔吉、库斯库斯和哈里拉等传统菜肴。
摩洛哥人非常重视用餐的仪式和家庭聚餐,他们认为用餐是家庭团聚和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
此外,摩洛哥的服饰、音乐和建筑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
摩洛哥的传统
服饰以其色彩斑斓、图案繁复和手工绣制而著称,如凤头巾、长袍和哈吉布等。
摩洛哥的音乐以其激情奔放和多样性而闻名,如吉他、鼓和阿拉伯音乐等。
摩洛哥的建筑则以其摩洛哥式风格和摩尔建筑风格而著称,如马克什尔广场、哈桑二世清真寺和费斯古城等。
总之,摩洛哥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食物、服饰、音乐和建筑等方面,这些传
统深深地植根于摩洛哥人的生活中,并且被他们传承和发扬光大。
这些传统不仅丰富了摩洛哥的文化内涵,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摩洛哥文化的机会。
千年传统非洲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习俗

千年传统非洲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习俗非洲,这个多彩而神奇的大陆,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洲各国人民创造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本文将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习俗,带您一窥非洲大陆的独特魅力。
一、马斯卡拉节(埃塞俄比亚)马斯卡拉节是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以庆祝基督教传教士圣路加圣殿的发现而闻名。
每年的马斯卡拉节庆典活动始于1月19日,持续两天。
在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手持烛光和圣餐杯,参加盛大的游行仪式。
壮观的鼓点声和歌声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营造出一种欢乐而庄严的氛围。
节日期间,人们还会上演精彩的舞蹈表演和传统音乐演奏,展示埃塞俄比亚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库利图独自板鼓(塞内加尔)塞内加尔的库利图独自板鼓是非洲其中一种独特的乐器,也是塞内加尔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鼓是由一块呈长方形的木板制成,上面绷着牛皮,演奏时使用手或木棒打击。
演奏者通过击打不同位置的木板和调整击打力度,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
塞内加尔人民通常会在婚礼、庆典或其他重要活动上演奏库利图独自板鼓,以表达他们的喜悦与感激之情。
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唤起人们的回忆和情感,也将非洲浓厚的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三、民族面具艺术(科特迪瓦)科特迪瓦是非洲著名的民族面具制作中心之一,拥有悠久的面具制作传统。
在科特迪瓦,面具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神圣的象征。
民族面具通常代表着特定的神灵或者精神存在,被用于仪式和庆典等重要场合。
面具制作者通常是经过长时间的学徒制度培训而成,每一个面具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展示了雕刻师的才华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特迪瓦的民族面具艺术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也成为了该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四、马西人噴水节(布基纳法索)布基纳法索的马西人噴水节是该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以丰收和祈福为主题。
节日期间,人们会身着鲜艳的传统服装,手持特制的水枪和水罐,四处奔跑,相互泼水欢庆。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礼仪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与习俗。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
它是群体的产物,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并使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人群相互区别开来。
普通民众大多是从风俗的视角来认识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
每一个民族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因素,都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东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积约为1420万平方公里。
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社会,居住着若干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方言和不同习俗的群体,但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现象。
尽管他们是22个国家成员,有着不同的政体,但统一的历史和传统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同一个民族的一部分;阿拉伯世界也依然保持着自己植根于伊斯兰教的传统与习惯。
一、伊斯兰教的“五功”伊斯兰教是除叙利亚、黎巴嫩以外的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国教,绝大多数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兰教。
“五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成年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
“五功”指念诵作证词、礼拜、斋戒、缴纳天课、朝觐。
中国穆斯林将其简称为“念、礼、斋、课、朝”。
(一)、证词:即要求穆斯林吟诵:“我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这个作证词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穆斯林每次礼拜都要吟诵这一证词。
(二)、礼拜:礼拜是穆斯林向真主表示顺从、感谢的一种崇拜仪式。
礼拜语都应用阿拉伯语。
礼拜的仪式有站立、诵读古兰经、鞠躬、叩头、坐定等动作。
法定的礼拜为日礼、聚礼和会礼。
日礼:穆斯林每日须做五次礼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和宵礼。
关于这一日五次礼拜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伊斯兰历纪元前一年,即公元621年7月27日晚,先知穆罕默德为了躲避一些反对派的谋害,到他妹妹家中暂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洛哥的风俗习惯
摩洛哥是一个国家。
阿拉伯民族没有时间概念,不讲信誉,你给他东西他就说你是朋友,下次再向你要,如果你不给他就说你不好,而且会到处向摩洛哥人讲你坏话,使你很尴尬。
在摩洛哥的任何地方摩洛哥人对中国人还是非常友好。
在摩洛哥最讨厌的是当你在马路上散步时,一些没有教养的摩洛哥小孩朝你扔石头,加上语言不通,让你束手无策,而且在边上的其他摩洛哥人也不指责,有的时候一帮小孩都向你扔石头,就象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人都喜欢向人扔石头,阿拉伯人能耐不大,就是会扔石头。
摩洛哥人工作节奏很慢,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摩洛哥人很懒,有工作的男人除了上班以外就泡在咖啡吧,而无事干的人要么泡咖啡吧,要么就找一个地方毫无目的的坐一整天,在草坪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躺在草地上的人。
除了年青人以外,中年以上的男女绝对分开坐,由于阿拉伯的风俗习惯不允许。
而在摩洛哥其实已经不很严格了,摩洛哥的年青人已经很开放,尤其在摩洛哥的大城市。
法律规定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但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摩洛哥的女人社会地位很低,在马路上有的面带黑纱,头部用头巾包的严严实实,只露两只眼睛在外。
在摩洛哥带面纱的妇女以中老年为多,年
轻的女人大多数只带头巾,把头包的严严实实,很少有带面纱的。
而时髦的女人现在已经开始欧化了,穿着打扮都很时髦,年轻的女人都时兴染发,马路上到处可见到假冒的金发摩洛哥女郎。
在夏天,时髦的女人坦胸露背,说明摩洛哥的社会也在进步。
假如你夏天在摩洛哥的沙滩可以看到女人都穿三点式,显得很开放。
摩洛哥女人很热情,她们喜欢和人们交流,尤其是和外国人(这里指的是男人)打招呼,但是在打招呼前首先看看边上是否有其他人,如有人,摩洛哥女孩决对不会和外国人打招呼。
假如你在公共场所遇见一位摩洛哥年轻的女人或者女孩,一般她们单独不敢和你交谈,主要是摩洛哥的女人,尤其是年轻的女孩怕其他摩洛哥人的闲话。
假如你正在和一个摩洛哥女孩交谈,旁边就会有摩洛哥的男人或老女人用阿拉伯语言说摩洛哥女孩,只要有人一说,女孩马上就停止与你交流,甚至有的马上就离去,让外国人很尴尬。
假如在火车上的话,在同一个包厢里有摩洛哥的男人或老女人,摩洛哥女人就不会和外国人交谈。
实际上摩洛哥女孩非常喜欢和外国人交流,特别是和中国人,摩洛哥女人非常喜欢中国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所以很少有摩洛哥女人和中国男人交朋友的,再加上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别太大,很少有中国男人和摩洛哥女人结婚的,以前有过几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也以分手而告终。
摩洛哥的女人大多数都很漂亮,过去摩洛哥女人以胖为美,而现代的摩洛哥女孩都以苗条的身才为时髦,而且摩洛哥女人的身材曲线很美,尤其是三围很突出。
脸形轮廓分明,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高高的鼻梁,凹陷的眼眶,立体感很强,而且大多数摩洛哥女人的脸形带有
一点欧洲人的模样,长的确实很美。
在马路上你到处可以看到漂亮的摩洛哥女孩,尤其是在摩洛哥的一些大城市你可以看到摩洛哥的时髦女郎。
摩洛哥的女人一般16岁就可以结婚,尤其是在农村,而且在摩洛哥的某些地方男女谈婚论嫁还非常隆重,比如在摩洛哥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区每年举行一次“新娘节”,每逢“新娘节”摩洛哥的柏柏尔男子都身穿新道袍,头裹白巾,骑着毛驴到爱米尔希高原,去参加一年一度为期三天的“新娘庙会”。
柏柏尔人的婚姻方式与众不同,他们是在“新娘庙会”的集市公开向自己喜欢的女人求婚、订婚并签订婚约。
“新娘庙会”就是男女公开表达爱情的地方,非常热闹。
“新娘节”期间,准备出嫁的摩洛哥少女穿着漂亮在亲友的陪同下,坐在集市指定的地方等候求婚者。
待出嫁的少女脸上蒙着面纱,只露出两只眼睛,眼圈用墨描得轮廓分明,静心等待着自己喜爱的男人。
在“新娘庙会”上一眼就能看清是还是曾经结过婚的,待嫁姑娘如果是,要头戴圆形饰物,身穿白色衣服,外披花式羊毛衫。
有钱人家的少女则戴着银饰物和琥珀项链。
而那些离过婚或丈夫去世的妇女若想再嫁人,需头戴尖形饰物。
所以,待嫁者是否,只要看女人头上的饰物就能明了。
在“新娘庙会”上最忙的是那些前来求婚的小伙子,他们在少女群中
穿来穿去,精心选择自己心爱的人。
因为所有待嫁的少女都面带黑纱,很难看清她们的真面目,求婚者总是讨好那些少女的亲戚,千方百计赢得姑娘亲友的帮助,最终达到满意的结局。
当一个小伙子看中的姑娘,他就走到这位姑娘面前同她交谈。
谈话时,小伙子伸出右手,姑娘也神出右手,同时两只手握在一起。
而这时站在姑娘边上的亲友们便提出自己对小伙子的看法,当姑娘的“参谋”。
当然关键是姑娘自己,假如姑娘看不上小伙子,便将自己的手抽回,此时小伙子就很有礼貌地离开另择情侣。
如果姑娘看中了小伙子,就让小伙子久久地握住自己的手,俩人开始热情地交谈。
此时,姑娘的亲友会提醒她慎重考虑,要是姑娘坚持自己的选择就会情不自禁地说:“我爱你”。
小伙子听到这句话时高兴的心情自不待言,美满的结局,令姑娘小伙子情绪激动。
“新娘节”后,姑娘先由亲友陪同回父母家住三个月,然后男方家要举行一个隆重的结婚仪式,最终一桩美满的婚姻便算结成,小俩口便开始就自己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