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世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微信红包与春节联欢晚会的互动,让其成为年夜饭的主菜单,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

这的出现最主要利益于()A. 网络科技的发展B. 航天技术的进步 C. 报刊事业的革新 D. 经济全球化发展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追溯到到()A. 20世纪40年代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3.德莱塞创作的著名小说是( )A. 《永别了,武器》B. 《老人与海》C. 《约翰·克里斯朵夫》D. 《美国的悲剧》4.旅游拍照发到朋友圈,逛街扫扫二维码,上个陌陌聊聊天,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A. 航天技术的进步B. 生物技术的突破 C.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 网络技术的发展5.下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A. 《静静的顿河》B. 《等待戈多》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 《记忆的永恒》6.《等待戈多》以不明确的主题,令人回味,其作者是( )A. 罗曼—罗兰B. 德莱塞 C. 贝克特 D. 肖洛霍夫7.以下关于爵士乐的介绍,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在非洲产生后传入美国B. 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还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C. 演奏者的即兴发挥是爵士乐演奏的特点D. 爵士乐兴起后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特色8.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如果挑选一幅美术名作来揭露和控诉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的血腥罪行,下面作品最合适的是()A. 《向日葵》B. 《英雄交响曲》 C. 《战争与和平》 D. 《格尔尼卡》9.在1999年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单人到多人的重大突破。

这一成就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A. 计算机领域B. 生物工程领域 C. 原子能领域 D. 航天技术领域10.“公交车几时到,手机一查就知道”。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8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8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8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B.引起各国社会发展格局变化C.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D.科技革命后果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2.20世纪90年代,绵羊“多利”的诞生宣告了()A.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网络技术的突破C.基因工程的突破D.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开端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C.航天技术的发展D.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4.能源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下列属于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①水力②煤炭③电力④石油⑤核能.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5.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飞机试飞成功,人类实现了飞天梦想B.人类进入信息时代C.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克隆技术D.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6.某班准备开展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中最恰当的是()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B.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C.电气时代的来临D.梦想成真的信息时代7.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的产业是()A.机器制造业B.第三产业 C.石化产业 D.信息产业8.《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的国籍是()A.美国 B.意大利C.法国 D.西班牙9.实验中学艺术小组决定建立一个绘画艺术网站,展示现代绘画艺术的成就。

下列各项,你认为能入网页的是()A.达•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B.凡•高及其《向日葵》C.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D.卓别林及其《摩登时代》10.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文学艺术成就灿若星辰,熠熠发光。

下列文学艺术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B.但丁﹣﹣《罗密欧与朱丽叶》C.梵高﹣﹣《格尔尼卡》D.德莱塞﹣﹣《美国的悲剧》11.《格尔尼卡》是20世纪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朽 B.描述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苦难C.控诉法西斯的暴行 D.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12.荷兰著名画家梵高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代表作品是()A.《蒙娜丽莎》B.《最后的晚餐》C.《向日葵》D.《战争与和平》13.下列对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总结,作者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肖洛霍夫﹣﹣《苹果车》B.毕加索﹣﹣《格尔尼卡》C.肖伯纳﹣﹣《美国的悲剧》 D.海明威﹣﹣《大独裁者》14.2008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A.93周年B.95周年C.103周年D.113周年15.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春天里》令更多的人认识了旭日阳刚,认识到农民工的摇滚乐。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练习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练习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命题点科技成就1.(2014永州16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因为他()A.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杂交玉米成功B.在导弹方面的突出贡献C.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D.在火箭方面的突出贡献2.(2015永州15题)某市历史博物馆准备举办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展,下列备选方案中最恰当的是()A.“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神舟六号”B.《教师法》、“863计划”、“希望工程”C.“东方魔稻”、“三峡工程”、“211”工程D.“两弹一星”、《青春之歌》、“985”工程备考实战演练备考实战演练1.(2017原创)新中国成立后,在核研究方面最先取得的科技成果是()A.原子弹爆炸成功B.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2.(2016青岛)今年的4月24日,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航天日。

46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东方红1号B.神舟一号C.神舟五号D.神舟六号3.(2017原创)2016年10月10日,由袁隆平院士指导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超优千号”在山东营南县收获测产,以亩产1013.8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下列有关籼型杂交水稻说法正确的是()A.全世界所有地区都在种植B.其科技含量世界最高C.大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D.彻底解决了人口问题4.(2016东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A.科教兴国B.素质教育C.三个面向D.希望工程5.(2017原创)2016年9月25日,天津大学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中国科教兴国先行者、内燃机专业开拓者和奠基人——天津大学原校长史绍熙教授诞辰一百周年。

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A.学前教育B.九年义务教育C.高等教育D.高新科技6.(2017原创)现在学校体育课已成为重点科目,很多地方已经把体育课作为中考考试科目。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⑴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被视作是人类智力划时代的进步。

⑵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

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⑷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也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

⑴1953年,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测定,开创了现代生物学的新时代。

⑵1973年,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成功,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身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物种。

⑶2000年和2003年,美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先后完成了人类基因工作组工作草图和序列图谱,为破译大千世界的生命之谜奠定了基础。

二、知识经济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

2.含义: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它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悄然而至。

3.影响:知识经济对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文学和美术对应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最密切的是2.下列现实生活中涉及的科技发明,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A.原子能技术B.计算机网络技术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A.原子能技术B.计算机网络技术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美国的悲剧》 B.肖洛霍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萧伯纳——《圣女贞德》D. 海明威——《老人与海》7.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汇集了著名电影制作公司导演,摄制出许多闻名世界的影片。

这一地点在8.2005年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返回舱顺利着陆,宣告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中招历史复习专题测评过关:专题38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

中招历史复习专题测评过关:专题38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

2021年中招历史复习专题测评过关专题38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1.在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离不开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时期是A.A B.B C.C D.D2.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仪式在北京举行。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PC端、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

……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

平台涉及的科技成果诞生于A.“信息时代”B.“工业时代”C.“电气时代”D.“蒸汽时代”3.2020 年初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我省开通了“阳光校园,空中黔课”,将科技运用于教育,这一运用得益于的核心技术应是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B.蒸汽机的改良C.电的发明D.航天技术4.如图的发明成果,诞生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A.B.C.D.5.下列文艺作品与阐述搭配不正确的是()A.《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人而作B.《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巨著C.《格尔尼卡》——抗议法西斯的暴行D.《美国的悲剧》——谴责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罪恶6.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国家教育部要求延迟开学,在抗疫期间大部分中小学利用线上授课进行教学,“线上授课”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工业革命7.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都会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这表现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乘坐汽车出门旅行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大机器开始取代手工生产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D.科技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军备竞赛等问题8.2020年,“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人我们的生活,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

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有赖于A.航天技术的运用B.信息技术的发展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D.生物技术的进步9.下面表格所反映的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是()①巨大的环境压力②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③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④大气污染严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互联网+”是近年流行的新概念,+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和创新驱动。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选择题1.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

德莱塞揭露和批判美国生活方式的作品是()A. 《等待戈多》B. 《格尔尼卡》C. 《约翰克里斯朵夫》D. 《美国的悲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悲剧》。

1925年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出版,震动了整个美国,它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小说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故选D。

2.下列只有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才可以做的是:( )A. 打电话给远方的亲戚B. 开汽车上班 C. 上网聊天 D. 坐飞机旅行【答案】C【解析】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点评】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3.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

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B. 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C. 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D. 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答案】C【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首先是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紧接着是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是原子能。

因此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4. 比尔·盖茨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微软公司的创始。

截至2011年,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从1998年到2010年他一直在《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上排名榜首。

1983年《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称比尔·盖茨在软伯方面的功绩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重要。

这此表明()A. 美国是拜金的国家B . 美国人怀旧心理明显C. 科技既造福人类又创造财富 D. 比尔·盖茨的发明影响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题文的“比尔·盖茨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截至2011年,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也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噶米精编(北京专版)中考历史 第一篇 教材梳理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

噶米精编(北京专版)中考历史 第一篇 教材梳理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 第14课时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

课时训练(十四)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基础夯实练|1.[2017·东营]“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

”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2.[改编题]2017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升空。

这是我国空间货运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14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C.“神舟六号” D.东方红1号3.[2017·怀化]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A.邓稼先 B.华罗庚C.袁隆平 D.钱学森4.[2017·滨州]下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

他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C.焦裕禄 D.袁隆平5.[改编题]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旗下淘宝网是中国消费者首选的网上购物平台。

阿里巴巴的成功说明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 )A.新材料技术的发展B.能源技术的发展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D.航天技术的发展6.[2017·昆明] “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换一个未来;保住一个在校生,就是保住一个希望。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议( )A.恢复高考 B.实施“希望工程”C.推进素质教育 D.颁布《义务教育法》7.[改编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素质教育C.三个面向 D.“希望工程”8.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哪本书中所提出来的()A. 《四洲志》B. 《英吉利小志考》C. 《海国图志》D. 《勘分西北界约记》【答案】C【解析】本题以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

依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使魏源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选C。

2.下列人物与科技成果搭配不正确的是()A. 李四光--地质力学B. 詹天佑--联合制碱法C. 邓稼先--“两弹一星”D.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A.李四光新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B.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

侯氏制碱法是侯德榜的发明,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C.邓稼先在“两弹一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D.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重要人物的重要科技成果.掌握重要人物的重要科技成果,有利于解答本题.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3.近代中国,海禁大开。

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 出行可以乘坐火车B. 用电报和亲友联系C. 可以看到无声电影D. 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侯德榜研制出纯碱的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单选题(共15题;共30 分)1.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A. “863”计划的实施B. “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鸣”方针的提出2.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21时50分,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这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A. 东方红1号号号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颗卫星播送的“发射成功的情景。

()B.风云1C.神舟1D.实验1号B. 计算机技C. 太阳能技D. 空间技术4. 甲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964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尔方红1号 B.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五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C.我国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并将卫星收回地面D.我国不可承接为外国发射卫星的任务5. 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3.下列图片同属于哪一领域的科技成果( )D. “百家齐放,百家争A.生物工程术术9•“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当选“感动中国自己59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

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有( )B. ②④C. ③④D. ①③10.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邓稼先平 森B.袁隆C. 钱学D.杨振宁6. (2017 •营口)2016年10月11 日, “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追溯历史,上世纪 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中近D.第7.我国的航天技术起步于( )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C. 20世纪70年D. 20世纪80年代8.1984年,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 )A. 许海锋团B.李C. 容国D. 郑凤荣2016年度人物”,他将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③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世界领先水平④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A. ①②11. 如果要你为“ 863”计划作个全面概括,你觉得最合适的是(B. 高科技发展计C. 人才培训计D. 国企改革计划12.据报道,某地一位家长不让学生上初中,被学校以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为名告上了法庭,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于( )B. 1984C. 1986D.2000 年A.教育发展计划划 划A. 1981 年年 年名校名师推荐13.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一说法,今天是通过( )A.计算机网络实现的 B.高新技术实现 的C.通讯技术实现的 14. 曾经有一位学者高度评价袁隆平:“是他使饥饿的威胁退却,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B. 培育杂交水C. 设计三峡工D. 开发互联网技术说明了()A.①③④⑤C.①②④D. ①②③④⑤、材料分析题(共 2题;共30分) 1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5年,我国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的核垄断,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

1961年,中共中央又决定以“两弹”即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1)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根据材料指出我国为什么也要研制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2)请列举两项我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令人瞩目的成就。

15.下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体育电影《一个人的奥运》剧照,从一个人的奥运到2008中国奥运,D.学校教育实现的A.研制原子弹稻 程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②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③旧中国贫穷落后 ④所有奥运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B.①②③⑤国强项⑤中国不再被称为“东亚病夫”(3) 为什么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示例材料新中国成立呦周年颁发的“两禅一星初功财美章及证书(1) 请写出三名为材料一所述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 材料二中“两弹一星”所指内容是什么(3)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三、综合题(共1题;共15 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过:“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 ,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

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 ,别人要 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

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不是消极防御的。

” 材料二右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的情景。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达的标志。

”(1)我国发展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哪一年爆炸成功 ?为反击敌人的核武器进攻,我国成立了什么部队?(3)原子弹等尖端武器的研制成功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答案】 C【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是关系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对落实教育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关系主 体的合法权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 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 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故选 C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 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2. 【答案】 A,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方红1 号。

3. 【答案】D【解析】【分析】“嫦娥三号”探测器、“长征三号”都属于空间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4. 【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东方红发射成功呢是在1970年;B项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三颗不同用途的通信卫星发射到太空;D项历年来中国帮外国发射了多颗卫星。

只有C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学生要识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成就。

本题难度适中。

5.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籼型杂交水稻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二子目籼型杂交水稻的内容中:“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据此可知,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本题考查学生对籼型杂交水稻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的意义。

6. 【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关键信息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

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追溯历史,上世纪70 年代,我国与题干内容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故选D。

【点评】本题以2016 年10月11 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7. 【答案】A 【解析】这是基础题,主要考查我国航天技术起步的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8. 【答案】A【解析】【分析】许海峰1957年8 月1日生于福建漳州,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人,中国男子射击队运动员,奥运冠军。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手枪60 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

从教后,他带选手获得了两枚奥运会金牌。

许海峰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

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答案】C【解析】【分析】①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6年;②项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1973年;③项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世界领先水平是“ 863”计划的成果;④项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是2003年,因此,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有③④,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技成就的时间。

10. 【答案】D【解析】【分析】1970 年4 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顺利送人太空。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

11. 【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 年3 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随后邓小平作出了批示。

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 863 计划”,863 计划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因此为“ 863”计划作个全面概括,最合适的是“高科技发展计划”。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 863 计划”的知识。

12. 【答案】C【解析】【分析】我国于l986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以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事情最早可能发生于1986 年。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从教材得出。

13.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人们可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信息、传递邮件、通知,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上课……,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帮助我们实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故答案是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信息化时代的知识。

14. 【答案】B【解析】【分析】袁隆平是著名水稻育种专家,1973 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他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袁隆平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的贡献。

注意袁隆平主要的贡献的识记。

15. 【答案】B【解析】【分析】从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一个人的奥运到2008 年举办北京奥运会,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旧中国贫穷落后,中国不再被称为“东亚病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