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最新版
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

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 (4)1.1 编制目的 (4)1.1.1 为了加强我国矿山生产安全的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矿山生产安全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预案。
41.1.2 本预案旨在明确矿山生产安全应急响应的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1.1.3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矿山救援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编制。
(4)1.1.4 本预案结合我国矿山生产安全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以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1.1.5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矿山生产安全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4)1.1.6 本预案适用于各级矿山企业及相关部门在矿山生产安全应急响应中的组织协调和救援工作。
(4)1.1.7 本预案适用于矿山生产安全的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恢复与重建等环节。
(4)1.1.8 本预案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变化以及实践经验进行定期修订。
(4)1.1.9 修订工作由预案编制部门负责,修订过程中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和矿山企业的意见。
(4)1.1.10 修订后的预案应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正式发布实施。
(4)1.1.11 修订过程中,应保证预案内容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5)1.1.12 概述 (5)1.1.13 应急组织机构设置 (5)1.1.14 应急指挥部职责 (5)1.1.15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5)1.1.16 各专业应急小组职责 (5)1.1.17 预警 (6)1.1.18 应急预案启动 (6)1.1.19 应急预案终止 (6)第三章预警与预防 (6)1.1.20 预警系统概述 (6)1.1.21 预警系统组成 (6)1.1.22 基本预防措施 (7)1.1.23 针对性预防措施 (7)1.1.24 预警响应级别 (7)1.1.25 预警响应措施 (7)第四章报告与信息传递 (8)1.1.26 现场处置 (8)1.1.27 报告内容 (8)1.1.29 报告流程 (8)1.1.30 内部信息传递渠道 (8)1.1.31 外部信息传递渠道 (8)1.1.32 信息记录 (9)1.1.33 信息归档 (9)第五章应急响应 (9)1.1.34 一级应急响应 (9)1.1.35 二级应急响应 (9)1.1.36 三级应急响应 (10)1.1.37 四级应急响应 (10)1.1.38 预警与信息报告 (10)1.1.39 应急响应启动 (10)1.1.40 应急救援与处置 (10)1.1.41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0)1.1.42 应急响应结束与恢复重建 (10)1.1.43 现场救援 (11)1.1.44 物资保障 (11)1.1.45 社会力量动员 (11)1.1.46 次生灾害防范与应对 (11)1.1.47 舆论引导与心理干预 (11)第六章救援队伍与装备 (11)1.1.48 队伍构成 (11)1.1.49 队伍组建原则 (12)1.1.50 装备分类 (12)1.1.51 装备配备原则 (12)1.1.52 培训内容 (12)1.1.53 培训方式 (13)1.1.54 演练组织 (13)第七章应急物资与设施 (13)1.1.55 概述 (13)1.1.56 应急物资分类 (13)1.1.57 应急物资储备原则 (13)1.1.58 应急物资管理要求 (14)1.1.59 概述 (14)1.1.60 应急设施种类 (14)1.1.61 应急设施建设原则 (14)1.1.62 应急设施管理要求 (14)1.1.63 概述 (15)1.1.64 应急物资与设施管理原则 (15)1.1.65 应急物资与设施管理内容 (15)1.1.66 应急物资与设施管理方法 (15)第八章现场处置 (16)第九章调查与分析 (17)1.1.68 调查的主要内容 (17)1.1.69 调查的步骤 (17)1.1.70 直接原因分析 (18)1.1.71 间接原因分析 (18)1.1.72 直接责任追究 (18)1.1.73 间接责任追究 (18)1.1.74 责任追究的程序 (18)第十章恢复与重建 (18)1.1.75 总体目标 (18)1.1.76 恢复重建原则 (19)1.1.77 恢复重建任务 (19)1.1.78 恢复重建规划 (19)1.1.79 组织领导 (19)1.1.80 政策支持 (19)1.1.81 社会参与 (19)1.1.82 恢复重建项目实施 (19)1.1.83 验收标准 (19)1.1.84 验收程序 (19)1.1.85 验收组织 (20)1.1.86 验收结果处理 (20)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20)1.1.87 培训目的 (20)1.1.88 培训对象 (20)1.1.89 培训内容 (20)1.1.90 培训方式 (20)1.1.91 培训时间 (20)1.1.92 演练目的 (21)1.1.93 演练对象 (21)1.1.94 演练内容 (21)1.1.95 演练方式 (21)1.1.96 演练时间 (21)1.1.97 评估目的 (21)1.1.98 评估内容 (21)1.1.99 评估方法 (22)1.1.100 评估报告 (22)第十二章应急预案的评估与修订 (22)1.1.101 评估目的 (22)1.1.102 评估内容 (22)1.1.103 评估方法 (22)1.1.104 评估流程 (22)1.1.105 修订原则 (23)1.1.106 修订内容 (23)1.1.107 修订周期原则 (23)1.1.109 修订程序 (23)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1.1.1 为了加强我国矿山生产安全的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矿山生产安全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预案。
2024版年度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精选)

04
预警预防机制建设
2024/2/3
15
预警信息来源及传递途径
预警信息来源
包括但不限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 社会公众及政府相关部门等提供的设备故障、事故隐患或违法 违规行为等信息。
2024/2/3
传递途径
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 递给相关责任主体,包括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管部门等, 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事故原因,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 设备检查、提高维护保养水平、完善安全管理制 度等。
跟踪改进效果
3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改 进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完善改进方案,实 现持续改进。
2024/2/3
29
提升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水平
加强预案宣传和培训
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应急预 案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
维护保养与更新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对特种设备 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 常运行;及时更新老旧设备,提 高设备整体安全水平。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对特种设备的相关资料、检查记 录、维修记录等进行归档管理, 方便查询和追溯。
2024/2/3
28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1
分析事故原因
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 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定期演练和评估
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演练, 评估演练效果,发现预案中存在的不 足和问题。
2024/2/3
完善预案内容和流程
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对预案内容和流 程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预案的针对 性和实用性。
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7篇)

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或事故,所制定的一系列应对策略和行动方案。
以下为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1. 事件评估与报警机制设定针对潜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的事件等级评估标准。
快速识别并启动报警流程,及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
提供紧急联系人名单及其联络方式。
2. 人员疏散与救援措施制订详尽的疏散计划,明确疏散路径及集合地点。
确定负责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的人员,并明确其岗位职责。
准备必要的紧急救援或急救设备,并确保救援人员的可用性。
3. 设备封锁与停用程序对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实施封锁和停用措施,以保障安全。
制定设备封锁和停用的具体流程及标准。
提供相关工作人员的通讯信息。
4. 事故调查与报告流程确立事故调查和报告的具体程序及负责人。
保护事故现场,保留相关证据和资料,以便进行合法和科学的调查分析。
5. 后续处理与恢复措施制定事故处理后的措施和恢复工作计划。
指派人员负责清理、修复和恢复工作。
建立事故后的监测和追踪体系,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考虑设备种类、使用环境及安全风险等具体因素,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需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保持预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二)一、引言特种设备,依照国家标准定义,是由具有特定用途的工业企业和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的设备,涵盖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大型集装箱、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鉴于特种设备通常涉及高压、高温、高速等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对于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预防和应对事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应急预案编制原则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律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合法性与合规性。
2. 综合性与科学性:应急预案应全面综合地考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机理、危害特点及防范措施,科学地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2024版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通用)

资金保障措施
设立应急专项资金
设立特种设备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物资装备 采购、培训和演练等方面的支出。
资金使用计划
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专款专用。
资金监管与审计
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和审计制度,对应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 定期的检查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特种设备定义及分类
特种设备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 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等。
特种设备分类
根据设备特性和用途,特种设备可分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和机电类特种设备两大 类。
特种设备事故危害程度
人身伤害
特种设备事故可能导致人员受伤甚至 死亡,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伤 害。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 案(通用)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特种设备概述与风险分析 •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与要求 •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 应急资源准备与保障措施 • 应急处置流程与操作规范 • 培训演练与评估改进
PART 01
特种设备概述与风险分析
02
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及时消除安 全隐患。
03
应急救援部门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包括组织救援队伍、配备救援装备、 开展救援演练等。
04
医疗救护部门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 救护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服务。
PART 04
恢复生产秩序
(完整)特种设备应急预案(2024)

资源储备不足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部分资源储 备不足,需要加强资源储备和调 配能力。
2024/1/30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应对策略
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特种设备应急 预案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加强培 训和演练工作,确保应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 处置技能。
完善预案体系
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和不同等级的应急情况 ,需要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形成更加全面、系 统的应急预案。
加强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
为了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资 源储备和调配能力,建立完善的资源保障体系。
2024/1/30
26
THANK YOU
2024/1/30
27
2024/1/30
后勤保障部门
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提供必 要的后勤支持,如交通、通讯、食宿 等。
其他相关部门
根据应急预案要求,承担相应的应急 响应职责,如医疗救护、治安保卫、 环境监测等。
10
03
预警机制建立与信息 报告流程
2024/1/30
11
预警级别设定及发布条件
2024/1/30
预警级别
2024/1/30
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组织专业人员对故障 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16
资源调配和运输保障方案制定
应急资源储备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 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和物资, 确保应急处置所需资源的及时供
应。
2024/1/30
资源调配方案
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资 源调配方案,包括资源的种类、数 量、运输方式和时间等,确保资源 的有效利用。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范文(10篇)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为县人民政府处理本县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和____原则。
本预案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确定使用单位为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抢险救援单位。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事故:(一)电梯困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二)塔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三)锅炉爆炸事故;(四)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泄漏、爆炸事故;(五)压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第四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一领导、专业分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五条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特种设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处理事故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第六条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安全生产管理局、公安局、乐卸印⑾缙缶帧⒊墙ň帧⒐愕缇郑涣斓夹∽橄律璋旃遥旃疑柙谙刂柿考际跫喽骄帧8____刂稚璞甘褂玫ノ幌嘤Τ闪⑻刂稚璞甘鹿视贝硇∽椋斡胂殖∏老站仍ぷ____K行∽槌稍北匦氡V。
____小时通信畅通。
第七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一)____指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二)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三)落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部署的有关抢险救援措施。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6篇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6篇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篇1为了有效防备及时掌控和除掉突发性特种设备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特大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省质检局、省交通厅及指挥部下发的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订立本方案。
一、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特大事故,是指在本工程项目内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蓦地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大人身安全和特大资产损失的事故,包含以下的特大事故“1、电梯因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2、起重机、架桥机、空压机等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3、锅炉爆炸事故;4、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泄漏、爆炸事故;5、压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二、防备与应急救援措施1、使用施工电梯的各项目部要负责电梯日常维护和修理保养,配备与其所保养数量的电梯相匹配的工具、人员、交通工具,在接到电梯因人故障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抢救。
2、起重机、架压机等设备在作业中应防止触电、倾覆、履花吊的坠杆事故以及高处坠落和物击事故的发生,空压机在作业过程中应防止触电或因燃料燃尽,空磨时间过长,导致爆炸,引发大火的事故发生。
3、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事故后,为防止事故扩大,锅炉的燃烧剩余应用水熄灭,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全部阀门应快速关闭或采取堵漏;对可燃气体和油类应用砂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设备隔离带以防火灾事故扩散;对受伤人员赶忙实行现场救助,伤势严重的赶忙送往相近医院。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现场抢险人员必需佩带风面盔、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气呼吸器等进行呼吸防护,进入现场关闭全部通气阀门或采取堵漏,并将救出人员抬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救助,中毒严重的应赶忙送往相近医院。
火灾发生会伴有浓烟、火光,产生大量的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同时,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等燃烧时还可能产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氢等毒气;苯、汽油等易燃液体燃烧会产生有害的苯、汽车蒸汽。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精选6篇)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精选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
我们应该怎么编制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1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工业地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确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由于特种设备自身的特点,特种设备事故往往具有发生突然、危害范围广的特点,因而决定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召集所需的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
准确就是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
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即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妥善应对可能或突然发生的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确保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集团公司关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精神,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第302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检总局印发的《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及《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1.3适用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对工作,适用本预案:1、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3、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1.4工作原则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救援体系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2、救援指挥体系及职责2.1 救援组织体系成立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在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
2.2 领导小组及职责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办公室负责人、总经理助理、运行部负责人、安监负责人、财务部等组成。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设在综合楼会议室,作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
2.3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负责传达小组指令,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工作,组织落实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总经理助理担任,具体职责是:2.3.1、组织建立与有关部门和各项目部之间的联络协调机制;2.3.2、研究事故预防、救援措施,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2.3.3、跟踪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并为公司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2.3.4、根据事故隐患或者事故发生情况,提出在公司范围内发布特种设备安全预警的建议;2.3.5、按照公司规定组织或参与特种设备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2.3.6、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4 部门职责2.4.1、生产技术部职责: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开展安全监察;形成档案和数据库,提供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发生事故后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事故现场及发展情况,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就事故现场和受影响地区的安全状况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建议;建立完善应急组织救援预案;负责事故现场污染的应急监测,提供环境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的报告及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向集团公司提出环境污染处置应急方案;配合参与污染物质处置工作。
2.4.2、安监负责人职责:监督检查各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协助有关单位实施事故救援工作;参加事故调查。
2.4.3、办公室职责:协助应急车辆的调度,联系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及时向公司报告事故伤病人员救治工作情况;参与协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和善后处理工作。
2.4.4、后勤保障职责:负责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房屋建筑工地起重机械事故的应急工作制度和方法;2.4.5、财务部职责;负责督促落实事故单位应急物资、设备的资金情况。
2.4.6、其余各部门及参建单位职责:分别负责协调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3.1 预警范围重点对以下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实行重点安全监控:1、发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种设备;2、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3、公共聚集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4、关系重大经济安全的特种设备;5、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特种设备;3.2 预防措施3.2.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履行安全主体责任。
对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并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认真设施;( 2 ) 生产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3 ) 适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4﹚及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保证设备登记率达100%;(5)按期申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保证定期检验率达100%;(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达到100%;(7)特种设备隐患整治率达到100%;3.2.2、生产部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
3.2.3、预警信息采集(1)、逐步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化网络,积极发挥检验检测机构,使用单位及时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2)、建立相关技术支持平台,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快捷、高效。
3.2.4、预警行动当以下事故发生时,应当做好启动本预案的准备:(1)特种设备设备使用单位发生爆炸,火灾事故;(2)其他可能引起特种设备事故的灾害性事故。
3.2.5、预警措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安全责任的主体,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本预案规定,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以下措施:﹙1﹚建立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的评估、辨识、分级、登记等制度。
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评估、分级管理。
(2)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和人员队伍,并保证通信、交通联络通畅;(3)制定针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可能发生可能发生的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应急救援技术措施和实施程序;(4)建立能保障应急处置需求的物资、器材、装备及设施准备,并保持其性能、状态的完好。
(5)明确定点联系的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部门;明确责任;(6)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救援知识、技能的专门培训、学习;(7)建立应急救援定期演练制度,按期进行演练并对每次演练的情况进行记录、评估、总结、改进。
4、应急响应4.1事故报告4.1.1、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立即报告矿业公司调度室及相关主管部门,事故报告时间最迟不超过30分钟;4.1.2、事故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地点及时间(年、月、日、时、分);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4.2分级响应程序4.2.1、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由主要领导组织开展自救工作。
4.2.2、当出现本预案一、(三)范围内事故时,各使用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应当立即向矿业公司调度室汇报,由矿业公司救援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4.2.3、当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时,事故救援领导小组应当征求海安集团同意后,立即报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请求派出现场指导协调组到现场参与救援。
4.3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指导协调的主要内容4.3.1、根据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协助指挥部开展协调应急救援行动。
4.3.2、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待命,协助海安集团提出救援方案,制定防止事故引发次生灾害。
4.3.3、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提出防范措施和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建议。
4.3.4、协助现场指挥部协调事故发生地相邻地区配合、支援救灾工作。
4.4 现场紧急处理工作程序及要求4.4.1、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步评估。
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作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4.4.2、封锁事故现场。
严禁一切无关的人员、车辆及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4.4.3、探测危险物质及控制危险源。
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结构、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监测工作,确认危险物资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4.4.4、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应当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抢险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
对特种设备事故引发的危险介质泄露应当设立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
4.4.5、抢险受害人员。
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受害人员的现场抢救或者安全转移,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4.4.6、设立人员疏散区。
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时,应当果断迅速地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在必要时,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危险波及的范围和区域。
4.4.7、清理事故现场。
针对事故对人体、土壤、水源、空气已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
4.5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事故现场应当在专业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事故现场应当开辟应急抢险人员和车俩出入的专用通道和安全通道。
4.6 群众的安全防护根据事故发生的特性和应急救援的需要,提出事故周围职工疏散的建议,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达人员疏散指令。
4.7 动员与参与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需要调动、征用有关单位人员、物资、设备、器材以及占用场地时。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配合并提供便利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延、阻拦和拒绝。
4.8 现场处理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处置由现场指挥部负责,承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警戒保卫:由安全部负责,负责现场保卫和维持治安与交通秩序;协助事故现场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疏散;抢险救灾:由生产部负责,配合海安集团、公司制定抢险救灾的技术方案和实施。
并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和事故提出处置建议;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生活后勤保障及善后工作:由办公室负责,配合联系医院对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进行救治和转运;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装备和保障,并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和理赔等善后和社会稳定工作。
4.9 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分析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领导小组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事故调查组,在进行救援的同时,开展事故调查和现场取证,进行事故分析,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
4.10 应急救援结束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事故领导小组根据应急救援实际情况,在报请集团同意后宣布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结束:1、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2、事故危险得以控制;3、次生事故因素已经消除;4、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5、紧急疏散人员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