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1论文

合集下载

最新论中韩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

最新论中韩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

最新论中韩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
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韩之间的贸易关系面临着一些摩擦。

本文将分析导致这些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原因:
1. 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中韩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导致不断升级。

2. 竞争压力:中韩两国在许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如制造业、科技等。

竞争激烈导致双方之间产生了摩擦和不满情绪。

3. 贸易不平衡:贸易不平衡是中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韩贸易中,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较多,而中国对韩国出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平衡局面引发了贸易争端和摩擦。

对策:
1. 拓展市场:中韩双方可以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拓展其他市场。

通过开拓新市场,可以减少对彼此市场的依赖,降低的可能性。

2. 加强合作:中韩可以加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双方的互信和了解。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减少的发生。

3. 寻求对话:在发生时,中韩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减少误解和不满情绪,避免贸易局势进
一步恶化。

结论:
中韩之间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合作、对话和寻
找新的市场,双方可以减少的可能性,促进更加稳定和互利的贸易
关系。

(字数: 284)。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时事与政治课论文)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时事与政治课论文)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障碍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两国由破冰之旅发展到现在密不可分的政治、经贸、文化等政府和民间合作关系 ,仅仅用了21年的时间。

21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中韩关系却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方面 , 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1992年 9月 , 即中韩建交仅一个月 , 韩国总统卢泰愚访问中国 , 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协定,启动了中韩关系发展的进程。

建立外交关系后 ,双方历届领导人频繁互访 ,坦诚地讨论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确立了双方进行各领域合作的基础。

2003年韩国现任总统卢武铉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 ,推动了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方面 ,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成果显著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1992年两国建交时 ,贸易额仅为 50亿美元 , 2004年达到 900亿美元 ,增长了 17倍。

而且两国经济合作并没有饱和 ,正处于发育阶段 ,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性高速增长 ,成为韩国提高产业结构的契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 ,在市政、场地等建设方面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众多的机遇 ,而韩国家电和汽车等产品在中国热销显示了韩国企业的竞争力 ,也是近几年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各界交往活跃中韩两国一衣带水 ,是隔海相望的近邻 ,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两国民众的天然亲近感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使两国国民比其它国家的国民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 ,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 ,两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之间均建立了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

随着双方交往的日益紧密 ,“韩流”和“汉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以韩国电影、流行音乐、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正以强劲的势头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

中韩双边贸易、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双边贸易、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济贸 易 上存 在 互补 性 ,并 积 极促 进 两 国经 济水 平 的发 展 现在 韩 国 为 中
主要 源于 化 学及 相关 产 品 、机 械 及 品 的歧 视性 政 策和 相应 的非关 税 壁 运 输 设备 等 两大 类 商 品进 口。而 这 垒 。 增 加 我 国 产 品 的 竞 争 力 的 同 些 商 品又 是 我 国经 济发 展 需要 的 ,
2 1 年 ,全 球经 济 渐渐 好 转 。 00
中韩 贸 易亦 立马 回温 ,并 再创
新 高 。2 1 年 仅 7 月 , 中韩 进 00 个
出 口 贸 易 总 值 就 大 大 超 过 了 2 0年 l 7 内 的 贸 易 总 额 , 09 一 月
不 仅 回复 到 经济危 机 前 的贸 易
必 须进 口 。在 这 方 面 ,韩 国产 品 与
时 ,提高韩 资企 业在华采购率 。
2 .促 使两 国投 资 向更 多的领 域
我 国 商 品具有 很 大 的互 补性 ,很 多 和 更 高 的层 次 推进 。首先 ,两 国应 韩 国 商 品 中国都 有 需求 ,而且 与 其 把握 住技 术 贸 易 的美好 前 景 ,加 强 他 国家 和 地 区 比较 ,商 品具 有 竞 争 韩 国的 资本 密集 型 工 业领 域具 有优
国增加了难度 。
阻碍其 他 国家 的产 品大 量 进入 韩 国 作 。 3 为 了 促 进 两 国 经 贸 合 作 更 好 .
易产 品 的结 构 互补 性 较强 。 目前 两
国经 济 处于 不 同的发 展 阶段 ,结构
互补 ,各有 所 需 ,也 为 两 国的 经贸
合作 提 供 了必 要性 和 现 实性 。两 国 贸 易 以生 产物 资 为 中心 来展 开 ,呈 现 出 以两 国 间紧密 的产 业合 作 为基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韩经贸合作也愈发紧密。

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这直接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本文将分析韩国经济形势的背景,并探讨中韩经贸合作存在的挑战与前景。

韩国经济形势的背景。

韩国作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一直以来依赖出口驱动经济增长。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给韩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韩国出口市场的主要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然而这些国家的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进一步影响了韩国的出口业绩。

韩国内部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困难等,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韩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挑战。

中韩经贸合作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果,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韩国经济困境的出现给中韩经贸合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韩国出口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了韩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增加,这使得中韩经贸合作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问题。

中韩两国在一些敏感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例如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

这给中韩经贸合作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冲突和摩擦。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韩国可能会采取一些非贸易壁垒措施,给双边经贸合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

尽管韩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韩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中韩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可以加强在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两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强高层次对话、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韩国经济形势的背景对中韩经贸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韩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 中韩贸易现状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和韩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了3056.9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3%。

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为1383.2亿美元,进口额为1673.7亿美元。

二. 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虽然中韩之间的贸易发展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下为具体分析:1. 产品重复竞争由于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逐渐增加,使得在部分市场中出现了产品的重复竞争,如化妆品行业、家电行业等。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企业成本,尽管这类企业在规模、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长势迅猛,但竞争加剧可能会减低全球市场份额。

2. 潜在的贸易摩擦中韩之间的贸易合作面临着潜在的贸易摩擦,例如:存在兼并与反垄断问题、有关环保法规和投资管制问题等。

这会产生贸易障碍,对贸易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3. 贸易投资结构单一在当前的中韩商贸中,韩国在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中,主要集中在电子、汽车、核电、化工等行业领域。

但在其他领域中,中韩贸易合作还有上升空间。

因此,建立和改善贸易投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 中韩贸易关系的对策中韩间的贸易合作面临挑战,但也具有共同发展的机遇。

因此,大力推动开放和合作,加强两国间的贸易、投资、文化、人员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提出以下对策: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推动贸易合作的主体。

政府应该积极配合企业的推动力,通过开展全方位贸易合作,深入挖掘双方贸易合作的互补性和优势,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

2. 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加强沟通,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提高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实现贸易务实合作的互利共赢。

3.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建立合理政策,加强支持,不仅可以鼓励企业扩大贸易合作、拓展市场,促进双方贸易良性发展,还可以防止出现潜在的贸易摩擦。

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直接投资
2 4 3 128
1 8 1 4 96
2 57 ' 18 2 2 7 7 03
其他投资
8 5 鸵
1 8 01
∞8 73 9
而韩 国从 中国的进 E额从 1 9 年的 2 . 亿 美元增 长到 2 0 年 l 2 9 41 07
的 5 1 亿 美元 ,增幅为 2 2 . % 。 6 4 39 5
速。现在 韩 国已成为 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第六大出 口市场 计局 的最新资料表 明 ( 见表 2 . 06 ) 20 年时韩在华投 资达到 了 3 . 9
和第二大进 口来源地 ;而 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 贸易伙伴 、第一大 O 亿 美元 ,与建交前的八年相比 ,2 0 7 0 6这一年就足足增长率 2 4 出1市场和第二大进 1来源地 。同时 ,韩国是 中国的第三大外资 倍 之 多 。 : 3 : 3 来源地 ,而 中国则是韩 国最大 的投资对 象国。
单位 :万美元 总投资
2 26 2 73
1o 4 5 02
25 1 e 22 7嘲
3 8 7o 1 . ̄ 。中 .韩 国对 中国 的出 口额 1 9 7 J 2年的 才 2 亿美 9 62
元 .19 年时就 突破 了 1 0 5 9 亿美 元 2 0 年 则突破 了 2 0 0 00 0 亿美 元 . 了2 0 年时就 有 1 3 . 亿 美元 . 幅达到 了3 5 .% 。 到 07 075 增 999

而据韩方统计 ,20 0 7年韩 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已经突破 2 0 0

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
亿美元。其 中 .对中国的投 资超过 了美 国和 日本。中国已成为韩
国 对 外 投 资 的 最 大 目的 国 。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摘要】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增长持续稳定,成为全球经济重要角色。

中韩经贸合作也呈现出日益密切的态势,双方不断深化合作。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中韩经贸合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摩擦和投资不确定性等。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认识到挑战与前景分析的重要性,着力解决问题并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在未来,中韩经贸合作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双边经济关系更加稳健可持续发展。

为此,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中韩经贸合作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韩国经济形势, 中韩经贸合作, 挑战分析, 前景分析, 总结挑战与前景, 未来发展, 建议1. 引言1.1 介绍韩国经济形势在过去几年,韩国遇到了一些挑战,如全球经济不景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对其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但韩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成功化解了许多困难,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

目前,韩国正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韩国也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和投资合作。

韩国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

通过不断努力和改革,韩国有信心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并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深化做出更大贡献。

1.2 介绍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中韩两国自建交往以来,经贸合作一直处于密切状态。

在互联网、电子、汽车等领域,双方互利合作频繁。

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更是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目前,中韩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韩两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

韩国的科技实力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技术合作的首选对象之一。

除了经济领域,中韩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广泛合作。

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例如中韩电影合作、音乐交流等,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1. 引言1.1 韩国经济形势概述韩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韩国以出口导向经济为主,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比例。

韩国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

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韩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韩国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缓慢,依旧过度依赖少数大型企业,这导致了一些经济不均衡的问题。

尽管韩国面临一些挑战,但其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

韩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

韩国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经济形势虽然面临挑战,但仍然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韩国将继续通过改革和创新提升其经济实力,引领亚洲经济的发展。

1.2 中韩经贸合作背景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自建交以来,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贸易关系之一。

中韩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仅涵盖了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还包括了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双方签署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中韩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韩经济合作的背景是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双方互补性的经济结构。

两国均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市场规模,为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双边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中韩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为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韩经贸合作现状分析中韩两国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合作也逐渐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1)论文
[摘要] 中韩两国建交短短的16年来,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

现在,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本文探讨了中韩经贸关系的背景、现状和其中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对前景与趋势的分析。

为保持中韩贸易的健康发展,文中更为详细的探讨了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加强两国的双边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着手解决两国关系中的贸易逆差问题等。

【论文关键词】双边贸易贸易逆差贸易壁垒中韩两国建交短短的16年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

现在,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同时,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 1.中韩之间的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中韩贸易渊源流长,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6.2%。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见表1),中韩贸易额已经超过韩美贸易额,在1992年建交的时候中韩贸易额才只有达到50.3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中韩贸易额达到1598.9亿美元,16年间增长了3178.7%。

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1992年的才26.2亿美元,1995年时就突破了100亿美元,2000年则突破了200亿美元,到了2007年时就有1037.5亿美元,增幅达到了3959.9%。

而韩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从1992年的24.1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561.4亿美元,增幅为2329.5%。

2.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在中韩两国贸易持续增长中,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在继续扩大。

由1992年两国建交时的2.1亿美元一路攀升,1997年首
次突破50亿美元大关,2000年达历史最高之后,2002年一举达到130.77亿美元,2003年突破200亿达230.38亿美元,2011年甚至突破了300亿美元达344.31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49.5%。

而到了2007年则已经达到了476.1亿美元,由此番情景来看,今年可能会突破500亿美元(见表1)。

这种情况是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从未发生过的。

3.中韩互相投资步伐明显加快韩国对中国投资始于1985年,起步较晚。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85年到1992年建交的八年中,韩国企业在华项目只有942项,合同金额6.2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只有1.6亿美元。

而中国统计局的最新资料表明(见表2),2006年时韩在华投资达到了39.07亿美元,与建交前的八年相比,2006这一年就足足增长率24倍之多。

而据韩方统计,2007年韩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已经突破200亿美元。

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中国已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国。

中国商务部2007年引进外资的统计也显示,中国从韩国企业引进的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分别高于迄今为止对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日本和美国,居各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之首。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二、中韩经贸关系的问题 1.中韩贸易不平衡问题中韩之间贸易出现不均衡,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扩大。

中方贸易逆差由1992年建交时的2.18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476.1亿美元。

自建交以来至2007年底,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额累计金额已高达2137多亿美元,已超过建交以来对韩国出口总额的水平。

一般来说,双边贸易不平衡是国际贸易中的正常现象,追求绝对平衡贸易的管理贸易政策,既不利于贸易对象国的经济发展,也不符合自身的经济利益。

韩国对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韩国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增加也有利地推动了对
华出口的增长。

韩国对华出口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

所以,中国政府对待与韩国巨额贸易逆差的问题
一直保持非常理智和冷静的态度,不赞成通过限制进口的办法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2.韩国的贸易壁垒问题韩国是一个贸易壁垒较为严重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韩国政府采取了多种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措施。

而这些贸易壁垒措施对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构成的障碍最为显著。

例如,目前韩国征收进口调节关税的27种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关税中,有17种主要甚至绝大多数从中国进口。

受高关税的影响,使得许多中国商品很难向韩国出口。

韩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非常严重,受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影响较大的中国商品包括: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及医药原料等。

其中,新鲜水果、猪和牛等蹄类动物肉产品、医药(特别是中成药)等尚无法对韩国正常出口。

韩国政府在实施上述贸易壁垒措施时,还通过检验、检疫和安全标准等手段,对中国产品采取特殊的歧视性政策。

例如,对进口的中国农产品,韩国按6%的比率进行抽检,而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同类产品,仅进行3%的抽检。

3.贸易中同一性与中国的投资环境问题双边贸易中,中韩之间既有明显的互补性,同时又存在同一性。

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以量取胜”,中国的大量廉价商品进入韩国,势必对其国内企业造成很大冲击。

为此韩国政府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对中国出口极为不利。

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明显减弱,而其他如质量、包装等非价格竞争力与其他国家相比,又处于劣势,这势必会造成出口下降。

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两国都采取了外向型的贸易战略,因此存在着相互争夺世界市场的诱因。

同时,由于中韩在面对欧美市场时在许多产品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尤其是韩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迫切需要
通过打开出口市场摆脱困境,致使这种竞争性增强了。

三、中韩经贸关系的对策研究 1.加强双边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第一,两国政府机构应充分交流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程序,并建立相关电子信息库,以便于信息共享和查询。

第二,要建立和加强两国贸易协调机制,减少突发事件对正常双边贸易关系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同时,对出现的摩擦和纠纷,要冷静地对待,不要滥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更不要实行歧视政策。

第三,中方应推动韩方从两国经贸关系大局出发,进一步减少调节关税品目,减少对中国产品的技术性壁垒限制,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利措施,增加中国产品的进口。

目前,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产品主要分布在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品及医药原料等。

中国政府首先应该从这些出口商品入手,和韩国政府协商使其关税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2.着手解决两国关系中的贸易逆差问题当前中韩贸易中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上,中韩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强协调与协商,在促进双方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改变双边贸易严重不平衡的局面。

第一,提高韩资企业在华采购率。

在华韩资企业大量依赖国外采购的状况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中国产品在规格和质量方面不稳定,不得不依靠进口;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不同贸易方式上的政策不一致,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的政策优惠过多,导致出口产品中国化成分受到税收上的歧视。

因此,要提高在华韩资企业产品的国产化比率,一方面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来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就是制定合适政策来引导韩资企业增加国内采购比率。

第二,改善中国产品出口环境。

从中韩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中不难看出,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壁垒是中韩贸易逆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因此,首先,中韩两国要加强磋商,可以通过取消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的歧视性
措施、在中韩贸易中采取进一步减少关税品目,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非关税壁垒等方法,为中韩贸易解决逆差问题创造良好环境;其次,中国行业协会与企业应严格约束出口价格,尽最大努力减少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并积极应诉,政府应要求韩国尽早确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减少并力争消除对华反倾销及有关歧视性政策和做法;最后,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与韩国妥善解决不合理限制及技术性贸易壁垒。

3.加强信息交流,加大双边投资力度第一,要建立中韩双边投资信息平台。

内容包括:投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发展及技术、技术标准、市场需求和中介机构等。

第二,要实施
“走出去”的战略。

尽管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但与韩国对华投资相比,不论投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相差甚远。

以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来看统计,到2006年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389487万美元,而总投资则达到了390719万美元。

目前,在韩投资的中国企业“做小生意的不少,做大生意的却很少”。

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贸易逆差,从而不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

第三,当前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项目规模、投资战略,还是在投资区域、投资结构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韩国和我国西部地区经贸往来很少,双方贸易在中韩贸易中的比例非常低。

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韩国企业加入西部大开发建设行列,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参考文献:朴光姬: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问题[J].当代亚太, 2007(7)戴士权: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展望[N].长春大学学报, 2006(6)马登科:中韩贸易逆差的未来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当代经济,2006(10)何一鸣:中韩经贸关系:成就、挑战与前景[J].亚太经济, 2007(2)胡俊芳: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