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48张ppt)

合集下载

3.3 天气与气候(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特征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3 天气与气候(第3课时)中国的气候特征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有利于农 业生产
旱涝灾害 频发
非季风区
干旱少雨 春季风大,多发沙尘暴
明朝的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经南海到印 度洋,为什么选择在冬季启程,夏季返航?
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 季盛行东南季风。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是帆船,选择 冬季启程,可以顺西北风南下,夏季返航可以顺东南风 北上,以风为动力促其航行。
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多灾害天气
寒潮
寒潮是指的是大范围的强 冷空气活动。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 、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寒潮影响不到的区域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地势高)、四川盆地(受 山脉阻挡),以及广东、台湾、海南(纬度较低 ,距离冬季风源地远)。
旱涝灾害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 广的一种自然灾害,西北、东部季风区 洪涝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 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1、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 使中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 使中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 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野骆驼:在中国 藏羚羊:分布于 主要分布于西北 青藏高原。 的荒漠地带。
亚洲象:在中国主 要分布于云南省南 部西双版纳一带。
大兴安岭
读图,说出季风
阴山
区与非季风区界
线与多少毫米等
降水量线大致吻
合?
冈底斯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季风区和非季风的气候特征有何不同?
想一想影响非季 风区气候的因素
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征

我国气候特征
自治区先后出现冰雹、大风、雷雨等灾害。
资料4:台风每年在我国登陆平均8个,台风深入内陆可
造成华北等地的暴雨,暴雨山洪还会引发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光铁 道部门每年用于整治险阻工程费用多达10亿元。
我国的气候千差万别
热的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
冷的可以呵气成冰
湿润的几乎天 天都下雨。 干旱的百年享受不到滴雨之恩
原因 ? [给点提示]: 从海陆位置、季风、地形方面考虑
3、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①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使我国回归线附近 成为世界著名的“鱼米之乡”,而世界同纬度地 区大多是干旱的沙漠或荒漠。
②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牧草和森林生长有利,夏热使我 国喜温作物(棉花、水稻、玉米等)种植的界限,要比世 界其它地区纬度偏高得多。 如1956年我国黑龙江省呼玛县利用当地夏温较高的有利 条件,辅以水利等措施,试种水稻成功,成为目前世界上 水稻分布的最北界限。 天然橡胶在北纬20度的海南岛生 长良好 ,而世界其他地区的种植界限不超过北纬19度.
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 适合的生长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D
1、(多选)我国气候对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B、气候复杂多样 C、雨热同期 D、地形复杂多样 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标志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大陆性强 C、垂直变化明显 D、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多种多样 3、下列有关我国气候与农业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季风气候广,为世界水稻种植最多的国家 B、世界绝大多数动植物可以在我国生长,但雨热同 期不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C、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在季风区内的最北地 区也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D、强劲的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和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 十分严重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气温年较差更大。
1. _气__候__复_杂__多__样______ 和___季__风__气_候__显__著______ 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__温____带季风气 候、亚__热___带季 风气候和__热____ 带季风气候。 3.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布着__温_带____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地区分独特的
阿拉伯半岛沙 漠广布
长江以南地区 山青水秀
阅读图表,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地点
纬度
1月份平均气温/℃ 7月份平均气温/℃
气温年较差/℃
齐齐哈尔 47°23′N
-19.2
22.8
巴黎
48°58′N
3.5
18.4
北京
39°54′N
-4.3
25.9
纽约
40°40′N
-0.4
24.2
42 14.9
30.2 24.6
中国的气候
我国气冬夏季节有何特点?
20℃ 漠河
-28℃ 漠河
温差8℃
温差44℃
海口 28℃
图1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普遍高温
海口 16℃
图2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南北温差大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
800 400 200 50
400
哈尔滨
200
50
800
递减 800
200
上海
400 800
读图,说说我国山地地区气候有何特点
在一些高大的山地地区,气候呈明 显的垂直变化。
请解释,为什么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说法?
因为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 低悬殊。从山下到山顶出现热带森林 到高山寒带的不同景观。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四季之美部编版48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四季之美部编版48

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
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写景:将夕阳的静态美和大 雁高飞的动态美结合起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四季之美 部编版(共48张PPT)
课文讲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四季之美 部编版(共48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四季之美 部编版(共48张PPT)
课文讲解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写春天的黎明。 第二部分(2)写夏天的夜晚。 第三部分(3)写秋天的黄昏。 第四部分(4)写冬天的早晨。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本文是怎样描述四季的?
课文分别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 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 晨。
课文讲解
春天
近义词:清晨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 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 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四季之美 部编版(共48张PPT)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第二十二课 四季之美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四季之美 部编版(共48张PPT)
学习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 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 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 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作者简介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 中的官职。她是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 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 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 在《枕草子》之前,日本已经出现了物语文学和日记 文学,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 全球气候变化(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 全球气候变化(共19张PPT)

6.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6.A 7.C 8.B
C. 暖湿—暖干—暖湿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7.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
最可能的是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1.C 2.C 3.D
2.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③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
新相结合 ④加强国际间合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2) 从空间分布(乙图)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地__域__差__异______, 其中,中纬度地区_明__显__变__暖___,低纬度地区变___暖__不__明__显___。
(3) 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 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这一切都起源于……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
1.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2. 了解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可能影响。 3. 掌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阅读课本46~47页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A. 1982年
B. 1990年
C. 2006年

气候习题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气候习题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4. 据图可知,拉萨的气温在( C ) A. 24~28 ℃之间 B. 16~24 ℃之间 C. 8~16 ℃之间 D. 8 ℃以下
5. 按照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极哨所属于( C ) A. 寒带 B. 暖温带 C. 寒温带 D. 中温带
6. 读“中国温度带图”,北极哨所的官兵们称椰子、芒果是外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知识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 下列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B.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C. 夏季,我国低温中心出现在漠河附近 D. 冬季,我国高温中心出现在海南省的南海诸岛
13. 从下面四个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可知,我国 降水的分布特点是( C ) A. 南方降水较少,北方降水较多 B. 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 C. 南方雨季开始早,北方雨季开始晚 D. 南方雨季较短, 北方雨季较长
14. 根据右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判断,图中①地可能属于 (B)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
降水量 /mm
10
12
22
48
74
86 200 150 82
43
21
13
7.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A )
A. 苹果
B. 菠萝
C. 荔枝
D. 香蕉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7.3 -2.5 5.3 11.7 16.7 20.5 22.4 21.0 15.9 9.4 1.6 -5.7
大的是 ( A )
A. ①
B. ②
C. ③

中国地形-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课件 (共45张PPT)

中国地形-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课件 (共45张PPT)
柴达木盆地 西部多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聚宝盆”
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天府之国”
75°E 90°E 42°N 36°N
塔里木盆地
90°E 100°E 39°N 36°N
柴达木盆地
82°E 90°E 48°N 44°N
准噶尔盆地
103°E 110°E 32°N 28°N
四川盆地
中国主要平原分布
我国水能资源分 布图
地形地势 影响植被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一方面反映在 山脉的阳坡与阴坡的差异,另一 方面表现在植被随高度增加而发 生有规律的垂直变化。
尝试分析珠峰南北坡的差异
地形地势 影响农业布局类型
一般来说,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多种经营
山地地形起伏大,适合发展林果业 或牧业
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发展 耕作业
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
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
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
②影响降水:我国东部山地 降水比平原多,山体的一侧 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形成丰 富的地形雨;反之,背风坡 一侧则降水减少。如台湾山 脉的东、西侧降水差异。
地形地势 影响河流
①制约河流流向: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滚滚 东流入海;许多山脉成为河 流的分水岭,影响到河流的 流②域影范响围到。河流的落差:河流 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带形成 巨大落差。峡谷、急流的形 成也与地形有密切关系,蕴 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面积最大,有“黑土地” 之称,是我国的天然粮仓 东北平原 地势低平,工农业发达 华北平原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长江中下游平原 有“鱼米之乡”之称
120°E 135°E 48°N 41°N
东北平原
113°E 120°E 40°N 33°N
华北平原
110°E 121°E 32°N 28°N

2.2.3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 气候特征)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2.3 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 气候特征)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思维导图
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气候的主要特征
地点:吐鲁番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降 水稀少
气候的主要特征
地点:五道梁 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气候的主要特征
思考:影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还有什么原因
垂 直 变 化
地形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
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的主要特征
1 气候的主要特征
地点:海口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气候的主要特征
1 气候的主要特征
成都
地点:成都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候的主要特征
1 气候的主要特征
地点:漠河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 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认识我国气候的地 区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主要特征
知识回顾:气候的两大构成要素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海陆因素—降水”
海陆位置对降水影响很大,一 般来说,距海越近降水越多,距海 越远,降水越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思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背 风
迎 风
“地形因素—气温和降水”


山脉阻挡,造成山地两侧降水差异。
水 汽
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
气候的垂直变化。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区和非季风 区大致以
区 风 季
_________ 、 大兴安岭 阴山 ___、贺兰山 _____、 ________、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________为界。
4、干湿地区
一个地区当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时空气湿润, 反之,水分收入小于支出时空气干燥。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
四类地区,即湿润区、半湿润区、
(1)季节变化: 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9月), 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成因:夏季风的进退。 (2)年际变化: 规律:年际变化大,北方较南方大。 成因: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 造成的。
夏季风强,雨带推移快,形成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雨带推移慢,形成南涝北旱。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分界线:
降水的季节变化总结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 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开始早 南方 结束迟 雨季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 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年际变化大,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西北 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
2、降水的时间分布
2、温度带的划分
•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导因素。由于 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 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 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 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我国采用积温和积温 持续日数,参照自然景观和作物分布情况,把全 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
气象灾害
发生时间 冬季、 初春 夏秋 季节
形成原因
影响地区 贵外的我国 大部分地区
带来云 严寒、大风、 四、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秋末、 亚、蒙古一
带的强冷空 气侵入 源于热带洋 面的大气涡 旋,西北太 平洋最多
台风
粤、台、琼、 狂风暴雨带 浙、闽等沿 来灾害,但 也可以缓解 海地区 伏旱 我国大部分 地区常交替 出现旱涝灾 害 我国西北、 华北地区, 有时袭至江 淮地区
亚热带
热带
云 杉 、 水 杉 、 落 叶 松 等
贺兰山:银川平原的守护神 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的地带 海拔/2000-2800米 秋日的云杉山杨混交林,远景山顶处的云杉已披霜挂雪,前景的山杨林还秋意正浓。这一 带林木荫翳,群落覆盖度90%以上,所谓“万木常笼青嶂日”,就是指这一层。
温 带 落 叶 阔 叶 林
一年一熟 大麦、马铃薯
一年一熟 春小麦、甜菜
寒温带
<1600℃
1600—3400℃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一年一熟 青稞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棉花 暖温带 3400—45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4500—8000℃ 水稻、油菜、甘蔗
亚热带
热带
一年三熟 >8000℃ 水稻、橡胶
植被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中国的气候
教学内容: 一、气温和温度带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三、气候特征 四、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2月份时,我国黑龙江省和 海南省景象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
一、气温和温度带
教学目标: 1. 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分析 成因; 2. 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3. 通过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培养读图 析图能力。
高原、干旱气候区 不利于农业发展
4、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纬度高,获热少,气温低; 纬度低,获热多,气温高。
气 候 影 响 因 素
海陆位置:沿海温差小,降水多; 内陆温差大,降水少。 季风影响:冬季风干燥,加剧南北温差; 夏季风湿润,带来丰沛降水。
地形:海拔升高气温下降,100m~0.6℃ ; 山脉两侧气候不同; 地形雨的形成。
原因: 跨纬度大; 距海远近不同; 地形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季风气候显著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②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成因: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 差异显著,季风盛行。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风向: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性质:寒冷干燥
除青藏高原、云贵 影响范围: 高原、台湾、海南岛以外都受 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冬季风盛行时, 我国大部分低温少雨,加剧北 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活动异常时形成寒潮等灾害性 天气。
半干旱区、干旱区。
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 ⑵四类干湿地区 :
中国干湿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绿洲农牧业 干旱地区 荒漠
200㎜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半干旱区 草原
旱地 400㎜ 森林草原 半湿润区 800㎜
湿润地区 森林
水田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三、气候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一月份0℃等温线 ; 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水稻和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 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1)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越往北集中性越强;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思考: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了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空气 气 冷空气 空气 气 冷空气 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北方
1、气温的分布特点
(1)冬季分 布特点:南方 温暖,北方寒 冷,南北温差 大。 成因:南方纬 度低,太阳辐 射强,温度高; 北方纬高,太 阳辐射弱,温 度低。
0 ℃等温线
(2)夏季 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 地区外,全 国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辐射较强,辐 射时间也长,北方昼长,所以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吐鲁番 5.9mm
火烧寮 8408mm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分布规律: 大体从东 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 递减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200 50 400
海陆位置:东南距海近,手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多; 原 西北距海远,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少。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
高山草甸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1. 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分析 其形成原因; 2. 掌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 3. 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4. 通过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图和干温地区图培养读 图、析图能力;
1、降水的空间分布
思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 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

季风: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西南季风影响我国南部及中部。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
哈尔滨 北京
武汉
广州
2、降水较多的月份:广 、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1 4、5、6、7、8、9 州为 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明显的差异? 月, 武汉为 共同点:夏秋多,冬春少 3、4、5、 6、7、8 月, __________________ 差异:越往北雨季越短, 7、8 月,哈尔滨 北京为______ 降水集中程度越高 7、 8月。 为_____
热的玉米、棉花、水稻 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 季风气 的种植北界比其它地区 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多; 候显著 纬度要高; 2、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2、寒潮带来严寒、大 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牧草、森林的生长。 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气候复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 杂多样 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1、夏季普遍高温,使喜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
源地:太平洋、印度洋洋面
风向: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性质:温暖湿润
影响范围: 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 底斯山一线东南部。 对气候的影响:夏季风盛行时, 我国季风区内高温多雨,活动 异常时引起洪涝灾害。
3、评价中国气候的优越性与不利性
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1、水旱灾害严重:
旱灾 洪涝
春夏多旱, 降水季节不 均,年际变 夏秋多洪 化大,台风 涝 带来的影响 源于内蒙古 及我国的沙 漠,在春季 随风吹袭
对国民经济、 生命财产造 成严重损失
沙尘暴
春季
破坏草原, 加速荒漠化, 影响严重
地 形 雨
地 形 雨
地 形 雨
地 形 雨
地 形 雨
地 形 雨
地 形 雨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 暖空 暖 暖
南方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补充知识
冷气流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伏旱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